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看开,是智慧;放下,是勇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看开,是智慧;放下,是勇气

2020-05-23 21:16:54 作者:邨漢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看开,是智慧;放下,是勇气

  人生已过了半程,早些年总是想,再过几年,女儿大了,自己年纪也大了,就可以轻松了,过些闲适日子

  不成想,而今年龄是真大了,却似乎更忙碌

  轮转而来的事情,让自己无法停下来,连家人也被我带得劳碌起来。

  偶尔放假回到老家着那些儿时的老兄弟们,围着堂兄水井,四散而坐,在春日散淡的阳光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抽着烟、扯着家常,竟从心底涌起羡慕

  晚上,我放任自己,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想,默坐在夜的院落,有一线弯月冷冷的挂在墙角上。

  我想,这人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想起了希腊神话故事西西弗斯的巨石

  每日不休的劳碌,似乎就是那被推上复又滚下的巨石,无有休止穷尽,却又无法停止,生命也就此消耗殆尽?

  直至再也无法推得动石头

  这是诸神对触怒他们的西西弗斯的惩罚。我想,没有比终生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曾读到柳宗元的一篇寓言《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有时,觉得自己就是那条叫蝜蝂的小虫,背上太多的负累,不论是主动的还被加的,不能放开,也放不下来,最终力尽,只有“坠地而死”了。

  中生起丝丝凉意

  大概下的半截子中年人都会有这样的的感受的!

  次日,拨通白云寺松梁法师电话,约他聊天。

  法师是我心中的佛门智者,遇到困惑,常去索解。

  法师近期甚忙,有好几次,他联系我,我有事;我找他,他也没有空。

  这次刚刚好,他亦有闲。

  见面揖手,已是多时未见。

  法师尽十余年心力建的古寺,栋宇庄严,已然大功告成。法师也升座了,作了大和尚

  法师同样感慨:庙里摊子大了,千头万绪,忙得停不下来!

  一会儿,有信众来了。法师放开与我的闲聊,在佛像前焚香诵经,法相庄严,梵音入耳,一派安宁

  我和妻悄悄走开去。法师忙的是替众生护法,修己度人,忙而不紊,不于心,一片菩萨心肠

  我们的忙,到心累心乱的时候,是否如蝜蝂,“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

  不懂得放开,放开那些本不应取的。

  而“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不能放下,或不舍放下,自然难免在累中死去。

  监语文考试,见一给材料作文题:“在非洲,土人用一种奇特狩猎方法捕捉狒狒。

  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子里面,装上狒狒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子,刚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伸不出来了,人们曾经用这种方法捉狒狒。

  因为狒狒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虽然动物保护法让这种行为已经废除,但是人们人们总会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

  但是,审视一下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狒狒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

  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写篇800字的作文。

  是放下,还是坚守?也在触发我的思考。

  曾国藩的老家富厚堂,就在南岳后山的双峰县,是近邻,经常带学生陪朋友去参观。

  曾国藩的治家格言广为流传,也因为如此,曾家后代,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曾国藩的节俭是出了名的,有个外号,叫“一品宰相”。

  他每餐只吃一道菜,除非有客人,决不增加菜。

  幕僚们见他如此节约,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是一道菜的意思)。

  曾国藩一生不爱钱,不贪财,并以勤俭二字严于律己。

  虽位居高官,权倾一时,但生活却很简朴。居官期间。

  他身上的一衣一袜,都是夫人、儿媳妇或女儿亲手缝制的。

  他三十岁生日那天。

  家人帮他缝制了一件青缎马褂,他在家很少穿这件衣服,只有节庆之日或过新年时才穿,到他死时,这件衣服依然像新的一样。

  据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

  为了去掉好胜好名的私念,曾国藩常用"不忮不求"作为治心的重要内容。他说:

  "我这一辈子粗读儒家经典,看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最重要的是"不忮不求"。

  忮,是指嫉贤害能,妒功急宠。

  所以说"怠惰的人自己不能修养,忌妒人的人又怕别人有修养"的人就属于这一类。

  求,就是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患得患失。"

  没得到的时候想着得到,已经得到的又害怕失去。

  曾国藩一生坚忍稳慎,放下了名利奢华享受,坚守着“不忮不求”的人生念,成就了身后的家国事业。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写道:

  “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

  细思起来,艰辛的积累财富要经历痛苦,苦心的守护财富同样痛苦,而有朝一日失去财富则更是痛苦,始终都是痛苦的。

  对财富的贪图,是各种各样的恶业灾祸的根源。

  当确立了以物质的获取为追逐目标时,痛苦也就如影随形,紧紧相伴了。

  憨山大师的《醒世歌》云:“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荣华富贵,三更的梦,虚幻不实一醒成空;

  身份地位,九月的霜,太阳一出来,就会融化。

  佛学中讲生命的无常,有四类:

  积聚皆消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离别,

  有命咸归死。

  物质的繁华,是没有永恒的。

  看开了,也才能放得下。

  唐代时,南岳有位高僧,人称懒残法师,他做了首《乐道歌》,广为流传: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这乐道的诗,看开了世事,放下了欲求,亲近了自然,随缘自适。

  寂静深山的修行者,是何等自在的禅悦法喜。

  这世间的种种,终必远去。当我们把这复杂的世界,删了又删,减了又减,余下的是最简约的五言唐诗,最简洁的写意山水,如八大山人的画卷,水墨素笺,寥寥几笔!

  这最具神采的几笔,才是人生的精华!

  这看开的胸怀,是大智慧;

  这放下的气魄,则是至大的勇气了。

  金良于紫云轩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