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读后感100字

2020-02-12 23:36: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读后感100字

  《人生学校理想工作》是一本由(英)人生学校 编著著作未读·生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48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精选点评

  ●人生学校的 youtube 站点 https://www.youtube.com/user/schooloflifechannel

  ●终于可以读了!

  ●我觉得类似的书 都有安慰作用 虽然实际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最重要和最困难的,还是自我理解,这没办法自然而然的天启,也不能靠直接问自己我喜欢什么”,脑子天生混沌,有逻辑组织语言像是被 toString 之后的对象,已经丢掉了丰富生命周期

  ●可以解答一些选择工作的思索,但究其本质是——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热爱的但收入不高,收入高的但不喜欢,或是收入既不高也不习惯说实话,大多数人哪里有那么多选择呢?理想的工作也许只是一种奢望

  ●作者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关于工作的种种误解困惑娓娓道来。这并不是一本叫你怎么找工作的工具书,而是人生开导书,让人看破现代舆论制造幻想,以更加谦虚积极沉着宽容态,面对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工作。

  ●理想的工作既要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同时我们物质需求买单。书中有思维方法引导发现自己兴趣的工作,但对我来说,更有启发的是提到不要害怕花时间去进修或者牺牲以前的工作经验去转行,毕竟人生那么长,而我们要工作几十年

  ●对于正进行人生中第一份实习的我来说,确实有一定帮助。不过叙述方式可以再简洁一些。

  ●介绍了如何找到一个心仪的工作,告诫人们不要期望太好,大家都是个普通人

  ●终于等到这套书 挚爱阿兰德波顿 必须收全套

  《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读后感(一):理想话的写作。里边有很多不切实际内容

  简单的讲这本书并不推荐阅读,文中很多例子都不切实际。像奥古斯丁、波兰科学先驱等等,

  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一辈子大学老师的人,对外面的世界几乎脱节了,每天拿着稳定的工作,给他的学生们讲如何就业。像一个没吃过橘子的人,和你讲橘子的味道

  18年出版的书,可是里面的示例大都是上个世纪事情。很难给生活在如此多变得社会中的我们以参考借鉴

  但是书中有一个很有去的点,值得和大家说一下。那就是通过儿时的兴趣点去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

  在自己迷茫不知道未来做什么样的工作时,可以回想自己同年时最喜欢的事情。在看看哪些工作的内容和你同年喜欢的事情相似。然后去从事相关的工作。

  就比如我小时候不但喜欢玩玩具,还喜欢拆玩具。不管什么样的玩具拿到手里第一件事就是拆开研究里面的构造。有时还会帮其他小伙伴们修玩具。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是网络工程师,同样是维修一些东西。我的工作和我童年时的兴趣还是有一定关系。

  当然这也是在理想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很多人在毕业后多是没得选择。

  作者把工作的乐趣分为十二种。分别是:

  赚钱的乐趣、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理解的乐趣、自我表达的乐趣、科技的乐趣、帮助的乐趣、领导的乐趣、教学的乐趣、独立的乐趣、秩序的乐趣、自然的乐趣。

  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对这些兴趣进行排列,看看哪一个是你最看中的兴趣。再根据这些兴趣去选择适合的工作。因为这不是拆书的文章就不对每一个兴趣进行详细解释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原书。

  《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读后感(二):可以做到快乐工作

  很喜欢的观点就是把工作和情类比,婚姻可以兼顾爱情幸福和共同搭伙过日子两种功能,工作也可以兼顾快乐和谋生。爱情中会有迷恋,会有对熟悉的人的魅力感受降低,会有完美主义陷阱,工作问题的认识也会有这些问题,所以大道至简,事物之间都是相通的。似乎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模型解决所有问题。(注意也要分情况讨论,分类解决,if else,送到不同的网络分支里面去)

1、理想的工作中可能包含的乐趣

  创造的乐趣

  理解的乐趣

  表达的乐趣

  科技的乐趣

  帮助他人的乐趣

  领导的乐趣:????

  教学的乐趣:???好像没有

  独立的乐趣

  秩序的乐趣:没有

  自然的乐趣:一点点

  赚钱的乐趣:没什么

  美的乐趣:没什么

2、如何分析对某种工作的迷恋?

  有时候我们会痴迷于某种工作或者某个人,但他们对我们并不感冒,这时候解决办法不是告诉自己不喜欢他,或者试着忽视他们的吸引力,而是严肃的分析他们为什么对我们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看一看其他人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我们仰慕的品质。强化对这种品质的仰慕,我们能走出对某个人的迷恋。

  过于显眼的工作有很多人想做,但这种品质并非只存在于那一种工作中。

  3、列出所有你能想到的职业,然后按照你的感受分级,

4、完美主义陷阱

  不完美的东西和失败是合情合理且必要的。

5、父母家庭的影响

  我们的父母不再有合法的权利来冻结我们的银行户头,或者从身体上限制我们,但是心理操纵的核心工具仍然掌握在他们手中:一旦我们忤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会威胁说要收回对我们的爱。爱和武力或法律样,也可以将我们掌控于股掌之间。

6、改变

  进化而不是革命,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改变,

7、一种工作远远不够

  人类的天性喜欢尝试新的东西,每个人都是这样,但是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成为专才,专注和专业让我们得到更高的收益。要区分业余兴趣与工作。业余兴趣可以无线探索,但是工作需要百分百专业。我们最后只能做出一种选择,然后连续50年从不间断的重复这种工作,尽管我们的才华远远无法发挥穷尽。

8、对工作的爱

  对工作的爱就像对人的迷恋,熟悉的人有点腻烦,新的人却魅力无穷。工作中也会有类似情况。幻想,遇到现实中的种种问题,生活在别处。

  情感中也会面对忽视熟悉的魅力的问题,怎样积极的重新欣赏,重新爱上。但是书中没有写到办法,只是说再看看,自我调节什么没有用的务虚之语。

9、总结

  足够爱你的工作,以一种安静成熟不过分乐观而又非常真实的方式。

  《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读后感(三):检视自己的工作态度,想像自己真要的、想的、喜欢的。

  作者简介:人生学校(The School of Life)是一个教育组织,于2008年夏,由作家艾伦.狄波顿创立,主旨在透过人文教育缓解现代人心理压力、提高情感智慧。以知识和文化为基础,探讨各种人生课题。

  ⭐️摘要:书本分为5章,1️⃣ 引言2️⃣ 设立目标的障碍3️⃣ 工作之乐趣4️⃣ 障碍与顾虑5️⃣ 慰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马来西亚的大众书局,首先看到了原文版,并与其它系列的并排在一起展示。但那时候只觉得这种书里面大概就是一大碗鸡汤,担心喝了会过度精神身体不适。

  第二次看到是在上海的某书店,发现竟然被翻译成中文版了!很好奇为什么这种书籍竟然在大陆上市,毕竟这种种类的书在大陆就有不少作者,秉持着好奇心就买下了。(才不是因为我不满足现在的工作呢哼)

  原本很担心这书会和其他类似书籍一样,只会一昧地和你说只要努力、勇敢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实际上,它是一本实实切切的工具书。

  这本书几乎每一个小章节之后都有相对应的练习,比起单纯阅读,练习有帮助有更深入的思考,每一个练习都是一步一步地让自己面对自己的大脑和内心。搭配练习,在书本的最后对“理想的工作”应该会有更具体的画面与思考。

  我觉得最最有趣的是书中拟了一份“职业乐趣表”,列出了12种乐趣,并在每一个乐趣之下描绘了相对应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都是孩提时候所发生的类似事件。

  比如“自我表达的乐趣”中“在孩提时代,当成年人征求你的意见时,你会很开心。没人听你说话时,你会很沮丧。你希望他们集中注意力。有的人认为你是自恋狂,但是他们错了,你只是想把自己喜爱的东西与人分享而已,这不是自大,而是大度。……”

  书中要求对这些“乐趣”安排先后顺序,再进行取舍。书中也提到,或许在对照之后发现自己梦想中的职业并没办法给到我们这些“乐趣”,但这练习也让我们更清楚自己所适合的工作。

  书中另外提到如何扩大自己“理想的工作”的范围、信心缺乏、职业刻板印象、年龄等的问题,我认为在面对“理想的工作”,甚至是“梦想中的工作”时,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非常实用的。

  这本书在一些描述中也非常有趣,比如“完美主义陷阱”,其实就是我们在很向往某份职业,但认为它太遥不可及,那是因为媒体所阐述的这个职业或某一个相关的成功人士“看起来”太完美,而我们却如此平凡。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失败是合情合理且必要的,我们不该只看博物馆里的艺术杰作,应该去工作室里看那些痛苦不堪的画稿,艺术家崩溃而留下的眼泪。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给出的所有意见都是实际的。比如,除了你最想当的某个职业之外,如何判断或设定其他也一样会是你理想工作的选择。而非只是叫我们拼命地往某一个职业奔跑。

  书中唯一的缺点大概是在“家庭”那里,或许因为文化问题,书中所述的部分问题在马来西亚或是台湾朋友身上都不太常见。但因为只是小小的章节,并不影响这本书的优质内容。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大学生阅读,尤其大三大四的学生,在面对彷徨的未来,这本书或许比学校给你做的那些职业测验还要有用……

  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一份职业了,但你在工作里找不到快乐,也不知道离职的话能去哪,那这本书也非常适合你。

  《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读后感(四):曾经我觉得自己在消耗生命,现在回想起来这说法有失公平

  写在最前面:

  写完这篇东西,感觉像是写了一封大胆露骨的情书,收件人是我目前的工作。把这封情书拿出来给大家看,隐隐有些难为情。但是又会觉得,也许会有人在如此露骨的坦白中,找到一些共鸣或勇气,那也不错。

  关于工作,我曾经写过一些想法,谈到自己为什么做了十几年的银行工作之后决定转行,投入到完全不相干的工作里去。当时的我总觉得看着股市涨涨跌跌,投资净值忽大忽小,很虚幻,每一天都在做着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想想几年后的自己,还在做着差不多的工作,感觉很恐怖。

  现在回头看,转行这件事,是我这辈子最赞的决定。然而,对于当时的离开,后来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离开银行,是因为我真的不适合,所以对我自己而言,那是一种折磨人的消耗。不适合并不是说做得不好,(姑且让我吹嘘一下)那份工作应该说做得不错。但是,不错也并不意味着那就是一份理想工作。那确实不是。我渐渐觉得自己没有成长,我需要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从自己的生活里找到乐趣,以此为燃料,去支持工作的发动机运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一种单向的流动。

  而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对于金融世界很感兴趣也很擅长,对他们而言,这绝对是一份能够有收获有成长的工作。现在我每每看到他们对于证券市场进行精密的分析,做出一项又一项领先市场的成绩,会觉得真心佩服。所以现在跟别人聊起转行这件事的时候,我都会加上一句,这份工作不太适合我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跟爱情一样,没有不对的恋人,只有不适合。

  说到我现在的工作,很神奇,我真的非常爱这份工作。

  爱的意思并不是提到上班就特别开心,并不是张开双臂拥抱每个周一,并不是不会因为工作而烦躁。所有的压力、烦心事都有,但是爱会压倒一切。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乐趣会让我在做完每一项工作之后有满足感;在接到一项新的任务之后有发自心底的激动和跃跃欲试;在犯了错误之后反思自己,推而广之去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在看到同行厉害的作品时,反复琢磨人家到底在哪些细节上做的到位。之前感觉到的那种“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的,工作的乐趣和生活的乐趣彼此激荡,因而愈加茁壮。

  所有这些感觉,并不是所谓“编辑工作”本身带给我的,它隐藏与工作与我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激励中。关于这一点,书里有一章专门做了非常清晰的阐释,要分清工作的乐趣何来。工作的乐趣并不是来自这份职业所呈现出来的工作内容本身,它并不是模特的T台,不是作家的书桌,它可能来自金钱,来自美,来自创造,来自自我表达,来自领导,等等。每个人在工作里找寻的,是自己最看重的东西。

  于我而言,编辑的乐趣也不仅仅是“可以每天看书”。事实上,有时候你一天都看不上一眼书。你可能在忙于所有的大小杂事,甚至是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意义的事,但这些是所有工作中都不可避免的“麻烦”。我始终知道自己爱的是什么,知道我在这份工作里找到了什么,我所找到的东西,写在我与工作之间的私人情书里。这样说来,其中的道理又跟爱情很相似,大概人生中所有的命题都有相似的解答吧。

  关于工作的乐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要去问输出是不是我们所喜爱的,我们需要问的是,我们的乐趣是否会融入该行业的输入中去。”这也是我最近几年体会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因此也对之前的工作体验有了根本性的反思。我对于之前工作的厌倦,过于集中在输出上了,我看到的是一份份的报表,是一张张的表格,因此觉得工作没有意义。现在想想,我之所以不爱它,是因为在工作的输入上难以找到共鸣和前进的动力,数字的奥秘和金融世界运行的规律,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现在就不会那么拧巴了,编辑工作的种种输入,在我看来,乐趣无穷。

  从最开始对于理想工作的思考,到觅得理想工作之后的生活模式,包括寻找过程中的种种实践方法,乃至家庭对于工作选择的影响,这本书提供了关于理想工作的一个非常清晰完整的路线图。这是一本可以很快翻完的书,你对于它的感触与彼时彼刻的经历有关,到了下一个阶段,你可能又会有新的共鸣和想法,这么说好像很俗套,但它的确是常看常新。

  因为大龄转行的缘故,我对于工作的意义和乐趣会不断地、反复进行思考,而迄今为止,我所有走过的路,有过的感悟,以及前方的图景,都在这本书里。

  最后还是要引用书里的话,关于何为理想工作,书里说道:“从本质上说,好工作一能深入内心最深处挖掘自我,二能创造出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我们一方面要满足精神需求,一方面要为物质生存埋单。”

  这两个目标的统一有可能吗?把事情想清楚,踏实、大胆去做,我觉得有戏。

  与所有人共勉。

  《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读后感(五):阿兰•德波顿的全球“知识付费”项目:《人生学校》系列图书引进中国

  分部遍及伦敦、巴黎、柏林、台北等全球12个城市,超过500万人追随、受益的“知识付费”项目“教”些什么?你可能会很惊讶,是教你“好好生活”。

  阿兰·德波顿是人们口中的英伦才子,他擅于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等角度审视生活中的现象。读过他作品的人,一定会被他广博的知识、富有哲理的文字,和字里行间的幽默所折服,德波顿的生活哲理书籍成为了众多读者书架上收藏的经典。

  2008年,阿兰·德波顿与英国泰特美术馆前馆长索菲·霍华斯共同创立「人生学校」这一全球“知识付费”项目,致力于帮助当代人更好地面对人生、提升修养与情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前景,这也为国内教育新形式提供了良好的引鉴。「人生学校」的项目遍及全球,在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台北等12个城市设有分校。线上的Youtube频道超过3.4亿的高观看量,380万粉丝受益终生。

  同时,项目中汇集了众多资深教育家、权威思想家、知名作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探讨大众关切的哲学命题。《小说药丸》的作者在项目成立之初就积极投身其中,“第一份互联网报纸”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Arianna Huffington,美国生理学家、普利策奖得主Jared Diamond等都应邀参与,可谓是名人荟萃。在思想界大咖的联合支持下,「人生学校」在心理学、哲学、流行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学校除了开设课程、制作系列短视频之外,还出版书籍、提供心理学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

  迄今为止,「人生学校」已陆续推出近20册书籍,以套系形式呈现,可谓是设计感十足,又有着超高的辨识度。书籍探讨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涵盖了工作、爱情、家庭、幸福、精神、物质等议题,文风优美,又富于哲理,被Haper’s杂志、《经济学人》杂志、赫芬顿邮报等知名媒体多次报道。

  2018年11月未读·生活家重磅推出《人生学校》套系图书5册,包括《人生学校:理想的工作》、《人生学校:爱情的真相》、《人生学校:平静的力量》、《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人生学校:美好的品格》,是全新书系首次引进国内出版。那些学校里不曾教过的人生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工作、爱情、情绪、幸福、道德——这5项困扰当代人的重要命题,是这套书籍的重点议题。如何扫除障碍确立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喜好赚钱? 如何处理生活琐事,与伴侣更有效的沟通,谱写属于自己的完美爱情故事?如何在颓丧和焦虑中,保持心平气和,实现积极的情绪管理?如何再次发现细节中的闪光和乐趣,使自己被微小的幸福包裹?如何多一份容忍、如何举止自然,做一个强大且善良的人?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怎样解决这些困惑和问题,获得理想的工作、称心如意的爱情都是需要学习的必备技能,掌控情绪、感悟幸福也不必盲目摸索,而善良这一温和的品格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强大支撑。这套书籍正是帮助当代青年人了解自己,树立自信,为追逐梦想和幸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