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自己的意志生活,何止孩子…… 读《夏山学校》有感一
期待已久的《夏山学校》,终于飞来了。那粉嫩的底色,让人看一眼就仿佛回到了纯真的童年。尤其是那个趴在树枝上与小鸟共读的男孩,更是让我忆起曾经梦幻般的时光。
打开书,一句句智语,不时地打动着我。“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有时,学问本身不如性格来得重要。”“无所畏惧,是孩子所能得到的最棒的礼物。”“教师只教育了孩子的头脑,却忽略了极其重要的情感领域。”“一个满腹经纶的神经病人和一个胸无点墨的神经病人是没有区别的。”“我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书页翻动,心也阵阵激荡。
“孩子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生活,而不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或是自以为是的专家的看法,家长与教师的关心与指导只会造就一些机器人。”而当今校园中,又有几生不在为家长争光,为老师挣分啊?家长和老师总是很好心地为孩子指明道路,根本不在乎或不注意发展孩子的兴趣。即使学点艺术,那也是为了考试加分用的。记得有一则广告是这样说的“父母,您们为我铺的路,让我迷路……”的确,家长的想法是他们的,不能溶于会孩子的意识中,家长也不清楚孩子的感受。当家长一旦放手,孩子便不知所措。一位“有责任心”的家长,经常求助于我们,让我们多教育他的孩子“只抱着书本,不许玩”。家长迫切地不想让孩子再受他所受过的苦,一心想让孩子去读他未能读过的大学。看着这个怀着殷切期望的父亲,再看看那个无声地忍受着的孩子,我心痛得很。
“当我们教小汤姆怎样玩他的玩具时,我们便剥夺了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和克服困难的快乐。"而我们却经常剥夺孩子的快乐。想想,孩子拖着齐肩高的凳子放在开关盒下/慢慢爬上去/打开/再小心翼翼地爬下来,并不厌其烦地挪到另一个屋里,重复同样的动作。而每次一落地,自己总会快乐地伸出拇指叫到“我真棒!”这时他并不只是因为新鲜,而是一种快乐——自己可以克服困难的快乐!
“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我也相信!可是我们却经常在上演剥夺与被剥夺。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去感受发现的快乐,去追求幸福,是人人的理想吧。何止孩子?老师们不也是整日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穿梭着吗?各位领导绞尽脑汁地献出良策,制造出生动而丰富的活动。不参加者便是不积极,不支持。只能跟着大部队到处挖“坑”,而且要挖“符合规格的坑”。而对于自己的设计与构想,只能在闲暇的时间想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