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读后感100字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是一本由黎勇 编著作,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92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0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精选点评:
●通俗易懂 入门书籍 值得推荐 对话名记者
●理想和现实。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带着镣铐跳舞。。
●压力大啊压力大
●毕论。
●优秀的深度报道能够催人泪下
●虽然不记得名字,但是我知道里面的其中两位很特别,有一种天生的机智感!喜欢。
●那些牛X哄哄的名记们的讲述。有很多真实的想法和采访、写作技巧。值得读
●目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本指导实践的书
●如何思考如何生存,作为社会的一个个体怎么可以不关心社会,但是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别人想要我们看到的。作为记者给予我们的是真相还是另外想要看到的!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读后感(一):这本书比一百本一万新闻理论书籍更有用
现在新闻学院的所谓教授专家们坐在家里经常编一些新闻学的书,但这些书全是他们自己的想像,是一群书呆子的幻想。《真相再报告》是一本真正的来自实践、来自一线的最真实的新闻界前沿的报告,是中国记者真实状况的反映,对于当今的新闻环境、记者所处的尴尬与困苦,有很多人所不敢言之言。读这本书,比一千万一万本新闻学院的教授们编的书都管用。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直接进入中国新闻界的内部,了解很多内幕,了解中国的现实。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读后感(二):中国新闻业仍是充满理想与责任的事业
本周借了一本真相再报告,南方报业出版的。看了很多评论,许多都有印象,再一次被感动,当年高考的时候我是最想学新闻的,范长江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让我心怀憧憬与理想,但是直接被爸妈一句我们又不认识新闻圈子的,出来怕是找不到工作哦给否定了。结果很不幸,所谓世事难料,两年后,正在我苦苦挣扎与很多莫名其妙的化学和工科之间时,我们家突然就成了新闻界的人了,早晓得真的该去读新闻的。哪怕是大四,也买齐了复旦的七本新闻学参考书,准备去复旦完成我的理想,结果很遗憾,我又很不幸的一次成功不用返工。看来这辈子是完不成新闻的理想了。在我心中,中国的新闻仍然是充满理想与责任的事业,我是理想主义者,我不否认。我最喜欢的报纸仍然按三种分类的话:党报:中国青年报;新闻类:南方周末;休闲:精品购物指南或者申江服务导报
书中附录的《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这篇是我很喜欢的文章,来自南方周末,深刻,有力量,真正感动人的还是文字,最简单,却最有力量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读后感(三):做一名好记者 与书为伴
——读《真相再报告》有感
网络降低了记者的自杀率。因为他们有了得以诉求的渠道。所以说现代记者是有点小幸福的。例如1bao.org和中国舆论监督网。
还深入认识了西祠,因为旧日版主胡赳赳。虽然在板斧那一栏已看不到他的名字。
多了一个角度,如张立笔下的仇和书记,非常强硬的改革派。百度一下,发现他继续施展自己的才华中。
多了一个凤凰视野:就像闾丘露薇,专业精神、平和心态。商业文化的熏陶。
反观国内不少观点,多了一些文人气息。奇怪的是竟然少了三联,要不新闻少或者亮点不足,或者是疏忽了。相比《记者如何专业》,有不足,虽然补充了不少信息。
大体之感:记者就是要客观真实的记录,守望社会良知,影响大小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平衡、证据和冷静、主动,这一次看完印象更深些。好记者最起码的底线。
自问:梦在何处?是远是近,还是首先清楚么?但是有点逃避现实。就像一个宿舍,里面住的人可谓精选,都是迷中之迷。你说缺乏理解也好,没有同理心也好,环境恶劣也好,再怎么说也要生活的。记者没有定力,不被梦想导航,反而被环境影响了,变得越发悲观消沉,只能怨自己。人与人却有不同,但是可以达成共识。至少有一些基本的常识,至少现在还要努力去为之。不妨就从一方宿舍做起。搬家出国,逃避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么?
还有几个疑问:
全局把握,从何处来?如果是要经历积淀,看来我看得太不够了。上什么网可以有些帮助?求索中。
科班出身的记者,后发优势在何处?或者说本身就没有?那该如何积累??
偶然想到,现在的越来越聪明了,知道一步步该干什么。可以说这是功利么?这或许可以说是标准化理解下的成果。便有批量化,大量涌现。相比传统的艺术化,内化的更多,个人创造性也更多,那么生命力是否会更强些呢?可是工业社会,效率就是生命。后者还有几乎等到那一天么?不解中。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读后感(四):读《真相再报告》有感
读《真相再报告》有感
看着键盘,脑袋空空如也,旁边有同学买的零食,打一句嚼一颗,小小的一颗糖甜得发腻,吃了老想喝水,糖吃完了,水也喝了,可是脑袋还是不知道要写些什么,看着QQ上的好友长长的一排在那挂着,面对空间真的是一个字也写不上来,有时候拿自己很无奈,年纪不老却社么也写不上来,只能在这罗里啰嗦的写这些东西,真是惭愧啊,还亏自己现在学文的,真不知道学哪去了。
昨天晚上借了本非常好看的书《真相在报告》,有句话记得最清楚,作者问原《南方周末》记者翟明磊如何写好新闻,翟明磊说:“新闻是生活,不是论文,你平时如何对朋友说话就应该如何写新闻”。看到这句话,心都颤了,我从上个学期开始接触新闻,从最初的小儿科到现在的幼儿阶段,每一次写稿就是把事件记录下来,丝毫不管别人是否看得懂。就业中心的卫老师跟我说:“写新闻要找准切入点,尤其在学校大家对新闻不怎么关注的情况下,你怎样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就像你经常写的大学生就业,本来是很严峻的问题,可是大家都不关注,也就成了与他们无关紧要的事了,你要他们就业形势的严峻不如问他们‘是否到过立克隆超市买东西,看到什么现象,比如超市很多产品都在打折销售什么的'这就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了,他们自然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再抛出为什么打特价,自然就能引出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了,大家也就都能感觉得到了”。
短短的几句话让我受益匪浅,面对采访我太嫩了,面对写作我太小了,不管如何,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慢慢对比与反思 ,至少在新闻写作上要有点进步,争取不要在写一些大家都看不进的稿,至少在你说话的时候你的朋友是听得进去的。至于采访我只能慢慢的去反思然后总结。
我不喜欢 模仿别人写的稿件,但是,关于优秀的人讲的一些话真的很经典,也很值得我去学习他们的采访技巧,每件新闻事件都有同样的新的写做技巧和角度,我虽然只是在准备还没开始走这条路,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想我就是那初生的牛犊。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读后感(五):又找到一篇评〈真相再报告〉的文章
戴着镣铐的精彩舞者
——读《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
帝都幽魂
虽说中国当前舆论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言说的自由权力在逐步扩大。但对那些真正的新闻的媒体人来说,还是面临着太多的现实困境和伦理道德困境。尽管如此,那些追寻新闻理想的记者,还是在诸多限制中书写着人生的精彩。就像《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所说:“同行都处在同样的纬度里,能做的就是在尽力在这个空间里发挥。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有的人还是能够跳得很好看。”《真相再报告》一书所采访的18位记者,都是戴着镣铐也要跳出精彩舞蹈的舞者。
这18位活跃在中国内地新闻一线的优秀记者,分布在各个媒体、各条战线,但他们都长于具有挑战性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往往与腐败、黑幕、矿难、灾难等“阴暗面” 的社会敏感神经相连。这些“阴暗面”一旦被媒体暴露于公众的视野之下,就可以让当事者身败名裂。他们总要千方百计破坏现场,遮盖真相,阻挠记者调查,甚至不计后果地使出最卑劣、最狠毒的手段,威逼利诱。所以,调查性报道最具挑战性的并不是采访技巧,而是真相揭露者往往成为被调查者的死敌。而当后者拥有权势、金钱和邪恶时,这种挑战性甚至顷刻间被转化为危险性。但是,“中国记者并不完全是一群只顾拿金元宝而不顾良知的人”(《中国青年报》记者刘畅语),也不完全是一群一遇到危险、恐吓、威胁就屈服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刚直而执著,坚持操守而不失韧性的记者,才使得新闻真相大白于天下,才使得公理和正义成为我们社会永恒的价值。
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我在现场。这是《真相再报告》一书的四个篇章的名称。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作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媒体人的庄重宣言和入职誓词。但在历经艰难险阻,所追问的真相一点一点被揭开之后,他们也不得不面临着另一种无奈、失望和遗憾。傅剑锋说:“有时候报道想写七分留三分,却最终只写出五分,这其中包括某些方面的限制,不能不说是我做新闻的一个遗憾。”伊战爆发后首个进入战地采访的华人女记者闾丘露微说,“没有一家媒体把战争的真相完全告诉大家。我自己站在巴格达的时候看到的真相是很少的一部分。我能够做的只是符合媒体标准的东西。”《羊城晚报》记者赵世龙辛辛苦苦完成长洲戒毒所贩卖戒毒女为娼暗案,写了一万多字的报道,但老总只同意发600字。赵世龙清楚:“新闻是有管制的,不是所有的新闻领导都让你发,不让上报的都被删了。”致力于舆论监督的记者李新德,在舆论监督类文章没有合适发布平台的情况下,创建了自己的舆论监督阵地-中国舆论监督网站。在报道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下跪事件时,李新德曾收到过李信用100万元买他人头地邮件,但他不以为意。“只要生命一刻不息,我就会不断地敲击手中的键盘,让那些腐败分子心惊胆战。”在这样的新闻体制和舆论环境中,他们仍旧尽力施展,舞出优美的舞姿。他们以“一个职业记者的态度,对揭示真相不休不止的勇气、努力、韧劲”,推出了一篇篇重磅报道,让贪官、腐败等罪恶者受到惩处,让贫弱、冤屈等无助者获得温暖。
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暸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自身的成败荣辱,而是为信任他的人民服务。”对于维护社会正义与民主制度而言,媒体和记者担当着重要职责。当媒体和记者面对滥用权力和社会不公选择沉默之时,就是我们今天的文明、法制社会赖以生存的价值崩溃沦丧之日。
戴着镣铐也要跳出精彩舞蹈的舞者,以他们优美的舞姿,昭示和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责任、良知和勇气,坚守和捍卫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公平、公正、正义与正气。在社会转型、道德滑坡、价值多元的今天,社会这艘航船更需要他来守望航向。让我们为这些舞者喝彩,多多少少给他们被镣铐桎梏的心灵以抚慰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