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红酒
许多流行事物会先传播一段时间,然后就沉寂下去,像是从未发生。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又猛烈地爆发出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去。热红酒就是这样的事物,听闻它已经是在多年前,第一次尝试之后似乎就从生活中消失。到了今年的冬天,感觉去哪里吃饭都会有一杯热红酒等着。
古人有青梅煮酒论英雄,可见在酒里放水果煮了喝是一件颇有古风的事情,而不是现代人临时的发明创造。但是热红酒还是有些不同,上周有人给了我一杯,说是最是适合冬天饮用。我喝完一口,迟疑地问对方:不会是放了桂皮吧?对方肯定地回答我说,没错,这一款红酒里本身就加了桂皮,专门用来做成热红酒。
听完我没太往心里去,席间每个人都在举杯说话,话题东拉西扯很快就不知道转去了哪里。而我对于热红酒又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认为最多算是一款软饮,不过说实话,要比当年的姜可乐好,那玩意儿喝起来就像是中药。昨天我看到有台湾网友在网上分享配方,说是可以在自家调制出不亚于任何酒吧餐厅里的热红酒,数百人转发评论,一时间热闹非凡。
我跑去点开看,发现不是私家配方,而是直接推荐了一款台湾产的万用卤味包。那玩意儿本身是用来做卤味,把各种辛香料用个网袋盛好,扔在锅里和肉类一起炖煮。没想到,如今却被人拿来做热红酒,这样一来岂不是说所谓的热红酒,就是卤煮红酒?
这让我很好奇,一下子对热红酒产生了兴趣,上网开始查找资料,随后我发现用卤味包来煮热红酒似乎没有任何问题。热红酒大概的做法是这样的:
-选取一款花果香比较浓郁的廉价红酒;
-在锅里放入各种辛香料;
-继续投放新鲜水果,浆果整个扔进去,橙子苹果切片,没有新鲜水果放水果干片;
-倒入红酒,适量黄冰糖,然后点火加热,不要煮沸。
热红酒所需要的辛香料大概是肉桂、八角、小茴香、罗勒、月桂、豆蔻、甘草等等,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随意搭配,感觉和配咖喱差不多。仔细看这些辛香料,的确和卤味包极度重合,你把酱油换成红酒,那就是热红酒;你把红酒换成酱油,那就是卤味。热红酒有自己专用的调味包,但是在价格上没法和做大宗商品批发的卤味包相比。网友欢呼雀跃,分享配方的主要原因还是价格,一袋卤味包只需要12元,其中有三袋,可以做三次热红酒。我看他们的留言说,还有人直接去中药店里买散装辛香料,价格还要更加便宜一些。
最近几年,人们在饮料上对水果的偏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无论是奶茶、咖啡还是碳酸饮料,不提供个蓝莓、白桃、青提滋味的,简直无法在道上混下去。现在看来,红酒也不例外。对于不大喜欢单宁味的人来说,热红酒当然要比红酒好喝。放了那么多水果,又放了那么多冰糖,而且是那样热腾腾的一杯,中间还加了许多辛香料,让人喝完周身发暖,很适合冬季饮用。
我个人认为,热红酒经过加热,会挥发掉一部分酒精,这是加分项。但同时为了口感好,又加入了许多冰糖和果糖,这是减分项。两项相加,可能彼此对消,最后可能糖的因素对身体影响更大一些。但是热红酒让廉价的餐酒经过简单加工后提升了自身价值,为餐桌提供了话题,且暖身的效果加强了冬天的幸福感,所以整体评价还是偏正面。从酒的角度看,热红酒算是酒中卤煮;从社交的角度看,热红酒算是酒中火锅。
最后我想说一句:黄酒你们看了不觉得羞愧么?你们是最早煮来喝的,但是几百万年过去了,你们还是煮话梅,煮姜丝,毫无任何革新。水果加起来呀,橙子、桂圆、桃子、苹果、蓝莓都加起来呀。人家现在卤味包都可以接受,你们那点点黄酒味早就不成问题了,加起来呀。姜丝都放了,再来点桂皮八角肉蔻怎么了?你们就安心在厨房的角落里当个调料用吗?
WHO提醒全球注意:酒精有害健康,不存在安全摄入量。各国法律规定:青少年未达法定年龄不得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