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南头的那片田野
田野四面的尽头都种上了高高大大的白杨树,透过白杨树之间的缝隙,依稀可以看见五六个炊烟袅绕的小村庄。
不知从何时开始,田野就已经被若干条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划分成了了一片片特有的区域,每一片区域到了秋天都会不约而同地种上麦子。到了春天,这里就成了绿色的海洋。
午后,阳光暖暖地照耀在田间地头,和煦的春风温柔地拂过绿油油的麦苗,麦田里的荠菜长的青青的嫩嫩的,十分讨人喜欢。
每逢星期天,女孩子们肯定要挎着小篮子,带着小铲子,三五结伴来这片田野里挖荠菜的。
那一年,自己到底有多大,11岁,12岁,13岁,还是14岁,我竟然想不起来了。不止是这件事情,记忆长河中许许多多的美好,多年以后进行重温的时候,大都记不清详细的时间点了。
糟糕的记性真是令我感到煞是苦恼。所幸,这并未影响到我回忆过往时光时心头涌现出的欣喜与感动,有时候眼角还会溢出几滴带着微笑的眼泪。
那天下午,吃过午饭,妈给了我几块钱,让邻居家的一个年龄大我三四岁、我却称之为“姑奶奶”的女孩子带我一块去丁庄买蘑菇。
丁庄是我婶子的娘家,距离我们村仅有七八分钟的脚程。跨过爷爷家西边的那座小桥,往前走三十米,小心翼翼地跳进一条没有水的小河沟,再慢慢地爬上河堤,眼前就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循着那片麦田往前走,分分钟就来到了丁庄村。
卖蘑菇的是个中年妇女,长啥样记不清了,只觉得她特别热情,特别干净利索,而且还特别尊重我们两个小姑娘的想法。
当我们提出想要自己亲自摘蘑菇时,她爽快地答应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摘蘑菇,心情愉悦极了,不一会儿就摘了一食品袋的蘑菇。
称完蘑菇,付过钱,我和“小姑奶奶”开开心心地踏上了归程,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这个“小姑奶奶”可真是个天生的话唠啊,她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一个结束,另一个马上呼之欲出。跟她在一起赶路,旅程永远不会枯燥乏味。
一晃眼的功夫,将近二十年的光景过去了,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土萌呆笨的小姑娘了,已经有人在用懵懵懂懂的语言喊我妈妈了。
“小姑奶奶”没有上大学,初中没毕业就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通过相亲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如今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一家五口在南方一个大城市有车有房。
不知道“小姑奶奶”是否还会想起少女时代和我一起去丁庄摘蘑菇的经历。
但愿她能够想的起过往的这些美好,也祝福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越过越好。
有时间,我还是要去那片田野里走走的,带着我活泼可爱的小闺女。只怕触景生情掉眼泪,吓着了幼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