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懒女孩和聪明鼠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懒女孩和聪明鼠读后感摘抄

2020-01-11 23: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懒女孩和聪明鼠读后感摘抄

  《懒女孩聪明鼠》是一本由[德] 彼得·哈克斯 / [德] 克劳斯·恩西卡特著作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懒女孩和聪明鼠》读后感(一):智慧不是吃进肚子里的

  小女孩尤乐杨科,有一面大大书橱

  一天早晨,她惊讶发现,她整个书橱里的书都没了

  书橱的周围只留下有一些纸屑碎片和啃咬过的痕迹

  吃掉书籍,就可以把智慧装进身体吗?

  一只坐着火车来这个城市流浪的小老鼠开开心心的吃空了尤乐的整个书橱

  正抱着充满了智慧的肥胖身体心满意足的坐在尤乐的床底下

  但是机灵的尤乐利用小老鼠对于书籍的喜好设计了一个小陷阱,抓住了小老鼠

  尤乐对被抓住的小老鼠说:“你吃掉了我所有的书,那你就要代替那些书籍,来帮我学习。”

  小老鼠答应了尤乐,从此小老鼠就成了尤乐学习的小助手

  尤乐做作业时候,小老鼠就坐在尤乐的身边给她指出她的错误

  还有的时候会为尤乐学习提供帮助,但是时间一久

  尤乐开始变得越来越懒惰,小老鼠只能用尾巴蘸着墨水去替尤乐完成作业

懒惰的尤乐和只能独自完成功课的小老鼠

  后来尤乐不止在完成功课的时候需要小老鼠的帮助,甚至还把小老鼠带到了学校

  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在测试的时候,小老鼠一直在给尤乐提供答案

  老师表扬尤乐的时候,尤乐骄傲的像个女王,只有小老鼠才知道,尤乐其实是个一点都不勤奋孩子

被表扬的尤乐,骄傲的像个女王

  但是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很快,小老鼠又开始了流浪之旅

  小老鼠给尤乐留下了一封信:”这半年是我给你的礼物,以后你要自己学着思考问题了“

  留下信之后,小老鼠又一次踏上了火车之旅,踏上了一段未知旅途

  然而,一直受到小老鼠帮助的尤乐,又要重回学校

  你们觉得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呢?

  我们只知道,后来总是会在图书馆看见尤乐,把头深深的埋在周围高高的书堆里

  因为,智慧是吃不到肚子里的,也没有人会一直给你提出建议,只有自己学到脑袋里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智慧。

图书馆是一座智慧的宝库,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最近,我听说,小老鼠写了一本书

  书名好像叫做《猫科的身体构造

  吃了一书橱书的小老鼠,就是不一样

  不知道小老鼠,未来还会吃些什么好玩东西

  敬请期待

  《懒女孩和聪明鼠》读后感(二):这只“聪明鼠”做了很多父母不敢做的事

  上周特意翻了下孩子的作文,看到孩子的作文又出现大量的拼音错别字,老师在旁边批语:三年级孩子,请多积累认识汉字。看到这个,当时内十分羞愧,觉得和孩子一起努力了大半年,想要改善错字问题,然而当我稍微松懈,错字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

  可是,十分钟以后,我突然意识不对,为什么是我羞愧而不是孩子?

  我反思很久,对自己提出了几个问题:

  错别字的问题是谁的问题?谁才是结果承受人?

  为什么孩子的问题我先内疚

  孩子的错别字等类似问题,为什么会反复?

  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

  后知后觉地开始意识到,我无意识地就成为了孩子身边的那只“聪明鼠”。

  懒女孩和聪明鼠

  什么聪明鼠?

  这只聪明鼠来自于绘本《懒女孩和聪明鼠》。这是一个诙谐从充满智慧的故事

  一天早晨,女孩尤乐发现,她的学习用书全都不翼而飞原来是一只流浪鼠吃空了她的书橱。书没有了,她该怎么做作业?看着流浪鼠,她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一开始,尤乐让流浪鼠替她做作业,后来她干脆把流浪鼠带到学校里,替她回答老师的提问。于是,尤乐成了学校里最“聪明”的女孩。半年后,成为“聪明鼠”的流浪鼠离开了尤乐,而尤乐成了督学眼里“最笨的女孩”。

  说这个故事,一定说说这本薄薄的《懒女孩和聪明鼠》的作者和绘者。其作者是彼得·哈克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曾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其配图插画则是著名的德国插画大师克劳斯·恩西卡特。克劳斯·克劳斯·恩西卡特还为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配过插图,包括德国文豪歌德《浮士德》、席勒的《威廉·退尔》、格林兄弟的《不莱梅的音乐家》。并荣获插画方面重要奖项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插画界的“奥斯卡”奖——博洛尼亚最佳选书奖。

  恩西卡特始终秉持“插画必须超越原文”的信念,在文字基础上,用插画对故事加强诠释,以此触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走进艺术创造真实世界,从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收获智慧。在《懒女孩和聪明鼠》,克劳斯·恩西卡特一如既往地以一丝不苟态度进行创作,擅长以致密精确线条诠释故事画面,他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的蚀刻版画风韵,用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独特的艺术个性。让我们在细腻刻画中,更深刻了解故事内层的意义

  你是孩子身边的那只“聪明鼠”吗

  看似是一个女孩子和聪明鼠简单的故事,然而读着读着,发现那么多的场景似曾相识

  孩子在写作业时,噔噔蹬地跑过来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于是我手把手的写给他看。忘记了其实他可以查字典

  孩子做数学题,跑过来说:妈妈,这道题我不会,你快告诉我怎么做!于是我一步一步地教会他,然而记多问几个为什么再一步步引导

  孩子说班上要讲故事比赛,让我帮忙找好故事还要一遍遍督促练习。就在我尽职尽责的帮助与监督时,其实我忘记了,找故事和练习不应该是他做的事情吗?角色怎么互调过来了?……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们这些行为,和小女孩尤乐求助解答的聪明鼠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并没有。

  不管你找多少借口,比如:

  不快点告诉他,作业做到什么时候?

  不教会他,交上去的作业会惨不忍睹的!老师说家长,太没面子了!

  不帮他排练不监督她,他一定无法完成任务,他又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就这样我们像聪明鼠一样一次次地帮助孩子,而我们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呢?

  得来不费功夫的答案,让孩子没有主动意识去记忆新的生字;

  数学一遇到难题就退缩,太难了!还是让妈妈来教我吧!

  遇到活动去不去,那都是妈妈让我参加的,我又不喜欢!……

  所以得到是什么?一个没有内驱力的懒于思考懒于行动的孩子,一个离开你就脑袋一片空白无比糟糕的孩子。因为曾有的那一切,不过是你帮助孩子构建了一个虚幻优秀者的世界。

  绘本的标题《懒女孩和聪明鼠》,我们在孩子面前尽显的聪明,收获的则是一个无比“懒惰”的孩子,因为所有的一切,你都帮他想好了,帮他做好了!

  但我们有勇气像绘本的聪明鼠一样,在最后离开小女孩吗?小女孩最后怎样呢?

  不管教勇气

  故事的最后是这样写的:

  现在,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尤乐坐在图书管理,周围的书堆成了山。她的头,深深地埋在书堆里。

  只有自己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建议者会离你而去,聪明的朋友也会丢下你。那之后你能问谁?你只能问你自己。

  是的,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本是无可厚非。但我们经常却有意无意地弄错主角。本是孩子的课题,最后因为我们的过渡干涉,因为我们“怕孩子搞砸”的担心,最后课题反而成为父母的本分。然而,父母最终都是要离开孩子的,孩子最终都是要靠自己的智慧生存与生活

  就像绘本《懒女孩和聪明鼠》,本来学习是懒女孩的事,从她开始求助聪明鼠开始,渐渐地小女孩就开始完全依赖聪明鼠的存在。当解题考试都成为聪明鼠的事情,聪明鼠的离开就导致了尤乐世界的崩塌。

  比如有点极端例子。那位17岁成为中科院年轻硕士,却因无法独立生活遭劝退的天才少年魏永康。他的确天资过人,然而却因为父母对其生活插手太多(平时洗脸,刷牙,换洗衣物为了不耽误儿子看书有时候,饭都是亲自喂),而生活无法自理。无微不至照顾,换来的则是儿子在生活上的无限制的依赖与索取,于是吃饭穿衣等最简单的生活课题成为父母的事,一脱离父母就陷入糟糕境地

  比如很常见的,孩子在父母的管束下学习,构建了个美好优秀中学高考学霸。然而到大学,父母无法管束到孩子时,他们就犹如脱离缰绳马匹横冲直撞游戏成瘾,最后导致大学都无法毕业。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了父母给他安排时间安排作业,导致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安排,而无法自我调控去安排自己的人生

  当父母习惯了去帮助去管教孩子时,你哪方面干涉过多孩子们在哪方面精明地将这些责任都推给父母。《不管教的勇气》里精准地指出:如果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可以横加干涩。明明没有收到孩子的求助,父母就对孩子的课题指手画脚,这种情况下一但发生了问题,孩子往往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孩子在小时候需要父母不断的帮助,但有些孩子即使自己能够自立了依然假装什么都不会,理所当然地从周围的大人那里索取帮助。这样的孩子认为,只要遇到麻烦,别人就必须为自己解决一切。

  有群友有句话糙理不糙:“如果能接受搞砸,往往可以把事情做好;不接受搞砸,往往最终会把事情搞砸”,这点在育儿上尤其在理。如果你能能接受孩子的不够优秀,能接受孩子慢慢靠自己变好,你往往能收获真正优秀的孩子;而从一开始你就无法接纳不了不完美的孩子,无法等待孩子自我成长与学习,试图快速地构建一个完美优秀的假象,往往在最后你所收获的是一个“把自己搞砸了”的孩子。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聪明鼠,学习放手,学习“不管教的勇气”:“孩子不学习、无法取得好成绩,那也只能是孩子自己痛苦,只能由孩子自己来承担不好好学习的后果”;懂得孩子想要获得什么,就需要自己一步步去经历去获得,而不是父母“拔苗助长”的帮助与管束。

  《懒女孩和聪明鼠》读后感(三):一本绘本,长如何做才能既教孩子识字,又能帮你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轻轻松松认识很多字,阅读和朗读能力都很好,但有的孩子在刚开始识字时候就那么费劲呢?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始孩子正在识字,写字阶段,老师要求把作业发到群里,自己的孩子既不愿意写字,读的时候也磕磕巴巴 ,而她看到有的孩子表现非常好,字写的也很棒,这样一对比,我这位朋友更焦虑了。

  我就问她,你的孩子喜欢读书吗?她说不喜欢读书,从小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我想差距应该就在这儿。

  喜欢读书和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对语言和文字的敏感度喜爱程度不一样的。昨天我在读书群里,认识了一个老乡,了解到他是绘本推广大人,孩子一岁半就陪孩子读绘本了,现在坚持了近一年,看到了显著变化,不能说孩子完全看着读过绘本能一字不拉的读下来,几乎能把意思说个七七八八。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也是这样,从小就陪孩子读绘本,孩子没有四五岁的时候就能看着妈妈经常给他读的绘本一字不拉的讲出来。

  我还听说过一个更厉害爸爸,他是名心理咨询师,孩子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给孩子讲故事了,直到孩子上小学。孩子上初中时竟然能独立读小说了。

  那这个妈妈的困惑怎么办?如何提升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呢?

首先,选择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书籍。

  既然孩子没有阅读兴趣和习惯,就从最简单的,能激发孩子兴趣的书籍开始,培养儿童在学习上的自控力和内驱力,兴趣是引发孩子内在驱动力原因,而自控力能帮助孩子走得更远。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的自控力和内驱力?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就是一种途径

  比如绘本,绘本图文并茂当然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我们也可以给孩子选择符合孩子需求的绘本。

  最近在陪孩子读《懒女孩和聪明鼠》这本书,以此为例,先来说说绘本阅读的好处魅力,以及家长如何陪孩子读绘本。

  这本书在文字的基础上,用插画对故事加强诠释,以此触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走进艺术创造的真实世界,从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收获智慧。

  这本书的插画由永远的德国插画大师克劳斯·恩西卡特所作,克劳斯·恩西卡特始终秉持“插画必须超越原文”的信念,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创作,擅长以致密精确的线条诠释故事画面,他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的蚀刻版画风韵,用稍微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个性。他曾经荣获插画

  荣获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以及插画界的“奥斯卡”奖——博洛尼亚*选书奖

  克劳斯·恩西卡特还为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配过插图,包括德国文豪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威廉·退尔》、格林兄弟的《不莱梅的音乐家》。

  所以,选择类似这样趣味性强的绘本,我们就可以放心的陪孩子好好读了。

其次,在陪孩子读书之前,我们家长也可以先了解这本书的意思,大概讲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蕴含了什么样的内容。

  《懒女孩和聪明鼠》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是个小女孩,他叫尤乐,一天早晨,尤乐发现,她的学习用书全都不翼而飞!原来是一只流浪鼠吃空了她的书橱。书没有了,她该怎么做作业?

  鼠把书吃了,可见这是一本非常能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绘本,

  很容易引发孩子的思考和好奇心。

  看着流浪鼠,她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一开始,尤乐让流浪鼠替她做作业,后来她干脆把流浪鼠带到学校里,替她回答老师的提问。于是,尤乐成了学校里公认的“聪明”的女孩。

  半年后,流浪鼠离开了尤乐,尤乐成了督学眼里“笨的女孩”,她后面是如何做的呢呢?

第三,向孩子提问,引发孩子思考。

  从“”聪明”女孩到“笨女孩”这样的转变,尤乐肯定很难过,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向孩子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了:“为什么聪明的女孩变成笨女孩了呢,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呢?”我们从而可以了解到孩子独特的想法和认知度,当然我们家长也可以对孩子的回答进行补充。

  尤乐成为笨女孩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现在人们都可以看见这样的景象”: 尤乐坐在图书馆里, 周围的书堆成了山。 她的头,深深地埋在了书堆里。”

  当看到这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引发孩子的提问和思考了:“做错了事情没有关系,可以改正,只要继续靠自己,积极努力,还是会越来越好的。

  最后我们也可以问孩子:“你猜猜看,尤乐后面又变聪明了吗?”

  一个正常人的“聪明”得益于他的“勤奋”,而一个正常人的“愚蠢”应当归咎于他的“懒惰”,而非其他。

  在《懒女孩与聪明鼠》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孩尤乐借助老鼠的力量,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优等生;而当她失去老鼠时,情况完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而最后,她拥有了真正的智慧。

  通过孩子对这本绘本阅读和理解,也能让孩子真正理解自己的问题,也就同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让孩子了解到靠自己以及独立的重要性, 从而避免孩子们严重的依赖心理。

  就像书中最后说的:

只有自己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建议者会离你而去, 聪明的朋友也会丢下你。 那之后你能问谁? 你只能问自己。

第四,通过绘本阅读,想法设法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

  回到刚开始我们提出的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为什么还在对文字的接受程度差距这么大呢?

  通过绘本阅读,还在可以边看图片,边看字,都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心态,而且,一本绘本中,很多字都是多次重复出现的,很容易引发孩子的联想,思考,图片文字结合,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一旦建立敏感度,孩子后面遇到字自然就会开动大脑,毫不费力的去认识它,了解它。

  另外我们还可以主动让孩子给我们家长或者其他小朋友讲绘本里面的故事,同时也会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精力的家长还可以把孩子的朗读录制成音频,更能提升孩子的朗读兴趣,那些口才班所教授的东西也大概就是这些内容,我们还可以省去不必要的培训班开支,同时能提升孩子的能力。

  陪孩子亲子阅读,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请试试看看吧。

  《懒女孩和聪明鼠》读后感(四):《懒女孩和聪明鼠》:让孩子在小小的绘本中,体会自学的力量

  你印象中的老鼠是怎样的?偷东西吃?吃什么?好吃的。见过老鼠吃书吗?如果见过,最多也是觉得老鼠吃书,实在是没东西可咬,为了磨牙而已。但是绘本故事《懒女孩和聪明鼠》讲述了一只为获取知识,喜欢吃书的老鼠。

  《懒女孩和聪明鼠》的故事是由德国剧作家彼得·哈克斯所写,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克劳斯·恩西卡特所画,一起来感受下,两位大师的合作,讲述不一样的老鼠故事。

故事

  彼得·哈克斯写的《懒女孩和聪明鼠》的故事情节有些出乎意料:小女孩进自己的房间,发现书都被老鼠吃了,就想了一个办法——买捕鼠笼,抓老鼠。有意思的是,放进笼子里的诱饵,可不是什么蛋糕,是一本书。小女孩很聪明,对不对?结果呢?老鼠真的上当了。被抓的那一刻,女孩和老鼠进行了一场交易,书都被老鼠吃光了,以后女孩的知识之旅,要靠老鼠来帮忙,老鼠也答应了。

  从此,只要女孩学习,都离不开老鼠,而这只老鼠,因为吃了很多的书,变得无所不知。毫无悬念,女孩成了学校的“学霸”,是老师的骄傲。可想而知,当学校有领导来检查时,女孩当然会被重点提问。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老鼠们要迁移去另一个地方,而这只老鼠将会变成伟大的动物,它不仅写了一本关于猫的书,而且还知道怎么对抗毒药。而女孩呢,因为老鼠的离开,一无所知的状态展露无遗。老师们的提问,不仅答不出来,还收到了老师的评语——见过最蠢的女孩。

  这件事之后,女孩开始了一个人的知识之旅,泡在图书馆,亲自“吃”书。

  彼得·哈克斯写的故事,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因为有知识,老鼠成了女孩的“军师”,也因此改变了整个鼠族的命运。而女孩因为老鼠的帮助,在学习上无往不利,只是没了老鼠,所有的荣耀都被收回,甚至跌落谷底。还好,最终女孩认识到,学习需要自己努力,开始变得脚踏实地。

  彼得·哈克斯写的《懒女孩聪明鼠》的故事很有趣,打破了对老鼠的传统认知。那么图呢?

1.粉色

  《懒女孩和聪明鼠》中,用粉色代表知识,最有知识的代表,就是笔和老鼠。所有笔都是粉色的,有这只聪明老鼠的地方,就有粉色环绕。女孩抓住老鼠的这页,能知道用书做诱饵的女孩,是聪明的;吃了书的老鼠,变得很有知识,两者身上都有粉色。

  当老师表扬女孩,女孩骄傲得像个女王,这一跨页尤其明显,老师的手中拿着一本粉色书,女孩的四周布满粉色。老师表扬女孩,是因为觉得女孩很聪明,是老师的骄傲。

  相对应的,当离开老鼠之后的女孩,是没有知识的,背着书包的女孩,没了粉色。女孩认识到自己需要做什么,坐在图书馆,温暖的粉色又回来了。

  克劳斯·恩西卡特在《懒女孩和聪明鼠》里,用粉色来体现知识的存在。

2.对比

  因为具有知识,无所不知的女孩,受到了学校里老师的追捧。老师表扬女孩“谢谢你,杨科”,这一页,用了两个重叠的老师,一张是有脸的,一张是空的。两张脸的对比,是否可以理解为,给后面老师的评语做铺垫呢?

  第二处,督查组的老师,坐着热气球的他们充满期待,当问女孩问题,回答不出,老师们的表情变得不一样。

  也许是老师们态度的前后对比,才让女孩有了改过自新的动力。老师的对比,从某一方面让人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老师们的态度转变,当然不是很好,却也能激发有上进心的孩子,奋起直追。

3.思考

  克劳斯·恩西卡特在《懒女孩和聪明鼠》中的图,还给人带来了另一些思考。

  开头文字表述的是,书都被老鼠吃完了,一本都没有。结果相对应的画中,还有几本书,上面三本,下面角落有一本。我2岁多的儿子,看这页时,会说“还有一本书”。嗯,这里是文字与图画的矛盾之处。为什么会如此?

  另一处有意思的是,两张老师的脸重叠这一页,有一只多出来的手。这只手是谁的?为什么会多出一只来?因为表扬随时都可以拿走?

  《懒女孩和聪明鼠》还有一处值得思考的是,挂在墙上的钟表,只有开始的钟表,是完整的,有时针也有分针,后面出现的钟表,总会少点什么。当老鼠要离开的时候,出现了两只钟表,不同的样子。克劳斯·恩西卡特通过钟表,想表达什么?

  《世界插画大展》曾评论克劳斯·恩西卡特的作品:

他的插画秉承了一贯的理念:插画必须超越原文,加强对故事的诠释,甚至找到文字无法触及的管道,在小朋友翻动书页的时候,唤醒他们的想象力,并以适度的张力诱使小朋友更进一步地发问与思考。

  克劳斯·恩西卡特所画的《懒女孩和聪明鼠》,粉色的知识,老师的对比,还有一些图片带来的思考,确实做到了“插画必须超越原文”,引发阅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结尾

  松居直曾在他的书中,提出有机会的话,听听别人怎么读图画书。《懒女孩和聪明鼠》这本,某天我儿子在爸爸读给他听后,再次要求我给他读,当我翻开的时候,发现他都会抢答,是照着书上说。坦白说,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文学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即使是一本小小的绘本,也能引导孩子自我认识、认识世界。我希望能通过阅读,给孩子带来一些思考,而不是照本宣科。

  所以当我察觉之后,开始提一些问题,和孩子一起阅读《懒女孩和聪明鼠》,虽然有文字的表达,但是当孩子还不认识字的时候,是通过图画来理解一本书,克劳斯·恩西卡特的图片,会有启发人思考的力量在里面,《懒女孩和聪明鼠》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绘本。

  《懒女孩和聪明鼠》的故事,给大人也带来一点启发,至少于我而言,是如此。懒女孩为什么会变成懒女孩?因为有帮助啊,就像大雄有了哆啦A梦,很多事都想偷懒一样,人都有惰性,如果有所谓的“捷径”,很容易会选择止步不前,因为躺着更舒服。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女儿写作文,修改几次都不过关,最终老师要求我帮帮她,哪怕是找几篇范文给她参考也行。后来,每一次写作文,女儿写不出时,就会来一句“妈妈,帮帮我”。孩子在小学阶段,属于心智慢慢建立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大人引导。当女儿所处的环境,孩子们的作文,大多数都有大人帮助时,她会认为,大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还未开始思考,就习惯性开口求帮助。

  当看到《懒女孩和聪明鼠》时,作为母亲,我会问自己,我是那只老鼠吗?帮助孩子成为懒孩子的老鼠吗?希望不是。

  彼得·哈克斯和克劳斯·恩西卡特,两位大师合作的《懒女孩和聪明鼠》,放在书架上,能时时提醒我,不做“聪明鼠”,也希望自己的女孩,带着“改变”的原动力,开启知识之旅。正如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的:

懒惰是人类的原罪,而改变则是我们的原恩。

  《懒女孩和聪明鼠》读后感(五):儿童绘本大师告诉你:知识从哪里来?

  小时候看《多啦A梦》对一个故事记忆犹新,多啦A梦给了大雄一只会自动写作业的铅笔,让大雄瞬间拥有了“无所不知”的大脑。后面的故事结局不难猜出来,大雄最终失去了铅笔,又回到了一无所知的状态。

  第一次看完《懒女孩和聪明鼠》的时候,我立马想起来上面的故事,但是这本书的寓意比动画片多得多,内涵也丰富得多,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吧。

  《懒女孩和聪明鼠》是由德国知名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彼得·哈克斯创作,由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克劳斯·恩西卡特绘图的一本儿童图画书。讲述一个叫尤乐的小女孩突然有一天拥有了一只可以帮助自己学习的小老鼠,最终又失去它的故事。简单的故事中充满转折和悬疑,让人忍俊不禁又不免深思。

图书封面

  大人们当然知道所有的事情要自己做,知识要自己学,但是对刚刚接触世界和学习的孩子来说,没有那么深的感触和领悟。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而最好的言传身教是让孩子有代入感和体验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吸引并走进孩子内心的图画书会发挥奇妙的作用。

  选择幼儿图画书有很多标准,我认为一个金标准就是关注大师的作品。一个值得参考的、识别大师的奖项就是国际安徒生奖,它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创立于1956年,以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的最高荣誉,这本书的绘画者克劳斯·恩西卡特1996年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

国际安徒生大奖奖章

  克劳斯·恩西卡特生于东柏林,自1965年起以自由艺术家的身份绘制书籍插画、从事平面设计和字形设计工作。他擅用细铅笔和鹅毛笔勾勒线条,再用半透明或不透明水彩填色,偏爱将手绘字、缩写字母、蔓藤图案等装饰元素注入画作,发展出了融合书写艺术和书籍插画技巧的独特风格。从封面就能看出来,《懒女孩和聪明鼠》是典型的克劳斯·恩西卡特作品。

  一, 以孩子和小动物为主角讲述故事,吸引小读者眼球的同时也让他们有代入感,讲述中采用曲折悬疑的手法引人入胜。

  故事从小女孩尤乐早晨起床发现书橱变空了开始,在第一页就给读者一个大大的疑问,让人不禁要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图画中有好几处箭头,初看起来不知道这是什么寓意,它不仅指示重点人物、事件,还代表故事即将转折。

  第二页给出了答案,原来有一群老鼠半夜进入了城市,其中的一只老鼠把尤乐的书橱吃光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是第二个疑问。

  这个手法是绘本讲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叫做“疑问?惊叹!下一个疑问?”如此循环往复才有让小朋友翻下去的动力。

  当小孩子看到这样的故事,会觉得非常稀奇,甚至会想象这种事情为什么会出现,会不会出现在自己家里,这种不知不觉引导孩子步入书本的力量,就是绘本的魅力。

  初看《懒女孩和聪明鼠》,读者或许会觉得绘本的色彩过于黯淡,人物形象也不是传统的颜色鲜艳又可爱的造型。比如老鼠是黑黑的,不怕吓着小朋友吗?这算是克劳斯·恩西卡特的插画特色吗?

  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里写,“造型的创作,要看故事的需要,不是用固定的方式就一定有效果。”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故事就好像孩子做了一个美梦。

  梦是什么样的?稍微想想就能意识到,梦境是灰色和朦胧的。绘者选择用暗色调表达画面,给了整个故事一种神秘的基调。

  二, 将道理融入故事,潜移默化地走进孩子心里。

  大人都知道小孩子有独立意识以后就会开始叛逆,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小事情无伤大雅,但是有益于身心成长的道理怎么讲给他听呢?

  我看过不少图画书,觉得好书值得推崇的原因之一在于,它会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把很多哲理和道理融进他们心里,这种春风化雨的作用比大人说一百遍应该怎么做都有效。

  我们继续看看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尤乐抓住了老鼠,让它代替书本帮助自己学习,老鼠答应了。从此尤乐身边就有了一个“十万个为什么”,就像大雄得到的那只会自动书写答案的铅笔。当孩子有疑问的时候,身边有人立刻告诉他答案,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小孩子一定不知道依赖和懒惰是什么意思,但是尤乐会呈现给他看;他们或许也想不到当失去老鼠后尤乐会怎么样,但是故事会讲给他听。

  书本的最后,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建议者会离你而去,聪明的朋友也会丢下你。那之后你能问谁?”

  我想,当孩子翻到这一页的时候,他小小的脑袋里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是故事讲给他听的,但也是他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头脑找到的。水到渠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如此。

  孩子能够走进故事,故事就能走进他心里。当以后遇到困难时,大人一经提点,他会想到自己去寻找答案;更好的效果是,他懂得要自给自足,身体力行。如此一来,自主性、自控力和内驱力就能慢慢扎根。根扎得越早,就长得越深,越长得深,越能枝繁叶茂。

绘本中有不多的几处俯视画面,此处我认为寓意最深刻,孩子遨游在书海中,表现了人的渺小和知识的深邃广博。

  最近在看一些名人传记,我发现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拥有极强的自学能力。被誉为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八岁入学,十岁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做蜡烛。他酷爱读书,在哥哥的印刷厂做工的时候要求单独起灶做伙食,单吃素食,把省下来的伙食费用于买书,用省下来的午休时间读书。

  被称为中国首善的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先生,也是9岁入学,14岁辍学回家跟着父亲做生意。他在自传中写,自己非常爱读书,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读书,实在太忙的时候,有十分钟的空闲也会用来读书。从做采购员开始,他的会计知识、工商管理知识(MBA)等都是通过自学和请教别人得来的。

  在基础教育普及的现在,学习对人们来说完全不是问题,资料和资源遍地都是,但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需要什么、怎么习得知识,却是大部分人缺乏的能力。这种内驱力和自主性需要从小培养,而培养这些能力就得从养成好的习惯开始,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三,发散思维,从书本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好绘本如何好》里作者说,“一本好书未必能找到最完美的解释,也未必能回答孩子的疑问。但它能提供一个“体会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打开情感的出口和入口。”这也是我用来判断一本图画书好不好,或者能不能打动我的标准。

  我很喜欢《懒女孩和聪明鼠》这本书,不单单因为它讲了一个奇妙又有哲理的故事,还因为能从故事里寻得更多的思考线,发散思维,培养想象力。

  比如,城市中的老鼠从哪里来?他们来这里干什么?为什么这只老鼠只吃尤乐的书,而不是家里的零食?——这些问题引出的不同思路,会影响读者如何看待老鼠。

  比如,如果你是尤乐,发现有老鼠吃掉自己的书后,会怎么做?会想到买一只捕鼠笼抓住它吗?会要求它赔偿自己的损失吗?——这些问题的不同选择,可能影响故事的走向。

  再比如,流浪鼠会不会说话?它怎么和尤乐交流?怎么在人多的时候隐藏自己又能告诉尤乐所有的答案?——这些问题可以充实故事的细节。

  最后,流浪鼠去到一个新的城市,成为了一个作家,写出了一本书和一篇文章,为什么它能写出文章?——这些问题侧面印证了故事的目的,和它传达出的道理。

  大人们总觉得儿童图画书特别简单,读完文字看完图画就算讲完了故事,其实不然,真正有效的阅读,是带着孩子走进书本,发现作者埋藏的彩蛋或者破绽、隐线,去开动脑筋想象更多的故事。这不仅是加深印象的过程,更是训练孩子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过程。

  《懒女孩和聪明鼠》不仅仅告诉读者知识怎么获取,它本身就是一个传递知识的媒介,就是知识本身,端看读者怎么使用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