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不仅是一位老师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如果身边有人说当老师好呀,当老师工作轻松,除了上课改作业也就没什么了。
这时候,如果有当老师的人在场,他可能会愤愤不平地回怼,又或者一笑置之。
你以为老师仅仅是老师吗?
你以为老师仅仅是教书吗?
你以为老师除了上课就仅仅是批改作业吗?
不!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除了上课之外,我还有以下身份:
这不刚下课,还没从老师的角色中走出来,我就“被迫”变换身份去主持公道了。小鲁特别委屈的找到我,说小张特别过分,一下把球砸到了他脸上。我首先确认了一下这孩子有没有受伤?问过之后,得知球是超轻粘土制作的,没有“杀伤力”。于是又去询问事情发生的经过,清楚之后我才发现这孩子的脑回路确实是把我惊呆了!
原来两个人约定一起玩球,而对方将球砸到脸上实属“误伤”。做一个成年人,这时候我真的不能理解这群娃儿们的心理世界,简直是脑洞大开,无论有理没理,先告状再说。而这种裁判员评判时不能说谁赢谁输,只能告诉他们,游戏需谨慎,玩耍有规矩。
好了,裁判员的身份告一段落,摇身一变,回归教师本职批改作业。
一个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最大的乐趣,不是在吐槽字体,就是在吐槽内容的路上。
时间转到中午放学,啊,开餐了是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候,从组织学生拿餐开始,到吃饭时最有仪式感的开餐盖,再到“食不言”的叮嘱,最后是“细嚼慢咽”的苦口婆心。可能还不止这些,到餐的时候如何摆放?怎样才不会撒?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可能做一个生活老师,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我努力!
生活管理员的身份截止到下午一点半。
语文老师再次上线,临近期末,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听写走一波。
如果你以为接下来只以语文老师的身份去批改作业,轻轻松松过完这一下午,那一定是小瞧了这帮娃儿翻天覆地的本领了。
下午第一节下课,我的“左膀右臂”们纷纷来办公室找我,告诉我的都只有一句话:小张和小马打起来了,拉都拉不开。我能怎么办?我在语文老师的身份上给自己加了个“皇帝”的披风和放大镜,快速的转变成了劝架能手。在我看来,所谓的劝架能手,完全是迫于班主任的威严,而班主任的威严与我是谁无关。
就是这么神奇,因为当我走到班门口的时候,看到打架双方的周围簇拥了一堆人,只为把他们隔开,而他们两个人仍然是气势汹汹,怒目圆睁,谁都不让谁,但这满脸泪水我着实不能理解,可看两人挣扎的样子,似有卷土重来,再战三百回合之势。可当我走到两人中间的时候,那气势比霜打的茄子还要蔫。默默想了一下,以后可以把班主任的人形立牌竖在他们旁边,以做震慑之用。
两人情绪波动较大,作为劝架能手的我深刻的意识到,此时不是劝架的时候,于是让两人到办公室分别面壁思过。并要求他们能够自然流畅的说话时,再来向我说明事情发生的经过。
后来,在两人对峙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事情是对不上的,比如说是谁先动的手?于是劝架改破案:设置情境讲道理,再不济“威逼利诱”打拖延,最后事情总会真相大白。我到现在还记得小马感慨道:“我们如果不起冲突,现在是不是就能坐在教室里听课了。”是一句在理的话,还是年少轻狂呀!不撞南墙不回头,可墙也不会动啊!劝架告一段落。
事情虽多,但不难发现,老师的身份可以有许多,所有的事情解决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老师的身份,解决问题可以有许多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孩子们在试错中成长,老师们在成长中见证。
回过头来再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你以为一天中老师的身份变化到此结束,那说明你对老师还是了解不够。
下班之后,我刚到家,电话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