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信之梦——韩国版的黄粱一梦
古新罗(今韩国)人调信,是世逵寺的庄房知庄师,庄房就在洛山寺附近。
悦太守金昕公之女貌如天仙,凋信一见钟情,从此便单相思,痴念日深,他经常到洛山寺的大悲观音像前祷告,祈求菩萨能够保佑他早成眷属。
拜祷了数年之久,金昕公之女要出嫁,调信得知后大失所望,便到大悲像前埋怨菩萨不灵,自怨自泣,从日中到日暮,身心疲惫,便昏然入梦了。
恍惚之中,他看见金氏女走进门来,对他说:“我早就认识你了,心中爱念未尝暂忘,我早有心相许,可是迫于父母之命,将我强配他人,今天愿与君结为夫妻,所以不顾一切而来。”调信一听大喜,也倾吐思慕之忱,二人结为夫妇,过着理想的生活。
转眼已度过四十年,他们生了5个儿女,但是家徒四壁,只好四处奔走乞讨,如此又过了十年乞讨生活,一家七口已是朝不保夕了。
他们流浪到溟州蟹县岭时,15岁的大儿子病饿而死,夫妻痛哭了一场,葬尸路旁,领着4个儿子到了羽曲县,在路边搭了一间茅草屋住下。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既老且病,无力乞讨,10岁的小女儿出门乞讨时,被村中的狗咬伤,哭号着回家,痛卧在地,无钱医治,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妻子拭泪叹道:“当年我们初见面时,你我皆年轻,彼此相爱,苦乐与共50年,此情未了。而今老病已至,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眼看见儿饥病危,无以为救。抚今追昔,红颜易老,如同草上之露;人生无常,恰似柳絮飘风。君有我为累赘,我见君而心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分手,各自逃命去吧。”
调信在悲痛中忽然梦醒,已是更残漏尽,五更时分了。醒来揽镜自照,鬓发尽白,惘然四顾,诸法无常,贪染之心亦息,于是匍匐在大悲菩萨像前,忏悔哭泣不已。
调信回程的路上经过蟹县,忆起梦中埋儿的地方,找到后用手拨视,竟见一尊石雕弥勒像!取出涤洗洁净,供奉于邻寺之中,回到京师,辞去知庄师之职,倾其所有资财,创建了一座净土寺,日夜勤修净业,临终安然往生!
诗曰:
不须更待黄粱熟,方悟劳生一梦间。
治身臧否先诚意,鳏梦蛾眉贼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