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字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2022-04-10 03:02: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文字的力量》是一本由[美]马丁·普克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一):《文字的力量》读书笔记

  这本书使用和《人类简史》相似的研究方法,在文字诞生以来的4000年里,选出了16个最有代表性的文本,每个文本都对应着重要的文明转折,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看到,文学史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的巨大力量。文学塑造人类分成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类通过口语传诵的故事和文字书写进行交汇,文学由此诞生,但此时的文字形态比较复杂,只被少数人所掌握和应用;在第二阶段的轴心时代创造出了“教师文学”,在这一时代文字和文学的流传是通过其追随者整理教学记录和谈话记录,这成为了各种文明的思想底色,也迅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扭转了历史进程;第三阶段是文字和文学普及和普遍化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独立的文学写作者,她们先是模仿古老的文学形式,然后创作出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到了第四阶段,是大众文学的新时期,纸张和印刷被广泛使用,新技术让经典更容易传播和保存,也让世俗生活中的通俗文学变得繁荣。本书的第二部分讲述了文学如何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来改变世界,作者举了亚历山大大帝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唤醒而改变历史版图的故事以及当人类第一次面对宇宙时,用文学的意象和语言来描述眼前的浩瀚。

  思维和文学所探寻的边界,也是人类活动的边界,人类从文字这个思想工具出发,创造出文学,直到各种新的科学技术被发明和应用 ,这是一个由内在世界到外在世界的连续过程。所以说,当面对“文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回答,文学的发展和文明的历程时整这个“同呼吸共命运”,文学已经塑造了人类的历史文明,它还将影响我们对未来的探索。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二):文学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

  西班牙侵略者举起火把,玛雅文明典籍在火光中焚毁,当地人目睹祖祖辈辈的信仰在眼前一寸寸崩塌、一页页成灰……然而,为了尽可能保存自己的文学,玛雅抄写员们忍痛选择了使用敌人的拉丁字母书写,尽管这个文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看见它”,他们留下了《波波尔·乌》。

  以上是我最喜欢的三个时刻。

  比起什么梳理世界文学脉络的说法,我更感谢这本书让我领略了人类历史上那么多与文学有关的,或浪漫壮阔,或沉痛惋惜,或在压抑中透出微光的瞬间。这是文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在世界版图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

  当然,我知道这本入门科普书只能提供给我初步的认识,没有关系,我因它而起的触动和思考也许浅显,但也并不因此而没有价值。它足以证明作者认真地写了,而我认真地读了。这就够了。当我以后在其他书籍里进一步接触、了解这些瞬间的时候,我会记得我的引路人。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三):文字的历史推动力

  «文字的力量»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导读书,而是通过对十六部文学作品的介绍,向我们讲述了文字是如何随人类历史和社会演变,并推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角度的“人类简史”。

  文字初创伊始,带有神秘的色彩,能够书写文字和对文字进行解读的人,成为了王国的统治阶级,当抄写员们出于兴趣或政治意愿,收集、整理、记录民间故事时,文学随之诞生。给读者提供一个进入过去的入口是文字最重大、最深刻的影响。口头传述的故事会为了新的观众和听众而被改编,在当下变得鲜活;而一旦 被文字记录下来,过去的事情就按照原样存在下去。是文字创造了历史。

  随着书写技术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独立作者登上了舞台,如世界第一部小说«源氏物语»以及第一部现代小说«堂吉诃德»相继出现,小说成为了文学发展的一大主要形式。

  书写技术的革命还在继续,计算机、互联网、电子书等新技术改变了文字的书写、检索、传播、阅读等方式,但回顾历史,每一次新的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过是给文字世界带来了一次新的爆发。新时代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我们将拭目以待。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四):《文字的力量》:文字、书写技术与世界文学

  相比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的时代,当今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更贴合“世界文学”的情况,一方面,我们接受本国文学传统的熏陶,可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对异域敞开,柏拉图、布莱希特、纪德,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文学渊源——当然,不得不承认翻译的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的边界得以大大拓宽,让人有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之感。不过,若跟随哈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戏剧教授马丁·普克纳,貌似无边的世界文学其实也有迹可循。

  在普克纳看来,现代印刷会经历的种种过程——尤其是著作权和原创性的主张,以及对盗版的合理打击——《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都经历了,这位小说家意识到了印刷的力量。德意志的马丁·路德也不例外。他与大主教的论战,正是借助印刷的力量扩大了其影响力,他的《圣经》德语译本亦复如是。可如果环境是苏联时期,文字也会成为诗人的罪证,阿赫玛托娃和索尔仁尼琴对此不会陌生,不过,“地下”文字也是对抗极权主义的有力武器之一,因为火种就意味着希望。

  从古希腊到中东,再到东亚的中国和日本,直至南美的秘鲁和圣卢西亚,普克纳一边行走,一边用技术和文学的相互影响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世界文学地图,在这幅地图上,人类最初是彼此隔绝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其中就包括文学的翻译和传播。随之而来的,还有经验的丰富、社会的进步,生在今天的我们,如果就这一点而言,显然是极其幸运的,不过,受到电子书冲击的纸质书的未来又会如何呢?这是留给时间的一道问题。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五):透射着思想深度的文学通识读本 ——《文字的力量》书评

  先谈谈这部书的作者普克纳。封底的介绍是哈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的教授。求学经历很丰富,先后在德国,意大利,美国就读,最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任教的经历也很丰富,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主攻世界文学,职业生涯的一个亮点是主编了《诺顿世界文学选》,六卷本6000页,被世界各大学选作教科书。美国诺顿出版社是美国的大出版社,能被看中并出版多卷本,我想这位教授的业务水平是有保证的。相比那本大部头,《文字的力量》这本400多页的小书可以看做是世界主要文学作品的导读,捎带着介绍了文学作品的外溢效应以及成书阶段的历史周边,比如造纸业和印刷术的改进使得《圣经》广泛流传等等。专业人做专业事,这本书的作者还是比较权威的。另外还有一点,作者业余喜欢为了收集研究资料而周游世界,这本书中就有作者对文学作品发源地和原作者故居的探访。区别于某些传统学者习惯于坐而论道而懒于实地考察,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法是把世界文学从学者书房的油灯下解放出来,放到文学作品发源地天空的阳光之下,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更有文化底蕴,更有趣味。当然这种方法,中国的司马迁早已用过。下面,我就书中比较有趣的情节或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

  在“吉尔加美什史诗和亚述巴尼帕”这一章讲到。亚述的国王和王子们不会主动去学校受苦,聘用抄写员为他们工作就行,他们也不需要靠抄写谋生。但是亚述巴尼帕作为王子是“异类”,对文字和书写感兴趣,也加强文学方面的学习。后来兄长去世,亚述巴尼帕突然成了王储。但是多年的文学学习给他的统治帮了大忙。至少那些抄写员下属在占卜发现和解读方面忽悠不了他,国王可以驾驭那些识字的祭司,因为国王接触到权利密码的源头。而且“得益于文字和它才能建立的官僚机构,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国王因此可以端坐家中扩张他的领土”,这句话总结得很到位。

  文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得益于那些让接触书写更容易的创新,独立的作者们开始登场。这些作者先是模仿古老的文本,但接着,想日本的紫式部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这样的更胆大的作者很快就创造出新的文学体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小说”。这个阶段比较有趣的情节是,因为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就会出现盗版这个我们今天仍然很头痛的问题,那么那个时候的人是如何处理的呢?塞万提斯已经写出了《堂吉诃德》,而且图书热卖。有人看到其中有利可图,就发表了一部《堂吉诃德》的续集,宣称堂吉诃德的人物和故事不是只属于塞万提斯的财产。如何打败这个冒牌货,塞万提斯的做法是不到一年时间写完了续集,而且比对手的平淡作品要好得多,经过市场的检验,很快取代了赝品。“故意让堂吉诃德避开了假冒续集赋予他的所有特质,从而证明了未经授权的版本错误百出”。哈哈,读到这儿,真是太佩服塞万提斯了,都是逼出来的呀。因为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新闻出版局和商标局这样的管理机构啊。

  最后有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书中第111页,作者提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甲骨文,“虽然最终没有被完全证实,但中国很有可能是完全独立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之外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尽管发明一种符号来记录语言这个理念可能是从美索不达米亚借鉴来的”。作者的措辞是很严谨的,都用的是“可能”这个词。中国古代文字这一块儿,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据我所知“发明一种符号来记录语言这个理念可能是从美索不达米亚借鉴来的”应该是根本没有可能,至少现在没有任何史料或考古证据证明中国发明文字借鉴了别国的理念。这一块儿,专业的大神可以说一说。

  总之,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说别的,就拿写书评这件事来说,文字让有意愿有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读者,有一个发表和交流的手段;让那些原本灵光一闪,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能够被文字所记录,被他人所阅读。我们现在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以后也会被后人作为历史通过文字而了解,就像书中提到的“文字的发明将人类的演变过程划分成两段:一段是我们完全无法了解古人想法的时期,另一段是我们能够进入他们内心的时期”。这本书有思想,有内容,有明确的主线,很多地方不乏闪光之处。如果我们读完,在了解很多未知的东西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把涓涓细流汇集成大江大河,让点滴心得达成认知的突破。那么,时间和精力就花费得很值得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