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10-27 23: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经典读后感10篇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是一本由[日] 平木典子/主编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读后感(一):一本儿童心理学入门教程,教你平复从前不曾被安抚消化掉的情绪

  最近开学季,我们听到了很多不幸消息,一个接一个孩子选择离开人世。《小欢喜》里英子抑郁症、丁一抑郁症……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如今孩子们心理素质如此脆弱?除了学习知识,我们是不是也该教会他们情绪调节能力?有能力健康地活着,远比在教育中的竞争中胜出更重要,这里的健康指的是身心健康

  心情,这样一个虚无缥缈东西,却在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今天作业得了满分开心;今天喜欢人和我说话了,兴奋;今天心爱的衣服弄破了,好难过。这些有关于心的词汇都很抽象,我们该怎么告诉孩子呢?

联合低音出版的《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聊的就是有关心情的事儿。这本书适合的是7-12岁的孩子,讲述了为什么会有负面情绪?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负面情绪?我们该如何面对并这些负面情绪?我们捧在手里的宝贝长大后,能更有力量对抗挫折

  大脑,是我们白天所见所闻收纳器,它将这些信息转换成了情绪。情绪是能够被感知的,当我们很紧张时候,会心跳加速,脸耳发热,当我们害怕的时候会手脚冰凉,当我们难过的时候会哭泣……可是,我们该怎么让自己不觉得难过,不觉得不开心呢?换言之,产生情绪背后的原因该如何解决

  比如和朋友吵架了,会让我们觉得很生气。两个人想法不同,如果听不进彼此的意见就会产生争执,甚至可能为了保护自己而吵架。想弄明白为什么吵架,就要试着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怎么想的,感受是什么,要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我们看不见别人的内心活动,别人也同样不了解我们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所以要互相沟通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也要给朋友机会表达他的感受,人的性格多种多样自然脾气、想法也都不尽相同,听别人说话也不会掉块肉不是?双方充分表达完意见以后,也要尽量找到一个相互妥协、互相让步的点,重归于好

  这一条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有多少人在亲密关系里常常吵架,在外吐槽他为什么不理解我?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处理不好和孩子、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其实归根到底,都是没有学会正确地吵架。我们的父母总是告诉我们吵架不好,却从未教过我们如何正确吵架,也从未告诉我们,吵架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孩子的观念尚未定型,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吵架,在未来生活中会处处受益。

  再比如,被邀请却没办法去的时候该怎么办?哪怕成年的我们,也常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朋友请自己去他家吃饭,我是去还是不去?要先问问自己的内心,想去吗?我们可能心里有不止一种想法,“我想去,但是晚上又有别的事。不去的话会后悔,去的话又会分心”,要把自己的内心打开看一看,把各种想法都摆到桌面上来。

  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第一时间明确自己的真实感受的。不如试着先告诉对方,面对亲密的朋友、家人可以用这个方法。比如“我很想去你家玩,但是我晚上还有课外培训班要上,我很高兴被你邀请”这样慢慢的,就能弄清楚自己的感受了。这其中,我们最该重视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慢慢地我们才能学会重视别人的感受。如果怕直接拒绝别人会难过,可以学习一下怎么样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我们碰到讨厌的事情时,我们会生气、烦躁,这些情绪都很正常,发泄出来就好了,找个地方大哭一场,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骂骂人。既不会伤害到别人,也能让自己内心的郁闷宣泄掉。如果我们一直忍着憋着坏情绪,不仅会让我们一直很不爽,甚至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我们似乎很少被教育要把情绪排泄出来,在父母面前要保留情绪,否则就是个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在职场更不能宣泄了,为了保留一份谋生的收入来源。在自己的小家,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发泄,爱人和孩子,将情绪和压力宣泄给他们。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学会如何排解情绪,总是闷着,只为不给别人添麻烦结果不是伤害家人,就是伤害自己,持续高发的抑郁症就是没能在一开始疏解情绪的结果。

  除了这两点,《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还讲了很多其他的有关情绪方面内容指导我们在生活里如何与情绪和平共处,如何用自己内生的力量hold住情绪,不被情绪牵着走。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也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做最真实的自己。当内心变得柔软有力量时,也就更能照顾自己和别人的情绪,让生活变得愈发顺利。

  说到这里就会发现,这本书不仅适合已经能够理解这些抽象词汇的孩子,也适合已经成年,但身体里仍然住着一个常常有情绪的孩子的我们,书里的很多内容都和现在的心理学课程息息相关,当学了一圈心理学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一个令人可惜可叹事实:如果我们曾在幼儿园里被好好保护过、好好教过如何与情绪相处,也许我们无须走这么多弯路安慰自己内心脆弱的小人儿,非常推荐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多年以后,书中的道理将会变成孩子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勇敢生活的力量。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读后感(二):人,最不可思议的是心

  很少看到针对学龄前到学龄早期孩子的认知心理学读物,看到的话都会认真读一读。我们的教育里,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变化关注得实在太少了,又或者是探讨得太不专业了。

  接近学龄期的孩子,认知能力高速发展,是一个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我们会在这个年龄段送孩子上学,接受系统化教育。然而,我们的“教育”,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解,而忽略“人”的理解。孩子的认知能力在飞速增强,他的内心感受也在同等地飞速变化。如果忽略他的感受,不去关照他的心理成长,我们的教育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培养出一个仿佛计算机的知识机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社会人。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就是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并和孩子一起化解心理成长带来的困惑的教育型绘本。它是教育型绘本,也是亲子共读型绘本,我读完一遍的感受是:家长单独先读一遍,再和孩子共读,会有更深的感受。这些孩子遇到的心理困惑,其实,也是大人每天都遇到的。可以说,这本绘本不仅是关照孩子,也是给城市迷茫焦虑的大人一个自救的出口。

  书籍首先引入了“心”的概念:心情是什么?(what)心情从哪里来?(where)人为什么会有心情?(why)怎么和好心情还有坏心情相处?(how)

  非常严谨的开头,告诉我们心情的种种构成。赢了比赛,所以开心;努力了却没有考好,所以哭泣;有喜欢的人不知道怎么表白,所以紧张;朋友们不理解我的心情,所以寂寞……

  在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心情”的同时作者也通过图文结合方式肯定这些心情表达的合理性。看到图片中的孩子放肆大哭或是害羞脸红的样子,读者也会默默受到鼓励:如果我表现出我的心情,这样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作者顺水推舟,往下提示道:虽然心情是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诞生的,但却会表现在我们的身体上。所以,好好表达心情给别人,舒适地与自己的心情相处,是很重要的——否则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想到《圣经》中很爱的一句话:身体痛苦,心能承当;心灵受苦,谁来承当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也不会教育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故事里,总有一个“隐忍而不懂得表达”的父亲,一个“暗自垂泪不希求孩子理解”的母亲,我们总是读到这样的形容:默默的,隐忍的,沉默的,不言自明的,藏在心底的……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在亲子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去肯定情绪表达的合理性

  父亲的隐忍、母亲的付出老师辛苦,等等,最终都要通过第三者记录者的身份去点破,读者才能明白。并且更有甚者,我们往往被暗示,如果你需要点破才能理解这层大爱,那你自己观察不够仔细,你不能理解别人,你需要反思了。

  真的是这样吗?

  大人好好想一想,就会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说句大俗话,有本事把这话跟大人的领导说去。大人是不是在忙着看“沟通的艺术”“如何好好说话”之类的职场艺术书?我们大人为什么感觉需要这些沟通软技能?一句话: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好好表达,特别是心情。

  99%的社交困境都出在沟通上,很多时候当然不是我们口齿不清导致的,而是我们一不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二不能从中获得他人的同理心。

  回到《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这本书里来,里面告诉孩子大胆表达心情的方法和场景,又何尝不是点醒大人的金句呢?

  举个例子,书里专门提到:如果和朋友吵架了怎么办?不要害怕吵架,因为吵架是情绪表达的一种,说明朋友很不开心。如果有人不开心,作为朋友,是不是会安慰他?那么好的,吵的时候就好好吵,吵完之后互相听听开心的理由,安慰彼此受伤的心。你们的友谊更进一步

  这样的话,不是说给很多很多情侣、夫妻、父母听的吗?

  再者,书中也提到孤独感。这是每个人在青春早期到青春期,甚至更久,都会产生的情绪:没有人理解我,没有人能分享我的感受,我只能自我封闭

  有意思的是,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这是每一个人到了这个阶段多少都会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假如这时候你问问身边的人: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特别孤独,就算是我这样最好的朋友,也难以理解你,安慰你?而他的回答很可能是:是的,我有时候会这样。

  所以,没什么担心的。每个人都有解决不了的情绪,但这并非全部。坏情绪并不一定要去消除,一点理解,一点共情(我也会的),这就足够了。

  这一点真的,真的太重要了。很少很少有家长和老师会从这个角度去安慰陷入孤独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全世界那个唯一孤独的人。或者他会就此封闭自己表达情绪的通道,慢慢自卑下去;或者他会从此变得高傲,真的以为自己才是唯一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而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情绪错位往往出现在“好学生”身上。我们教育里的“好学生”,更多地被大人从成绩和知识的角度去肯定,而不太会去思考孩子的快乐和痛苦还有什么别的渠道产生。所以,“好学生”越是被表扬成绩优秀,可能会越孤独,越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长大后,他可能会成为忽视伴侣情人冷面铁血的领导、威权或隐忍的父母。这真的很糟糕。太糟糕了。

  除了吵架和孤独,《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还列举了大量实用场景,比如:父母指责孩子的时候,无法融入班级的时候,遭遇公平对待的时候,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候……

  特别的是,除了大量生活场景,《探索不可思议的心》也把心情的表达上升到了对生命尊重高度。在提到“爱的心情”时,作者特别细心地写到,爸爸妈妈是分别从很远的地方走到一起,才把你生下来的。所以爱的心情孕育了生命,而生命的诞生又非常可贵不仅如此,作者继续提到,就算是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菜、一粒米,都是生命。吃下去了,它们的生命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珍惜。由此,作者继续深入:因此,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以的,剥夺自己的生命也是不负责任的。

  我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老师时常强调,心理学的本质是生命科学。而《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用浅显的故事情境深刻地表达了从认识自己到珍爱生命的哲学观点,真的是让人非常动容,也为作者表达背后体现的这一份责任意识肃然起敬

  我想,能单独阅读完《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的父母,可能或多或少对自己的心情有一些新的感悟。如何表达自己,如何认识自己的心情?我们有很多课需要补。否则,我们的迷茫与忽视必将感染孩子,我们教育出的孩子也许会变得自负冷漠,变得精致利己,而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意识到再也无法和长大的孩子沟通的那一刻,对心情表达的漠视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噬我们自身。

  心灵痛苦,谁能承当?

  对孩子&我们每一个人:你根本不必将这份痛苦埋在心里。我们人类,会把心情的轭放到彼此的肩头,把喜悦或痛苦分享给彼此,这样来勇敢地前进。

  我们人类,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心。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读后感(三):生活已经那么艰难,如何让孩子乐观面对?唯有带领孩子探索内心

  我们大人教育孩子时,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切入。不管是好的、坏的,都会先在自身找原因。所以市面上你会看到很多教家长如何进行情管理,如何探索内心独白、如何和孩子沟通的书籍。但其实教育是一个给予反馈过程。如果每次出现问题,都只从父母方去反思,不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很难会有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局方案。

  孩子从剪断脐带的那刻起,就以一个单独的个体独立存在。既然独立存在,那么势必会有一些独有的心思想法。但倘若孩子不懂的分辨情绪、表述想法,就很难在步调上和父母保持一致。市面上这方面的书籍太少,更别提学龄前儿童专用的绘本了。机缘巧合拿到了这本《探索不可思议的心》,原以为是给孩子讲一些心灵鸡汤小故事,但看了书后发现大错特错。

  这是一本教孩子认识情绪、理解情绪,以及碰到不好情绪时如何处理情绪的启蒙书籍,它更像一本指导孩子情绪管理的绘本。

  本书作家是日本心理咨询师——平木典子,她是日本有名的儿童心理咨询师。曾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完成了心理咨询专业的硕士。回到日本后,做心理咨询师的同时任教于多所日本国内顶尖大学。她还是《给孩子的表达自己心情的技术》,《图解传达自己心情的技术》,《自我肯定的心》以及《轻松掌握自我肯定》等多本畅销书籍作家。

  这本《探索不可思议的心》延续了平木典子,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抽象事物的风格,将一个个抽象的情绪,通过图片和言简意赅的语言,三、两句话立体的表现在孩子面前。并结合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孩子阅读书籍的同时能够快速带入,准确理解。

  比如,本书一开始就用3W法则告诉孩子,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到底来自于哪里?为什么不同场景我们会有不同的心情?碰到自己无法掌控的心情时,我们该怎么办等4个方面,将心情的来源、表现以及如何处理做了详尽的阐述。

  尤其对心情是什么的解释,非常让我受益。孩子情绪管理启蒙,首先要教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而关于“情绪”这个东西很难用一两句语言描述清楚。尤其像优米这么大的孩子,情绪刚开始萌芽,会让家长很苦恼,到底该如何表述生气,开心,苦恼,伤心这样具体的情绪呢?这本书就给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可以利用场景对孩子进行情绪启蒙。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碰到的情绪问题会越来越多,比如和小朋友们吵架了,开玩笑被小朋友误解,被小朋友冷落等等。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进行适当的引导,孩子就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而不可自拔,但父母又不可能无时无刻察觉孩子的情绪,那么让孩子提前了解如何处理这些不良情绪,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告诉你,他和小朋友吵架了,你会怎么引导呢?

  大部分父母可能会说,“为什么会吵架?你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啊,去跟小朋友道个歉吧。”或者“为什么吵架呢?如果不是你的错,那你就不用理他了。”但其实这样一味的让孩子道歉,或纵容孩子特立独行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在《探索不可思议的心》中,是这么引导孩子的:

  先告诉孩子人为什么会吵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当我们意见发生碰撞时,就会指责对方导致不高兴,有时甚至为了保护自己还会发火吵架,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那么吵架后作为小朋友要怎么做呢?具体有两个方法。首先,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告诉孩子,“就像你看不见朋友内心一样,朋友也看不见你的内心活动,所以你是如何想的?心情怎么样?感受怎么样,都尝试着告诉朋友。”其次,尝试着心平气和的听朋友解释。告诉孩子“人的性格多种多样,想法也不尽相同。朋友到底是怎么想的?不妨先听听看。”

  最后,引导孩子战胜情绪。告诉孩子,即便吵架也没有关系,吵架其实是双方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这个过程中可能并不友好,但是只要相互让步,互相妥协,抓住机会就一定能够重归于好。

  你看一个小小的和朋友吵架,本书就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以及引导步骤。类似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平木典子都会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出发,给出解决方案。

除了告诉孩子和朋友如何相处,本书还告诉孩子面对家长不理解要如何做。

  比如,孩子想买一款电子游戏机,但家长不同意。想想我们小时候想买喜欢的东西,家长不同意会怎样呢?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吧?“一个小小的游戏机为什么不买给我呢?难道他们不爱我了吗?”小孩子很容易把一件普通的事情上升到父母爱不爱自己的高度,所以这本书是这么引导孩子的。

  它告诉孩子,首先要询问父母为什么不给你买。不是无理取闹,不是歇斯底里,而是问问原因,父母为什么不给自己买,或问问怎样才能让父母同意买。

  问过父母的意见后,认真的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会让父母做出让步。也许你买游戏机并不是为了一直玩游戏,而是因为身边好朋友都买了游戏机,你想融入他们。

  不仅如此,它还告诫孩子,有时即使父母明白你的想法,也可能仍然不同意买,那是因为钱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父母也有自己的原则,有些东西不能买虽然遗憾,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随心所欲的。你看,有理论有方法的说服,是不是更容易让人信服呢?

除了上面类似的具体方法论。本书还纠正了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看着别人家侃侃而谈、性格活泼、外向开朗的孩子都会很羡慕。由于人是群居性动物,所以外向型孩子天生具有优势,这使很多孩子误以为自己性格内向、孤僻是不好的。

  但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些人性格开朗,总喜欢和别人聊天,也许你会觉得她的性格很好,可是换个环境,如果你要安静的读书,他还在你耳边大声说话,你一定会觉得他太吵了;有些人看上去老实沉闷,但是,他们观察事物很准确,思考问题很仔细。也就是说,每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所以如果你是性格外向的孩子,不必沾沾自喜。性格内向的孩子,也不必自卑。

  除了这些,本书还有一点让我非常感动,就是最后引出了死亡教育。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身为父母我们很忌讳谈论死亡。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让孩子提前认知死亡,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对待失去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讲述死亡,适当地给他们安全感,孩子才能慢慢接受死亡,学会正视死亡、尊重生命、快乐生活。

  总之,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只有直面情绪,才能对情绪释然;只有正视内心,才能看懂内心的独白;也只有凝视生命,才能看懂死亡的意义。这一切,你都可以在《探索不可思议的心》中有所察觉。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读后感(四):做真实的自己,探索不可思议的心,你可以用这本书指导自己和孩子

  我们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情,我们的心为什么会如此变幻莫测呢?

  心情来自哪里?

  家人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

  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

  看了很多的心理绘本,各种各样的,大多数都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很少有专业又全面的绘本针对学龄后儿童。

  关于情绪,关于生命,关于朋友,关于霸凌,关于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以及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心情影响,如何正确的应对?

  推荐一本绘本——《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本著名心理咨询师平木典子所著,朴实翻译。

  平木典子,1936年出生,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完成心理咨询专业的硕士课程。回国后,在做心理咨询师的同时,任教于立教大学、日本女子大学、迹见学园女子大学大学院、东京福祉大学大学院。1995年开设综合心理疗法研究所(IPI),研究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心理疗法。现任该研究所顾问,是日本最知名的“自我肯定训练”(assertion training)专家。同时,她还是日本精神卫生学会的常任理事,日本家族心理学会的会长及常任理事。她还是《给孩子的表达自己心情的技术》,《图解传达自己心情的技术》,《自我肯定的心》以及《轻松掌握自我肯定》等多本畅销书籍作家。

  译者朴实,2005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2008年毕业于(日本)武藏野大学大学院商务日语专业,现任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翻译多部日本图书。

  这本书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孩子思考,从21个主题,用实例分析加上应对策略,指导孩子摆脱人际交往困境,助力孩子拥有健康心理,享受快乐校园生活。

  儿童在入学后,社会化范围开始由小家扩大到学校,经常接触到的社会化人物,也由家人扩大到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从而开始了诸如师生,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场景和状况,引发各种各样的情绪:开心、苦恼、紧张、伤心、沮丧、生气、痛苦、孤独等等。《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这本书非常详尽的列举出不同情境,让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如何应对,一起来看看吧!

  朋友

  朋友,是儿童很在意的存在。而小朋友的友谊,是非常玄妙的东西,嘻嘻哈哈,吵吵闹闹,一秒钟吵架,一秒钟和好,什么是朋友?怎么和朋友相处?

  朋友——何为朋友?朋友有很多种。有的总是形影不离,有点相隔很远,即使很久不见,再次见面仍能玩在一起。朋友不是以量取胜的。“真正的朋友”哪怕只有一个,也是很好的。

  朋友不多也没关系。学着做个擅长倾听的朋友。

  能带给他人快乐固然很好,但是并非一定要取悦他人,更不要因为担心被讨厌而过度在意别人的脸色。当你和朋友相处时,只要彼此都能由衷地感到快乐,就一定可以成为无可替代的朋友。由衷的快乐是重点!

  和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和朋友吵架了——人的性格多种多样,想法也不尽相同。请认真思考自己的情绪因何而起,要心平气和地交流,才能重归于好。

  玩笑被误解——对语言的理解因人而异。你想表达的意思也许不会被正确理解。即使是相同的话,在不同的心情和场合下,对方的理解也有可能会不同,要理解和正确看待。

  能说出对不起吗?——认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道歉,既能展现自己的真诚,又能令对方心情舒畅,是一件很好的事。

  有时,不管你多么小心,可能还是会在不经意中惹对方不愉快,这时,请理解对方的心情,然后考虑如何缓和你们之间的关系吧。

  当遇到不合理的请求时——当朋友有事相求时,如果你认为不可以或者做不到,就要如实相告。拒绝的秘诀不是去责备对方,而是礼貌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既要照顾朋友的心情,也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先观察,再行动。

  当你着急时——着急也是重要的心理活动。但是对别人发火或者摔东西并不能解决问题。当你对朋友的所作所为感到着急时,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不满,希望对方怎么做,再去和朋友进行沟通。在发火之前,可以先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

  确认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有先弄清楚自己现在的感受,才能明确内心的真实想法。

  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会收获不一样的心情哦!

  家人

  家人是什么?——人无法独自生活在世界上,家人之间并非只有血缘关系,更是一个彼此关心,相互扶持的整体。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很重要,要齐心协力共同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对家人的体贴和照顾。

  是家人就可以什么话都说吗?——对最亲近的人要学会尊重和礼仪。说了过分的话,要诚恳的道歉,这样会加深你和家人之间的感情。

  大人为什么会和孩子生气呢?——大人并不是因为讨厌孩子而生气的,相反,正是因为太爱孩子,才会担心。大人在提醒孩子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舒服,而无意中将怒火撒向孩子。(这种时候,大人也需要自省。)

  父母吵架了——父母吵架是父母之间的事,不是孩子的错。试着和父母说“请不要吵架”

  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询问父母不给你买的原因,和父母认真的谈一谈,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随心所欲。

  教会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家人,父母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所以和家人要相互理解和支持。

  勇敢的说“不”!

  被欺负了,要学会说不!——不管有什么理由,欺负人都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受到重视的权利。所以,如果有人做了令你讨厌的事,一定要学会说:“不!”

  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时——学会说“不”,向信任的人寻求帮助,说出来。

  尽管很想说“不”,但是担心遭到更过分的欺负时,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寻求帮助。关系不错的朋友、能认真倾听你倾诉的老师、学校的心理辅导员,还有永远支持你的家人,他们中一定会有人能够帮助你。

  如果朋友向你倾诉,请一定认真倾听!你也可以陪朋友一起向信任的成年人求助。

  说不出来的负面情绪,也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来释放出来:写日记,记录下内心的感受;多想开心的事;做喜欢做的事;想想未来的打算,让自己内心充满力量。

  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适当发泄坏情绪。

  请相信,世界远比你想象的更宽广。

  独处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孤独——没有知心朋友,或者即使身边有朋友也总是感到孤单,觉得没人能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心情就是“孤独”。

  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为什么别人不能理解自己呢?

  独处时,不妨好好地考虑一下心事,探索自己的内心。

  生命是什么?——我是怎么出生的?无论是谁,都有疼爱自己的人。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人死不能复生。我们靠获取许多宝贵的生命而活着的,所以,绝不能浪费。生命一去不复返,我们绝对不能剥夺他人的生命,也不能剥夺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不仅仅是别人的生命,包括我们自己。

  书的最后总结性的告诉孩子:

  心情是看不到却真实存在的,而且是一种非常复杂,不可思议的存在的。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人的身体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的内心激荡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即使是同样的话,不同的人接受程度也不一样。不管外界的声音怎样,做真实的自己就好,偶尔,也请倾听自己的心声一下吧!

  平木典子真的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这样的一本治愈和指导性质的绘本,不仅仅对于儿童有价值,对于很多成人也是有着同样的价值。

  简单的道理,治愈每一位阅读者。

  推荐这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本著名心理咨询师平木典子所著,朴实翻译的《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给大家,适合全家一起共读!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读后感(五):孩子脾气大、爱哭、摔东西,专家说:责任在家长,这一课你得补上

  最近好几个妈妈都跟我诉苦,孩子脾气大得不得了,动不动就发脾气,尖叫、哭泣、摔东西,感觉身上有个看不见的开关,一不小心碰到,孩子就炸了。

  据我观察,现在的小孩确实有很多脾气大的。前几天我在商场看到个一、二年级模样的小男孩,跟着奶奶或是外婆在餐厅外排队等叫号。男孩拿着一个手机正在打游戏,刚好叫到他们了,奶奶拉起孙子的手要进去。男孩被这一拉,游戏输了,立马就不干了,大叫着“你干嘛啦!”一边捶老人,一边踢椅子,气得不行。奶奶没还手,陪着好话,让孙子快进去别耽误了用餐。最后那男孩踢翻了一张椅子,才骂骂咧咧地进去吃饭。

  这孩子完全不能控制怒气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曾经共事过的一个同事。那个同事留学回来,在英国读的硕士,学历非常好看,可回国三年,几乎平均一年要换2-3份工作,每次都要不跟老板吵,要不跟客户吵,再不然跟同事吵。他说,“我也不想这样,但有时候,我就是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有气不发,我会憋死的。”就这样,他跳槽一次不如一次。后来因为请假的问题跟人事大吵一架,把人事的保温杯都摔坏了,干了不到半年,又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从小男孩到大男人,这些人好像从未收敛过自己的脾气。情绪管理是一种能力,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小,慢慢长大了就会控制情绪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就像我的前同事,有太多性格暴躁、脾气坏的小孩长大后成了不会收敛,坏脾气的大人。

  脾气不好的人在让周围的人不快的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工作、婚姻、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挫折。因此从小就训练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其实情绪管理并不困难,无论大人也好,小孩也罢,情绪管理的步骤都只有三个:

1、察觉情绪,识别情绪。

  当觉得郁闷、不开心、生气、伤心、痛苦的时候,要第一时间觉察到自己的心情,区分自己的情绪属于哪一种,是因为什么造成的。比如说,你在生气,首先你识别出你是在生气,然后为什么生气?因为孩子把碗打翻了生气。更进一步,你知道是因为老公打电话说晚上不回来吃饭,加上领导临时给你安排了一个工作,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凑在一起,导致最终发现孩子打破碗的时候,你特别生气。

2、学会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做得尤其不好的地方。心里明明在生气,嘴上却不说,不告诉对方。希望对方主动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我在生气,你难道看不出来吗?”“你居然看不出我这么伤心,说明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这其实是一种巨婴心理。婴儿会有一种全能的自恋,他一哭,妈妈就知道他饿了。我们要教孩子主动把情绪表达出来。比如碗打了,你很生气,你就应该给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因为又要收拾了。

  老公突然不回来吃饭了,你也应该直率地说“我辛苦烧了很多菜,你突然说不回来,我觉得既沮丧又生气。”注意,表达情绪的时候就事论事,不要说狠话,不要撒气。情绪的宣泄属于第三个步骤,而表达就是表达。

3、用合适的方式排解、宣泄情绪

  一般的小情绪可能不一定会需要用到第三步。但如果情绪很强烈,还是需要排解的。排解的方式有很多,原则只有一条:“不伤人、不伤己”。

  譬如跑步;在适当的地方大喊;甚至吃一顿美食都可以。小朋友的话可以选择把情绪画出来,或者拿起枕头乱打一气……另外哭泣也是宣泄情绪的方式,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狠狠哭一通感觉就会好很多。所以父母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不许孩子哭泣。如果孩子的哭泣会引发父母的不良情绪,那么父母可以让孩子单独待一会儿。因为父母的不良情绪去压抑、制止孩子的不良情绪是不公平的。

  应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对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这一块开始重视了。但有些家长又容易走进另一个误区:很多妈妈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尤其刚刚学会说话那会儿,要对孩子进行情绪引导,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绪。等到孩子到了幼儿园中大班,上了小学,反而把注意更多地放在学习、兴趣方面,忽略了对孩子的情绪引导。

  情绪管理应该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的课程。刚刚进入学龄期的孩子,需要处理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和家长的关系,以及和学业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他会产生大量复杂的情绪。

  幼儿期的孩子所产生的情绪往往比较简单,伤心了,生气了……学龄期的孩子情绪则相对要复杂得多,老师表扬别的孩子没表扬他——嫉妒;学校表演没选上——失落;努力了成绩没见提高——失望;喜欢同学的橡皮,偷偷拿回家——羞愧。

  情绪管理这门课也有初级跟高级之分。角色扮演跟情绪体验是帮助孩子提高情绪管理的不二法门。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

  前不久我看到一本半绘本半科普的读物,叫《探索不可思议的心》是针对7-12岁儿童的心理学读物,也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情绪引导教程。这本书就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方式充当了情绪教练,让孩子通过阅读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地处理不同的情况,应对不同的情绪体验。

  在此介绍一下《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的作者平木典子。她是日本精神卫生学会的常任理事,是日本最知名的“自我肯定训练”专家,毕业于美国心理学殿堂的高校——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咨询专业。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看上去就像本绘本,很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本书罗列的场景也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比如和朋友吵架了;开玩笑被人误解;有人向你借作业;受到邀请但恰好有事;被朋友冷落了;被欺负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没取得好成绩;因为帮朋友的忙而被老师批评;爸爸妈妈吵架了……

  以跟朋友吵架为例,平木典子首先分析了为什么会吵架?“当听不进彼此的意见,进而互相指责时,我们就会不高兴,还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发火,吵架。”大多数时候人们意识不到,吵架的时候我们看似是为了捍卫自己的道理,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自尊。

  两个人意见不合,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也是正常的表达想法和心情的沟通方式,关键是怎么吵。这方面很多父母自己也做得不够好,譬如一吵架就口不择言地攻击对方,吵架的时候完全不听对方的辩解,吵完架就冷战等待对方先示弱等等。

  这本书则给出了孩子正确的示范。吵架的时候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跟想法,表达情绪跟感受比阐述事实更为重要。大多数情况我们争吵,不是为了辨明事实,分个高下,而是为了让对方体会到我们的情绪。“我一直在等你回复,你却一直没回,我感觉很失望,也很伤心,我感受不到自己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了……”

  同时在争吵的时候,也要学会用心去听对方的想法跟感受。心理学研究发现,悲伤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催产素,而催产素有减轻压力的作用。所以许多人吵架的时候会陷入戏剧性地“我不听,我不听,打死我也不听”的状态,并坚定地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不重视自己,从而陷入悲情之中不可自拔。

  这等于单方面关闭了沟通渠道。吵架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本书则引导孩子抑制住自己陷入悲伤的冲动,冷静聆听对方的想法,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沟通。

  光吵架这一章,学会了对孩子来说就是终身受益的。

  青春期跟父母爆发冲突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冷静地聆听父母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那青春期一定能平滑度过。长大以后,会吵架的孩子也更善于处理跟伴侣的关系。

  本书另一个比较有用的建议,是告诉孩子,当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不要认为是自己的错。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很自然会感到伤心、难过。由于孩子往往还没有摆脱全能自恋的心理阶段,会很自然地认为,父母吵架都是自己的错,或因为自己不够好。确实,很多时候父母吵架是因为育儿理念不合,但这绝不是孩子的问题。

  孩子把过错揽到自己头上,短期可能会出现表现提升,变得更加乖巧懂事,但长期一定对孩子心理负面影响巨大。平木典子在书里告诉孩子两条真理:

1、吵架是沟通方式之一,感情再好的父母也会发生争执,应该给父母留出争吵的空间。

2、父母吵架不是孩子的错,但孩子也有传达自己感受的权力,孩子可以告诉父母,“爸爸妈妈吵架令我很伤心,请你们不要吵架了,和好吧!”

  情绪处理和情绪管理是一门长期、系统的课。父母一定要坚持长期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引导。有朋友说他觉得情绪管理绘本没啥用,孩子看了该哭还会哭,而且刚读了发脾气的内容,马上就要发脾气,说明孩子根本控制不住情绪。我觉得不能这么看,孩子看了相关的情绪马上出现这种情绪,说明孩子有想实践的意愿。如果孩子上了绘画课,马上回来自己画画,但画得不好,我想大部分家长绝不会说什么。为什么对情绪管理的学习就那么苛刻呢?

  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看了情绪绘本还是会哭。从这句话里能够感受到,家长把哭视为一个不好的东西。不希望孩子出现这种情绪。哭是正常的情绪,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哭呢?哭其实符合情绪宣泄的标准——不伤人,不伤己。

  情绪管理这一课,很多做父母的未必拿了合格证,很有必要跟孩子一起好好学一学。推荐父母跟孩子一起读读《探索不可思议的心》!我是亦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众号“另类妈妈”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关注我,我将持续分享前沿育儿理念和心理学知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