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The Checklist Manifesto》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读后感锦集

2022-04-26 03:00: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读后感锦集

  《The Checklist Manifesto》是一本由Atul Gawande著作,Picador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5.00,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Checklist Manifesto》精选点评:

  ●议论文范本。但写得真心无聊。命题太无聊限制发挥。"About regret over missed possibilities".关于救赎与责任的好书。

  ● 一句话:列清单,好好好 #读了后悔系列# #audible#

  ●okay, checklist.. then what? 我以为check list都已经是common sense了 居然要写这么一大本书!!

  ●做事情,既要见森林,又要见树木。能列出清单,一件一件落实了。

  ●有用还是好的checklist有用啊

  ●跟其他讀過此書的朋友感受差不多,可讀性方面比不上<Complications>,但應用checklist的理念卻是讓我很有共鳴,因為醫學的複雜,因為「第三類錯誤」的普遍和不可預期,因為checklist真的管用。

  ●全文概述:自从有了清单系统,医院没有医疗事故了,工地盖的楼房都不豆腐渣了,飞机摔下来都不死人了。总之清单好,特别好。

  ●事情全部是复杂的人们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不完美的完整认知,voila...we're idiots and we know it

  ●这么容易读的书我还拖了这么久真是罪过。。way behind my 2016 reading challenge ><

  ●匆匆扫了遍,注重思维而不是方法层面,主要侧重作者所在的医疗领域。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读后感(一):如何用清单给工作查缺补漏

  这是连续读的同一作者的第三本书。

  首先得说,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Atul的文学功底着实不差。在书中讲述的很多故事都娓娓道来,用词精准。虽然整本书都在凸显清单这种看似简单,实际相当有效的工具的重要性,但对于真正操作层面并没有很多指导意义。

  印象较深的几点

  1. 清单的良好运用可以建立起医疗团队的配合默契

  2. 没有一蹴而就的完美清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细项

  3. 在性命攸关的紧急时刻,清单能有效的降低因恐慌、紧张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错误。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读后感(二):随便写几句

  这又是几年前没能吃完的“剩菜”。non-fiction啰嗦的通病是哪里都有的。不过此次阅读,我对里面的医疗八卦很感兴趣,感觉像看医疗剧。对飞行方面的例子,总会在non fiction里遇到,可能因为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就很索然无味。不过最后结尾处captain sully的例子举的让我联想翩翩。最近两年发现一些公司情愿录取毕业生而不是有十年以上经验的人,他们告诉我,十年以上经验的人got chip on shoulder,叫他们履行公司的sop(checklist)太难了,而且动不动就用以前的经验argue。所以胆子小小的毕业生,既具有了技术知识,又能如同执行圣旨一样执行sop的显得更加有价值,troubleshoot的感觉其实两三年,三五年,就出来了,也并不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经验才有。cost肯定也是一个方面,不过这些公司入门一两年后的工资都很高,如果是一样的职位不进管理的话,三年经验和十年经验没有什么太大的工资薪金成本区别。

  在safety方面,近几年的trend也是checklist广泛运用,目前在industry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其重要性。比如我了解的一个矿地的用车检查,每次用公司车辆以前必须勾满一个checklist,这些项目如果是私人用车根本都不会管。但是很多矿地的工人后来不自觉的将这个checklist应用到自己的用车上,每天开车上班前,会习惯性的按照已经熟稔的checklist检查一下自己的车子再走,不用超过一分钟(如果不填表的话只是半分钟的check)。如果他们在家里都会执行,那么说明checklist的有用性了。

  此次阅读对我比较有用,因为暑期正好要重编好几个sop(checklist)。我不能说这本书教了我什么(真的对我没什么特别的启发。。。。),但是在阅读的过程帮助我同时思考了我要做的事情,(所以虽然啰嗦也坚持的看完了吧)。IT部门的一个分支的主管抱怨新人不能执行电脑安装的简单checklist以至于埋了以后有问题的隐患,在考虑如何让员工自发的主动执行所有的checklist,我就顺手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书的后部分提到了什么才是好的务实的checklist可能他可以读一读。或者他可以节选一些内容作为团队分享,让员工找到自己的执行的动力吧。

  看完这本书,今天中午去了一件小中餐馆(我的私家食堂)吃饭,和往常一样和厨房的老板和师傅打个招呼再坐下。我第一次注意到了在厨房醒目的地方有一张黄色的纸写的是to do list,然后大约有十个条目。我现在忘记了具体内容了,但是就是每天工作结束后打扫厨房的一个checklist(所以其实不叫to do list)。纸张已经旧了,看样子是贴在那里很久了,只是我从来没有注意过。

  说到to do list,最近一年来工作使用onenote+to do list管理每天的工作很有心得。市面上肯定也有这方面的啰哩啰嗦的书吧!

  总之不是特别推荐这书,除了那位IT主管同事。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读后感(三):【读书半杯茶】《清单宣言》-告诉你的医生,清单虽小,作用很大

  《The Checklist Manifesto》

  y Atul Gawande

  Gawande是个外科医生,医生们在一起,喜欢吹吹牛,讲讲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但Gawande医生更想知道,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由失误引起的意外伤害。

  全世界一年有2亿3000万次手术,差不多是每25个人就有一个,这比生孩子还更普遍。手术后的并发症是个大问题:这2亿3000万次手术中,有3700万人会因为并发症而留下终身残疾,更有100万人会因此丧生。这样大的一个问题,主因却不是因为医生医术不行,更多的是因为感染、出血没有得到控制、麻醉不到位和其它的与医术不相关的差错。

  比如有一次,Gawande医生的一位同事主刀,手术不大,大家都信心满满。手术开始不久,监视器上病人的心跳变成了一条直线。大家开始以为是仪器坏了,可查来查去,仪器没坏。是别的原因吗?可问过了手术室每一个人,该做的都做了,但病人的心跳的确是完全停止了。医生启动紧急程序,叫来了最有经验的医生。15分钟过去了,谁也找不出原因,眼看病人就要死了。这时一个医生问麻醉师,你做了什么特别的事吗?没有呀,麻醉师回答到。啊,等一下,我给他注射了钾溶剂,因为病人的验血报告中说他缺钾。一位医生拿起那个装钾溶剂的瓶子,原因找到了:麻醉师用了比正常浓度高100倍的溶剂。病人最后被抢救过来了。要不他就跟罪犯一样被毒死了(美国有些州处决罪犯用的就是这种高浓度的钾溶剂)。

  历史上,人类的各种失败大多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我们知识有限,不能有效地控制、解决问题。第二个则是因为我们虽然有相应的知识,却不能正确地运用,从而导致失败。

  第一种原因,曾经是失败的主因。比如心脏病,50年前我们还不完全了解成因与治疗方法。比如感染,在青霉素发明之前也没有有效方法控制。但今天,第二种原因成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拿医疗卫生来说,二十世纪初,一个高中生毕业生上一年医学院就可以开业当医生,而今天不但要完成四年大学、四年医学院教育,还要经过三年至七年的实习,有些专业还要求另外三年的专业训练。这种高度的训练,技能的细分,并没能有效地控制意外的发生。比如在美国,条件不错,但在急救病房中,每年却有八万例管线感染的事故。一但管线感染,病人有5%到28%死亡率。

  这种人为的差错不但是医疗事故的主因,在其它行业也是一样。

  1935年10月30日,天气晴朗。在俄亥俄州的一个飞机场,波音公司将要试飞一款新飞机。试飞员是经验丰富的黑尔先生。飞机滑行、升空,一切完美无缺,可当飞机升到三百呎的时候,却一头栽了下来。原来是飞行员忘了打开一个新的控制高度的开关。事后的调查显示,这个新机型实在太复杂,步骤太多,靠人的记忆,出事机率大。但美国空军正在为二战做准备,急需这个机型。飞行员们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把几条关键的步骤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做成一个清单,毎次起飞前正、副驾驶员一一检查,然后才起飞。这样就产生了航空史上的第一个检查清单。从那之后,这个机型(就是后来有名的B-17空中堡垒)在二战中大显神威,为盟军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近两百万次的起降中再也没有出过类似的差错。

  这个小小的检查清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Gawande医生和他的一些同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开始大力推进这个实践。

  他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自己设计了一个"安全手术检查清单",上面分麻醉前,开刀前,手术后,三个阶段。步骤很简单,比如开刀前医生要问:抗生素是不是在刚才过去的60分内给病人用上。别小看这个问题,如果忘了用抗生素,或者用得太早了,病人得感染的几率大增。有医院的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儿童阑尾炎案子里,正确的抗生素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得到使用,有的时候竟然完全忘了用。在使用了这个检查清单10个月之后,这家医院的抗生素正确使用率达到百分之百。他们进一步推广这个办法,于2008年的春天开始,在全世界8家医院里做了试验。10月份第一批结果出来,8家医院严重手术并发症下降了36%,死亡率下降了47%。单单在这8家医院,这相当于使150人免去并发症的痛苦,其中27人没有因此丧生。

  Gawande医生从波音公司学习到了写好一个检查清单的方法:

  1、写清楚什么时候要用这个清单。

  2、写清楚当事人要先做再汇报,还是一边念,一边大家一起完成。

  3、不能太长,只列5到9条必须做到的。

  4、只写最关键,不做不行的。比如飞机有事故,通知塔台和乘客的步骤不用写,既不是最重要的,实践证明飞行员也从不忘记。

  5、简单、准确。

  6、一定要实地检查一下。

  2008年1月17日,一架从北京飞伦敦的波音777飞机因发动机失去动力而在降落的最后阶段坠毁在机场。调查人员最终也没能找出原因,但他们怀疑是因为飞机在经过北极的航线中,燃油中有少量的水结冰沉淀,在最后飞机即将降落时堵住了输油管道。他们根据这个假设,写了一个检查清单,并要各大航空公司采纳。同年11月26日,一架从上海经北极飞亚特兰大的飞机在飞行中一个发动机突然失去动力,飞行员及时按照这个清单上的步骤采取行动,成功地将堵寒消除,恢复了动力,避免了一场可能的事故。

  推广检查清单的应用并不是没有阻力。调查显示,那八家最初试点的医院中,80%的医生说有用,20%的说没什么用或太费事。可当调查人员问:如果你生病需要手术,你希不希望给你做手术的医院、医生使用这个清单?93%的医生说,yes!

  检查清单是一个工作方式方法,适合在航空、医疗行业,也同样适用于别的行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都可以试试看。

  书很容易读。作者行文流畅,故事好,一如他的风格。值得一读。

  高嵩 3.5.2017

  后记:Gawande医生也是《Being Mortal》(中译《最好的告别》)一书的作者。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读后感(四):The Checklist Manifesto - 复杂问题解决工具

  The Checklist Manifesto: How to Get Things Right出版于2010年,纽约时报畅销书。主要讲述一览表做为处理复杂多步骤问题的强大工具。

  在我们每天面对各种新的问题时,存在两个基本问题:第一,科学只能提供部分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而不了解的方面存在很多。面对此类情况的问题,很难解决掉,只能依靠更多的经验来摸索;第二,已有知识应用实际所面对的问题。另外,各个领域知识呈现爆炸性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掌握复杂知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超出人们的能力。人们很容易陷于大量复杂知识的掌握之中。知识:一方面拯救我们,一方面拖累我们。本书主要针对第二种问题。作者Atul Gawande做为哈佛医学院副教授,提到目前医学成为管理极其复杂问题的领域。作者开始以就拯救溺水小女孩故事为开始。为救这个女孩,实施的1000多拯救步骤,并且必须正确。

  现在美国人在一生中平均进行7次手术。目前存在超过13,000种疾病,超过13,000种方法,6,000种药,4,000种医学和手术步骤。每个医生需评估平均约250种不同的基本病理和存在条件。到上世纪末,美国每个医生必须拥先有大学学历,4年的医学学位,3~7年的医学实习经验。如此长的培训还是不能满足目前医学的复杂性所带来的问题。约有1/3的阑尾炎患者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注射正确的抗生素,一些注射过早,一些注射过晚,还有一些根本没有注射。手术,世界第4大杀手:感染,失血过多,不完全麻醉,还有其它意外因素导致死亡。医院中的病人必须经历从检查病情,确定病因,给出药方,各种治疗,恢复健康。每一步骤都涉及多种知识,多因素,多种步骤的正确实施,才能康复。如此复杂的条件下,小概率事件由于逐渐积累几率变得更高。怎样解决呢?

  作者有机会参观美国波音公司以及各种飞行员培训设施,并遇见美国空军中士Marvin Hill,保持299型飞机180万英里无事故记录。提到采用飞行员一览表(pilot's checklist)的重要性。飞机的操控参数极其复杂,出错机率高,检查时间短,关键操作必须在几秒中完成,不然就酿成事故。并且人类的错误记忆和分神很易导致错误操作。所以Marvin Hill领导波音公司开发出一系列一览表辅助飞行员的正确操作。以一览表来简化其复杂性。

  多伦多大学健康政策评估助理教授Sholom Glouberman提到我们在世界遇到3类不同问题:简单的(simple),繁琐的(complicated)和复杂的(complex)三类问题。简单问题,就是一旦正确掌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繁琐问题,如登月工程,可以把问题分为一系列小问题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多个研究队伍,多个专业的研究专家;复杂问题就像养一个小孩,必须为不能预测的转变而准备。医学就是一个复杂问题,应用条件复杂性高,永远充满挑战。如04年佛罗里达特大飓风下的救援,政府所起所用太小而备受指责。当地Wal-Mart超市捐助350万美元和自身物流系统2,498的挂车提供帐篷等救援物资而发挥重大作用。这起事故的教训是真正的复杂性是远远超出我们个人的知识范围的。Atul Gawande试图采用利用一览表来辅助医生简化复杂性。

  首先是以减少感染为目标的一览表的尝试试验。参加试验有4家医院,包含非洲一发展中国家医院。在解决非洲医院因缺乏资金购买肥皂的问题之后,发现:4/1 的手术小组成员中助手不允许询问手术主持医生的决定,这样导致一种助手的沉默,可能导致主持医生犯了错误而没有察觉到或者不被别人察觉到,所以第一次的尝试似乎结果不太理想。但发现了原因:手术成员小组之间的缺乏交流。所依,试验后来要求在手术之前,小组成员每人必须进行名字和角色 口头介绍(Verbal Checklist)。

  另外,怎样的一览表是积极有效的一览表?坏的一览表是含糊不准确,并且内容很长,难以应用。它们认为人是一个沉默的工具,列出详细的每一步骤,容易使人的大脑走神;好的一览表是精确的,并且有效,到点子上,易于应用在极其复杂环境中。提示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步骤,即使掌握最为熟练的职业技术员也感觉有用。总之,它是实用的。存在两种一览表:一种是DO-CONFIRM一览表或READ-DO一览表。前者是基于记忆和经验的工作,人们需要停顿和确认他们所需做的步骤;后者是需要任务型的工作,检查他们并勾掉。一览表使用的词语应该简单和准确。人们使用一览表过程中,若停顿在某一步骤60~90秒后,可能会因其它事情而分心,进而导致某些步骤遗漏掉,所以只需要将关键步骤列出,使一览表简洁,最好一张纸。最后,应该在实际不同条件下中测试,测试结果需一致。人们常常推迟的原因,不常是因为懒惰或不愿意,更多情况是没有将所应用的知识方法转化成简单的,有用的和系统的形式。

  对于手术安全,作者研究团队分6种安全步骤:抗生素的及时注射,可使用的脉动血氧计, 完成置导气管,口头确定患者的身份和手术步骤,失血严重的患者准备静脉针管,完成手术步骤之后使用药棉的完整说明。并且制作PPT和一些Youtube视频,展示“怎样使用外科手术安全查核表”。

  试点的8家医院中,4家高收入国家的医院的感染率都有降低。8个医院中有7个医院都是两位数的百分比降低。作者将实验结果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显示,包含19个问题的核对表的使用使得测试医院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逾1/3,手术死亡发生率几乎降低了一半(与对照医院相比)。然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推出“安全手术,挽救生命”(Safe Surgery Saves Lives) 计划推广其手术安全核对表 (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 。到2009年底,全美有10%的医院采用或执行它,全世界有超过2,000家医院使用它。

  总之,在各个领域中,面对复杂问题时,多因素(尤其超过7个)问题时。一览表可以成为辅助你的有力工具,因为你的意识很难分析它们并给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Gawande博士是哈佛附属Brigham and Women’s医院的外科医生,也是哈佛公卫学院的副教授。他从1998年开始为《纽约客》杂志写医学、医疗体制相关的文章,在美国公众中反响巨大,因此于2006年获麦克阿瑟奖。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读后感(五):高欢︱人生何处有清单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6/29/2018

  有一阵,我的电邮中老是收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相关培训的广告,一大堆溢美之词。我终于开始怀疑,难道自己的人生不怎么成功,是因为没读过这本书?现在亡羊补牢,可还来得及?

  好奇地翻了翻:封面是个笑容可掬的光头。他再成功,应该也不是我想要变成的样子。列举的七个习惯,虽然有点道理,其实七页PPT就可以说完,居然还扯成一本鸡汤兮兮的书,并附有自测题,基本就是培训机构去企业机关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套路,前者赚钱,后者完成任务,皆大欢喜。

  真可惜,我没能醍醐灌顶。在我的词典里,成功学书籍仍然是个不太上台面的词。不过,这不重要。书卖得好,说明它有市场,本身就是成功的案例。

  “七个习惯”是一个清单,在朋友圈转来转去的热文也往往有类似的清单式标题。这说明,在各种信息泛滥的情况下,人类还是会被有条理的表象所吸引,节省自己归纳摸索的努力,即使这样的文章很可能就是个标题党,或者用英文来说,是个clickbait(吸引点击的诱饵)。

  说到清单,我倒想说,另外一本听上去有成功学嫌疑的小书,倒是意外地对实际生活颇有指导意义,可以一读:Atul Gawande 的The Checklist Manifesto : How to get things right (《清单宣言:如何把事情做对》),Profile Books 出版。

  作者是一位外科医生,也研究公共卫生,所以一开头就用差点死了人的医疗事故吸引了眼球,写得还挺生动,原来是麻醉科医生弄错了剂量,却没人发现。

  作者说,哲学家思考为何人类在能力范围之内会失败的高深问题, 归纳出来两大原因,一是不知道(Ignorance)、二是没本事(Ineptitude)。人不是全知的神,不知道怎么办那也就算了。而所谓没本事,就是虽然有这知识,却没正确运用。如今科学发达,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精进,如因没正确运用知识而失败,就会倍觉遗憾。

  然而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人类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往往不如我们希望的那样靠谱。事态紧急时,人们更容易忘记那些单调的例行事项。而且,人们有时还会故意跳过一些明明记得的步骤,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那些步骤都似乎可有可无,不影响什么。

  我觉得,人间第一真理默菲定律就会偏偏在此时发作:凡是能出错的,就必然会出错。然而这到底是一个科学真理,还是人类根据对现实的选择性认知而造出来的一句俏皮话,还有待证明。如果样本足够大、重复次数足够多,出错难免,这一点似乎并无争议。但往往就是在最不希望出错的时候出错,就有了存在主义式的荒谬和黑色幽默意味,感觉这是世事对人类命运的残忍报复。

  坦白承认操作风险,弄个清单,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1935年,波音推出新的远程轰炸机,飞机的操作比以前复杂得多。飞行员记忆力再好、经验再丰富也不能保证在各种飞行阶段都记得每一步,结果在试飞过程中出了大事故。美军打了退堂鼓,没下大订单。为了改变这局面,试飞员简明扼要地把起飞、巡航、着陆和滑行各阶段的重要步骤浓缩在一张索引卡片上供飞行员使用。于是这款轰炸机的安全试飞里程到达了一百八十万英里,美军大量采购,在二战中空袭德国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美国医疗那么发达,但我读到重症监护室因插管感染致命的百分率也不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还是有点吃惊。2001年,著名的Johns Hopkins 医院一名专家想要解决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的问题,列出五个消毒步骤,让护士观察医生一个月,发现三分之一的时候医生操作不规范,随后授权护士提醒医生,结果十天感染率从百分之十一降到了零。他们克服阻力推广这一方法后,清单这个简单得被人看不起的方法竟然在更大的范围内戏剧性地改善了医疗效果。

  其实,我们最喜欢这样的惊喜故事:简单一招,改变人生。但到底怎样的情况下,清单才能真正帮到我们呢?

  作者说,科学家把问题分为三大类: Simple Problems(简单问题,如烤蛋糕)、Complicated Problems(复杂问题,如发射火箭)和Complex Problems (繁难问题,如抚养孩子)。英文中,虽然Complicated 和Complex是近义词,但区别是,前者虽然难,但可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掌握了一定规则方法,仍可解决,并能举一反三。后者则有太多未知因素,往往互相牵制,没有必然有效的规则方法,最后结果还是不确定。

  在三类问题里,可能都有注意力不集中忘记步骤的情况,那么清单可以帮忙。但是遇到更复杂繁难的问题怎么办?

  作者从现代复杂浩大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找到了答案: 充分沟通、跟踪进程。不能相信专家一人的经验智慧,而是要团队集体评估,多双眼睛看问题。人必然会犯错,然而多人同时犯错的概率会小些。所以,要有一套清单确保不要漏掉步骤,另一套清单确保大家充分沟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该起怎样的作用?

  他接着举了美国2005年卡特琳娜飓风的救灾为例。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反应迟缓,信息需要逐级上报,指令的实施又要逐级下传。在一大片混乱中,无法快速有效救灾,遭到大量诟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沃尔玛只有一句指令:“本公司将对这样的灾难作出相当的应对。”其CEO在公司高层会议上说,“在座各位要做出超出你们级别的决定。请根据你们所掌握的情况及时做出最佳的决定。最重要的,就是做正确的事。”结果,受灾地区一线门店在支援自己员工、重新开业之外,进一步自行实施为当地居民分发物资、建立呼叫中心等各种灵活有效的办法,他们的物流卡车比政府救援力量到得还早。作者认为,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极度繁难的情况下,问题之解决超出任何个人的能力,由于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中央集权如要事无巨细地决定一切,注定会失败。所以,要给下级自由和预期,进行协调并跟踪实现目标的进度。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例子基本不存在清单,而是说明要放权以因地制宜。在各种大型组织里,很多时候放权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其金字塔的结构和人类对权力的偏好所决定的。同时,还有个前提,下级团队的判断和实施能力也很重要。

  下一个问题是,清单要长啥样,才能行之有效?作者举了公共卫生的成功案例,说明清单必须简单、成效可测且可传播,成本要低,才会高效。同时在团队合作中,也要确保在各自负责的领域没有割裂,充分沟通。虽然没有长度的死规定,好的清单不能太长,不然人的注意力会不集中、跳过项目。清单需要抓重点、语言也要简单准确,甚至字体格式也很重要。最后,这个清单要在现实中接受检验,删减内容往往比增加更难。

  接下去的例子和最近两条新闻有关:美国西南航空引擎爆炸击穿窗户迫降费城、川航驾驶舱档风玻璃脱落迫降成都。其实类似的事1989年也发生过:美国联合航空的飞机飞行途中,前货舱门因线路短路而开启,由于气压差,舱门瞬间炸飞,上甲板的窗户和商务舱的几排座位连同乘客飞入大海。飞行员赶紧降低高度,减少气压差,勉强开回檀香山。

  飞行员发现出事时,第一反应就是去查看了清单,降低飞行高度,而非本能地去看线路表哪里出了错。这是飞行学校教会他们的。飞行手册上有三页内容,列出正常情况下的步骤,而其他全是各种非正常情况处置清单。也许这样的事飞行员一辈子都碰不到,但万一碰到,就可以看清单说明书解决了。所以,看到最近两条新闻,我就脑补了飞行员在紧急关头看清单的镜头。

  为了证明清单有效,作者继续举例说明,它如何防止投资者头脑发热、无视不利因素、做出不够理性的决定,确保自己冷静客观。其他好处包括遵守纪律和职业精神。

  总之,这本书用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清单的好处。虽然有些例子感觉重复,条理还可以更清楚些,总的可读性还行。尤其是医疗和航空业的例子,对于外行来说,读起来还挺新奇。

  读完之后,我更加坚定地使用待办事项清单,记下我工作和生活所需要做的事情。这个To-Do List作用在于,即使在遭遇着人生的枪林弹雨,还可以收集起自己的脑细胞,没有忘记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忘记被交办的工作,一件件做完,从而维持了自己靠谱的可信度, 并保持自己健康的生活规律,没有变得一团糟。

  很多人按部就班地生活,试图把人生清单上的任务一个个完成,感觉有点傻。但即使这样,却还是会遭遇各种状况。

  飞机故障各种情况,都有清单告诉你怎么解决。假使人生各种剧情,也有类似的清单告诉我们如何一步步解决就好了。只可惜,剧情太曲折、际遇太意外,各种鸡汤和毒鸡汤清单式的教诲,用处都不大。所以,说到底,清单有所帮助,但显然不是万灵药。感情、想象力、创造力都和清单无关。

  所以,我的结论是,能用清单解决的事,依然不是最难的。最后就提醒一句,有清单的时候,别忘了看清单。

  还可以看看以前写的:

  长安街上走九遍,到妇女儿童博物馆停一下

  寻访黑手党老大阿尔·卡彭住过的监狱

  欢迎关注毛羊言欢,长按二维码添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