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两个爸爸》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两个爸爸》观后感摘抄

2020-08-03 19: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两个爸爸》观后感摘抄

  《两个爸爸》是一部由Palatpol Mingpornpichit执导,Utt Uttsada Panichkul / Nat Sakdatorn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两个爸爸》观后感(一):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近陆续有好友开始会面临这个问题。很好的社会题目可惜没有过硬编剧演员社工阿姨演技担当。颁布法律和被社会接受还是根本不同两回事到Daddy因为担心自己会“影响”深养子使他“变成”同志选择放弃抚养,真是觉得可悲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平权的路还有好远。小正太可爱,也希望所有的宝贝们,无论来自什么样的庭,都能有尊严地在爱的环境茁壮成长

  《两个爸爸》观后感(二):爱无常

  版权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联系作者。 作者:176左左176(来自豆瓣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同性恋,领养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回家,一家三口生活得快乐幸福儿子入学后,却发现了问题——自己有两个爸爸,却没有妈妈。 儿子被取笑父母是同性恋后对同学拳头相向,遭同学爸爸检举两人对儿子教育儿童保护组织女士前来探访,并热心找到儿子的亲生母亲。这时难题摆在了两个爸爸面前。 两个爸爸既希望儿子在正常家庭长大,以免受到自己的不利影响,又希望能时刻陪伴在儿子身边,守护他成长。两人在此问题上产生分歧,儿子被强行送回亲生妈妈家里,却问题不断,两人感情也产生间隙,在父亲节来临时,两人大吵,同时也敞开心扉,一家三口重拾幸福生活。 泰国的电影看得不多,但有个很鲜明特点,故事简单人物关系简单,表达主题简单,台词也简单,但总是在某一个点上,让人潸然泪下。 爱是无可取代的,不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

  《两个爸爸》观后感(三):两个爸爸的观后感

  《两个爸爸》是我前几天看过的,整部电影看下来我觉得结尾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好,虽然如想象中的一样,是两个人想要挣回儿子,但我觉得不是最后演的不是特别的好。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后给人引发的深思是孩子的问题,这个孩子我是该继续养还是给他的亲生母亲养,这个问题非常的现实,我把我自己代入到主人公视角中来看,我非常的爱我的孩子,我想给他最好的生活,我不希望他过得不开,希望他有一个正常的家庭,不想他被社会带着有色的眼睛过他的童年一生,这样对她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必须忍痛把他让给孩子妈妈带,虽然很痛,虽然舍不得,但我只能这样做,其实说实话我个人觉得他这个做法没有问题,如果是我,我觉得我也会这样做,因为我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承受舆论压力,而且他还小,什么都不懂,这会导致到精神心理出现一定的问题,就是家长沟通的非常好,但孩子还是会吃不消的,毕竟这个问题会一直跟随他到他的死亡。

  《两个爸爸》观后感(四):爱在每一秒,你都能看到,感觉到

  2019.2.3 泰国《两个爸爸》

  豆瓣7.0分的作品自然也还说得过去,情节相对单调,但也可贵在一个平凡上,没有制造巨大的冲突、波折,但是恬淡的如同生活的镜子。不过太过平淡,往往会使人看不下去,一个细节就是我对着笔记本屏幕看到的是自己,而不是电影。后半段也总是分神,看杂志,刷知乎或者其他的。

  回忆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很多打电话的镜头都没有说完,只是通过一方的声音来构想,靠观众的习惯和思维来填补。一些镜头分割开来放入影片,慢慢的表现问题。另外很多的部分也是通过无声的形式来表达,比如butr在海滩旅行中发觉父亲们在做爱,老师对于butr无礼的行为的反应,生母看到凌乱的卫生间的遮掩……如果用台词或者旁白也许会显得尴尬而苍白,你不说,我也懂,也与中文中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中phoon和yuke的镜头,也反映了在大时代下同志家庭的缩影:同性婚姻合法化虽有提案但为实行,社会对于同性恋的认识还并不宽容,同志家庭孩子抚养的问题……两人的对话也往往充满教育意义,但可能由于影片时长的限制在人物塑造上,两个爸爸的性格并不突出,还有phoon和父亲的关系等一部分的内容也没有交代清楚。

  “我相信你肯定无法想象你会多爱的妈妈,但是对爸比和爹地你不需要任何想象,每一秒你都能看到,感觉到。”

  《两个爸爸》观后感(五):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昨天凌晨三点我看完了这部剧,剧情其实没有多大起伏,不过两个男主角的演技还是杠杠的,欢乐,悲伤,以及人性私欲,爱,都能够清楚的把感情传达给观众。服装搭配也很贴近人物形象。 也有很多引发人们思考的场景: 他们结婚的时候突然的狂风暴雨,似乎有天公不作美之意,连老天都不同意他们这么做呢。即表达了观点又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因为世俗反对,才会有一刻动摇,兴许自己真的不适合养孩子。

  不过最让人动容的,是儿童保护组织主任在指责他们的时候,Phoon说:“有些孩子从爱中诞生,有的则从私欲中诞生,但这并不重要,只要他们生在在一个温馨的家庭。”Yuke说相信这个社会会给他们这类人更多的宽容和关爱。 顿时觉得心酸,兴许不管他们在一起多幸福,Yuke始终有个遗憾,就是这辈子不能为phoon生一个孩子。

  当然在心酸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我们对待同性恋者的态度。很多人表面说没关系啊我接受同性恋啊,但扪心自问如果你突然发现你朋友是同性恋你会不会有点难以接受敬而远之?又或者你常抱着戏虐的心理去看待?

  我刚开始知道原来有同性恋的时候是难以接受的,后来开始觉得有趣,直到最近我才真正平等看待他们。

  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同性恋的,就像我,我也不是,我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能遇到一个我超级喜欢的男生,结婚生子,携手一生。现在我遇到了想携手一生的人,可惜我们属性相同。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好好的怎么突然喜欢女生了。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就仅仅是我在遇见她的那一刻我就想:“好像跟这个人在一起过一辈子也挺好的,不能结婚生子也没关系。”

  我不去管我最后是不是会因为妥协跟一个我不大喜欢的人结婚,相夫教子。但还是希望所有人,能去包容和接受所有跟自己不一样的人。

  《两个爸爸》观后感(六):爱是无可取代的。

  经典语录

  我想,那些觉得别人不一样的人,自己才是真的不一样吧。

  教养孩子没有对或错的方式,但也绝对没有捷径。

  为人父母有养育孩子的义务,但没有选择孩子的权利。

  爱是无可取代的。

  ——“你有多爱他们?”

  ——“世界上的最爱。”

  ——“为什么这么说?”

  ——“我不知道,但就是最爱。”

  ——“我相信你肯定无法想象你会多爱你的妈妈,但对爸比和爹地你不需要任何想象,每一秒你都能看到,感觉到。”

  但如果你爱着你拥有的,你就会得到你爱的。

  这算是我看的第一部泰剧,突然感慨原来世界人民的审美都是差不多的啊。

  攻受的颜值我都很喜欢,他们各有各的特点。

  hoon一看就是霸道总裁的干练型,遇事比较冷静。

  yuke清秀中透着几分萌萌哒,性子却比较急躁。

  我很欣慰,这部电影没有把受弱化、女性化,依附于攻存在。

  他们是相互支撑,相互帮扶,共同组成了一个叫家的地方。

  这部片子,很温暖,很真实。

  在phoon把butr送到他的母亲那里后,我曾以为这个家庭会破损,yuke会离开他,但是yuke没有,虽然冷战了很久,但还是没有离开这个家。

  喜欢虐的我有点小失望,但又转念一想,是啊,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家,即使有矛盾,有争端,但不轻易说放弃。

  很羡慕butr,虽然他没有母亲,但是他有两个父亲。

  有一个争论,就是同性恋能否抚养教育好孩子。

  我上网搜了一下,知乎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在泰国,虽然泰国对于同性恋高度友好,但是之前一个调查表明,58%的泰国民众依旧持着传统观念,认为同性婚姻是不正常的,而且会给孩子们树立不好的榜样,泰国社会对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态度是‘非正式接受,但正式拒绝’。”

  但我反而觉得在同性恋家庭下的孩子会有一个更加开放宽容的性别观。

  而且谁说在异性恋家庭生长出的孩子一定会比同性恋家庭生长的更加完美呢?

  在这里,我想套用电影中phoon的一句话。“有些孩子从爱中诞生,有些则是因为性欲产生,但是,这并不重要,只要他们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

  希望以后的以后,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的开放包容。

  《两个爸爸》观后感(七):站在孩子的视角

  等了很久终于在B站出现。

  这部电影应该主要是其题材的社会价值,而非艺术价值。

  对于孩子Butr,为什么别人都是爸爸和妈妈,自己却是两个爸爸?妈妈在哪里?如果发现两个爸爸的做爱场景,孩子会是什么感受,会不会在孩子心理产生伤害?(这个无关同性异性,孩子看到父母做爱场景也会产生类似影响吧)(迫切需要一本同志夫夫抚养孩子指南,单单一部电影远远不够,似乎有些西欧国家已有很多此类书籍出版)(关于自己从哪里来,两个爸爸是什么关系 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应该很早就认真告诉孩子的,但是Phoon和Yuke却一直没有和Butr说)

  孩子很可能会面对同学小伙伴的嘲笑,老师、邻里等等人的负面态度。。。同志夫夫怎么面对?怎样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怎么度过这一关?

  这部影片引发我的思考,影片并没有直接去回答这些问题。(这部影片更多是以同志夫夫的视角,探讨怎样抚养孩子,孩子找到亲妈后孩子应该跟谁生活。但我觉得这些其实相对是简单的,怎么抚养孩子,认真找本指南看看;孩子和谁生活,不妨尊重孩子的看法)

  很多问题电影不可能深入去讲,我也不可能空想就能想清楚,但是我今天看完电影后,不妨想一想:

  1.领养孩子时应该和自己的伴侣一起,夫夫选择孩子,也让孩子选择我们,领养时就先征求孩子自己的看法,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生活,能不能接受两个爸爸。(我个人觉得领养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也有好处。)领养时应该弄清孩子的亲生父母是谁,如果能联系上最好,因为孩子总有一天会想去见见他们。以后如果孩子突然决定不想和我们一起生活,想和亲生父母生活,或者想自己生活,,,我们多少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2.尽量移居到LGBT friendly的社区。

  3.领养孩子时夫夫自身已经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夫夫感情也稳定。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家庭环境。

  4.应该让孩子多和夫夫各自家庭的亲戚来往(但不是让其干涉),爷爷奶奶啦之类,特别是关系亲近的女性亲友,让孩子一定程度上体会什么是母亲。如果有好朋友也是同志家庭,不妨多来往,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同伴。

  Yuke最后说:possession is not more important than having a chance to take care of him.

  这是一种无私的爱。但是无私一定程度上会损害自己的individuality,必须投入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自己的个人时间以及夫夫之间的私密时间就大大减少,不少同志情侣因此不想抚养小孩。要不要领养小孩,需要同志伴侣双方认真思考。

  《两个爸爸》观后感(八):永不消失的爱意

  这部片我看了三遍,对于颜值、演技、音乐都在线的影片,我无法抵挡。

  我想说,即使鼻孔抢镜,也无法遮挡phoon和yuke的帅!还有我要赞一波他们的演技,虽然比上不足,但在这种题材的电影里,他们的表现真的很好了,很自然。相信看完剧后,不只我一个觉得他们配一脸。而饰演rattiya的儿童保护协会阿姨曾经出演过《暹罗之恋》tong的妈妈,演技也相当在线,即使是从前面的被黑到后来的洗白,也不会有令人尴尬的地方。

  在影片里,rattiya代表着社会的道德,是个比较正派的角色,她的话语中充满社会上“黑““白”两派的思想博弈:不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对他们没有敌意;但作为抚养孩子的家庭,他们是否可以合格?

  随着rattiya和butr的对话完整披露,我们也可以看到rattiya的真正思想:爱是无法取代的。如果你爱着你拥有的,你就会得到你爱的。——可以说,作为孤儿的rattiya对butr的经历是深有体会的,也自然能感受到phoon他们给予butr的爱,对这个和谐温馨却异样的家庭是已经承认了的。不过她还是认为,孩子应当有权了解自己身世的真相,如此才能促进发育更健全的人格。作为抚养人的phoon自小没有母亲,所以对孩子找到生母这件事很在意,经过一番考虑,也认为孩子待在母亲身边才是幸福的。对此,影片中的yuke、nan和tiw等人都有各种不一样的看法。

  当每一个从爱孩子、为孩子着想的角度出发的人交织在一起,就营造出了这个平凡普通却不简单的故事。

  在故事里,phoon和rattiya是主导整个事情发展的两个人。rattiya主导整个影片的思想脉络,清晰理性,引导观众去理解他们(LGBT),同时也引导观众注重家庭的教育。无论是在生长在什么家庭的孩子,都需要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关怀。

  hoon的思想却是很矛盾的,即使毅然决定把butr送到生母身边,内心其实也无法说服自己。根据他的话来说,他真的“搞砸了所有事情”。他是懦弱的、不安的,为了孩子着想,甚至向yuke提出假装朋友兄弟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他已被儿子的教育问题冲昏头脑,已经无法平衡自己对butr和yuke的爱。他忘了,其实这两种爱并无轻重之分,他却把它分出了轻重。难怪yuke是愤怒的。后来一段时间的故事也因此充满压抑,那种感觉让我想到了《暹罗》,都是先甜后虐。所以相比之下,我比较欣赏yuke,他是比较感性的人,没有phoon思考得太多,他坚信爱是相互的、选择也是相互的——“也许,只要做我们自己,让他也做自己。”这里其实已经暗示了结局是个HE,再联系后来完整版对话就能知道。

  当影片剪辑穿插着rattiya的一番话、两个爸爸驾车前往学校的画面,背景音乐响起,相信观众们都或多或少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最后两个爸爸出现在父亲节邀请会上,butr自信地颂起诗来。butr知道了,即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困惑和疑问,他对爹地和爸比的爱也是不变的。

  无论是butr对两个爸爸、两个爸爸对butr,抑或nan对butr,甚至tiw对nan,他们的爱意,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时代和社会的舆论而消失。

  这是分明是永不消失的爱意啊,实名反对OST的歌名。

  《两个爸爸》观后感(九):《两个爸爸》同志“夫夫”的育儿指南

  《两个爸爸》讲的是同性“夫夫”Phoon和Yuke与一名养子的酸甜苦辣。刚开始三口之家是相当温馨,直到养子上了小学,竟因为特殊的家庭而被周围同学欺负和嘲笑,使他发出了两大疑问:

  1.别的同学都有妈妈,我的妈妈是谁?

  2.两个爸爸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两个问题直击“夫夫”家庭最敏感的地带,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很可惜的是,电影里的Phoon和Yuke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现实。以至于当养子的亲生母亲要把他要回去时,两个爸爸居然无力反抗。这部片子抛出了问题,但没有深入解决问题,也触发了我对“夫夫”家庭关系的思考。

  首先,一定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家庭是正常的,是没问题的。不管周围人再怎么质询,都要理直气壮地无视,你只要坚持一件事——孩子是你领养的,你就是他法定意义的父亲。而不是像《两个爸爸》里Phoon那样,居然自乱阵脚,心底还是认为自己的家庭不正常。

  第二,关于孩子的亲生父母,能找到最好要找到,和他们进行深入明确的沟通,最好定下契约什么的,从根上斩断他们要回孩子的念头。对于孩子这边,他长大后一定会好奇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时也绝不能遮遮掩掩,切忌告诉他你爸妈都不在了之类的,很容易就被拆穿的谎话。他如果要找亲生父母就让他找,小孩子比想象中聪明,他会明白哪一方对他更有利,而血缘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

  第三,一定要清清楚楚地告诉孩子你和你另一半的关系,从小就必须教育他不能以性取向来评判人,性取向不过是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区别。《两个爸爸》里的Phoon竟然还试图和男友假装是兄弟、朋友,实在大错特错。害怕他受到同学歧视?同学不管怎样都会歧视的,所以你更不应该回避问题,而只需坦诚地告诉他关于“同志”的一切,给他真实的爱就是他的最强后盾。

  第四,尽量到允许同性结婚的国家生活,这是法律上的保障,你和你另一半可以只依靠感情维系,可一旦有了孩子,就涉及到养育的义务,日后出了什么三长两短,双方都可以合法地保护他。

  《两个爸爸》观后感(十):爱是无可取代的

  看多了美剧,再看泰剧,感觉看电影时还可以做个表格,抬个头要三分钟,低个头要三分钟,从卧室走到客厅,又去了十分钟,这节奏跟国宝黄梅戏有得一拼,好在两个男主都挺帅的,小正太也清新,这才抑制住了睡意。

  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同性恋,领养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回家,一家三口生活得快乐幸福,儿子入学后,却发现了问题——自己有两个爸爸,却没有妈妈。

  儿子被取笑父母是同性恋后对同学拳头相向,遭同学爸爸检举两人对儿子教育不当,儿童保护组织的女士前来探访,并热心找到儿子的亲生母亲。这时难题摆在了两个爸爸面前。

  两个爸爸既希望儿子在正常家庭长大,以免受到自己的不利影响,又希望能时刻陪伴在儿子身边,守护他成长。两人在此问题上产生分歧,儿子被强行送回亲生妈妈家里,却问题不断,两人感情也产生间隙,在父亲节来临时,两人大吵,同时也敞开心扉,一家三口重拾幸福生活。

  泰国的电影看得不多,但有个很鲜明的特点,故事简单,人物关系简单,表达主题简单,台词也简单,但总是在某一个点上,让人潸然泪下。

  爱是无可取代的,不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同性恋婚姻,并在法律上对同性婚姻进行保护,随之而来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去抚养同性家庭里的孩子。这既是同性家长们的问题,也是成长于同性家庭里小孩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同性恋,并且接受同性婚姻,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电影里的同性恋家庭有着非常宽容的环境,父母、朋友支持,老师理解,儿童保护组织的女士探访后也认可,但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除了小孩子自身的疑惑,对与别人不一样的好奇,对妈妈或爸爸的渴望、追问来由,对家庭组成上性别结构和养育者关系的疑惑,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难以寻求确认等等。还有家长们自身的担心,害怕孩子要承受小伙伴们的取笑和讶异眼光,更害怕自己的性倾向会影响到孩子。

  看艾伦秀,有个男孩12岁出柜,17岁迷上化妆,把自己妆成女生放到网上而走红,还因此上了女性杂志封面,而他的母亲,坦然接受这一切,一直追问他,你是不是想成为女孩?不论你想成为什么样子,我都会接受你。

  还有一对男同性恋想要孩子,结果一下子生了三个,Ellen给他们提供了奖金并定制了一个三胞胎的婴儿推车。

  在伟大的祖国,这些事无法想象,更别提在电视上公之于众了。

  今年三月,看一人一故事剧社演出,戏剧形式与之前的不同,观众讲个故事,演员即兴表演出来。其中有个女孩,讲了她和她男朋友的故事,也是一对同性恋。虽然在电影和文章里,我多次听说同性恋并自以为认可接受同性恋,但真正呈现在眼前时,还是吃了一惊。

  而整个剧场,在一刹那间有少许的惊叹声,马上又恢复了平静,大家都全身心她所讲的故事里。而她讲的爱情故事,跟异性之间的爱情故事相比,并没有多大区别。

  正如儿童保护组织的女士所说,爱是无可取代的,如果你爱着你拥有的,你就会得到你爱的。

  听到从身为孤儿的她说出来,眼泪不自禁流出来。她逗着刚出生的小狗玩,而镜头掠过母狗的遗像,她和那只小狗,像两个失去亲人的人,相互依偎取暖。在整个过程中,她都充当着讨人嫌的角色,多管闲事,却是为了至亲至暖的父母之爱,而这是她最羡慕却永远失去无法享有的。

  一个缺爱而又渴望爱的人,努力去帮助他人获得更多的爱,默默承受误解,大概因为她知道,爱是无可取代的,要好好珍惜,更要给爱空间,放手去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