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经典影评1000字
《鬼怪》是一部由斯坦·温斯顿执导,迈克尔·杰克逊 / Pat Dade / Amy Smallman主演的一部短片 / 恐怖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怪》影评(一):太棒了!
迈克尔杰克逊的功绩真的是无人超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电影形式的MV也是他的伟大艺术成就的一部分,她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改变了整个流行音乐。让他成为全世界模仿的对象!
这种绅士的、富有魅力的、有感染力的鬼怪。简直太棒了!
也深深地讽刺了那些自负的领导们。孩子们是最单纯的~
《鬼怪》影评(二):此鬼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MV,曲风当然没的说,只能用惊艳和神作来形容,而在MV中,MJ一人分饰两角,尤其在演胖子的时候笨拙的舞步更是一大亮点,让人惊喜的发现原来MJ你演技也很不赖嘛除了演狼人演鬼还能演胖子
恐怖文学是文学中的蓝调
其实在电影和音乐艺术中也同样如此。
在MJ之后仍然有许多人效仿他的恐怖元素。被人效仿最多的作品有两部,一是thriller,二就是ghost
前者更趋向于被大众模仿,而后者更多则是被各种音乐人运用在MV中。
阴冷,高贵,管风琴的吟唱,伴随着这种风格,我们看到了MJ更加令人着迷的一面,哥特贵族式的设定让他更具魅力,有种说不出的妖冶和顽劣,借助着他独特的声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完美的、刚柔并济的鬼怪。此鬼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啊
《鬼怪》影评(三):适合孩子看的《GHOSTS》
女儿要看鬼片,我想到了MJ的《GHOSTS》。其实两年前我给她放过的,但她已不记得了。
之所以选这部短片是由于它可以理解为是从儿童的角度来看GHOST的世界,一些恐怖的桥段她会躲在我身后偷看;还有结尾片花播出了MJ扮演的其中两个角色是如何化妆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怀疑鬼怪是真实存在的了。
这部十四年前短片即便是现在看特效仍然是出色的,情节设置上处处刻印着MJ的烙印。哥特式“鬼屋”的主人既是MJ本人,那个胖市长代表那些嫉妒、污蔑、贬低和仇视MJ的杀人不见血的人渣(sorry,我想不出更合适的词了),随那个胖市长来驱赶“MJ”的大人可以理解为被蒙蔽双眼不了解真相的大众,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自然就是“MJ”最热爱和关心的儿童了,孩子们用没有污染的童心热爱着“MJ”。
人们可以从这四个代表不同群体的角度来观看这部短片,当然最好对MJ本人有一定了解,就更能理解这部短片了。
在《GHOSTS》里最终“MJ”战胜了“市长”,而现实却是“市长”彻底毁灭了MJ的精神和肉体,我们还当了帮凶。
斯人已乘黄鹤去,徒留众生唏嘘亦!
他离去,我心疼。交了学费,明白了人云亦云有多可怕!
《鬼怪》影评(四):《Ghosts》MV里的旋律
《Ghosts》《Too bad》《Is it scary》
在MV里出现的三首歌,也是MJ四大恐怖歌曲中的三首。三首歌里暗喻批判当年以漂白皮肤,恋童案来诬陷MJ,MJ创作了这三首歌来澄清自身的清白并对那些媒体跟人们给予反击。
MV一开始,是以黑白色调为引导,给MV附加了一些神秘,惊悚色彩。而一开始的小孩对白已经道出MJ所要表达的心声。
“为什么我们不能让他一个人静静的独处”
“他并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我们还是走吧”
“他是个怪人,我们镇上不允许怪人住着”
这里已经表达了MJ内心的孤独,他一直独自一人,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让他自己一个人静静的生活。而人们觉得他是一个怪人,一个跟常人不同的人。人们的“世界”容不下他。
尔后在推开别墅大门的时候,进而慢慢地渐变恢复成色彩画面。
这里是隐喻大门外面都是黑暗的,现实的世界,大门内便是MJ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的,色彩缤纷的。也正是隐晦的表达了当时处在流言蜚语的尖端的自己。
这里的居民里面有着不同肤色的人,表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同肤色,不分彼此。而MJ问及这里有谁怕我,居民们跟小孩们都表示自己不怕,一直都是镇长在说MJ是怪胎、异类。这里影射的就是一开始人们是觉得MJ没有什么问题的,而都是因为媒体把MJ推到了谎言,流言的浪尖,令人们开始质疑,揣测MJ。
MJ说自己并不孤独,随后召唤出自己的家人。这里MJ召唤出来的其实都是他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想法,他的思想中有一个世界,他是孤独的,却又并不孤独。也许这些想法很前卫,很超前,他一直都只是在让自己来把想法演绎出来。让人们可以了解他,一起分享。
到了《Is it scary》的音乐响起的时候,MJ把身上的人皮撕了下来。暗喻着自己的私生活已经被媒体揭露无遗,也确切的反映了当时MJ的生活一直都受到来自媒体跟人们的各种监视。
“我吓着你了吗?宝贝”“这样的我可怕吗?”等歌词都是在反讽媒体,看到生活中最真实的我,你们害怕吗?我的生活就如同我对音乐对表演一样,真实而不带虚伪,看到这样的我,反而会让你们害怕,因为你们看不到你们虚构出来的我,你们才是真正的恶人,最可怕的就是你们。
在后部分MV里,MJ钻进了镇长的肚子里,控制着镇长的身体跳起了舞。这里我觉得是MJ在引导那些媒体或人们去感受音乐的美妙,去理解自己的想法,欣赏自己的作品。想表达自己并不是那种会去做恶事的人。这里也表现出MJ的无奈,因为人们不会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也只能是通过附身(鬼上身)才能够让人们就范了。
随后镇长的肚子钻出一只拿着镜子的手,镜子里出现了镇长的面容,然后开始扭曲。
这里是在影射媒体跟诬陷自己的人们,也是全片讽刺意味最强之处。
“现在谁更吓人?”这句话就是想让无端生事的人们看清自己的嘴脸。
影片中MJ扮演着三个角色,鬼、镇长、还有大魔鬼。
鬼(自己),最原本的MJ。
镇长(恐惧的自己),媒体以及那些诋毁,诬陷MJ的人。
大魔鬼(拥有力量的自己),在困境中挣脱,反击恶人的MJ。
对于镇长理解为恐惧的自己,是在于MJ自己亲身扮演而不另请演员,我个人觉得是暗喻当时MJ对于媒体、人们的人性的恐惧而产生,MJ的特别用意所在就是让原本的自己来粉碎自己的恐惧感,从而坚强的去面对人们。
---------------------------------------------
其中一个小孩说了一句不和常理的话,哥哥就会打弟弟的头,然后他的妈妈就会打回哥哥。其实在MJ看来,小孩都是很纯洁可爱的,人在不断成长,就会慢慢远离这份纯洁。到了MV中段的时候,小孩又被哥哥打了头,然后妈妈也打回了哥哥的头,随后妈妈被无形中的力量打了头,一脸悚然。我觉得这里是MJ对大人的一种小惩罚。
这部MV在当时以至于现在都是独一无二的,制作方面也都是顶级的设备,戏剧化的表演与音乐衔接得天衣无缝,大胆的创意与故事,灯光与场景的配合,惊悚又不乏娱乐性。一部拍成像MV一样的电影。导致我看了不下百遍。
以上纯属个人观后感,小学的时候看VCD光碟认识的MJ,然后就开始喜欢听他的歌跟舞。这个MV看了N次,总感觉要写点什么。
我个人觉得,欣赏一个明星不是要购买大量关于他的商品或是一定要追到现场观看他的表演,其实通过他的作品去了解他的想法,了解真实的他,或许这样才是真正的尊敬他,欣赏他。
《鬼怪》影评(五):杰克逊与“温斯顿的诅咒”
图文并茂版
1983年的《颤栗》(Thriller)MV造成轰动后,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占据了音乐录影带领域里的一座高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意识到自己只能继续攀上更高的峰头。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此之后所作出的尝试:配合专辑《真棒》(Bad)推出的科幻音乐电影《月球漫步》(Moonwalker)融合了大量精彩的定格动画和电脑CG;在囊括《危险之旅》(Dangerous)所有歌曲的同名录影带中,《黑或白》(Black Or White)以其幽默的情节、不停变幻的丰富场景以及结尾的人脸变形动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到了1997年,杰克逊回归恐怖片类型,呈现出了与《战栗》一脉相承、长达38分钟的音乐短片《鬼魂》(Ghosts)。该片是模型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Stan Winston)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导演作品。而说到温斯顿的导演历程,我就不得不提那传说中的“温斯顿诅咒”(Winston Curse)。
让我把时光从97年拉回到10年前的87年,那时温斯顿刚刚完成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南瓜头》(Pumpkinhead)——一部完全由“镜头内特效”(in-camera effects)构筑的低成本B级恐怖片。该片虽然日后成为了一部“经典的邪典电影”(cult classic),但在当年却只得到了限制性的放映,其幕后的制片方Dino De Laurentiis制作公司不久后便破产了。
温斯顿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是曾经作为译制片在国内电视台播放过的《精灵神探》(A Gnome Named Gnorm)。别看它飘扬过海地来到了中国,《精灵神探》的命运比《南瓜头》更为不幸——它根本没有机会走进电影院,而是被束之高阁三年后于92年作为录像带发行。不仅这部电影的制片公司Vectron破了产,就连收购它片目的Carcolco公司不久后也倒闭了。随后温斯顿自己戏称这便是“让温斯顿执导电影你的公司就会垮台”的诅咒。如果说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拖垮了一家公司,第二部作品则拖垮了两家公司,那么天晓得他如果再执导一部电影会怎样。温斯顿甚至开玩笑地说:“也许我该为环球(Universal)拍一部电影,看看我是否有能力连累这么大的制片厂!”
当然这个在温斯顿工作室内部流传的“诅咒”一说并没有传到杰克逊的耳朵里,杰克逊最初其实也并没有想到让温斯顿来导演他的音乐录影带。文章开头说过,杰克逊一直想要超越《颤栗》的高峰,他正希望凭形式类似的《鬼魂》来完成此举。与当年一样,杰克逊又在恐怖界的顶尖导演中物色人选,这次他瞄中的人是米克-加里斯(Mick Carris,相当活跃的恐怖片舵手,几年前还发起过众神云集的恐怖剧集《恐怖大师》系列)。杰克逊拉上温斯顿主要是看中他在特效化妆领域的专长。其实早在20年前,两人便有过合作:杰克逊在电影《新绿野仙踪》(The Wiz )中那个“稻草人”的扮相,便是由温斯顿一手打造的。
然而就在《鬼魂》筹拍的阶段,杰克逊早年拍摄百事可乐广告时留下的旧烧伤复发,导致他的健康状况非常不稳定。影片的拍摄被迫中断,而当杰克逊情况好转能够再度工作时,导演加里斯已经忙于其他的影片抽不开身了。就这样,命运让温斯顿再度面临眼前的导演交椅:杰克逊给温斯顿打来电话邀请他执导《鬼魂》,而温斯顿同意了。
斯坦-温斯顿(Stan Winston)不是随便答应杰克逊接拍《鬼魂》(Ghosts)的,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条件:杰克逊必须在片中饰演三个不同的角色!杰克逊同意了温斯顿的要求,并非出于一种“老娘乃是刘晓庆所以从怀春少女到八旬老太都能演”般的膨胀野心,而是领会了温斯顿的真正用意。杰克逊不是没有野心,他也希望自己能够真正以一名演员的身份被大众所接受。可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摆在眼前:他作为“流行天王”(King Of Pop)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之前《月球漫步》(Moonwalker)一类的表演中,杰克逊完全是作为一个自觉的符号存在的,演技一说几乎无从谈起。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人们认可他在《鬼魂》中的表演也绝非易事。温斯顿显然明白这个障碍,但他不愿就此善罢干休,因为他毕生追求的东西其实一直都是“伟大的表演”。
我在之前的温斯顿纪念文章里曾经介绍过,温斯顿最初是怀揣着“成为演员”的梦想进入电影圈的。即使后来在特效化妆事业里找到归宿,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表演”。这里有必要再度提及他那句总结自己成就的名言——“我做的不是特效,而是表演”。温斯顿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并不把“特效角色”们当作噱头,而是把它们看作真实的“角色”,他通过这些“角色”完成自己的表演。当年温斯顿和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合作《终结者:审判日》之初,T-1000还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正是在温斯顿对“角色塑造”的坚持追求下,卡梅隆才决定将“警察 ”这一形象赋予T-1000,从而使那个角色丰满了许多。(关于温斯顿和卡梅隆合作的“终结者系列”,请参考此文)
同理,温斯顿不满足于导演出又一部“卖弄杰克逊个人形象和舞技”的片子。他想出了奇招,让杰克逊分饰三角:其中一个依旧是招牌式的“杰克逊”形象,即故事中“鬼屋”的主人;而“市长”和“恶魔”这两个角色,观众只有看完全片才会恍然大悟——他们也是杰克逊扮演的!其实“恶魔”这个形象和杰克逊的联系多少还是较为明显的,毕竟他当年也不是没装过“猫怪”扮过“僵尸”,但是“市长”这个角色则让人们大跌眼镜。那个一身肥肉、面目可憎、懦弱而又卑鄙的家伙,和你能想象到的杰克逊形象相距十万八千里。正因为这样,当你看到被“恶魔”附身后的“市长”走起太空步时,会不由自主地惊叹: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很简单:那正是杰克逊本人呀!
把杰克逊彻彻底地伪装成另外一个人,恰恰是温斯顿的拿手好戏。在此之前,温斯顿和他的“斯坦-温斯顿工作室”(Stan Winston Studio,简称SWS)早已经对类似的活儿驾轻就熟了。片中杰克逊需要戴上三种不同的化妆效果:一个恶魔的装扮,一个普通校长的装扮,以及一个被恶魔附身后的校长装扮。但SWS要做的事情更多——想想那一屋子仿佛出自维多利亚时期的幽灵,以及他们变脸后的另一套可怕面容。除了传统的特效化妆,《鬼魂》还大量运用了电脑技术:从各种光效、三维变形、绿屏技术再到复杂的角色动画。还记得片中那个会跳舞的骷髅吧?它能在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杰克逊的韵味,多亏了当时先进的“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技术。
可惜的是,《鬼魂》的特效和杰克逊的表演虽然精彩,该片的故事却几乎毁掉了它的前途。温斯顿万万没有想到它会与媒体热炒的杰克逊“猥亵男童”丑闻产生联系。如果你琢磨一下《鬼魂》的故事情节,仿佛能解读出一些奇妙的暗喻:这个拥有“特殊才能”的鬼屋主人总能让那些“充满好奇”的小男孩“大开眼界”,而大人们则认为他是“变态”并联合起来驱逐他。当然,作为编剧之一的杰克逊犯不着拿自己开涮,同样参与了编剧的温斯顿也以自己的人格担保这纯属巧合。可面对媒体的压力,《鬼魂》的录影带最终只做了限量发行。从消极的角度看,“温斯顿诅咒”(Winston Curse)再一次发挥了作用:在接连毁掉了三家制片公司后,它又把站在世界顶端的“流行天王”拖下了水。
说到这里,故事接近了尾声。在《鬼魂》之后,温斯顿再也没有走上导演的岗位。他并非真的相信所谓的“诅咒”,而是深刻意识到,要想同时当一名好导演和一家顶级特效公司的领袖是不可能的(你可别举迈克尔-贝哦,他一不是好导演,二也不能算Digital Domain的领袖),而他选择了后者。2008年6月,温斯顿病故,留给影迷了无数的传世的特效角色。一年以后的同一个月,本打算复出的杰克逊病故,留给歌迷无数的畅销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