《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100字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一本由[日] 小笠原惠 / [日] 矶崎乐 绘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一):我家孩子就这样做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家庭教育葵花宝典。真假?信不信由您,反正我是信了,服了,这是一本价值连城的好书。我们都值得拥有,而不是值得读一下下而已。而是我们值得细细地读、深深地思考,慢慢地体悟。书中80多个漫画场景,展现了生活中孩子们常常让大人感到头痛的行为模式。作者先呈现问题,再讲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将重点放在根据行为诱因提供解决方式上。全书共提出88个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小诀窍,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情绪秘密,读懂他们的心理需求,在关键时刻给予最适当的协助。利用好这88个诀窍,不仅改善恼人的教养问题,更能增进亲子情感与关系。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一看书名,是不是就看到了一些独特力行的味道呢?不是看到而已,是不是闻到味了啊?的确如此,这是一道好餮大餐,不是盖的,这是这样的,果真如此!作者没有大量的论述,没有大量的引用理论,而是娓娓道来一些独家家庭教育秘籍,这是没有雷同,只有独特,真的太特别了,真的如此神奇,如此令人向往。教育不是闹着玩的,而是要遵循科学道理,不是科学知道那么简单。家庭教育是一项慢慢的工程,而不是一项大飞越那么简单!果真像黄小琥的歌名《没那么简单》一样,充满寓意,而不是简单而已。
教育是农业,那么家庭教育是农业的一个小分支。需要阳光、雨露、水、养料等等,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需要温柔体贴,而不是粗暴干预。我们看到,这本书到处是有条不紊地慢慢说事,看着图、想着事,满满地一幅美妙画卷尽收眼底,果真美哉!不是小美,而是大美!美美哒,心里美滋滋的!我们看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文,美书,真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在孩子的行为或状况里,都藏着他想要传达的情绪秘密,本书旨在帮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他的行为,察觉出他无法表达的情绪。只有这样他才会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亲子关系便能得到改善。赏识教育的前脚,不信您来看看吧!书中写到,就从孩子目前能做到的事情开始称赞。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
作为一个新手宝妈,深感养一个孩子太难了。不说在吃喝拉撒睡上要费很多心思,就说每天要和孩子沟通就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只会哭,饿了哭、拉粑粑了哭、冷了哭、热了哭、不开心了哭、不满意了哭……总之就是哭哭哭。长大了一些以后,只要他想做的事,你越不让他做他越来劲;只要他不想做的事,你怎么说怎么教他都不会动一下。淘气、不乖、难调教的程度甚至让我每天有无数次想咆哮着问他,你到底咋地了?你能说清楚吗?你到底要我怎么做你才能满意?于是这时候,你想知道他脑子里到底在合计些什么的这件事情就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说到底其实就是沟通出了问题。但这个也没办法,孩子不会说话时只会用哭或者笑表达情绪,刚学会说话时又咿咿呀呀表达不清,即使是说话很清楚了有时候又因为情绪个性等各方面因素不愿意表达。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淡定的心情和冷静的思维去倾听与分析孩子内心真实的世界。我知道,尽管这个很难,但是我们也要尽力去做,以确保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正确的三观行为。
谁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不可能一下子在育儿这方面无师自通,那么大量阅读繁杂的亲子书籍和母婴公众号文章、海量观看纷繁的育儿视频什么的就是家常便饭。虽然书本网络上讲的东西在与熊孩子的斗争中所起的功效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却能给你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带来心理上的支持。
当然,有些育儿书都是大话空话甚至哗众取宠,但有些育儿书真的是非常的实用,它们能有效地解决你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小笠原惠的《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就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这本书列举了40个生活中十分常见又令家长相当头疼的教养问题,通过列举案例的方式讲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异常行为,并以漫画的形式详实地分析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和真实想法,再用给出重点和小贴士的形式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小诀窍,帮助家长全面彻底地了解孩子的情绪秘密、读懂他们的内心需求、在关键时刻及时给孩子适当的协助。总体来讲,这本书直指亲子关系中各种问题的关键之处,行之有效地解决了亲子间难以沟通的障碍,是一本在育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书。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三):读懂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为什么做事拖拖拉拉,为什么独来独往没有朋友,为什么做错事总有一堆借口?我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如果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思维去解释孩子的行为,那么矛盾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我家孩子为什么那样做?那么这本书正好给了你答案。
所有的父母都会和孩子发生争执和冲突,发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一味地责骂甚至动手打他/她,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想要读懂孩子的行为,就要学会站在他/她的角度去想问他,仔细观察他/她的情绪变化,平等地对待他/她,他/她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是用漫画的形式将我们平时和孩子相处的画面展示出来,很多情况都是典型的亲子矛盾,是新手父母经常能遇到的问题,漫画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让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读懂孩子情绪中的小秘密,真正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化解矛盾。例如孩子对想要的东西不死心,还容易发脾气该怎么做?书中给出了解决方案,要事先告诉孩子到超市去要买些什么,孩子一哭闹,家长应尽快离开现场。例如孩子会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怎么办?漫画中讲道要和孩子一起整理,第二天确认东西在同一个地方,要跟孩子定下规则,在幼儿园玩的东西不能带回家。
漫画简单易懂,也容易操作,有理有据,教授的技巧也非常实用。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变成“熊孩子”,可以跟着这本书学起来,非常有指导意义。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他/她的想法能得到重视的话,对这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希望父母能察觉到孩子无法完整表达的情绪。即使是成人,也会有一些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好的事情。”这是这本书的作者小笠原惠说的一句话,作为家长,也是要学会同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也是给新手父母们做了提醒,让家长们也反思自己,不能一味苛责孩子,要反思自己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是否做到了真正为孩子着想,是否伤害了孩子的幼小心灵,是否是合格的父母。与孩子相处要多些耐心和包容心,凡事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那么很多家庭亲子矛盾就完全能避免了。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四):治熊孩子,打一顿就好了?
很多新手家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求助于更加年长的朋友。很多年长的朋友则会在这样的时候传授这样一个大杀器给新手家长,那就是“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装的,打一顿就好了!”而这样做真的有效吗?且看这本《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来给新手家长出谋划策。
理论基础——行为心理学的正负强化与惩罚
这个理论经常会被用到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对待儿童上。作为比较成熟且应用非常广泛的理论,一般人很难与巴甫洛夫的狗联系起来,其实这一套理论就是源自于巴甫洛夫的同条件反射理论。而这一本书的理论基础,在我看在正式源自于此。有可能是基于实用性考虑, 在本书中尽量不会以一些专业名词来进行讲述,而是直截了当的将方法传授给新手家长。所以《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一本几乎没有门槛的家庭教育类书籍,适合所有新手家长阅读。而是否真的有用呢?我们翻开书看看里面更多的内容。
建立规则——心理围栏的构建
心理围栏其实也叫做心理边界,大概就是一个人的行为边界。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围栏的建设,可以让一个人的行为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因为被咬了,而建立了心理围栏。在本书的第一个情景中,利用的就是这个理论,如果孩子在商场已哭闹要挟家长购买玩具,如果家长马上满足他的要求,则会让孩子觉得哭闹是有用的,下一次孩子依然还会这样做。
而如果家长拒绝这种强化,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哭闹要挟,那么同样的行为将会出现得越来越少。从而建立起孩子在这一方面的心理围栏,不会继续通过这样的方式索要玩具。
偷拿东西这样的事情也是一样,如果放任不管或者以为“打一顿就好了”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先搞清楚孩子为什么拿东西,再利用规则进行心理围栏的建设,那么孩子可能就会遵守规则,建立起一种秩序感来。
学会认知——与社会的正向沟通
什么是与社会的正向沟通,即是自我的行为与社会可以形成比较良好的互动。个人不会因为突破社会的规则或者侵犯别人的利益而受到社会的排斥甚至制裁。这就需要与社会进行正向沟通,而跟社会进行正向沟通的基础是学会认知。
在本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带领家长学会怎么引导孩子学会认知的。比如表达能力、情绪控制方法、约定与确认、时间与事件的管理等等。
自我修养——家长的模范作用
除了本书教授的40个重要情景、8个亲子互动的关键区,7个成长难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那就是家长自己也必须加强我自修养。如果言传身教都不能做到,那么孩子的坏习惯是不可能被纠正和引导的。
这一本书呢,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只有非常浅显易懂的方法。推荐所有新手家长都可以人手一本。不需要你懂什么心理学教育学,也不需要你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一本书就足以治你家的熊孩子。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五):我也想知道
我也想知道
——读《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文/苇眉儿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孩子这本经最难念。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他为什么这样做?
怎么又发脾气了?
是谁教你一生气就打人的?
……
相信很多的家庭都会发出这样的诘问。怎么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知道他在想什么;孩子日常的一举一动,是否有其本身情绪的潜在和交织;如何做孩子的良师益友,陪伴孩子在爱的世界中快乐成长……日本作家小笠原惠在《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一书中有很到位的诠释和解答。
88个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小诀窍;
8个互动关键点;
80多个漫画场景;
40个教养诀窍……
简单实用,操作性和借鉴性强,针对问题有效解答,对家长来说,能从书中找到和自己家孩子身上存在的一模一样的问题症结,并得到有效梳理和解决步骤,最起码家长有个借鉴和学习,还可以结合自己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比较妥善和圆满地处理问题,消灭矛盾,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就像小笠原惠在前言中所说,“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来自三个想法。我写这本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家长能察觉到孩子们无法完整表达的情绪。我写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让父母从中找到一些灵感与启发。最后一个目的,是孩子露出‘做到了'的心满意足的表情实在太动人。”
当然,也并不是说书中所有的案例和解决方案技巧都符合和适用于我们家长和孩子。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优我用,我们总能从书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我们想要的。比如第十一个教养诀窍《孩子不肯睡觉》这一幕,在绝大多数家庭都会上演。孩子睡反了觉,或者根本就不想睡觉,真的会令家长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的。
晚上不睡,第二天不起。你说,怎么办吧?
好言相劝,不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理;拳脚相加,效果更差。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其实,你不知道。原来,孩子的心里是这样想的:
睡觉好可怕。房间黑漆漆的,而且感觉很奇怪。
醒着的时候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不知道爸爸几点回家,我好担心。
哦,原来,孩子的心里是这样想的呀!
没错,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读懂孩子那在大人看来很奇怪的言行举止中隐藏的情绪呈现,
时间很晚了,你不想睡。
好,我们先来喝一杯热牛奶。
时间很晚了,你不想睡。
你的好朋友小熊维尼在等你一起睡呢。
时间很晚了,你不想睡。
好,跟爸爸握握手。
时间很晚了,你不想睡。
好,我们来读好看的绘本听好听的故事吧。
时间很晚了,你不想睡。
好,关上灯,你搂着娃娃,把娃娃哄睡吧好吗?
慢慢的,慢慢的,哎——睡着了。
有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有家长的烦忧苦恼,有孩子的内心想法,有解决方案步骤和技巧,还有温馨的小贴士,再加上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漫画生活场景,这本书很好地做到了根据孩子的行为诱因提供科学专业的解决方式。
读完这本书,希望家长们能做到小笠原惠在书的《后记》中所说的那样,“请各位家长和孩子们,用有弹性、富变化的想法来享受育儿之乐”。没有什么比和孩子一起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更幸福的事情啦!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我也想知道呢!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六):任何事情的背后都有可以解释的原因
这个五一除了看书就是陪小宝看电视,每天半个小时的电视时间,是我和小宝拉钩说好的“君子约定”。但三岁的小宝并不知道半个小时究竟是多久,每次都会在打开电视前跟我商量,“妈妈,今天我可以看两集《托马斯》吗?”或者是,“妈妈,我今天想看三集《小猪佩奇》可以吗?”
每当此时,我总会肯定地点头,并陪着小宝一起观看。在此之前,一直以为这些动画片都是幼稚的,孩子看了也就看了,并不会有什么“说法”。但这个假期,因着和小宝的互动,我对这些动画片的观感有了改变——好的动画片真的是有教育意义的。
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集《托马斯的小火车》讲到,大家都在传,托马斯的支线上一个桥洞处有恐怖的声音,但艾米莉坚持说,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解释的。
虽然这样说,但是当大家经过那座桥时,确实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并因此被吓得胆战心惊,好在最后大家发现,那只是铁路附件一个农场里跑出来的牛陷在了铁路桥洞里。最后大家一致确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解释清楚的
同样地,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的问题,你也会发现,孩子的很多举动背后,也是可以解释的,即便是“无理取闹”,也决不是毫无缘由的!
小笠原惠在其所著的《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一书中用80多个漫画场景,展现了生活中孩子们常常让大人感到头痛的行为模式。为我们揭示了,在孩子的行为或状况里,都藏着他想要传达的情绪秘密。并将重点放在根据行为诱因提供解决方式上,提出了88个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小诀窍,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情绪秘密,读懂他们的心理需求,在关键时刻给予最适当的协助。
为什么在超市看到喜欢的东西,孩子会哭闹着不买不罢休?
我想,很多妈妈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时刻——
孩子在超市看到了喜欢的玩具,但你却以家中已经有很多玩具为由想带孩子离开。但孩子却并不买账,甚至以哭闹撒泼打滚来威胁你买下那个玩具。
见孩子的行为招来了别人的眼光和关注,于是你不得不妥协表示,“只有今天,没有下一次”。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这样做,内心是如何想的?
其实,孩子的想法很单纯:
“我就是想要啊!”
“错过今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
“该怎么样做才能让妈妈买给我呢?”
“对了!大哭一下妈妈就会给我买了。”
看到孩子内心的想法,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些“惊讶”甚至“心疼”?如此“单纯的内心”却往往被我们冠以“熊孩子”的称号。
知道了孩子的心声,我们该采取什么样方式方法去应对呢?
1.事先告诉孩子到超市去要买些什么
利用购物清单,让孩子负责检查的工作,会更好地给孩子一个约束力,如果孩子遵守约定就给予小小奖励。这样孩子会更加愿意去守约。
2.孩子一哭闹,家长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尽快离开现场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家长顺从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的顺从是在向孩子表明一个信号,“哭闹可以让妈妈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只有当孩子一哭闹时,就坚决地告诉孩子自己在哪儿等她,然后离开现场。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当然,如果你终究会给孩子买她想要的东西,就别在孩子耍赖发脾气之后才买,最好一开始先买孩子想要的东西,之后再一起享受购物之乐,这样彼此也会比较开心。
小笠原惠在《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一书中写到,孩子有时会有无论如何都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以及想说的话,但父母不可能永远有求必应,这时候就需要以大人的节奏来处理。
比如,对想要的东西不死心,还容易发脾气;经常走丢;不会切换时间和情绪;一股脑儿地说自己喜欢的事情;离不开妈妈,动不动就耍赖;不遵守家规等等。都需要以大人的节奏来处理。
而对于,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经常一个人玩;经常感觉受欺负;即使下了指示也不会马上去做;对环境特别敏感;不安分;说起话来天马行空;借口很多等情况,则要求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唯有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他的行为,觉察他的情绪,他才会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一书中,作者小笠原惠以先呈现问题,再讲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的方式,提出了利用88个诀窍,改善恼人的教养问题的同时,增进亲子情感与关系。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既是一本亲子关系宝典,亦是我们平时养育孩子的实用工具书。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七):懂孩子,就能更好爱孩子
懂孩子,就能更好爱孩子
——读《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我跟你说多少遍了,这鞋子不能这样放!”我正想对儿子发火,但突然想到这几天正在看的书《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就忍住了,连忙换了个口吻:“儿子,你的鞋子又找不到家啦!”
湖哥摄影
也许是职业病,我喜欢批评自家的孩子。孩子一旦做事不符合要求,我就难免苛责几句。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上演,我家的孩子很无奈,我也很窝火,感觉当老师有点失败。
但看了《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这本家教类图书后,感觉受益匪浅:很多时候,孩子屡教不改并非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做家长、当老师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湖哥摄影
该书是曾任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员11年的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小笠原惠写的,由日本著名插画家矶崎乐绘图。整书都是简洁的文字配上生动传神的漫画,真正图文并茂,一看就懂。
该怎样更好地与孩子互动,更好地化解各种亲子冲突?该书为读者分享了88则重点诀窍,直面8大互动关键点,希望能为家长们精准弥补教育的短板。作者说,她写这本书有三个目的:
湖哥摄影
一、希望家长能察觉到孩子们无法完整表达的情绪;
二、希望能让父母从中多找到一些灵感与启发;
三、与其斥责做不到的孩子,不如尽量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说:“做到了!”“好棒!”
作者说,他认为第三点,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喜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他才写了这本书。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亲子问题,这是该书最大的特点。“孩子对想要的东西不死心,还容易发脾气”这个问题怎么办?有两个重点:一是事先告诉孩子到超市去要买些什么,二是孩子一哭闹,家长应尽快离开现场。“即使下了指示孩子也不会马上去做”这个问题怎么办?有这两个重点:一是确认孩子经常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反问,二是找到容易让孩子了解的沟通方式,并告诉老师……该书都是这样,针对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湖哥摄影
为了让父母更能找到育儿的灵感,该书还特意列出了“直面亲子互动关键区”,如“有时候要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时候以大人的节奏来处理”、“累积‘做得到’的经验突破瓶颈”、“比起训斥,更重要的是教导孩子该怎么做”……这些“关键区”,能为宝爸宝妈更有操作性。
同时,作者又列出七个“孩子成长难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如“遇到孩子不听话,我都忍不住生气,难道真的不能训斥孩子吗?”“该怎么样才知道是否对孩子的发展构成障碍了呢?”“该怎么样才能获得幼儿园或学校的理解?”
该书就是这样,比较全面地为宝爸宝妈们介绍了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读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其实用性。
湖哥摄影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插画非常丰富、传神,很好地将文字作者的意图表达了出来,可以说是文字与图画相得益彰。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遇上这样的书,不妨和孩子一起读,并将道理分享给孩子。(滁人也/文 图)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读后感(八):读题(读懂孩子的行为)与解题(发散思维育儿)
伴随孩子成长,作为妈妈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育儿难题:
1) 孩子总把自己当成奥特曼,把其他小朋友当成怪兽打,跟他讲道理却不听怎么办?
2) 孩子爱看电视,早上起床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想看电视”。
3) 孩子不好好吃饭,吃几口就说我吃饱了,然后要吃零食。
……
为了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我最近入手了一些育儿书,希望在阅读中找到一些灵感和育儿思路。在一堆大部头文字中,读的最快的是一本日本的育儿书《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本书打开后是一本情景漫画书,简单明了地列出了40个常见的养育难题,看问题目录就能对应着找到想看的章节。
具体到每个漫画单元,文字内容也十分简练,注重帮家长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底层原因,当家长了解了“原来孩子是这样想的”,就能从中受到启发去思考具体的解决思路,而作者也会给亲子互动建议划重点:重点1是什么,重点2是什么,小贴士是什么。不禁感慨日本人在细节编排上蛮贴心的。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两点:
一、“其实在孩子的行为或状况里,都藏着他想要传达的情绪秘密。”
当孩子还小,孩子出于各种原因还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内心的全部想法和需求。
作为妈妈,如果不能准确地解读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抓不住问题的要害,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
小笠原惠说起她写《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的初衷就是:
“希望家长能察觉到孩子们无法完整表达的情绪。”因为亲子之间,这份懂得最珍贵。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懂你、理解你、无论你做什么都给你拥抱而不是转身离开,这种无条件的爱对每一个人都无比珍贵。家长每天问问“饿不饿?累不累?”是满足了孩子的身体成长需求,而“懂你”是两个独立人格之间的理解需求。
当我深入去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我发现我家三岁的娃之所以早上起床就喊妈妈给打开电视,背后的原因是担心妈妈一会就上班走了,而奶奶找不到他喜欢的动画片。
孩子也有他担心的事情,在意的事情,挂在心上的事情。如果妈妈看不到这一点,就容易对孩子形成负面评价,误判他是沉迷电视。其实他看一会电视就玩玩具去了,并不会一直盯着看电视。
二、“每一个人,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一些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好的事。”
懂得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在于:践行难。
大人如此,小孩也如此。
孩子磨磨蹭蹭、丢三落四,孩子做不到物归原位,孩子不遵守秩序……对于这些看似是问题的行为,家长跟孩子说了一百遍孩子也改正不了,并不一定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他没能做到。
从学生时代开始学校教育就推崇发散思维解题,灵活运用知识点打开思路灵活解题。我觉得在育儿上同样适用。
“说了一百遍都没用”,家长何不换个方式?
有个家长想劝孩子到游泳池里玩水,结果孩子死活不下水。过一会来了一个同龄小朋友,看到小朋友扑通跳下水里玩的很欢,这个小孩也就跟着下水玩了。有些话大人说了没用,同龄的小朋友做给他看,就管用了。
我家孩子有一段时间爱玩ipad,跟他讲“对眼睛不好,眼睛坏了就什么动画片都看不了了”,结果他完全不受“威胁”照看。有一次给他讲深见春夫的绘本《怪兽云》,听说怪兽云爱吃每天看ipad超过1小时的小孩,他一下就听进去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为他看ipad发愁过。
很多时候,换个方式教育的效果更好,让绘本故事代替家长说,或者玩亲子游戏,都比家长苦口婆心地叨叨有用。
父母遇到育儿难题不可怕,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他的行为,觉察他的情绪,理解他有一些事情努力了也做不好,但是我们一直愿意尝试通过发散思维去找解决办法,这是做父母的智慧,也是做父母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