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的读后感大全

2020-08-31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的读后感大全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是一本由尼德霍夫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384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0-4-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精选点评

  ●我恨这本书的翻译!!!!

  ●好书,值得重读。问题作者自我吹嘘的部分实在太多,干货不到20%……

  ●内容丰富需要一个好的翻译。

  ●成功的投机其实只是科学化、有系统运用经济方法,促使一定会发生事情加速出现,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

  ●: F837.124.8/7221-2

  ●菜鸟眼界,划些大道理。据说近几年作者摔了不少大跟头,让本书的魅力打折扣。顺便给挑了很多错别字,实在太多,挑到后来都没兴趣挑了。以后有机会可以随便翻翻

  ●索罗斯对他的评价才有见地

  ●料很足,完的感觉怀疑一切,无所适从

  ●真的,翻译太糙了...

  ●在我看过的书里趣味性比这本高的,没几本。极其有趣 不过以为看看就能赚钱的就不用看了“任何以为以一本书的价钱就能买到生财之道的想法都是可笑的”,想借鉴交易方法的也不用看了 尼德霍夫 不 止 损 !(妈的。。。他是怎么在市场里活这么久的)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读后感(一):混乱

  写得凌乱使人很难专注地读完。牵涉太多中国人不懂的球类和牌类游戏比喻投机,这种比喻用得很多导致过于重复整体来看,作者不善于归纳,脑子比较也许投机客靠的不是有条不紊冷静分析,而是靠长期经验,瞬间捕捉战机能力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读后感(二):哈佛教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总以为哈佛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教出来的都一定是牛人,可一个真正哈佛毕业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感觉?

  我女儿的一个英文老师就是哈佛毕业的,他是一个美国人,这个人言行古怪,虽然是美国人,但崇拜共产主义;虽然结婚生育孩子,但又不允许孩子上学,说是读书会让孩子受苦;说日本政府给老师和孩子吃有辐射,但他又逃来中国呼吸有毒的空气……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个哈佛毕业的,他写的这本书,没有中心思想,刚要说到股市操作,却又跑题说壁球,反正天南海北海阔天空不知所云,实在看不下去,看来哈佛教出来的都变成神经病

  我只看到了作者把4万变成2200万的诀窍:就是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加码,下跌回吐盈利50%立刻出局。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读后感(三):换一个版本

  是一部很好的书。阅读时令人充满快感。并且,不断让我回想起利佛莫尔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这部书能让你了解顶尖的市场参与者是如何行动的,以及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作者在讲述自己投机生涯的同时,行云流水般的穿插了自己在运动、棋艺、赌马等经历中的感悟,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投机就是赌博,投资也是赌博,概率或者说盈率控制一切。市场中大多数人是输,在行动之前,你得计算赢得概率,你得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你最好远离。

  读完这本书,越发证实了一个信念:市场流行的技术分析,就如同占星学一样不可靠。如同赌马,每一个场地都有不同,每一次比赛各有特点。你想赢钱,你得和别人不一样。

  自觉是一个平和的人,不适合这类天堂-地狱般投机活动,但并不妨碍我对这一领域一探究竟的好奇。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书的质量很差。错字、错句、别字一堆,读的时候,还得靠猜,不知翻译、编辑是否完整的读过成书,如此不负责任。网上还有一个符国群的翻译版本(1998),读不通时,可以参照。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读后感(四):趋势交易还是逆向操作?

  1 趋势交易还是逆向操作?

  某机构数据,从1987年到1996年的9年时间里,逆向操作者有6年的业绩优于趋势跟踪者。平均下来,逆向操作者收益26%,而趋势跟踪者的收益率15%。两者明显的绩效差异集中在1993年以前的年份。

  2. 赌博是投机的老师

  赌博和投机最大的区别在于,赌博的风险是由于“赌场”创造出来,目的是为了娱乐。

  某作者熟悉的赌徒,临死前,不忘掷硬币来决定谁出钱办葬礼,看到结果之后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大凡在赌场玩过的人都了解一种不寻常的现象,通常赌桌上没有任何人能赢钱离开。(不能这么说吧,应该是长远或者总体来看)

  最后,转一个记录,尼德霍夫,也就是本书作者,1997亚洲金融危机损失惨重,基金遭到清盘。

1997年10月27日,星期一,美国股市暴跌554点,大约7%。标准普尔指数下跌64.67点,收报876.97点。这一天与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相距几乎整整10年。7%的跌幅算不上市场崩溃,比“黑色星期一”差得远。但是对于尼德霍夫来说,这个星期一是致命的一击。到了星期三,他的基金惨遭清盘,投资者1亿多美元的资产损失一空。猜猜看谁是尼德霍夫的投资者?没错,信不信由你,33亿美元的圣迭戈公共雇员退休基金赫然在目。

  以前看过一本书,大概理论是,很多牛X的基金经理,往往能连续多年(小于一轮金融危机的年份,个位数)给投资者赚得远超指数的回报,但是,往往一次黑天鹅事件,就会让投资者的回报完全吐出来,甚至损失掉本金,而这些年基金经理早已赚了不少管理费和分红(投资利润的百分比)。

  所以,持续稳定的盈利实在是太难,全美投资公司几千家,绝大部分的投资记录都可以查阅,被蒙蔽的人太多,看清现实的人太少。

  《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读后感(五):只有投机高手才能看得懂尼德霍夫

  尼德霍夫的回忆录,远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作品值得一读。但是大众好像很不喜欢这种类似的作品,即便是享誉世界的《金融炼金术》,也被冠之以晦涩难懂与翻译有误的评价。在我看来,如果你在投机这个行当有过长期盈利的经验,并且对市场有一些自己独到的体会,尼德霍夫回忆录一定能让你更上一层楼;反之,如果你在A股市场还是个门外汉,这本书无异于天书,恕我直言,你永远看不懂。

  对于在A股长期从事追涨杀跌的我,可能很难找到比本书第九章与第十章更具实战性的指导了。尼德霍夫娓娓道来投机的秘密---把握市场循环。一直以来,A股市场精明的参与者都有一套模式化的盈利途径,有的人喜欢低吸,有的人喜欢潜伏,有的人喜欢相对低位追涨,有的人喜欢接近涨停买入,还有著名的涨停敢死队,他们只在涨停的一瞬间买入。每个人都相信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结果就像种地的农民一样靠天吃饭。为什么?因为市场每一个阶段都有某几个模式是赚钱的,另外几个模式是亏钱的,而且反反复复。当年炒稀土的都发了大财,现在还在打涨停的可能比较倒霉。要想长期在市场生存,只有滚动操作一条途径,所谓滚动操作,就是备有几套操作方法,先判断市场的状况,再选择操作方法。

  关于第十章,诡道立于市场。尼德霍夫对市场的圈套做了个总结:拟态,装死,保护色,干扰行为,陷阱,改变节奏。具体的分类仁者见仁。尼德霍夫总结的,你可以套用在A股市场建立自己的操作体系。比如一个装死的形态,很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买点,我自己的操作中,经常在前期连续涨停的票出现死气沉沉的那一刻买入,获利尚可。

  至于其他章节,实战性就比较差了。尼德霍夫毕竟是半个科学家水准的学术基础,他对于把天气预报与股市走势结合的方法,我除了目瞪口呆也不具备模仿的能力。

  对于尼德霍夫,甚至索罗斯所遭遇的冷遇,可能跟价值投资理论大行其道相关,依我之见,读者还是不要急于批判某种投资方法的优劣。先赚到钱,再考虑批判,毕竟目前中国股市,还是章建平一个人独孤求败的市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