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打磨,让课堂变得丰圆玉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打磨,让课堂变得丰圆玉润

2019-11-21 13:31:01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打磨,让课堂变得丰圆玉润

  学习课例一的过程,也是身入其中,和研修组的老师们一起抛洒汗水,走过艰辛,一起切磋琢磨,共同收获的过程。从一开始磨课计划制定,到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最后的研修总结任务结束。一路走来,老师们齐心协力,共破难关,用集体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课例打磨过程。

  一以贯之追踪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磨课计划研究的问题是:1、对于意蕴丰富文言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入手,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层次品读?

  2、如何尊重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维碰撞升华认识

  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平时上课时积郁已久的困惑。我们看这两个问题是怎样通过课例研究解决的。

  研修组老师们首先针对这两个问题制定了完备的磨课计划,计划详实具体,每位老师承担的任务一目了然。在备课研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积极探讨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方法。如,曲君老师提出这样的建议:既然我们研究的主问题之一是尊重学生的质疑,那么在丁老师的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就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丁老师原来设计了四种方案,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随机讲解,我认为不妥。因为文章解读确实是需要层次和梯度的,不能太随意。所以,我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先由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小组释疑、筛疑、定疑……在课堂教学中,执教老师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其他教师进行目的课堂观察。在课后研讨中,分析观课数据,得出观课结论形成系统的观课报告。老师们提交的观课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数据,有分析,有归纳有力地说明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整个磨课流程循序渐进,每一个环节指向研究问题,对问题进行一以贯之的追踪研究,从而保障了磨课计划中研究问题的有效解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很大的“功臣”——观课量表。观课量表是由研修组老师们自行开发设计的,共三个——“反复诵读品味本意蕴”观课量表、“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观课量表、“教师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观课量表。细品这三个量表,都是紧扣所要研究的问题而“量身定做”,观察维度及相应的观察点符合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性强。以表格方式来呈现观察的各个维度,精准得当简单实用。用其中的一个举例,“反复诵读品味文本意蕴”课堂观察量表就有15个观察点,包括“标题问难”、“释义问难”、“赏析问难”、“情感问难”等,后面还标注简明统一符号,这样的量表操作简单,记录具体,可以说一张表就把当时课堂的情形呈现出来。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因有了科学合理的观察工具,所以,课堂观察便变得有趣而有效。

  教学内容的取舍

  观看了本课例后,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多角度、深层次品读”,我似乎有一点开窍。但文言文教学对我而言,还有许多的疑惑,只是一时之间形不成文字,无法表达出来。我先说说自己感触强烈的吧。

  教学内容的选择总让我疑惑不已。因为我总是感觉,像初二初三的文言文,每一篇最少需要两课时,甚至有的需三课时。初中语文课星期就那么几节,真的到了“寸节寸金”的地步,而再加上语文内容繁多,感觉时间很紧,这常让我沉不住气。我知道,教学内容的取舍很关键,至今我还不清楚内容怎样的选择才是合理而科学的。

  我在上《岳阳楼记》这一课的时候,第一课时学生读通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第二课时,我想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泛的文本视野在理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后,我给学生观看视频《品读<岳阳楼记>》,时间是39分钟。此外,我还给学生准备了余映潮老师的一段《〈岳阳楼记〉赏析》文本。但这已经没有了时间,我大为遗憾。再者说了,让学生观课视频,读赏析材料,这样的拓展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否有益,我是否浪费了时间?

  还有,背景资料穿插问题。我看到一些教案书上,背景资料大多是在上课伊始呈现给学生的。比如《记承天寺夜游》有老师在导入环节就呈现出苏轼和张怀民的资料,而本课例丁慎杰老师是在人物出场后及时呈现其人资料的,如引领学生品析“遂至陈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时,随后投影张怀民资料,通过资料帮助生理解文本。我不知道哪一种较好。我认为,也许资料暂时不呈现,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当学生“悱”的时候,“愤“的时候,提供背景资料,学生也许更会心领神会豁然开朗。只是揣测而已,不知道可行与否。

  总之,课例一的磨课过程也是教师心灵不断变化不断丰盈的过程。打磨,让课堂变得丰圆玉灿烂迷人。打磨,让老师们的心变得光亮清晰,丰盈饱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