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的理由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经典的理由读后感100字

2020-08-02 23: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典的理由读后感100字

  《经典理由》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经典的理由》精选点评

  ●选择性喜欢

  ●经典作品涉及不多

  ●有时间再细

  ●看不懂的地方太多

  ●书人就应该非经典不读!

  ●周国平的文章王蒙的一个性格,读起来,如品茶,韵味十足。

  ●P25,“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共鸣获得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对于你是一本好书。”

  ●与其说他是哲学系的,不如说他是文学专业的。现如今的哲学本就面目模糊,谁说诗句不是哲学思考呢?

  ●很多话都会有共鸣~喜欢作者境界~~~

  ●这个版本集子的最后一本,仍然很受用

  《经典的理由》读后感(一):从第六辑开始

  其实对像我一样的没读哲学没攻文学的人来说,真正能引起些许共鸣的对生活有些许帮助的,就是从第六辑的智慧与美一直到第八辑读书文化

  尼采康德海德格尔怎样确实和我们的生活挂不着边。

  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一段话

  在最深重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绝望者最后的尊严

  在最可怕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轻蔑

  以上。

  《经典的理由》读后感(二):关于真理分析

  我喜欢他关于真理的分析。真理有两种,一种关于仰,无法讨论;另一种是科学命题,讨论不清。

  从未考虑从第一个角度考虑真理。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信仰,是无需讨论,也无法讨论的。

  在这个信仰缺失年代读读康德,尼采,解答疑问,才会发现,我以为的大问题困扰,早在几百年前就被遇见和思考过了,我只要按照大师理念坚持正确的信仰就可以了,一切痛苦都源于无知而已。

  按照作者的理解,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拥抱了所有的国家时代。一切精神财富优秀文化都应被重视分享学习和生活都要有全局观,生命是一个纵向发展过程,而生活是一个横向扩张世界,只有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的人,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富足愉悦

  《经典的理由》读后感(三):“经典”吗?

  这本书已经读了有好几个星期了,一直说要写书评都没写,今天就凭着印象补上吧。

  首先是何为“经典”?刚才无意中提到“印象”二字,突然觉得经典的作品首先是给人良好的印象,一部要称作“经典”的作品如果不能给读者以印象便不能称之为“经典”,至少在我理解看来是这样。

  周国平在这本书里先是提到了关于读书这个话题,即,愉快是最基本的标准。我想这一条未必是普适的。在我看来,读书就要读那种能和你产生共鸣的书,而和你产生共鸣的书,愉快未必是必然情感,只能说是之一。

  我总是觉得现代人读书特别功利,跟风随流。上次莫言获得了个诺贝尔奖,很多人都争先恐后的去抢购他的书,而不考虑他的作品对于自己是否真的有那么大吸引力,是否产生共鸣,是否让你读了再想读,是否让你字斟句酌的去读,而不是佛光掠影瞟几眼。如果现在有个人站出来说大要多读“经典”,“经典”里面包含有丰富的处事哲学,群众们肯定会蜂拥而上去看“经典”……上面无意中提到几点,我觉得也是一个“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理由。

  “经典”不应该被夸大。虽然“经典”作为流传且富有影响力的代名词,但,并不是说“经典”对于每个人都是好的。我看天才就不需要太看“经典",也无需读太多的书,因为一旦书读得过多,就会被书中的观念和表达形式所束缚,从而影响了这种从天而降”富有神性“的作品的产生,而作为资质平庸的一般人而言,我认为还是要看”经典“,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大意就是,并不是每本书都是非读不可。鲁迅这句话算是解了围,来了个圆场了吧。

  有人说读书是”贵族“才能做的事,既然是”贵族“,那吃顿丰盛的大餐,便可完全可以忽略其他的外在因素,全凭喜好而食了。至于”经典“如何评判,自己该不该读,希望大家能动用自己的”味蕾“去甄别品尝。

  《经典的理由》读后感(四):寻找自己

  淡绿色的小本,是在是一本很精致的书,一起塞进书包的还有红宝,同学看着在笑“颜色很搭嘛,只是又在玩物丧志了”。

  以每3天崩溃一次的频率纠结于单词,往往一天2个list还没有背完,带去的一本本杂书却早已翻完。一直都很纠结这些考试的意义,虽然很不情愿地浪费很多时间在这上面,虽然我只是喜欢悠悠闲闲看书,看电影,发发一些无关痛痒的评论和牢骚,摆弄下光线,做一些迷糊的梦,但是,我们都不得不在现实的推动下考试,考证,出国,为那些实际的梦想奋斗。

  是一本温暖人的小册子,午后,阳光,如果可以放下一切心头手头的事情,只是安安静静看一个读书人的思考,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他在里面讲“爱书癖”的小心思,讲小王子的真性情(“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他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你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这样说来,我也不算有真性情呢,只是如果现在不为物质生活奋斗的话,恐怕一辈子都没有心情和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意义了),讲安徒生从未湮灭的童心,讲苏格拉底的遗言,鲁滨逊的寓意。最喜欢的两篇一篇是关于王小波的智慧,一篇是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很难得地看到周国平尖锐的文笔,但即使在这种批判中,也透露出他固有的温和有礼(不过不敢卖弄,我读他的书也挺少的,看过几本随笔散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还是初中看的)

  有些书像小王子和安徒生,看他的随笔,真的会心存珍惜,因为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有些书像《斐多篇》看完会有想去买书的冲动,但是会无奈的,我也想放下一切事情,去书店晃荡,溺在下午的阳光下,专注灵魂的生活,可是,我还是放不下的,也为了梦想,只不过这个梦想,没有那么纯粹,怎么看都是带着利益的目的的吧。

  “我寻找过我自己”,来自赫拉克利特,我想游走在矛盾之间,我还没有办法用过去时说这句话,我还在寻找我自己,只是这个过程要多久,我也不知道。唯一能为自己打气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怎样的态度,告诉自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经典的理由》读后感(五):生命的热烈与自然的静谧

  和周国平有关的我有一个小故事,对当时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我产生了影响吧。

  我大概知道周是在高一或高二上学的时候。那是师太还在书店,我读书的兴趣也最为浓厚,当然也最没时间看“闲书”的时候,她给我介绍说他的书不错。我当即问,没听说过这人啊。接下来就是我记忆深刻的部分了,师太当时大致是这样说的,山外有山,你不知道的人多了去了,只能说明自己孤陋寡闻。 

  故事讲完了。孤陋寡闻这四个字对一个正处在年轻气盛的青春时节的我影响甚大,直到若干年后的现在,我依旧承认自己孤陋寡闻,所知甚微。 当然,这只是很多师太启发我的事件中的小小一枚,可以说,有这样的母亲,我还是很幸运的。

  这本书算是周多年随笔的一个集子,主要是关于读书和其他有所发思的主题的。前两章最吸引我,主要是讲读书经历的。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对这类读书买书以及书店的轶事特别感冒,一连读了好几本。后面几章则与他其他书籍的主题差不多,哲理性的深思与发问。高中时候读他的几本哲理性的书,他的文字总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对尼采有所研究,对哲学有自己的见解。也读过他的《妞妞》《宝贝宝贝》,前者潸然落泪,后者感动喜悦。多年耕笔不辍,周的文字确实也承载着智慧。

  他的有些句子总让我想起史铁生,不知道算不算无厘头。

  ”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不是在上帝向人显示奇迹的时候,而是在任认识到世上并无奇迹却仍然对世界的美丽感到惊奇的时候“

  ”生命的热烈与自然的静谧并不矛盾,让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节律自由地生长,结果便是和平“

  黄山谷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不知道何日能修到如此功力。笑谈,笑谈。

  这种读起来让人乏味的故事,其实后劲很足。你耐着性子看完,但它却可以在你的脑海里停留很长时间。也许是多年之后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会让你记起有这样一个故事,不那么深刻却挥之不去。因为你也许就陷入了同样的故事中,乏味的浅显的人生。

  我绕了这么大圈子都没有讲到故事本身,因为我不知道从何讲起。没有什么经典的拍案叫绝的滑稽的刺痛我的情节,娓娓道来又缓缓收场。故事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人生轨迹严重影响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