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你什么都没说,他就都懂了?|2020新年悦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人,似乎特别懂你,你在他面前什么还没说,他就已经知道了。
慢慢的,你有了什么心里话,也愿意跟他去分享,那么这样的人又是如何具备能够看透人心的神奇能力的呢?
其实这种能力并不是所谓的超能力或者特异功能,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甚至有些动物,比如大猩猩也有,人本主义创始者罗杰斯将这种能够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称作“共情”。
著名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同时也是《共情的力量》这本书的作者,是这样形容“共情”的。
他说:共情就是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的喃喃私语。强大的共情能力就像是X射线扫描一样,能够看清他人的头脑和内心,明辨他人的用意。
亚瑟不愧是共情高手,相比于别的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能够让我们从一开始就进入与他的共情状态,理解他究竟为什么一定要写这本书。
起因就是亚瑟自身的经历,30年前,他弟弟在自杀之前,与亚瑟最后通了一次电话长谈。
当他弟弟明确地表示自己无法接受现实的时候,亚瑟用尽了自己学到的所有心理学技巧,劝说因为犯罪被通缉的弟弟回归正确的生活轨道,并且充分地表达了对弟弟现状的同情,但是最终弟弟还是用注射过量毒品的方式自杀了。
弟弟自杀后,亚瑟极度痛苦,迷失了方向,活在黑暗和绝望之中,深感疲惫和孤独。
之后,亚瑟在父母的帮助下专注研究共情,终于理解了弟弟的心理,找到了弟弟是因为无法宽恕自己才自杀的。
亚瑟在书中写道:“我弟弟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他无法接受自己已经变成一个大学辍学生、一个海洛因成瘾者、一个罪犯、一个犯法的逃亡者、一个被排斥者。正是这些标签毁了他,死亡成了他对生命中无法忍受之痛的一种解脱。”
亚瑟坚定地认为,当时如果自己懂得“共情”,弟弟就不一定会死。但在懊悔的同时,也是共情的力量引领他理解了弟弟,并且找到了对自己的宽恕。
这就是亚瑟写这本书的起因,共情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可小,安抚失恋的朋友需要共情,帮助他人走出抑郁、挽救生命也需要共情。
事实上,共情能力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物种进化中,优胜劣汰保留下来的生存能力,也是直接连在我们的大脑神经回路中,由基因决定的。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这种能力,共情力不仅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更是共情的行为。
这本书,让我想起之前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故事:在一个精神病院,有一个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就蹲在一个角落里,每天不吃不喝,就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很多医生试图治疗他,不断地跟他说:“你不是蘑菇啊,赶紧起来吧。”虽然这样的话说了上百遍上千遍,甚至还会有人过去把他拽起来,但是这个病人还是无动于衷,只要有机会,就一动不动地蹲在一边做自己的蘑菇。
后来,有一位心理医生知道了这种状况以后,思考并且观察了几天,最后他撑起一把伞,蹲坐在病人的旁边,不动也不说话。
病人很奇怪地问他:“你是谁呀?”
医生说:“我也是一只蘑菇呀。”
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来回地走动。
这次病人就问:“你是一只蘑菇,你怎么会动呢?”
医生回答说:“我是一只蘑菇也可以动啊。”
这让病人感觉到,哦,原来做蘑菇也可以走动的。于是他就跟着动起来了。
之后医生又开始吃饭,病人又问:“你怎么可以吃饭啊?”
医生回答说:“蘑菇不吃饭怎么长大?”
病人觉得对,于是就开始吃饭了。
几个星期之后,这个人就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去生活了,虽然,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所以说啊,共情能力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那就是: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我们需要学会的,是采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共情地倾听,控制冲动,调节心情,在情绪和理智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建立起解决冲突、建立亲密、持久、有爱关系的结果。
或许到最后,当你真正懂得共情的时候,你只需要蹲下身来,陪他做一只蘑菇,你就能够帮助他重新站立起来。
本文为天下女人原创内容,节选自【天下女人研习社】APP杨澜读书音频栏目。
从知道到做到,成为想要的自己
▼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