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白吃话山海经》读后感100字
《不白吃话山海经》是一本由我是不白吃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白吃话山海经》读后感(一):跨越山海,佶屈聱牙的经典,就得这么简约地读
以现代人的眼光,《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包含山川形胜、神话传说,草木风俗,志怪故事,等等,有一些内容很好理解,但是荒诞不经的东西太多,读起来非常艰难晦涩。不过事实证明,这本非常奇幻的书,实际上就是先秦时期,尤其是西周之前中国人对世界认识之大合集,在地球村还没有形成之前,后人没资格笑话古人。
话虽如此,但书还是值得一读,以史为镜嘛,古人的奇幻思想照样可以为现代人提供灵感。关于版本的选择,要是不怕麻烦,就选中华书局、上古等大牛社出版的,你要是觉得动漫不错,与其在网上搜,不如拿着这本纸质书翻翻。
《不白吃话山海经》,主角是萌萌哒的小朋友不白吃,有种“跟着吃货走世界”的感觉。在书中,不白吃游历了山川大泽,见识到了各种奇珍异兽,把古人的奇奇怪怪的认知,幽默地告诉了大家,不啰嗦,非常简约,读起来仿佛在拆书。
每章的结构很简单、不白吃到了某座山,打卡成功,之后介绍山上的地质特色,然后介绍有什么奇特生物,这些生物能在不白吃的眼中有什么优劣,最后顺便告诉读者,要保护野生动物,要保护环境。再接下来,就是《山海经》的相关原文以及释义,在图画赏析环节,还展示了明清时代人们眼中的《山海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和篇首的漫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活泼又正经,由浅及深,让人不知不觉对中国古籍产生了兴趣。
快速地翻了这本“不白吃山海经历险记”之后,你会发现,这本动漫书不止在安利小朋友,其实成年人也一样是阅读的受众,因为大部分人对《山海经》知之甚少,知识量和小朋友差不多,简约地阅读下去,做一个知道分子,不香吗?尤其现在很多人喜欢躺平,这类不用动太多脑筋,让你能两个小时翻完的古籍动漫,不是正中现代年轻人的心坎吗?
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不白吃话山海经》是一个引子。记得苗阜、王声在成名作《满腹经纶》中,对佶屈聱牙的《山海经》进行了调侃,就算传统文化小白听了之后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借着一股美好的劲儿,我们才有可以进入高深知识的殿堂,畅享最优质的文明精华。
有故事、有灵魂,这是一本好书应该有的样子。当然,有个别内容也稍微有点不适合小朋友去理解,但也无伤大雅。跟着不白吃去冒险之后,大气磅礴的视野突然出现在眼前,一个字:爽!
《不白吃话山海经》读后感(二):山海经入门
《山海经》是一部游离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奇书,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一探究竟。可是文言文实在让我望而生畏,白话文版本又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更不用说各种介绍、解读之类的作品了。 绘本是非常不错的切入点,我很喜欢看写给孩子的科普书,虽然听起来内容浅显,其实面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领域,成年人也会像孩子一样无知,不妨带着好奇心去尽情探索呢。这次约到这本书是一种缘分,我终于可以带着轻松的心情踏入山海经的神秘世界了。 全书图比字多,看起来非常愉快,刚打开书看到的拉页就美到我了~而且还会有原文、译文和注解,有一种回到学生时代学习古文的感觉,简直激发起了我学习的动力。
下面我想列出集中我格外喜欢的生物。太熟悉的九尾狐、凤凰什么的就不说了,都是各类仙侠小说和游戏里常见的BOSS或者同伴。 迷榖(gu) 对于出门没有导航就寸步难行的我来说,迷榖绝对是宝藏,简直就是智能导航啊。或许是因为名字好听,而且功能实用,我在各种仙侠类的小说游戏里见到过它,算是老熟人了。 第一次听说迷榖还是初中的时候玩儿的一款国风RPG,游戏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里面的迷榖是个挺美型的少年形象。当时还不知道这事山海经里的生物呢,现在想想,说不定迷榖就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山海经里的植物呢。 犀、板角青牛 原来中国也是有过犀牛的!不过已经灭绝了。我还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介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科普书,除了很早以前就因为自然环境变化而灭绝的野生动物之外,近现代灭绝的动物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人类的身影。最让我惊讶的一种已灭绝动物是旅鸽。我们从小就知道鸽子会送信,我完全没想到这么平凡普通的鸽子竟然是已经灭绝的物种。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真的很恐怖。 长知识了,原来太上老君的坐骑不是普通的青牛,而是一只独角犀牛。 羬羊、螐渠 进入我熟悉的陕西境内了,对这两种动物感兴趣,自然是出于女性的爱美之心,两种动物的油脂都可以改善皮肤。可能是因为大西北气候干旱吧,人们总是需要寻求些自己缺少的东西。 虽然不白吃是吃货,不过全书到处都见缝插针地提醒大家“禁止捕食野生动物”,也是求生欲点满了。
《不白吃话山海经》读后感(三):以《山海经》为素材,以《山海经》为食材
《不白吃话山海经》。(下文简称《不白吃》) 《山海经》我翻开过很多次,每次都是看上十几页就不了了之了。神奇古怪的东西太多,有时候反而看不下去了。
《不白吃》却改变了我这个看法,厚厚的一本书,几个钟头就看完了,无他,好吃又好玩。 这是一本漫画类搞笑科普,以《山海经》作为素材,更以《山海经》作为食材,让我们穿越回远古年代,一路吃,一路笑,一路玩儿,一路闹。 好玩的不得了。 我还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灵感来源,和电视剧互相映衬,更是趣上加趣。
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青丘女帝白浅和她的侄女下一任青丘女帝白凤九,都是九尾狐,出自《山海经》《南次一经》第8章的青丘山,九尾狐的声音像孩童的哭声,它最早也是作为一种远古人的食材出现的,也难怪,别的国家的人看到神奇的东西,首先想的就是可不可怕,而中国人首先想的是可不可吃?好不好吃?古人对九尾狐的结论是未必好吃,但是吃了可以避邪。
后来九尾狐就成了传说中的神奇女性形象代言人了,《不白吃》给我们讲述了大禹娶九尾狐为妻子的故事,并告诉我们,因为大禹在后世的地位很重要的,所以九尾狐也成为祥瑞的象征。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有人因其神奇而崇敬她,有人因其奇而惧怕她,九尾狐始终在祥瑞和妖媚之间摇摆。文学作品和今天的影视作品中都是如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两位主角九尾狐,都是美丽而痴情,神通广大的女神形象。 大家还记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经常跟在白浅身边的那个傻乎乎的仆从吗?他和白浅两个人都不会做饭,他宣称自己做饭很危险,我在这本《不白吃》里也看到了他,他也出现在九尾狐出现的《南次一经》中,是九尾狐邻居山中的产物。从这儿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是蛮讲究的。那个仆从的名字叫迷毂,他的本身是一棵树,现在我明白电视剧里为什么不让他烧火做饭了,让一棵树去烧火做饭,那不就是引火自焚吗?
《不白吃》叙事的语言和绘画的画面都非常有趣。以我们刚才说的迷毂为例,因为迷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们把他的花带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作者就淘气而形象地把它称之为迷毂导航,然后在下面配上了不白吃跟着迷毂导航回家的画面。对了,一直忘了说了,“不白吃”在这本书里是一个人呢,在讲故事和绘画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地会跳出来,或者淘气一把,把远古的东西现代化一下;或者温馨一把,一边给你讲古人如何从头吃到尾,一边教育读者,现在吃野生动物可是犯法行为……哈哈,求生欲满满。
《不白吃话山海经》读后感(四):神话生物都能吃吗?跟着不白吃来一探究竟
当人类解决了温饱,开始对天地万物有了探索和求知欲后,各种或真实或虚幻的图像或者故事便开始慢慢地流传开来。
而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于四季更替、山洪水啸等自然现象没法用科学去解释,于是各种神话人物或动物便应运而生。
神话生物自带光环
在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中,那些只要有名字的神话生物,不管是庞大还是渺小、凶猛或者温顺、美丽还是丑陋,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拥有强大的本领,又或者说,是我们赋予它们的光环。
比如招摇山上有一种树叫迷穀,它开的花能发光,可以照亮四周,只要人们把这花带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
比如杻阳山上有一种动物叫鹿蜀,它白头红尾巴,浑身长着老虎一样的斑纹,据说人们只要披上鹿蜀的皮,便可子孙满堂;
比如我们在电视路里看到的漂亮的妖媚惑主的九尾狐,在古代,却象征着祥瑞和子孙兴旺。
随着我们认知水平的上升,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些神话生物实际上可能很多并不存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类最终站上了食物链顶端,并将这些天生神力的生物或收服或食用,也是一种证明自己,冲破桎梏的表现。
无论何种有关于神话生物的书籍,它都有一种浪漫但又有些许残忍的意味在,《不白吃话山海经》也正是如此。
《不白吃话山海经》
这本书以“吃”的角度打开《山海经》,在书里,你既能跟着作者游历山川河谷,学习历史文化,也能认识很多我们闻所未见的珍奇异兽,而重点是,它们很多都能吃!!(当然可能并不是因为它们美味,而是吃了它们就能获得某种能力,比如能治愈某种疾病)
民以食为天,在这本《不白吃话山海经》中体现得是淋漓尽致。
早年间一直很想入一本《山海经》,因为对里面所讲的那些奇珍异兽太好奇了,但每次都被其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给劝退了,而像看漫画一样看《山海经》就太幸福了,文字和图片的双重滋养,能给我们带来双重的享受。
读书使人智慧
也许会有人问,学习古代神话有什么意义呢,它又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神话故事经岁月流转至今仍然拥趸者甚众,自然也有它存在的道理,《山海经》里所讲的故事,可以让你开阔眼界,增长谈资。
这就是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仍不衰的秘诀,也是我们把它重拾起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