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花事读后感摘抄
《夏夜花事》是一本由黄爱东西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夜花事》读后感(一):为当下点一盏灯
总是缺席最重要的事,久而久之,攒积的失望,会让所有信念土崩瓦解,悲伤一蹴而就,时间没有声音,也不会再有任何声音。混沌迷茫的时候,需要一杯醒神酒,也需要一盏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灯,直到读了黄爱东西的文,心里一下子通透了许多。看重的很多事情,其实真的应该走到另一处至高点,灯下光明,一盏足够。
《夏夜花市》里说,“暗恋的时候,你不会知道,人长大了之后多么无趣。”暗恋的时候,大抵是藏着所有的小心思,默默地关注着喜欢的人一举一动,所有的一切都带着光,闪着晶莹的小水珠,眼睛里自然色彩斑斓。只是越来越大之后,再没有那样等待的耐心,也不肯再花时间去揣摩别人的心理,简单直接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很多事情,末了末了,才回忆起暗恋时候的千回百绕,隔着一整个青春回首,两个自己,中间塞进了无数的成长食粮,最终组装成了面目全非的现实。想来也是无趣。
读黄爱东西的文字,总会不自觉嘴角上扬,也许是因为她总能一句话挑出关键点,《失恋》里面,“你爱的人不爱你,不要你,余生都不打算和你有瓜葛”不能更形象地揭露“失恋”的情境了,用语精准狠,不留一丝喘息的机会,也带着一点过来人的智慧。看透了庸常的繁琐,提笔写下的都是别人放不下的执念。
提到当下的这两种心境,没提到的另外九十多种心境,都值得一一读过,然后顿悟,等待着的灯,是你自己。在这个夏天,做最好最好的事,成为更好更好的自己。
《夏夜花事》读后感(二):生活里温暖的影子
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子过得都是十分的匆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忙着赚钱、忙着谈恋爱、忙着结婚也忙着生孩子,这一生的节奏都非常的快,以至于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的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苦涩的”。
确实,生活有时会很心酸,充满了各种考验和磨难。有人没钱花,为了挣钱不分白天黑夜;有人只攒钱,为了争一分两分计较半天。。。但其实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如果你停下脚步,用心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或者物,你可能会发现原来他们都那么美,原来这还有一颗小草,那有一朵小花。就像张爱玲写的那样,我不只是知道书本里的东西,我还懂得欣赏天上云彩的变化,喜欢听苏格兰乐队的演奏,还会做着电车享受风从手中划过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在下雨的天,我们总是喜欢我在家里听歌赏雨,可在作者生活的地方,今年的雨好似不同寻常,数量上就是多了很多,闹的很多不明真相搞错花期的花还在糊里糊涂的开着。是的,作者就是这样描写立春之后开花的花,好像那些花像不明事理的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而说起二奶和小三这个问题,我貌似从来也没有计较过两者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两个人都是一样的,上不了台面的。但是在作者眼里,二奶是外室的,但是合法的,至少每个月还要给一些体己钱;而下三则是偷偷摸摸的,关键时刻还有可能变为正室的可能。
每个人都会老去,等到自己老了的那一天,满脸皱褶却还满身稚气,像个孩子一样走不动就瘫坐在地方不愿再挪一步。可见老人和小孩一样,需要被照顾,只是真正老了的那一天,心态却平静了很多,管他什么得到得不到的呢,一切的浮云都留给后代去折腾吧。
在这本书里我就看到了真实的生活的样子,这里没有造作的词语,没有华丽的修饰,只有作者对于生活的一些记录,却留给读者很多感悟的空间,让人们可以在故事背后发现原来的模样。
《夏夜花事》读后感(三):道道生活,唠唠嗑
和广东的朋友聊天,谈及饮食文化,我说在我们自卑离不开面食,各色小菜,不管是煎炸煮还是蒸炒涮,必须得来那么一勺红红的辣椒油,这样吃起来才够味。她说啊,在广东每日必备的居家行动就是煲靓汤,我当时就问了什么样的汤得用“靓”这个字来形容啊,她说白、鲜,满脸困惑的我直到喝到那口“靓汤”才明白此中滋味。 作为资深媒体人,作为在广东生活的资深一派,黄爱东西这个小女人,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街头巷尾的各个角落,敏感地品味着这个城市的味蕾,触摸着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夏夜花事》里是她的人生哲学,《夏夜花事》里是她的美食初探,《夏夜花事》里有她的是是非非,《夏夜花事》里有她的闲庭信步。 《夏夜花事》这本书的风格非常独特,处处透露着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没有那么多出尘脱俗的仙人气,满满的烟火气。家长里短里,茶余饭后里都是人间热闹的气息。 烟火气十足的“菜市场”,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读这一章时,总会想起跟着爸妈去买菜的日子。新鲜蔬菜、瓜果堆放在货摊上,一边是小贩的大声吆喝,一边老爷爷、老奶奶们推着菜车慢慢踱步,时不时有中年大妈大叔们纷乱的身影,进来时是空空如也的篮子,出来时是鼓鼓的大包。又便宜、又新鲜的蔬菜瓜果跟着回到家,变为了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他们也算完成了使命。 “净身出户”、“二奶小三”在以前还属于罕见的新闻,主人公出现的时候人群还会围观,如今啊,世风日下,什么“二奶村”、“二奶楼”比比皆是。说到底还不是人性深处的欲望,有些人美其名曰是为了真爱,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的爱,还不是你图色,她图财呗。 “吃碗面”里,黄爱东西说啊,清汤、绿菜、一把面,盛在白瓷碗里,美美地吃那么一口,再喝一口,瞬间幸福满满。感受热乎乎的汤面自喉咙冲向肠胃,一路将冷起来的器官一点点唤醒,让整个人都感觉身心舒畅。生病的时候,饥饿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何不来碗面舒坦舒坦。 《夏夜花事》里写的是黄爱东西在广东生活的大城小事,任选一章品读都会不自地陷入想象,小日子的生活除了家庭琐事还有新风味的小惬意。
《夏夜花事》读后感(四):老城生活故事
最初是对文中讲述的关于广州老城区的生活感兴趣,一直对西关东关的旧生活有种蜜汁爱好。老广州人的生活就是从早上开始去茶餐厅从早餐开始一天的生活,并且不急不忙的喝茶一壶又一壶的喝,然后和同桌的相熟或者不相熟的人聊天南海北。就这样一上午就过去了。这时开始动身去菜市场,买从菜园新鲜收来的蔬菜水果,并且和小贩热络的聊天,嘘寒问暖,关心蔬菜价格,关心粮食蔬菜。然后心满意足的带着买来的蔬菜回到家中。开始忙于烹饪午餐,清炒蔬菜,煲着排骨汤,蒸着米饭,欣赏着食完自己的饭菜,睡个暖心的午觉,开启下午的生活。这是广州大部分人的日常,不适用于年轻人,但却是我最想要过的生活。 上次和奶奶聊天,奶奶说到,每天生活就是睡觉吃饭遛弯,好没趣呀!我赶紧接着说,只是我最想要的生活呀,我恨不得天天都能睡饱再起床,遛弯聊天看天空这样看起来无聊却蛮有意义的事情。爸爸在旁边笑我,说着,再过几十年你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或许这是对于我最寻常的片段,每个人都会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面对不安,面对挣扎,但是那些甜却可以让我们忘记一切伤痛。朋友说到的那句话我一直记着,就是,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开心的事情远比不开心的事情要多多了。 还有本书的尾篇名叫《一个人的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段日子,自己一个人在大城市生活的经历,没有亲人在身旁,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那种突然来袭的寂寞最让人怀疑自己。城市的繁华与我无关,城市的福利不属于我。体味过的人不想诉说,没体会过的人争相恐后的想要经历。好似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要出去,外面的人急着进来。 作者有一句话非常喜欢,'只以最自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就像知乎中一个问题是你有什么他人不知道的秘密。其中有一个回答是,其实我一点都不开心,不乐观,我只是在人前表现的开心,表现的积极,其实内心谁都不喜欢,谁都不乐意说话。在社会中生活,大家慢慢开始戴上了面具,开始用另一个身份生活,那份真实的面目只有自己看得到,也许可能逐渐忘了真实的自己了。 生活是自己的,且只属于你自己。
《夏夜花事》读后感(五):那年你的回头率很高
文字是奇妙的存在,可以写高兴,可以写悲伤,也可以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自媒体的时代,成为作家并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要想写出一手妙文章,却不是三言二语可以完成的。 在《夏夜花事》这本书中,道的是人间的男女饮食,并没有很多的正义与邪恶,只是让我们更接地气,也许黄爱东西更多地写出了我们平时灵光一现的思考,而不是独创他的无穷想象力。 提及现代人的婚姻观,确实可以大书特书,比如《二奶小三》这篇文章就直抒胸臆,在爱与恨之间我们完全可以保持暧昧的态度,且不说二奶与小三有什么法律上的区分,就是论起二者的起源,不都是雄性动物永无遏止的欲望吗,从这个角度看人生,莫过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暧昧的游戏中,保持的就是游戏的心态,你一旦认真了,不仅输掉了现在,还将失却了未来。 多年之后,相敬如宾的前夫前妻是否还能想起花前月下的浪漫呢,是否对曾经的甜蜜抱了追悔莫及,当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人还是那个相好的吗?相见如陌路,好过将就一辈子,就这样被时间的无形折磨着,这不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吗? 两个人之间,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搞出人命,是狭义的精彩,还是广义的庆幸,只有当事人可以说得清、道得白,我们当然是希望情感融合后瓜熟蒂落,才有了爱情的结晶,岂不料天算不如人算,你偏偏在最无奈的时候奉子成婚,注定你是人类又一起悲剧的上演者。 爱不择食,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状态,尤其是办公室恋情因为其刺激性让我们热血沸腾,原来你就是那个模样,原来你正好路过,正好出现在我的视线内,也许你不懂得什么叫作“爱”,但只要你恋爱的对象是“同行”,故事就出现了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彩的一如既往,无趣的畅通无阻,这就是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说真的,和同行结婚成家,刚开始还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到后来由于太了解就变得无话可说,你刚张开口就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 由于新媒体的发达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微信微博谈恋爱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大家虽然有了距离,但是美与爱就稀缺了,我们不知道爱情可不可以像柏拉图所说的,只是文字的交集,而没有现实的碰撞,哪怕后者发生概率每天都有,但总好于一个人总是面对枯燥无味的电脑屏幕。
《夏夜花事》读后感(六):生活小事写出花
闲来无事,倒上一杯小酒,买上二两热卤,就着三两好友的热络,就可成就一顿不错的小聚。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气息,简单直接,就像黄爱东西的《夏夜花事》里描述的那样——如此勤勉努力,好像也就是为了偏安一隅地地继续这种生活基本款。
如果非要给她的文字定个调,那大概是流光溢彩的烟火气,不同于光鲜亮丽的优雅脱俗,反倒要把灵感深深根植到生活的犄角旮旯,养出如此韵味腔调的花式文字。她的故事中很多关于过日子的话题,赌一把要不要把钥匙交给新来的钟点工阿姨,聊一下广州式下雨天的大雨倾盆,调侃一下街头堵成车海的盛况,忆一回审稿和被毙稿的过程,说一说自己亲历理发店或发廊的趣事,说一说群体性的减肥必修大业。过日子就是如此接地气,能把小事写出一朵花,也是很棒的呢!
为什么要夸赞为其花式文字?每种文字都有风格,就算少女也分为十门八类,有清秀典雅或书香文艺,有灵动俏皮或放任不羁,她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像个灵动活泼的少女,一点小事都值得叽叽喳喳和好友分享,看似没心没肺却又心思细腻,有那么一点小脾气却又是个极好哄的女孩。
如果说她是个可爱的吃货,应该不算过分吧,这念头吃货都以此称呼自傲,看的出来她对美食确实颇有心得或 热爱的。“吃穿住行”中吃排在第一位,《夏夜花事》中同样各种话题都离不开吃,那些我本就十分上心的广式小点心,看书的时候真是勾心挠肺欲罢不能,恨不能吃上一份解解馋。那些满大街堪比银行网点的云吞面,那个超出预期的芙蓉蛋外卖套餐,那些堆满各式新鲜海产和鲜蔬的菜市场,那个擅长在菜市场指点江山的漂亮女朋友, 还有那些无以言表只能以美食表达的无数顿饭局邀约,“食”是贯穿她生活或文字的重要核心,同样也是我心之所向的部分。
《夏夜花事》中典型的广式韵味,就如一声“靓女”一样,一个称呼如此灵动又听着极其舒服。很少见带有如此浓郁地方特点的文章,融入了粤语中许多值得寻味的表达方式,也见得一方水土养出一方人。
小确幸可以如此简单,就如她吃到盒像样些的快餐,都高兴得四处乱嚷,对我们来说,哪天上班不堵车也是难得的满足。
《夏夜花事》读后感(七):美食、回忆、文字是治愈人生的好东西
美食、回忆、文字是治愈人生的好东西
不知道最近在哪个博主的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了黄爱东西的《夏夜花事》这本书的封面,紫色的封面,很神秘的感觉,一看作者是我想读却一直没有读的黄爱东西的作品,就赶紧去微信读书找了这本书,翻开看,只有一种感觉,写的真的很接地气儿,文字充满了灵气,充满了味道。
黄爱东西笔下的生活充满了生机,美食是她的最爱之一,写作也是她的最爱,她说世上一直有喜欢用文字孜孜不倦自己搭建另外一个空间的族群:情绪、城堡、器具、天空、繁星、朋友、敌人、爱人,一切。总有一些要说的话,想说的话,非要用文字兜兜转转地写下来或者看到,才最终踏实。写下来的话也许是同样的意思,但现实中你一定不会这样说。有些话,只能白纸黑字地看。
美食不仅仅是精美的山珍海味,只要是有故事的美食,妈妈做的美食,我们最爱吃的美食,记忆中最深刻的美食,都是好的,美食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
不知道每个人记忆中最深的美食是什么,她笔下的美食可以是五香花生米,可以是云吞面,可以是各种大排档,不是说只有大餐才叫美食,我想这个作者的文字带着生活的温度,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对生活的热气腾腾的热爱,美食治愈我们的心灵,而她的文字让我们的心也得到了治愈。
她的文字不仅接地气,还有灵气和洒脱,没有什么坎坷是过不去的,肆意人生应该想得开,放得下,输得起,该开心的时候一定要大笑,让那些不开心的回忆都过去吧,回忆不可靠,对与错不是那么绝对的,你可以选择让自己快乐,看她的书好快乐,不会有精神的压力,不会有精神的负担,不会觉得我怎么这么不好,我怎么这么不优秀?这本书可以让你看到,哇,原来作者的记性好差,原来作者这么有趣,原来我们也吃过这么多美食,原来我们拥有的好多呀,原来我们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这本书让人读起来很快乐,很放松。
平凡的快乐才最真实,读完这本书满满的富足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好幸福。仔细想想,我们追求昂贵的幸福没有错,我们追求更上一层楼也没错,有时候放下心里的负担也很好,我们在路边摊找到的快乐也并不比吃一顿大餐少。
还有作者写的花,夏天的花,春天广州的木棉花,她笔下的老板娘,可以很彪悍,可以看出作者对自食其力的推崇,可能我们的钱都是靠辛苦赚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很骄傲呀。
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只有更加有趣的生活方式。我在这本书里见不到作者的焦虑和压力,毕竟我们习惯了压力和焦虑,这本书里你能感觉到生活原本的面貌。生活是适当的平淡和快乐,还有很多时候是疑惑和不解,这些都很正常,放下焦虑,接近生活本来的面貌吧。
《夏夜花事》读后感(八):生活的日常记事
生活的日常记事 评《夏夜花事》  日常生活中所能表现为人类生存过程的行为,比如学习、工作、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社交等林林总总的各项行为,都属于生活的范畴。生活的范畴太广,以致于我们忘了生活的本意,从最初的生存意识到逐渐上升的价值形态,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活。 只是,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往往会忽略一开始的初衷,偏离了原定的轨迹,最终渐行渐远。 生活的本意,理应从生活出发,创造美好的人生价值,最终回归生活。 追求美好的生活,寻求幸福的意义,并非单纯地满足所需的物质基础,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自我满足。 如同黄爱东西在《夏夜花事》里描述的生活,将关注的焦点回归到生活中的人、情、事、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在记忆里尤为深刻的故事,去讲述生活中平淡而又朴实的真实,不需要太多华美的言词去刻意描绘,修饰和勾勒,它本身所具备的光彩一直就在那。 这里,所描述的人、情、事、物是她前半生走过的路,以及她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或许,在他人眼里,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恰恰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对一样的事物感兴趣,如同在她的记忆里,老城区里有很多的故事,以前住过的巷子,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还有很多早已流失的美味,凝聚在一起,让老城区的形象一下子变得立体客观。然而,我们作为看客,在字里行间,可以依稀地了解到她的故事,她对老城区的情怀,但理解的深意依旧是不同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渴望他人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自己,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体会不同,代入感自然也就有所区别。 生活、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一个人最首先需要的就是独自生存下去的能力,只有当一个人在能够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才有可能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进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解决了最初的生活保障之后,才有心谈什么诗情画意,去享受闲云野鹤的生活。于是,也就有了用笔、用文字记录下日常生活的形态以及内心的触动。 如同她的文字之间,没有太多的娇作,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有平淡的描述,一副与己无关的姿态,却把她内心最深沉的东西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同一个人的爱,从来不在于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内敛并不代表寡淡,含蓄并不代表薄情,世间的爱,亦不是一个词、一句话,所能表达的。 生活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把日子过好亦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空口说白话,亦是一场空。你如何对待生活,生活也会同样回馈于你,心态很重要,生活的态度亦是如此。
《夏夜花事》读后感(九):生活缘
生活缘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四季,生活是陪伴,生活是琴棋书画诗酒歌,生活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在追求着生活,也在享受着生活。生活离我们很近也离我们很远。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呢?这个答案我们可以在黄爱东西写的这本《夏夜花事》去寻找。
“那是我所见的长久的爱,勤勉踏实持续有力绵长,不动声色。”我在看这本《夏夜花事》时感受到的是人间烟火和旧城风情。每一个世人都爱看最美的烟火,当烟火点燃夜空,烟花落尽后,夜的寂寥更与谁人说?闲看风轻云淡云卷云舒,静看花开花落流水无痕。黄爱东西以小见大把她的生活镌刻在人、情、物、事,通过她笔下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她面对生活的态度。
每一个独立面对生活的人都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人世间游走,可哪一个能够真正的融入到里面。可黄爱东西却用她真诚的态度向我们讲述生活真实的面貌。她作为以为资深的媒体人,用她手中的笔描绘出了生活里的温暖。我喜欢看她笔下老城区的闲适自在,也喜欢她笔下对待食物的态度,本是寻常的日子在她的笔下却显得愈发的清新。这就是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结果,有些人能把生活过成诗,时而精致时而诗意;而有些人却把生活过成歌,时而走调时而不靠谱。
而这本《夏夜花事》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我完全可以在她的笔下感受广州的生活气息,买菜、做饭,品茶、论道。跟着她走街串巷,领略南国特有的人情风貌和饮食文化。对于她记录下的点滴生活,人情世故处处充满着温暖,这和她的经历阅历是分不开的,同时心态也决定了她面对生活的态度。你我皆凡人生在尘世间,每一天都是余生,每一天都要认真对待。现在回头看特别怀念小时候自己一直想像一个大侠一样孤身走遍天涯,看大漠孤烟,观潮起潮落。在海天一色中体验博大,在斗转星移间感受时光的脚步。
本书是黄爱东西专栏文字作品集,文字简洁且沉静温暖,看吃喝玩乐品衣食住行,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而随着年龄阅历增长我们会爱上一座城,而那里未必会有你的爱人。在黄爱东西的文字里,有些只是只言片语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就是生活里的似曾相识却可以让我们在她的文字里感受生活暖暖的温度。
《夏夜花事》里的文字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返璞归真!她文字清新秀丽,清雅中自有一股馨香。“世人都喜欢看到最美的焰火,干脆漂亮的跃起,炫目绽放。而有些人的引信,可能仅止于专栏文字。不一定美丽,但只是试图搭一间小小草棚,然后坐下来,看满天星辰。”真的是长大了才明白,福祸相依,阴阳互生,人世间的万物都是此消彼长,压根不存在什么绝对!人从出生就是一场告别,一切都在向我们徐徐走来,一直都是。你我在生活里相遇,在岁月中离别,然而不要紧,不管是相遇还是离别我们终将所见长久的爱!
《夏夜花事》读后感(十):“小女人”,大智慧,埋藏在细节里的人生况味
如果说城市是提供养分的土壤,那么为城市书写的作者,就是这土壤里盛开的花。就像老舍与北京、张爱玲与上海、亦舒与香港、海明威与巴黎、帕慕克与伊斯坦布尔,城市与书写者相得益彰,互相定义。说到广州的写作者,我首先想起的,还是以“小女人散文”闻名的黄爱东西。她生活在这里,城市气质与个人生活相互浸染,相互塑造,相互成就。
城市是有生命的。香港百年来华洋共处的多元,上海十里洋场的风韵,北京皇城文化的雍容,成都巷子文化的恬淡,一个个城市个性鲜明、风味独特。那么广州呢?比起临近的深圳,她似乎没有那么狂飙突进;比起隔岸相对的香港,她似乎又没有那么匆忙。徐晖在《这里是广州》里说,“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一半留存于其历史遗迹,一半展现在当地人的普通生活之中。”如果说历史塑造了广州的商业契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态度,那么广州人的普通生活则潜移默化中为广州增加了几分勤勉踏实和不动声色的悠然。
《夏夜花事》这个名字也真的是适合广州。夏夜之热、之喧哗、之活跃,花事之美、之静谧、之自我,又冲突又契合。广州向来被称为花城,单是夏夜盛开的花就有“舒展可爱的鸡蛋花”“丰腴靡丽的栀子花”“冷冽浓烈的姜花”“沁人心脾的白兰花”……凡此种种,以花香花色给心灵降温,是黄爱东西的独特体验,也是广州气质的独特表现。
综观全书,写的最动人的,还是“吃”。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跟谁一起吃,都有人生故事在里面。“食物”大概是最好的串联人情的道具。日本电影《澄沙之味》,讲述了一个铜锣烧店长和一个曾患麻风病但是非常会煮红豆沙的老人的故事;以红豆沙为引子,牵扯出各自的故事,找寻到被需要的实感。巧的是,黄爱东西《夏夜花事》中也收了一篇《红绿豆沙》。虽是常见的消暑甜品,但放在广州生活气质下,关于陈皮、臭草的少年回忆,关于“绿豆沙清热,红豆沙祛湿”的街头巷语,那种幼年时代搭建的“口味坐标”,是城市对人产生的印记。
此次新版的《夏夜花事》,分了四个部分:“生活基本款”、“情何物”、“夏夜花事”、“一个人的城”。“生活基本款”以日常入手,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人生。“情何物”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别人的情事纠葛,讲自己的一声叹息。“夏夜花事”更像是黄爱东西的私语,茶几上的几颗荔枝,天上的几团云朵,是当下,也是少女时代的记忆。“一个人的城”更多的从广州地缘文化和历史风情入手,讲述黄爱东西眼中的广州。虽然是四个部分层次分明,但不难发现,“吃”的记忆与感受贯穿始终。比如第一部分的《菜市场》《盒饭》,第二部分的《糖炒栗子》,第三部分形容暧昧的“凤凰奶糊”,第四部分的《大排档》《茶餐厅》,虽然都是写吃,但不同的故事下面,食物的情绪与个人的情感,又各有不同。
受当下媒体环境和大众阅读习惯的冲击,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似乎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快餐式、抖机灵式的段子写作,似乎吸引了流量和眼球。但真正的生活细节与人生况味,还是需要慢下来,去用心观察、好好感受。黄爱东西以“小女人”的笔触,从生活的细节中挖掘出人生的大智慧,呈现在你我面前;是夏夜的花事,也是你我各自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