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不敢看贵州淘宝村2万人的朋友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不敢看贵州淘宝村2万人的朋友圈

2020-08-30 07:24:25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不敢看贵州淘宝村2万人的朋友圈

  夜幕降临笼罩在山两侧的云雾逐渐散开。天色暗了,村子里却热闹了起来。

  老人黝黑的脸,在彩灯照耀熠熠生辉;少不更事的孩童熟练地玩着踏板少男捧着吉他深情吟唱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座隐藏在贵州遵义深山里,一处年产800万把吉他的淘宝村。

  曾经贫困县正安,如今很魔幻

  这块山坳里的一块小地方,让2万人找到了工作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而很多人的故事,都是从一次选择开始的。

  1987年,正安“300娘子军”挥师南下,贵州20余万农民工,陆续奔向广东打工

  而在广东打拼的贵州农民工,有三万余人,进厂学吉他技术,有人开起了作坊

  2010年,贵州正安从东南沿海招商引资吸引懂吉他技术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然后又用淘宝把大山里的吉他卖到全世界

  而这,为吉他村铺就了希望土壤

  唐玉江今年60多岁了,世代都是农民。

  小儿子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一发病,就歇斯底里地打人。

  为了照顾他,唐玉江和媳妇不敢出远门,他们没去过20公里外的县城

  但很少有知道,这个被全家心力照顾的小儿子,是抱养的。

  然而,人们从未放弃他。

  为了给儿子医药费,唐玉江每天来回步行4小时,踱步到山脚红砖厂打工。

  一天下来,筋疲力尽骨头仿佛要被打散,但只有区区十几元钱。

  家里几口人嘴等着吃饭,剩下的钱拿去买点谷子玉米,基本所剩无几

  最难的时候,唐玉江连农药都买不起。

  亲戚劝他,别发愁了,贵阳有家印刷厂,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包住,集体宿舍

  唐玉江心动了,一走,就是一年。

  2017年,唐玉江听说吉他厂招工,工资更高,3000块钱,包吃住。

  他喜出望外,充满好奇地来到这家做线上销售的吉他厂。

  车间里,有这位农民工先前没见过的吉他,一碰,就能拉出悠扬乐曲

  老唐兴奋极了。

  “只要厂一直在,我就要一直干下去。”

  如今老唐最大的愿是多攒点钱,孩子病情好转了接过来,一家人团团圆圆

  同样赶上好时候的,还有刘霞。

  刘霞刚过40岁。

  先前,她和丈夫,从1997年外出打工开始,辗转于浙江的各个建筑工地,奔波了23年。

  干着最苦最累的营生,以前,她的工资一小时只有2块钱,丈夫多一点,40块。

  夫妻二人互相帮衬着,日子倒也舒心

  但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2009年,丈夫和另外一个工友同时从工地的脚手架上掉下来了。

  丈夫摔成了脑震荡,工友场死亡。

  刘霞于是带着有病的丈夫和婆婆个人,一起回了老家。只留下公公一个人,等着结清丈夫的工钱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他们三人离开的两天后,公公突发脑溢血,倒地不起。

  刘霞夫妻接到电话,吓坏了,急忙驱车从老家赶去医院。

  赶到医院时,公公流下了最后一滴泪,便溘然长逝。

  《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句话: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

  突入其来的悲剧,另刘霞夫妇心如刀割。两人望着一夜苍老的婆婆,暗自发誓。

  不能再让婆婆孤独终老。

  他们侍奉在婆婆左右,借钱,修缮了老家漏雨的房子。

  而将母亲安顿好后,刘霞夫妇又犯愁了。

  家里有老人,两个孩子还在读书,这样待在家里不是办法,想要赚钱的营生。

  当打听到在正安吉他产业园做工人,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

  刘霞在这里寻了一份打磨的工作。

  她手脚快,工作总能提前完成。

  每天晚上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婆婆家里,而婆婆也早已做了一桌子清香的饭菜。

  老人每次看着儿子和儿媳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安生又惬意。

  听过一句话,人到中年,要学会为自己撑伞。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偏偏这碎银几两,能压弯了普通人的腰。

  吉他村既帮助这些原本没有存在感的中年人,找到了一方安稳的空间,也在发展的同时,规模日益成熟,甚至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如果不是吉他,我不会回来!”

  王远清是“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电商部门的总经理,工作是帮吉他村的工厂和作坊做电商,被当地人戏称为“淘宝保姆”。

  吉他和这个男人,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少年时代,beyond是最激情热烈的青春。

  王远清将头发束起,留得很长,唱beyond,玩吉他。在校园里,一时间风光无限。

  毕业季,操场音乐会,三百多人挥舞着手机闪光灯,听他唱歌。

  他穿着不羁的嘻哈装,哼《青春再见》,“留不住什么,换不回什么,青春终究要散场”。

  那年的王远清,心里有个摇滚梦。

  实习那年,他没去找份稳定的工作,而是扛着一把吉他,在街头,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卖唱真的挺挣钱的。”

  他的身前,放着一个琴盒,客人高兴了,就会往里面撒点钱。

  记忆最深的一次,在昆明,唱了一个小时,他就收到了300多现金。

  而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贵阳,在一家电商服务公司上班。

  后来又被分配到了正安县城做电商总经理。

  他既能赚到钱,又能和喜爱的吉他朝夕相处。

  这里,给了王远清最踏实的安全感。

  来到淘宝村后,他们三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唐玉江2016年,搬进了产业园附近的瑞豪村。

  他们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

  房间的阳台上,放着当年他结婚用的木箱子,用了几十年的小背篓和簸萁也高高挂起。

  不远处的地上,晒着一地通红的辣椒、大蒜头。

  这里,带给了唐玉江一家人完整的归属感。

  而工作,更是带给了唐玉江成就感和满足感。

  工厂一层的车间里,唐玉江正在检查型号和装箱的一系列工作。他用笔一个个在装箱的盒子上,写上型号,再逐个盖戳。

  每天,有五百多把民谣吉他和尤克里里经由他手。

  唐玉江的工作并不复杂,但如果搞错产品,便会影响网络另一端消费者的情绪。

  他不放心别人做,所以每次明明放假了,唐玉江还是不放心,总要去厂里看看。

  2018年双十一,工厂一天卖出了24080支吉他,唐玉江看着七八辆载满箱子的挂车,感觉很新奇。

  这个曾经被坎坷岁月和贫困出身,折磨了半生的老人,以前打工,只为混口饭,

  如今他在吉他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期待。

  看着订单上那些北京、上海、西藏、海南的地方,他萌生出了想要出去看看的心理。

  第一步是去大女儿远嫁的江西,十几年了,他还没去看望过。

  刘霞夫妇更是没想到,他们会在步入40岁的时候,历经劫后余生,人生在电商的带动下,重获安稳生活。

  夫妻俩开着车,打电话,叫上城里的妹妹,去吉他广场的小吃一条街上吃夜宵。

  顺便,将白天婆婆看淘宝直播,心仪又价格实惠的衣服,买了下来。

  而同样感觉不可思议的,还有王远清。

  年幼的时候,他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漂在山村里,大山就是他的根。

  年少轻狂,他是摇滚歌手,一曲走天下,唱红尘滚滚,笑人间疾苦,吉他是他的根。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时间度过几个春秋,

  大山和吉他,看似风马不相及的两个事物,竟然连接在了一起。

  如今,王远清既是当年的摇滚歌者,他依然经常捧着吉他高歌。

  他也是精进的商人,扎在正安山村的土壤里,将古老的贵州和新颖的电商相结合,向外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只不过,现在他的舞台不是异乡的街头,而是以大山为圆心,辐射全球的吉他市场。

  他和昔日乐队兄弟们联系,有的在工地监工,有人教音乐,有人开餐馆,结果因为疫情大赔。

  他们都羡慕王源清理想和事业兼得。

  但被改变的,不只是他们三个人。

  1995年出生的韦会勤,是厂里最年轻的主管。

  小时候,他吃尽了大山的苦头。

  遇上大风天,屋顶上的瓦片,七零八落地掉落在地。

  一下雨,家里就成了“灾地”。

  下雨天的山路曲折泥泞,明明不远的路,却要走很久。

  他个头小,瘦弱,栽在雨中,整个人显得更瘦弱了。

  韦会勤和妹妹的小时候回忆,都是在这样无奈又心酸的童年回忆中度过的。

  爸妈在外打工,他们和爷爷奶奶留守在家。

  屋外万家灯火,而屋内,只有昏黄的蜡烛,满是皱纹的老人,和一对孤独的兄妹。

  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韦会勤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

  年少的他在工地做小工。每个月两三千块钱,在大城市,扣去房租、吃穿,日子很拮据。

  但他总是会每个月,给家里寄钱。

  吃过生活的苦,尝遍赚钱难,做男人更难的压力,他回到家中,意外地得到了如今吉他淘宝村的工作。

  对于从小做农活的孩子来说,虽然韦会勤不会弹吉他,但他知道,打这份工,就要为这份工负责。

  他在意吉他的外观、包装、颜色,手感,音质、配件等等,任何一个产品细微之处,他都严格考察。

  天时地利人和,韦会勤正是凭借能吃苦,肯钻研的劲头,抓住了机会,一跃从农民工,晋升为90后高管。

  同样令人钦佩的还有90后宝妈陈丽丽。

  从吉他厂售前客服,到成立三十多人的团队。

  陈丽丽经常说:

  “我们虽然在小地方,但做的是和时代接轨的事业。

  即使出去,下一秒也能找到待遇不错的工作。”

  这份工作给了她面对未来的底气,也让她有了一份不菲的收入。

  谁说山村都是穷沟沟,人穷见识短。

  通过打工改变命运的男女老少,集体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贵州吉他淘宝村的光景,是国内成千上万个淘宝村的缩影,他们从问世到集群发展,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

  在这11年里,无数贫穷的村庄集镇,淘掉了贫穷,搭上数字快车,实现了蝶变涅槃。

  河北邢台市平乡县,原本是国家级贫苦县。

  2012年村民开始做淘宝村,卖童车。

  基本上家家都有淘宝店铺,快递都聚集在村西公路两边。

  村民尚振宇,在淘宝上开的“小胖子童车店”,每天能接到近百个订单。

  他的身后,整齐地堆了几十箱打包好的童车,5位上了年纪的女工,熟练地组装童车配件。

  但这位“小胖子童车店”的店主,是一位瘦削、精干的小伙子,一点也不胖。

  在做淘宝之前,他是母亲眼中懒惰的穷小子。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尚振宇非常有电商头脑。

  卖童车的第一年,一个星期他才卖出一台车,没赚到钱。

  然而第二年,他迅速掌握了电商营销的门道,赚了近百万。

  像尚振宇这样脱贫的农村小伙,不止一个。

  平乡县2018年,就发展了21个淘宝村,年交易额超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车制造基地。

  又如山东菏泽。

  在一个名不见经传,叫湾子张的偏僻小村里,村民们经常能瞧见奔驰、宝马和货运车。

  这里如今生产了全国80%的布艺小板凳,甚至出口海外。

  村子里上到80岁,下至16岁的少年,都从中分到了一杯羹。

  然而,曾经的湾子张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

  因为太穷,30多岁的壮年讨不到媳妇。

  外面的姑娘不愿意嫁进来,村里的姑娘都想着嫁出去。

  如今,一走进湾子张村,便是整齐的油漆路。

  家家户户开上了汽车,隔个几十米,就是一家生产布艺小板凳的门店。

  店里驾着几台机器,几名女工正在打板凳的的桩子。来往的货车络绎不绝,全国80%的脚凳都来自这里

  不只是湾子张村。

  菏泽2019年共307个村成为淘宝村,带动了48万人就业,其中57个淘宝村,原本是省定贫困村,最终借电商之力,实现了整村脱贫。

  奇迹,一直在上演着。

  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建设淘宝村的家乡变化也是日新月异。

  以前,走在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一下雨,村民便被封在村内。

  而今,经济快车一路狂奔,村里通上了公路,乡内修上了高铁。

  交通的发达,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昔日落后的贫瘠之地,跟上了时代的脉搏。

  今年是淘宝村十周年。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09-2019)》(以下简称《报告》)以“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之路”概括过去十年:

  中国淘宝村数量从3个增加到4310个,淘宝镇数量达到1118个,覆盖2.5亿人口。

  过去一年,全国淘宝村和淘宝镇网店年销售额合计超过7000亿元,在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中占比接近50%,带动就业机会超过683万。

  淘宝帮助一个又一个村民,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乡镇,拥有了时间自由、购物自由、脱贫自由。

  而随着乡土世界的经济土壤日益浓厚,那些曾经背井离乡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就业,

  渴望以低成本在电商新经济获得广阔天地的大学生,他们选择投奔淘宝村。

  淘宝村的经济活力被无限释放,年轻人响亮的声音,奔涌在山野、日间和长河。

  故乡不再有忧愁,村庄不再是忧郁,每一张年轻的脸,都让人兴致勃勃。

  每一个成交的订单,都让家乡的土地肥沃茂盛了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