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日物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日日物事》读后感1000字

2022-01-21 00:3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日物事》读后感1000字

  《日日物事》是一本由叶怡兰著作,未读·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日物事》读后感(一):用之美

  一种熟悉而又久远的喜悦感,熟悉是因为10多年前曾沉浸于一本现已不再刊的杂志,杂志的主页及副页里满满都是如书中所描绘的关于人和自然、人和物品之间和谐的相处模式。那久远的喜悦感则是好多年没有放松下来看这类书了。因有许多生活之累,就把生活之美渐渐挤没了空间,那些浸淫于生活感悟之美的东西实难在生活奔波中怡然得到,但偶一沉浸,便心下更加向往。回到这本书,作者提倡“用之美”,也为我好,多年之前也会追求一些好看新奇的物品,但随着生活琐碎等原因大部分束之高阁,随后的时间里器物都随自己喜好和便利处用之。另一种“用之美”则是对旧物的偏爱,例如书中钟表与电子表,桌历与电子台历,作者更倾向于前者,倒不是对新事物的拒绝,只是如书中所言,熟悉又摩挲的物品已经给了自己满满的安全感,就不想去做无谓的探索磨合了。深以为然的同时,我也觉得可触得之物留下的空间感和想象力也是一种生活可探索可持久的美。另则,作者描绘之语细腻传神,文笔很好。

  《日日物事》读后感(二):可以按图索骥入手美物,还可以顺便明确审美

  我之前看叶怡兰在网上po生活美图,我时常会想,这个杯子好漂亮,这个碗很别致,但不知道是什么牌子?

  这次收了她的书,发现她把过去20多年购买、筛选、沉淀积攒下来的美妙且使用的器皿,但凡有品牌的,都标注了品牌。 这对于同是器物控的我来说,非常友好,可以按图索骥去寻觅。

  我已经被她种草了柳宗理的筛网、桥木屋的刀具,野田珐琅出的奶锅等等实用好物。

  更赞的是,书中分类收入了杯、碗、筷、碟、锅具、刀具等器物的照片,比如,把她所有喜欢的在用的马克杯都收入一张照片里。这带来的好处是:我可以一目了然发现我喜欢哪款。这也是锻炼和明确自我审美的过程。

  比如,看了玻璃水杯的照片,发现自己格外喜欢木村哨子与渡边有子的合作款。

  看了花瓶照片,发现我更中意简洁纤细的atelier mabuchi。

  叶怡兰也在书中分享了自己选择器物的心法,其中有一条,我很认同,叫“物法自然”,她写,“木、藤、草、竹、棉、麻、陶、石……越是自然材质,越能温暖温厚、质朴谦逊、水乳交融于居家生活里;还能随岁月之摩挲积累,而越见润泽情长。”

  最近装修,我和小王探讨硬装材质上如何选择时,我们一致认为,尽量选择自然材质,因为这样更有温度也更耐看。

  《日日物事》读后感(三):杯碗碟中有哲学,生活状态器中悟,小器皿也有大智慧

  大家好,我是张萌萌,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有关日常器物的书《日日物事》。

  《日日物事》的作者叶怡兰是一名台湾饮食旅游生活作家,拥有个人网站和食品杂货铺,通过文字分享过许多饮食方面的生活哲学。

  在《日日物事》中,叶怡兰分享了她在“食、饮、厨、日用品”上的选择和使用心得,通过对器物的不断审视,梳理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了一套全新的生活哲学,也可以说是对生活的顿悟。

  在提到“整理房间”或“搬家”时,我们通常会想到“断舍离”,甚至认为只要“扔扔扔”就万事大吉,但一段时间后,你的生活状态又会回到过去,家里一如过去一般乱糟糟的,没有一处空着的桌面,到处都堆满杂物,此时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在状态”。而究其缘由,是你看待事物的视角出了问题,或者说,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没能培养出与之匹配的物品哲学,即“如何看待器物”。

  囤积的快乐源于占有欲,但当下物资唾手可得,囤积已经无法带来更多快感,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补足缺失的快感?

  作者叶怡兰是个囤积癖,在书中对单一餐具的展示就不下10种,之所以有这么多珍藏,叶怡兰说是因为热爱。喜欢搜集咖啡壶,是因为迷恋咖啡的香气和煮咖啡时的专注心情,喜欢搜集茶具,是因为迷恋茶的滋味和气氛,每当点亮对这些东西的占有欲,就能体验到迷恋的美好感受。这就像美女们的衣柜里永远也少一件衣服,只有在第一次占有时会获得满足感,之后便抛之脑后,所以真的是少一件衣服吗,或者应该说是不清楚自己已经拥有了什么。

  她需要的是那条曾经让她披荆斩棘的裙子,她需要的是爱人为她亲手泡咖啡的那只咖啡壶,她需要的是家人们一起品茶时,炉子上冒着热气的那只茶壶。当器物的数量无法给我们带来更多快感时,我们需要的就是那个曾拨动我们心弦的器物。

  所以,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你更需要一个能让你重温快乐的那件器物,占有数量不能带来快感,真正令你愉悦的是某个器物上凝聚的回忆或者是能够唤醒某种体验的能力。

  为了能一遍遍唤醒记忆中的愉悦体验,人类整了一套东西——仪式感。对器物的执着,也是一种仪式感的。

  在《日日物事》中,光是“食之器”章节中,就有十几种不同作用的器皿,每个器皿又有各自无法替代的功能作用和使用场合。比如西式汤盘、水果皿、甜品盅、酱碟、筷架等,这些东西没用过的时候想不起来,习惯之后又会觉得没有合适器皿就达不到用餐的最佳体验。每个都功能各异,每个也都不可或缺,一碗一碟一汤匙简单朴素,却也正是因为这些器皿的组合,承载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比如便当盒不会影响你的用餐,但这一餐的用餐体验一定没有摆盘精致,有大小适宜的酱碟、水果皿、筷架等餐具衬托下的用餐体验来的好。同理,用保温杯喝茶和一整套洗茶煮茶下来,同样是喝茶,但不同的器皿带给你的饮茶体验绝对不一样。

  对于用器皿营造仪式感这点我之前一直没悟到,直到我搬家后,刚开始几天就是叠了两个纸箱当餐桌,用外卖盒当餐具,对付了两顿之后觉得自己真是太惨了,这个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一个正经的餐桌,规矩的餐具多么重要,认真对待自己,也是认真对待生活。

  你拥有怎样的物品,反映了你正过着怎样的生活

  跟朋友提到这本书的书名《日日物事》时,朋友玩笑道“就是日日耽误事呗”,当时还立刻环顾四周,害怕被这本书的作者和编辑看到,后来发现,朋友的玩笑也不是不无道理,真挺耽误事的。

  叶怡兰为了写《日日物事》把家里的物品全部清理了一遍,我也同样自我好奇了一下,然后就每天陷入了自我怀疑:这是我什么时候买回家的?我当时怎么会买这种东西?我竟然买了这么多东西?

  我一直认为,一个不知道口袋里有多少钱的人,无法判定此人的贫穷或富有,但这人一定不会赚钱。而一个不知道自己家里有些什么东西的人,我们无法判定此人的生活幸福程度,但一定是个不会生活的人,并且此刻正处于一种糟糕的生活状态。

  你的碗碟是否保养得当,整齐码放入柜,还是各种豁口,带着各种颜色的油渍堆积在水槽中,相信不用点破你也知道拥有哪种器皿的人处在怎样的生活状态中。而如果哪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房间乱糟糟,东西堆的到处都是,就说明你的生活状态出了问题,反攻的第一步,则可以从审视自己拥有的每一件器物着手,它们是否经常使用,它们是否保养得宜,它们是否对你有特殊意义等。

  《日日物事》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很慢生活的书,作者叶怡兰在书中介绍了很多餐具器皿,讲了每个碗碟的文化历史和由来,也写到了经过审视后悟出的器皿之道。器皿不单单有使用之能,也同样可以通过仪式感抚慰心灵,而你的生活状态也完全可以由你的日常器皿反应。

  《日日物事》读后感(四):东西买回来就后悔了?12条器物心法助你简单择物,用出富足

  对现代都市人而言,即使不是购物狂,也不免会被当下“全民带货”的浪潮所席卷。 有时候,蠢蠢欲“购”的心情爆发,头脑一热,买回来才发现踩雷。“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曾面临过。

  想要的东西这么多,究竟该如何取舍?什么是能走入日常、丰富生活,真正需要的好器物?要怎样挑选出那些能长久陪伴自己的心爱之物?

  今天推荐的这本《日日物事》或许能帮到你,知名饮食生活作家叶怡兰分享了她20多年来的选物用物心得,展现了在空间、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择物用物,才能既满足日常需求,又能符合个人审美。

  日日物事

  9.5

  叶怡兰 / 2021 / 未读·贵州科技出版社

  《日日物事》的作者叶怡兰是知名的饮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网站创办人。开设“PEKOE食品杂货铺”。之前,叶怡兰曾出版过《家的模样》《日日三餐 早·午·晚》,均位列图书生活类图书畅销榜,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日日三餐 早·午·晚》出版后,大家在被书中美食吸引的同时,对叶怡兰的餐具摆盘、日常器物也很感兴趣。所以在众多读者的期盼之中,她推出了《日日物事》这本纯粹的“器物之书”。

  书中,叶怡兰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她的日常爱用之物,包括汤盘、面碗、水果皿等“食之器”,茶杯、咖啡杯、酒杯等“饮之器”,烤盘、铁锅、量杯等“厨之器”,以及花瓶、桌历、书签、铅笔等日用物品。 从筷架、杯垫的选择,到餐具的搭配、各式酒杯的用处,叶怡兰从生活细节入手,分享了许多很实用的建议:

  1、餐具摆盘注重形状搭配

  比如餐具的摆盘,通常情况下,很多人都喜欢大大小小不同的圆盘摆开,这样看似喜气讨巧,却总觉得四平八稳,少了些个性和味道。但是如果能在这大大小小的圆盘中加入些“不圆”的盘,不管是长方、正方、椭圆、长圆,都能让餐桌瞬间变得活泼有生气。

  2、物法自然原则

  书中提到了“物法自然”的理念,因为渴望自然、渴望视觉与心灵的澄静,所以叶怡兰对藤的、木的、石的、草的、 带有最原始最朴素材质与颜色的器物,总是格外的喜欢。

  她认为越是自然的材质,越能温暖温厚、与居家生活水乳交融。越是自然的材质,也越能随岁月之摩挲积累,而越见润泽情长。

  叶怡兰家中的竹编杯垫

  3、不成套,不成对

  许多人购物喜欢成套购买,这样可以省去搭配的心思,但叶怡兰却有不同的看法,购买杯具、碗具等物件时,她还奉行着“不成对,不成套”的原则,因为人的金钱心力与时间空间都很有限,成套购买是对金钱、空间、资源的耗费,相反一只一只采买 ,能搭配出不同的风格,久而久之,反越觉丰富有变化。

  除此之外,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小知识,比如在分享日本食器“豆皿”时,叶怡兰还顺便给我们科普了一下“豆知识”,原来日本爱以“豆”形容小,如“小知识”称为“豆知识”,豆皿,则顾名思义,就是小皿小碟,但是以“豆”为名,似乎更多了一些小巧灵动的气息,惹人多生几分怜爱。

  一桌子的豆皿

  《日日物事》是一本非常落地的书,里面讲到的选物用物心得是你平时生活中用得上的,并且在此基础上,也有美学、艺术层面的解读。

  当然,《日日物事》并不是一本简单的种草书,这本书不仅有“术”,更有“道”,叶怡兰在书中分享的选物用物不仅实用,更是引导我们深度思考自己的购物行为,在买买买之前,不妨先看看书中的这些建议吧!

  1.量力而为: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超前消费,购买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物品。叶怡兰认为,人与物缘分无常,所以日用之器,平易平实、能力心力可及可负担为好,相处起来才能随心所欲、洒脱自在。

  简单来说,就是买你可以负担的东西,而不是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享用它,与它相处时也能更自在舒适。

  2.我会爱你很久吗?

  对叶怡兰来说,每一件器物都是有情感的,买下、留下每一件器物之前,必然问自己一句“我会爱你很久吗”。也要再三确定真正需要、非有不可、得能派上用场后,才肯带它回家。这样的相守,才能真正久长。

  用了20年的帆布包

  3.形随功能生:

  器物的存在意义,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为了炫耀品味,而在于“解决问题,响应需求”,让生活更方便舒适更从容优雅愉悦,才是唯一价值;无法真正走入、融入生活里,只能一时短暂愉悦,最终必遭厌腻扬弃。

  可以直接上桌的烤盘

  4.少即是多,足够就好:

  人所需要的,其实远比拥有的、想要的少得多了。物件太多,徒使自己目盲意乱心忙;少而精,才有余裕和每一件久久温存出绵密的默契和情感。

  人与物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或许也是一样的。对购物行为的思考,其实也是在梳理我们生活中的需求和欲望。

  曾经的叶怡兰,也是一个“恋物狂”。因为迷恋着茶,恋着茶的学问、茶的滋味、喝茶时的气氛,所以迷恋茶具 ;因为着迷于咖啡的香气、煮咖啡时的专注心情,所以着迷于搜集咖啡壶。

  但后来,她发觉物是载具,盛装此中的食物、茶饮与生活,才是我们的真正所欲所求所望。之后,在这样的思维下,她慢慢收敛了高涨的物欲,家里物件的增加速度刹那变慢,选物见物,只从最本质最根本的角度着眼。

  叶怡兰在书中这样说道:“贴近功能,贴近需求,实用耐用,才是器物的真正恒长价值所在。”

  在全民“带货”的声音中,叶怡兰畅谈的不仅是爱物说,更是如何爱物而不耽溺于物的观念,还有与器物的日日相处中获得的对人与物之缘的理解和体悟。

  真的恋物并不是疯狂地买买买,而是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件器物。

  就像她所说的,我停下了对物本身的搜罗追索,物是载具,盛装此中的食物、茶饮与生活,才是我的真正所欲所求所望。那之后,我选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了生命,都寄托了感情和人格,都在我的人生里,有了各自的立足位置、故事和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