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100字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一本由卡森•麦卡勒斯 (Carson McCullers)著作,猫头鹰文化·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咖啡馆之歌》精选点评:
●咖啡馆这篇不错,其他短篇感觉一般。英文原版挑感兴趣的段落看了一点,词句有种独特的韵律。 没人懂得另一个人的孤独和爱恋。
●麦卡勒斯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七个故事,写形形色色人的隔膜、孤独。总的来说,没有想象中的好。冷静缓慢又略带忧郁气氛很让人着迷,美国南方的小镇也很有风情,却总有些蜻蜓点水的浅薄感,不如门罗。《家庭困境》让我想起《革命之路》,《一棵树,一块石,一片云》却让我想起《刀锋》。。。
●“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翻译得很好。
●不好意思,7个短篇我有3个都没看懂...
●爱是一物降一物。
●读的过程心情是阴郁的
●分了兩次在書店翻完。剛剛離開書店的時候看了後半部分英文的第一句——The town itself is dreary. 中文的確無法傳達出這個味道的萬一。
●喜欢伤心咖啡馆之歌,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旅居者,家庭困境4则。关于爱人与被爱那一段描述很精准戳心,作者非常擅长描写人内心感受的变化和渗透于身体的行动表现,总的来说不妨一读。语言和结构上没有特别特殊的,翻译非常好
●2019 第4本 生命中,唯有孤独永不退场。
●恕我才疏学浅,有几篇真的看不懂,意味不明…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一):《伤心咖啡馆之歌》
《伤心咖啡馆之歌》可以说是一部麦卡勒斯版的 A Rose For Emily,在相似的架构之上加入了自身对于孤独这一主题的探讨。不过整体读下来的感受不及《心是孤独的猎手》,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平庸的小说。大概唯一的亮点是在麦卡勒斯对爱情的观察上的:爱人比被爱要容易得多。被爱者只是一个激发出他人的爱的媒介,而爱人者则只是把自身的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却永远无法期待对方会以同样的方式反馈自身。或许在麦卡勒斯看来,这就是我们一切孤独的根源了。早在阿米莉亚从一个被爱之人变成了一个爱人之人的时刻起,孤独就已经来到她的近旁了;而当被爱的驼子表哥跟随着他眼中冒险的象征一同离开城镇之时,在将来等待着他的也只剩下了孤独。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二):吞噬灵魂的孤独中看到自己
初次读到这个书名《伤心咖啡馆之歌》,并没有放多大的注意力在伤心二字上,反倒因为咖啡馆联想到这本书会不会是讲述在咖啡馆相遇的有趣的人呢?记得之前看过一本《老麦咖啡馆》,讲述了咖啡馆主老麦从筹备咖啡馆到装修布置,再到迎接客人,接纳五湖四海的朋友,并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人生的故事。看完那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有点想开个咖啡馆了。 而在这本书中,咖啡馆只是一个载体,它在整个故事中承载着所有孤独的人,使得他们终究有个归宿。这里面没有来来往往的客人,以及缤纷的人生故事,有的只是三位因为爱而孤独挣扎的灵魂。 作者卡森 麦卡勒斯,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北方的一个小镇,家境富裕,是位珠宝店主的女儿。并评为美国最孤独的小说家,她15岁开始写作生涯,23岁出版第一篇小说,年少体弱多病,多次辗转医院,久卧在床,29岁确诊瘫痪,因为无法承受这一噩耗,遂患上抑郁症,于50岁去往另一个世界。 或许每一个生病或者在死亡边缘挣扎过的人更能体会世间的快乐,他们的看法或许极端,但是真实到刺目。作者生病加上感情不顺,纠缠于多个男人之间,爱而不得。 咖啡馆在书中的定位是存在于一个小城,而城市越小,大家就越熟悉彼此,城市也必然不会太喧闹,而咖啡馆却与此有着鲜明的对比,热闹,且在承担着三位孤独不堪的人生。'孤独是我的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改变,连爱也不能。'作者对于主人公们的孤独这样评价。 那为什么说作者的文字很残忍呢?因为这是我们都在渴求的,我们在内心乞求陪伴,乞求满足,乞求爱,所以很难不孤注一掷,也很难不一败涂地。这种深入内心的孤独,吞噬着灵魂,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自己,并且感同身受一番。 作者的视角独特,或许通过这样的方式看清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三):爱与被爱无关
《伤心咖啡馆之歌》这本书收录了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七篇中短篇小说,作者冷眼旁观,孤独是不变的主旋律。 对孤独那种深切的体会与想摆脱孤独的无望的祈盼,深深震撼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这一切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他29岁就瘫痪了,或许是身体的不自由让心灵更加放飞,独自花开花落,无须回应,爱与不爱都是一个人的事。 作者的境遇与孤独让我想起史铁生,他也是一位瘫痪作家,从小我们就读过他的文章。一个人活着但对任何事都使不上劲时,感官就变得异常活跃;因无法参与琐碎的世事,眼睛和灵魂就开始变得澄明;因时间的无尽与绵长,只好用它来思索,对人对事的看法就渐渐变得深刻,能解读出灵魂深处黑暗角落的思想。 现在我就来讲一讲这本书的主打文《伤心咖啡馆之歌》,这篇中篇小说讲述的是阿米莉娅小姐与两个男人的故事。他赶走了英俊而又钟爱自己的马文.梅西,却为一个驼子表哥默利.莱恩开了这家咖啡馆,原因只是莱恩表哥晚上睡不着,爱热闹。只要是能让莱恩表哥高兴的事,她都会不遗余为、不惜代价地去做。莱恩表哥本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投靠者,能得到阿米莉娅的收留已是万幸,却受到了这份前所未遇的优待,他尽情享受着。这一切却在马文.梅西出狱回来后被打破了,打破这一切的,不是马文.梅西的报复,是莱恩表哥对马文.梅西忠实的追随。 在这里,爱与被爱无关,在爱里没有背叛,只是爱或不爱。 明明爱是一种辛苦的事,是无条件的付出与讨好,是无尽的折磨与煎熬,但我们每个人都奋不顾身的去爱,且不断解绑被爱。被爱是无尽的享受与满足,却让每个有爱的人拼命想逃离,而选择去辛苦的爱,这就是人活着其实是在做无用功的具体表現吧。活着越无用,越拼命,然后把无用发挥到极致,你就活成了一座丰碑。 人们选择爱而又逃离被爱,主要是因为爱是心之所往的主动选择,被爱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被动接受。对心之所往的事,不仅是爱,只要是心里所想的所要的,就算再辛苦再残酷我们都能忍受,只为达到。所以,当我们遵从内心的指引有了一个向往之后,就算一路荆棘遍野,狼鬼成群,也能毫不畏惧,勇往向前。这就是坚持的力量,选择你热爱的,坚持不再是坚持,是一种自发的力量。 那爱是什么,又缘何而起呢? 对于这个问题最正确的答案是无解。它不知来自哪里,也不知因何而起。来了就来了,毫无征兆,毫无道理可寻,或许唯一可追溯的,就是某种契机导致了它到来。 再难的问题,一旦有了答案,大家也就放下了,后来者如果需要,只需拿出答案即可。但对于无解的问题,人们却永远不会放弃好奇之心,就算粉身碎骨万劫不复也要自己去试验去探索,所以爱就成为所有人热切的向往,没有人不渴望爱。但爱到底是什么呢,我只能用这位把时间全部用来思索的作家的话,来给大家一点想象吧。“无人注意的事,隐藏在黑暗心灵遥远角落的思想,蓦然被认了出来、解读了出来。”
爱是隐藏在心里某个遥远角落的一盏灯,不知何时会因一种特定的物质使其通电让它发光。但被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如世上的万物,爱却是一瞬间的电闪雷鸣,以及这电闪雷鸣留下的后遗症。爱就算是毁灭,也是一种幸福的疼痛,如产科的母亲……。 爱与被爱无关,就算遗弃,就算远走,爱只与爱人的人在一起,被爱的人不会带走一星半点。所以,爱是一个人的心事。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四):做自己就好
翅膀长在你的肩上,太在乎别人对于飞行姿势的批评,所以你飞不起来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书到手的时候发现换了封面,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最早的封面是作者卡森·麦卡勒斯的照片,那是一张有着一双仿佛看穿一切却又无动于衷眼睛的照片。我不知道当时的作者想表达些什么,但是,她却看破不说破。 现在的封面很像西方的油画风,从室内(咖啡馆)切角,像窗外眺望,远处的房子,几颗零散的书,一小群起飞的乌鸦。咖啡馆桌子上的咖啡随手放着一根未掐断的烟,旁边一只孤独的乌鸦。也许这就是作者的内心写照,也可能这是阿米莉亚女士的现在。 剧情看的很是揪心,本文的女主,艾米莉亚女士,一个可以说生活富足,并不缺少追求者的情况下,却爱上了他穷困潦倒的驼子表哥。然后,自愿地去“养活”他。然后结局却不尽人意,表哥爱的是囚犯,而那个囚犯还是喜欢并想要追求艾米莉亚女士的马文·马西。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他喜欢她,她却不喜欢他,他喜欢她,他却喜欢他的故事。没错,这就是三角恋。 某些方面来说,表哥是一个渣男,一面享受着艾米莉亚女士为他的付出,一面又去帮助马西去背叛艾米莉亚女士。 我觉得艾米莉亚女士很可怜,她自我封闭,把他的表哥当做一束光,让她有活下去的希望的光,但是,在表哥背叛了她以后,她就自我封闭,甚至去厌世,最后逃离社会。 同时,艾米莉亚女士也有让人觉得不喜的地方,她精明能干,留着短发,工装裤,长筒雨靴,处处显得像男人,与马西的婚姻只有10几天,却占有他的财产把他赶了出去。也许是报应,有了驼子表哥的到来和无可救药的爱上。 人性不应该被彻底剖析,因为没有人能够承担真正的真相。 麦卡勒斯的小说充分的写出了让人觉得意料之外又不得不和谐的词,荒诞,残酷,绝望,冷漠。也让我们知道,无论生活如何,结果总是一样的,那便是——活着 很多东西看起来本身就是矛盾的,虽然这本书已经被我脑补成了耽美剧(一个渣男,抛弃了喜欢自己的表妹,还顺便把一个喜欢表妹的男人掰弯),但是,还是很值得引人深思的,同样的一件事,放在面前,每个人看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有人在感叹艾米莉亚的天真与“傻”,也有人在为马西的浪子回头却不被艾米莉亚接受而感到惋惜,更有人再想,是不是驼子表哥不曾来过,就不会有后续的故事。但是,这就人生,不会重来,也不会改变。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勇敢的去面对,不要放弃,不然,便会被淘汰。 麦卡勒斯是一位很优秀的作家,虽然她的人生是令人悲叹的,不幸伴随着她。但是,我会把自己的风格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之中,让人一眼看穿这是麦卡勒斯风的小说。 也许,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既然不能脱离,那便去迎合,去享受。 总归, 孤独,是自己的。 伤心,也是自己的。 生活,是自己的。 命,也是自己的。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五):爱是孤独而又绝望
“若你在八月的某天下午走在大街上,根本无事可做。”古怪的卡森·麦卡勒斯以这种平淡又有些故弄玄虚的场景开头,从故事结尾讲起,不耐心的读者可能早已离开了。
1967年,那也是一个八月的下午,卡森·麦卡勒斯在医院昏迷了45天后死去。她一生饱受病痛折磨,十五岁时患风湿热,却遭到医生误诊和误治。之后,她经历了三次中风,一系列疾病严重摧残了她的身体,导致她在29岁时瘫痪。像她笔下的主角阿米莉娅·依文斯一样,她曾同一个叫利夫·麦卡勒斯的人结婚、离婚,再次结婚,他不但对她不忠,还经常偷她的钱。
同一年,在美国,来自中国的翻译家李文俊到文学研究所图书馆借书时候,遇到了这本《伤心咖啡馆之歌》,在这本和作者一样孤独的书背后插着借书卡,卡上只有一个名字:钱锺书。“我想,既然钱钟书借过这本书,一定有他借的理由。事后,我也问过钱钟书,他为何关注麦卡勒斯,他淡淡地提到‘她挺好的’。”
又过了八年,仍旧是一个八月的下午,正读高中的苏童用零花钱买了生平第一本有价值的文学书籍,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从中他读到了几乎是影响他一生的一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在《一生的文学珍藏:影响了我的二十篇小说》中他说过:“我至今说不清我对这部小说的偏爱是出于艺术评判标准,还是其他似是而非的标准,偏爱也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谋杀,但有比谋杀更加残酷的羞辱与背叛;没有血腥味,但有比死人更伤心的结局”。
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大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作品中。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一个并不美丽的壮硕女人阿米莉娅·依文斯,一个卑鄙的驼背莱蒙表哥和一个邪恶的英俊男人马文·梅西三个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任是其中哪一人都让人难以索解,更何况是三个人之间的畸形爱情。小说以一种荒诞、诡谲、神秘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与爱情一样永恒的主题——孤独,并且用爱情的荒谬和不可控来印证孤独的必然。
小镇上的阿米莉娅“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男人”,能干富有但性格冷漠,“在阿米莉娅小姐看来,人的唯一用途就是从他们身上榨取出钱来。”本地俊美的男子马文·梅西受到很多年轻姑娘的追捧,却偏偏爱上了她,“这位孤僻、瘦长、眼光古怪的姑娘正是他思慕的人。他看中了她倒并非因为她广有钱财,而是仅仅由于爱”。在爱上阿米莉娅·依文斯以前,他带给家人的只有羞辱和麻烦。
可爱情彻底改变了他。“他对养母十分孝顺,对弟弟十分友爱。他把工钱攒了起来,学会了过日子。他甚至还伸出手去希望得到上帝的垂怜。”暗恋两年后终于鼓起勇气求婚,“而阿米莉娅小姐也真的嫁给了他。事后,每一个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但这场婚姻只持续了十天,被阿米莉娅伤害的梅西黯然离开,再度成为了流氓被判处刑罚。
阿米莉娅继续享受着平静的生活,直到罗锅莱蒙表哥来到小镇,她爱上了他,并事事迁就。“有时小路为一片泥沼或一汪发黑的水潭隔断,这时就可以看到阿米莉娅小姐伛下身子,让莱蒙表哥爬上她的背涉水而过,让小罗锅坐在她肩膀上,揪住她的耳朵或是抱住她宽阔的脑门。”
六年后梅西获准假释,莱蒙表哥在第一眼看到他之后,就极力讨好他。梅西却回以拳头,一段畸形的三角恋情和冲突就此展开。罗锅仍然天天出去找梅西厮混,并把他安排到家里住。阿米莉娅和梅西的冲突终于爆发了,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决斗,正当“她那双强壮的手叉住了他的脖子”时,小罗锅尖叫着加入了战局,阿米莉娅成了这场闹剧的失败者。 小罗锅和梅西抢走财物毁坏了咖啡馆后双双离去。连续三天,阿米莉娅都坐在前门口台阶上眺望等待,但是,罗锅始终不见回来。第四年,她请来木匠把窗门都钉上了板,“从那时起她就一直呆在紧闭的房间里”。
麦卡勒斯说,爱恋是一种孤独的感情。“你必须记住,真正的故事发生在恋爱者本人的灵魂里”,别人永远不会了解。 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包括阿米莉娅内心渴望得到的父爱,马文·梅西渴望的安定,以及莱蒙表哥渴望的热闹。
每一个去爱的人从灵魂中感觉到他的爱是幽寂的。他逐渐知道一种崭新的、陌生的孤寂,而就是这份认知让他受苦。所以,这个去爱的人只有一件事可做。他必须尽可能把他的爱深藏在心中,他必须要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内在世界——一个激烈而陌生的世界,完整地藏在心中。
至于这个被爱的人,也可能是任何类型的人,最古怪、粗野的人也有可能是爱的触发剂。一个已经是曾祖父的颤颤巍巍的老爷子可以仍然爱着二十年前某天下午在奇霍街头遇见的一个陌生女孩。传教士也许会爱上一个堕落的女人。被爱的人可能阴险狡狯、油头粉面、恶习缠身。 “一个顶顶平庸的人可以成为一次沼泽毒罂粟般热烈、狂放、美丽的恋爱的对象。一个好人也能成为一次放荡、堕落的恋爱的触发剂,一个絮絮叨叨的疯子没准能使某人头脑里出现一曲温柔、淳美的牧歌。因此,任何一次恋爱的价值与质量纯粹取决于恋爱者本身。”
阿米莉娅、莱蒙表哥和马文·梅西三个人都是爱者,同时又是被爱者。当他们作为“爱者”出现的时候,温顺、柔软、宽容、体贴、甚至是卑微,但当他们成了被爱者的时候,粗暴、残忍、无情无义、惧怕甚至憎恨爱者。
他们都知道,爱,不是因为可以爱,而是因为不得不爱。爱既孤独又绝望,可大多数人都宁愿爱而不愿被爱,人们朦朦胧胧地感到,被人爱的这种处境,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