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安读后感1000字
《德米安》是一本由[德]赫尔曼·黑塞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米安》精选点评: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走向自己
●读书日记: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赫尔曼·黑塞 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塞是一位灵魂作家,这部作品并不是他获奖作品也不是最著名的,但是因为这本书带有自传体色彩,我感觉更能品味出黑塞成长为一名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之心路历程。本以为200多页的书应该三天读完了,结果读了六天,不是文字难懂,而是书中涉及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多层次的探讨,并谈及当时德国战事,边读边思考过滤吸收总结,不自觉读的非常细了。 书中讲到一个少年从十岁到二十岁左右成长中的烦恼和挣扎,说起来好像我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并没有什么稀奇,可是黑塞的文字可以将那时的痛苦和喜悦剖析的淋漓尽致,逼迫读者重新审视自己,虽然人生命运各不相同,我们的挣扎仿佛都一样。
●永远是另一个自己
●非常吸引我的一本书,尤其一开始感觉被挖开了内心的某一个角落,赤裸裸暴露了。读完以后感觉很多都还没明白,但却也从中感受到很多共鸣和慰藉。除去功利心,适合探索自我、向内体悟的时候慢慢品读。
●预料之中
●我以为现在的我只剩干瘪的荒茫虚无,直到读到“女神蜷缩着身体躲在地上,额间的印记闪闪发光。仿佛被一个梦支配着,她紧闭双眼,那张庞大的脸庞因痛苦而扭曲。突然她大叫一声,无数颗璀璨的星星从她额间跳了出来,在黑暗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诗般流畅而令人惊叹。
●对于宗教理解不深的我在读到有些地方之时总是会一头雾水,但字里行间里德米安对于辛克莱的感情我倒是感受到了,少年成长之处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总会有着彷徨之处,德米安的出现总是像一盏明灯照耀着少年的前进之路。愿世上前行的少年们都可以遇到自己的那个德米安。
●嗯,两天的时间,第二次读了,迷迷糊糊的感觉,好多概念有些模糊,但是第二次读感觉更加理解,更加有共鸣,引发了自己的又一次对人生的思考。期待下一次读很多的理解,总觉得这本书能带给我更多的启发。
●德米安也是我的精神向导,每次读完都觉得整个人升华了,要把每一个版本都读一遍。
●我喜欢音乐,因为音乐无关道德
《德米安》读后感(一):少有人走的路
黑塞的第一本!读他的书,比起书本身给我带来的收获,更多的是读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思考给我带来的收获。想象我读时,眼睛跟随字体在匀速走动,而脑海中却呈现出我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另一幅画面,这种感觉非常好,能让我思考到很多元认知的东西。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自我是什么?自由又是什么?没错,对于人生的意义我更倾向于乐观的悲观主义,人生的意义就是在基因的枷锁与人性的枷锁中,更加逼近你自己!在这些与那些之间,我倾向于不受他人干扰的那部分自由,真如黑塞所说,上帝有很多条路让你通向孤独,
《德米安》读后感(二):德米安
在《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这本书中,总感觉看到了自己,辛克莱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我却还在孤独中惶惶不可终日。
从害怕孤独到习惯享受孤独,辛克莱每天都在面临内心的折磨。外界的诱惑去引诱他堕落,内心不停的自我谴责,即便身处喧哗之中,孤独却已将他淹没。辛克莱遇见了德米安,在寻求自我的道路上遇见了一个引路人,辛克莱最终在战胜了孤独。
辛克莱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指引方向的行路人,最终在内心深处寻求到了真正的自我。
我看辛克莱就像是在看我自己,同样的为了孤独惶惶不可终日,同样的徒劳地奔走在探寻内心的道路上。读这本书,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感激——感激有人与我同行。
《德米安》读后感(三):世界上没有比通向自我的道路更令人厌恶了
quot;啊,如今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比通向自我的道路更令人厌恶了!"
这是一个少年的向内自我求索的历程。
作者花了心思制造神秘氛围和崇高感,以求给读者一个既东方又希腊的宗教体验。德米安这种入定沉思在西方人看来是东方式的,而对东方人来说则是西方的,因为它是思考式的而不是直觉式的。作为20世纪初弗洛伊德时代的作品,书中涉及到大量释梦、恋母、潜意识这些精神分析的理论。
像所有的优秀作品一样,故事的启发是开放性的,作者没有也绝不会给出一个现成的、确定的观念或观点让大家膜拜。读者需要自己从遍地的象征和隐喻中挖出自己的“阿布拉克萨斯”。尽管如此,文中说教意味仍略嫌浓厚,在我看来,作家应该避免使用哲学家的语言。
《德米安》读后感(四):少年版的《悉达多》吗?
说实话,我是读不懂黑塞的。1、我没有任何心理学知识,这个东西对我而言太过虚幻;2、我知道一点点宗教知识,但缺乏系统。我几乎无哲学知识,哲学与我是以后要学的东西;3、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受普世价值观的影响,几乎不会自发探索精神世界。按部就班的上学、工作、生活,是作为普通人的我的现状。知道黑塞是《荒原狼》,读黑塞是《悉达多》,《德米安》是第二部。一种处于“似是而非”的明白,我知道是少年精神世界的探索、寻觅、成长、彷徨、分叉……我知道很多名字都是一种象征意义,我知道最后的释怀和轮回之意。可不明白“为何要这样?”。对,我就是书中循规蹈矩的世俗人:没什么痛苦亦没什么追求,不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即不会孤独,不会有独醒的快乐也没有堕落的痛苦。书是好书,语句优美充满诗意和哲理,有大段大段的华丽文字,可惜自己太过世俗,读不懂黑塞的美。
《德米安》读后感(五):德米安—真正意义上的少年之书
再读《德米安》,我真正意义上的少年之书,从《荒原狼》开始我就已经陷入黑塞的思想灵魂中,再到《纳尔齐斯与戈尔德蒙》《在轮下》《悉达多》,完成了宗教自我对一个青年的洗礼,在我心中黑塞是仅次于加缪的存在。作为一个少年,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呼之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艰难?尽管如此,我也一直凭借少年独有的勇气坚守心中的理想主义。我常常幻想未来的景象,梦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或许是诗人、预言家、画家等等,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者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以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