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哭泣,儿童买卖
最近沸沸扬扬的“鲍毓明涉嫌性侵养女案”,大家又再次发出“当父母居然不用考试,简直是太可怕了!”的感叹。发生这种悲剧,真的只是因为做父母不用考试“上岗”导致的吗?不,成为“父母”前,他们就还没有学会如何做人!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学会面对压力,学会规划人生,学会做正确的选择,所以最终做错选择。
我国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到现在某些地方(或人)还是会这样子想。听老人们说,那时候即使家里很穷,大家都要生很多孩子,特别是男孩,为了传宗接代,这是传统,是祖训,是社会的偏见。生了女的,养不起的送人,或者更直接粗暴——扔了;勉强能养的,女生也要早早分担家事,赚钱养弟弟。
那这些家庭最后真的通过养儿防老了吗?事实并不是的。身边有很多例子,最后被儿子嫌弃的,甚至被打的。
请理性“自私”地想想,养儿防老说的不就是投资回报率吗,事实上养女儿和养儿子的投资是一样的,都是50%。能养老,或者不能,因为没有任何研究表明男性在道德认知上高于女性。
同样推理到“鲍毓明涉嫌性侵养女案”中引人深思的“儿童买卖”问题的根源。
首先,对于意外怀孕,养不起或者不想养的,为什么不能选择堕胎?因为觉得不道德吗?感觉这样像杀人犯吗?那请问让他/她来到这个世界经历一生磨难与不幸,这就是一件心安理得的事情?
其次,真的为了钱而做这一行生意的,包括:亲父母,养父母,中介,开出生证明的工作人员……其实这些人真的这么需要那几万或者几十万吗?生活的快乐不是金钱给的,是自己给的。在获得这几万或者几十万后,生活还是会像之前一样,你不变,它不变。
“儿童买卖”问题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这是一场悲剧,延续的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悲剧。而最恐怖的时,有些参与者可能并不知道这个行为是犯法的,教育的缺失,法律思想的不普及导致更多错误的发生。希望未来能有学“做人”课,如何面对逆境做正确选择,如何面对金钱的诱惑,如何判断事情正确与否……面对社会,面对每个公民。可能再多的心理(思想)和法律教育都不能改变所有人,但至少能有人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