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上人经典法语(十三)
1、诚敬一切人
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说出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一切众生,皆具与诸佛无二无别的灵知觉性,只因我们在本有的灵知觉性上,又加上了自己的意思知见,也就是见境生分别执着的妄想之心。这一念的妄想分别与执着,就像一层云雾,一时遮住了明亮本有的自性光明,使安住常照、不动不摇、无缺不少的自性光明一时难以显现。但是虽难显现,自性之光并没减少一分,一旦云雾散去,阳光仍然还是本来不动的光明常照。又如一台戏,各演各的角色。在台上各个不同,有帝王将相臣民,等缷妆之后,同为演员,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只是一时演戏而已。我们这些迷惑众生,就像一个看戏入了迷的官人,被戏中的奸臣气的,要将其杀头一样的当真,等别人告诉他这是演戏,是假的,他才如梦初醒。我们因为把世间的一切人事物当真,去分别好坏、是非、善恶、美丑、人我、长短等无量无边的我执烦恼,实不知佛菩萨来世间救度众生,也随众生的分别而示现,但他们在真如自性上明了是一体不二,没有丝毫差别。如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观音菩萨是正法明王如来,地藏菩萨这都是古佛倒驾慈航,示现佛陀弟子相,跟佛陀听闻教法。这些无量无边大菩萨真的是菩萨吗?为什么他们要示现佛陀弟子相,而不主动讲经说法度众生呢?这正是破我们众生的高低分别之相。我们能尊敬自己的父母师长,这还容易一点,有几人能真心尊敬,恭敬自己的儿女与后学呢?是否能把这些认为不如己的人看成高于自己呢?在相上,儿女、弟子、学生是接受自己的教育,但在自性上有何差别呢?所以要细心体会,一个一般的法师,如何去培养一个转世大活佛,他要用什么心去面对这尊大活佛?
2、我慢与嫉妒
在修行菩提解脱道上,我们行人最难突破的是我慢与嫉妒心,这是两个很难提防的毛病习气。男众要特别注意慢心,要时刻用我不如人、我最差、最无能无知的心去修行。要时刻谦下恭敬,时刻提醒自己是生活在一个佛菩萨的世界里,生活在父母师长的世界里,感恩报恩是自己的本分、应做的工作,怎敢在佛菩萨、父母师长面前生起一念的慢心呢?女众最常犯的是嫉妒心,也要用感恩报恩的心来对治。最要注意的是执理废事,如见到别人有执着的言语,就说别人是不如法,并说“佛是无心、无念、无执着,他既不度众生,也无众生可度,既不主动说法,也无法可说,我们一天到晚想什么全是妄想。”但我们是一品烦恼未断的凡夫,不能按佛的标准去看待比较别人。我们自己如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地步,怎么会有心思去看别人的过失呢?佛是让我们修去自己的习气毛病,而不是观察别人的习气毛病,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人只用平等、慈悲、关怀、帮助心,绝不能有我慢、自我表现心,更不能有压倒别人来显示自己的争斗之心。学佛第一步,要敢于做菩萨的事业,就是先有出离心,再发菩提心。也就是说,自己要想利人,先要自利自修,先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提起来,先出世是为了更好的入世,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在提起时练放下,在放下后练提起。放下的是我执法执,提起的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同体大悲心。先学做菩萨,虽做不像,学久了、熟练了,就相似了。最后由菩萨再提升,成佛做祖。如连菩萨都不敢承当去做,怎么往生成佛呢?所以一定要树正信,在理上见事,在事相上见到空理,在明了的空理性中,把事事都能通得过,达到理事圆融。
3、练心歌
时时观自心,着我是魔根。
无我知是佛,佛是灵知心。
真修磨练心,我我全磨尽。
我我全消除,常用慈悲心。
成佛要用心,佛是大悲心。
大悲度众生,见性出苦轮。
众生心有我,有我有私心。
自私必动乱,贪嗔痴慢心。
彻底磨死我,无我佛即真。
练心去习气,顺逆练自心。
时时常练心,我我永断尽。
消除自私我,真心灵知心。
4、低下歌
心越低下道越高,心越傲慢道越下。
道是低下诚敬心,魔是傲慢自大心。
世上只有我最好,世间只有我最能。
贡高我慢执着我,见人过失罪造成。
罪大恶极因傲慢,傲慢自大我最行。
若能低头认己错,低下诚敬我心空。
见人人皆是真佛,诸佛示现让我敬。
只有低下真诚敬,低下诚敬真佛成。
5、圆融歌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自心。
事相无错对,错对自人心。
佛性无佛魔,佛魔出自心。
事事本无事,事相皆由心。
心生生万法,万法唯心生。
自心常清净,烦恼永不生。
烦恼皆因我,无我烦恼空。
法界由知生,见性法界空。
空性生妙有,妙有当体空。
空有本不二,理事本圆融。
证空不住空,称性慈悲用。
用心空无我,无取无爱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