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一切未完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当一切未完成

2019-12-27 22:15:19 作者:达达令 来源:她在江湖漂 阅读:载入中…

当一切未完成

  年少时候有些很简单道理,得是后来才深有体会

  第一句是,那些重要技能或者本领,大约都是在紧急需要境况下,才会真正被你所掌握。第二句是,即便前人哲理千万种,而真正能够改变个人的,依旧是经历本身,而并非所谓谆谆教诲

  先说第一样

  一个我们很熟悉词语,叫做“截止日期”。回溯这些年来的生活,大约是高考结束之后,走进大学开始那一刻,一切就伴随着这个令人有些胆战心惊的词语而来。

  起初是大学生活阶段,很多的课堂作业学年论文;然后是求职路途,寻谋下一个去处。我第一次感觉到紧迫感大概就是第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想着接下来的大学生活还有那么多学分,好些事情没有完成前途茫然不知,同时也无法安顿在当下那个地方

  若是当时有前辈提点,告知你,除了学业之外,除了困在一些价值混乱之外,可以试着找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让自己可以安定在那一刻。——或许会是很幸运的事情。

  那时候班上有位男生,酷爱看书,从历史哲学网络文字。跟他有过一些短暂交流,大约感受到他身上的才华傲气兼备。只是他很幸运,可以钻进那些文字里,逃离掉日常生活,至少是某部分大学生活中庸俗不堪

  而我却总是跟着“截止日期”来活:从应付学业到求职,从应对人际关系内心的混乱。我总想着一句话,好希望眼前的一切可以快些过去;若是闭上眼,我便可以飞到三十岁甚至四十岁,那么我愿意拿出一些珍贵人格老天爷交换

  可是无论怎样,生活总是保持节奏进行的。区别在于你对它的感知,以及这感知所造成的速度。——这份体验在后来永远改变了我。

  回到“截止日期”的事宜,从学生身份转变社会人的状态

  第一年在深圳南山科技园上班的时候,电梯里偶尔会听到人们谈起,今天隔壁那栋楼又跳了一个男人。大约是一样的词汇,中年男子工作上裁员,上有老下有小,无处可去。

  起初我很真震惊,而后再去过一年,听到的还是一样的词汇,大约一样的跳楼频率。我不再惊慌,但是会将触动收藏心底

  你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对么?当然。

  大学生活刚开启,一位师姐带我了解校园。走到那座桥边,跟我说,这座桥上每年会死上一些人。考研失败的,求职无路的,失恋的种种。

  我倒不惊慌,但是随同的父母脸色大变。这件小事在很多年后 ,每每提起,他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想象。——而我那时候也不曾想过,自己竟会在不久后的将来,也试图在那座桥边、那片湖中,与深渊中的那个魔鬼有过一些对视与交谈。

  都是曾经,也都是后来了。

  在理性层面,我并不否认“截止日期”这个词语给我带来的安全感。我借用它,在职场里生存了下来,在深圳这座残酷城市生活了下来。

  好些临时需要用上的技能、办法,甚至是价值体系中一些概念切换,都是在这些外部力量的强压之下,于是得以存活下来。

  人们总喜欢年轻时候的所得称作成长,而我却从来都只觉得,若只是完成他人交付给你的任务自然不叫成长,而只是努力活下来的方式而已。——我当然不敢跟他人说起这个观点,于是只能将其袒露出来,告知我的心理医生

  记得在当上班族那些日子,大多时候做的都是一些非重要的事宜。很多的表格数据,写一些无关痛痒报告,在机器房里检查电影字幕里的错别字。我并非觉得日子暗无天日,相反的是,那是很好的一些日子。从待遇环境,我都觉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也不应当苛求太多。

  但是另一层的自我人格中,会隐隐觉得,这一切是远远不够的。那时候我自然会畅想着,看看那些已经成为高层同事,他们的状态是否是我将来想要成为的样子。而即使这样,内在依旧空荡

  我当然明白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运筹经营、修缮,甚至是改观某种理念,以便适应不同年岁期许。只是那时候我无能为力,于是依旧依赖那最后的砝码“截止日期”——于是我知道,这件事我总会做完的,这一年我总会支撑过去的。

  而我想要更多的是:到底需要到什么年岁,我才可以不必用“截止日期”督促自己?不必用很多的自我说服支撑过去,而是带着某种巨大的期许,一些确定性,而后迈入下一个阶段,下一种生活?

  亦或者说:入一种恒定的理念,这理念告知我该如何应对变化——可以心随境转,亦可不必心随境转。

  确定性于我而言太重要了,它不必替我决定今夜吃些什么,但是我需要一些关于来日的路径或者指南。——我将这一切疑惑转述给我的心理医生友人

  他倒没有如其他前辈或者过来人一般,只是告知我,“等你到了那个年岁就知道了”这样的常规说辞。他铺垫出来的一句是:若是大方向上的准备我们无能为力,那就将那些紧要关头需要应对的技能,多加演练,以便成为你的常识

  我再问:什么叫做紧要关头

  若是你生了病,独自生活,于是你知道如何安排自己去就医治疗。不要拖拉,不要自我蒙蔽。同时不要自我恐吓。只是平静等待结果,哪怕是在某种煎熬中的“平静等待“,也是很好的训练

  若是你动了情绪,不是日常那种,而是剧烈丧失感,甚至是剧痛。于是你知道这所谓的“复发”,一方面是你过往执念使然,另一方面也需要问问自己,你确定要带着未消化完的混乱与痛楚,走入新的年岁吗?

  以及,若是你再度对人失望,甚至是无法抽身的某种绝望。你应当“反客为主”——不要将自己当作被动的那一方对待;因为若是失望至极,你应当及时抽身于任何一种关系,而不是任凭它继续伤害你。

  “和你在一起这件事伤害了我。”——那么你可以离开他。

  “与你吃饭这件事让我感到沮丧。”——那往后就不必再与他相约。

  或许你会问我,若是离开,那往后的日子怎么办?那么我的答复是,往后的日子,总是可以过去的。

  ——因为前面的训练场,若是你有心将其训练成为一种常识:坦诚相待,辨析感知,及时抽身,移情与安置自己。——那么你大约就能掌握一些简单而又深刻的生活技能(真理)了。

  没有人可以不通过一次次的紧急处理,就能够掌握生活的真谛医院牢狱夜路是紧急之所,平庸琐碎无聊也是紧急之所。他说。

  唯有处理好紧急事件,才有额外的空隙感受生活。——这个顺序无法更换。

  顺应着这个思路,抵达第二层境地:真正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依旧是经历本身。

  小时候摸过一次刚出锅的红薯,知道了什么叫做“被狠狠地烫到了!”。往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喜欢碰温和甚至凉一些的东西成人之后与友人去吃火锅,他们教导我什么叫做趁着滚烫入口才好吃。我总是将食物放置在碗里,等待片刻。

  十三岁后开始过上寄宿生活,速度很快,从吃饭洗衣铺床入睡。我总是睡不着,在那样的夜里,那样的年纪。参加工作后有了自己的一处家园,我用心布置,每个周末,都会补偿自己一个长久懒觉

  这些琐碎经历,会让你成为一个很慢的人。——因为我曾经很快速地赶路、吃饭、生活过,所以如今我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了。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除却生活,关于人生里的其余哲理,也当是如此的。一个长情的人,自然容易情感中备受重伤。若是没有辩驳人心的过往经验,自然容易在诸多关卡中陷入困境,无法抽身。

  ——而每每这个时候,会有人站出来告知你,人生诸多险关,还是早些落地安定,在一处小树林中躲藏着生活就很好。他们还会说,往后你不要再犯那样的错误了。

  我总是在心底“哼哧”一笑:那些摔过一次就悔改的,自然是聪明人;然而这世间大多数,都是旧路重走,同一种错误再次发生的人们。

  我试图找过很多理由性格决定命运,或者是家族传承下来的思维逻辑;亦或者说是“吸引力法则”的反向运用——你总会遇上那些你所厌恶的困境或者人群,是因为你本就是这类人群中的一份子

  物以类聚,多可怕的理由,对么?

  在我有限的交谈经历里,只是与这个世界上少量职业的友人有过交谈。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的体验,我的收获大约是一样的:你所从事的行业(业态),这件事情会隐隐约约地改变着你;那些与你发生过深刻关系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他们会深深地改变了你。

  这便是我畏惧人群的缘由:我大约知道很多自己人格上的拼图,都是来自外力外物影响使然。

  我敬畏这种强大的力量,并提醒自己保持某种疏离与隔断,以便让自己回到本来的主场——当周身并无一人,若是你可以从当前困境解脱出来,你愿意成为怎样的人?

  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这件事情太奢侈了。

  教育体系中,无人教导你如何成为大人;社会体系中,无人教导你成为自己所期待的那个人。唯一所能的,是借他人之经历,之人生,来为自己展开提醒启示

  而令人(我自己)沮丧的部分是:我知道了这所有的真理,而我依旧对自己当前的生活无能为力。——无论是从前的年少之迷茫,还是如今一些笃定之下的失落感

  想必大多数人都写过总结报告,学业报告,工作报告。这些阐述中,需要向那个给你打分(可以做出裁定)的人,以某种刚刚好的分寸感呈现你的成果、你的努力、你的上进心,而并非野心

  为何这样说?野心只能收藏在你我各自的心底,而已。

  但是即便这样,在越发走向成熟的年岁里,我依旧坚信着,这世间存在着不同领域的野心家。他们在各自的命运里,试图追逐某种可以实现的,甚至是无法实现的。

  ——至于待到何时,人们才能够鉴别出来,力所能及的与遥远奢望的,这两者之间的节点。那么唯一的时刻,大约只能是那个“截止日期”了。

  若是我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或许我会更好地作出决定:这辈子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立刻启程去巴黎或者河内,要不要先完成手中最成熟的那个故事,要不要回去家乡再看一眼河岸夕阳。——这一切的一切,我不必抉择,我会立刻展开行动

  可是另一面,我又期盼着,我不想知道自己的大限之日。因为那样的话,我就无法品尝到最后一次晚餐美味了,我就不敢给那个我喜欢男孩许下承诺了。——“截止日期”在这个修炼场里的运用,残酷而又悲凉

  一切总会过去的,无论是怎样的突如其来,或者瞬间失去

  ——这一句的提醒是用来告知我自己:这一年里,很多的期盼尚未完成;再往前推想,很多的人生计划尚未落定。但是,但是,我不想再如过去一般,在旧日的逝去与遗憾中迎接新年岁的到来。

  过去无法改变,但是也并非全然不可改变。——因为来日你过上怎样的生活,你所抵达的那处境地,会让你看待过往的态度有些修缮。或许是更多的柔和,或者谅解。总之,它不应当只是歇斯底里的某种愤恨

  我知道,有时候这样的表达是不负责的——比如说,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比如说不成功没关系,处理好小环境里的那个你就足够了。

  因为宇宙之大,人们心底埋藏着千百种野心。但是我亦相信,也会有千百种处理方式,让我们可以跟自己的这份“野心”共处,而不必被它吞噬。

  十多岁的时候,我的野心是离开小镇,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二十出头的时候,我的野心是,能够在这个世界活下来,不必回到家乡就好。

  如今这野心多了一份“夹层”:若是可以,希望留得一些家乡的印记,一些我爱的人继续存在。——我将这一切作为底层力量,或许在走向任何别人的世界的时候,会多一些笃定,以及确认性。

  我确认自己从何处而来,我确认将自己这内心种子挂在久远的童年处。我确认一面守卫自己平安,一面督促她去展开更大的视角探寻世界。

  新世界多好啊。

  ——不仅是新的年岁,而是你在一面应对生活中大多数的“截止日期”时刻,还愿意腾挪出来一部分的“非截止日期”,来维系内在世界里的业态与平衡

  作业做不完没关系的。——从前无人告知我这一句。来日或许我会告知给我的儿女:作业今天做不完也没关系的,我们想想办法,怎么处理好下一次的类似境况。——我希望他或者她,一面赶工,同时也知道可以不必赶工。

  这一年难以如你所愿也没关系。——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年到来的。

  而若是这一生,也难以如你所愿呢?

  那我会难过一些时刻,然后花上大部分时光,将自己是如何消解这部分的遗憾记载下来。——这是我力所能及的部分了,对么?

  天道酬勤,谁人都能成为你所期待已久的那个人。这是我的心愿,或许也会是你的心愿。

  而若是不能如愿呢?——我不会责问上苍无情,我会提醒自己那一句:这个世上存在着千百种“生活在别处”的期许,但若是可以,我想要摘取这一份“别处”来安置在自己的生活版图中。

  借用我曾经在一本财经杂志上看到,出自一位美国投资人所说的一句:“不要和愤世嫉俗者和悲观主义者合作,因为他们会任由坏事发生,以此证明他们的负面看法是正确的。”

  我常常以此来提醒自己,以悲观之力前行,但不可以被其牵着鼻子走。——于是便转换成这一句:信任自己,就像这世上没有别人会信任你一样。

  来日可期?我不确定。但能够确定的是,我愿意去信任她——是这件事情,让来日或许有了那么一些期许。而期许本身,就是最好的年岁礼物了。

  祝新年好。

  亦祝来年你我更多可爱。

  ✎文章配图均来自Unsplash✎

  我想你们岸上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问为什么了。冬天刚到就等不及夏天,夏天来到又害怕冬天的降临。总是在寻找不属于你们的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电影《海上钢琴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当一切未完成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