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里桥之役》观后感摘抄
《独孤里桥之役》是一部由马克·罗布森执导,威廉·霍尔登 / 格蕾丝·凯利 / 弗雷德里克·马奇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孤里桥之役》精选点评:
●穿鞋的就是害怕光脚的,纠结太多了。影片中的航母,使用起来可不简单,每次飞行都是生死之战哪,想起来了我们的新航母,还是用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把!
●结尾挺喜欢这样现实主义的结尾有种莫名的黑色幽默感。。。其实凯利这个角色就像是硬塞进去的,完全游离在整部影片之外。。。男演员方面还是鲁尼比较抢戏霍尔登除了一场戏以外其他都像是走过场。。。PS对军人战时生活的描绘还是沃尔什导演的战争的呼唤更加细腻一些,只可惜那片子除了这点以外也一无是处
●威廉最后那几句话真是意味深长。和平比什么都好。威廉和王妃组cp真是太好磕了!
●对于了解军队的战时生活与处境还是有点意思的。更关键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有据可查的片只有10部,这是本人看过的第七部
●朝鲜战争
●Military life earn much less $, away from family. That bloody war is fighting at wrong place. Everything is fucked up, but he put his step on to his faith anyway. There is nothing about anti-war by whatever means.
●冲着王妃去,结果看了一部武器宣传片
●妈的看不了
●场景很真实,影片结构和叙事手法很一般.
《独孤里桥之役》观后感(一):履行國際主義的陣營從不把它掛在嘴邊
我看过这部电影 修改 删除
我的评价: 力荐
Military life earn much less $, away from family. That bloody war is fighting at wrong place. Everything is fucked up, but he put his step on to his faith anyway.
There is nothing about anti-war by whatever means.
國際主義存在于從不把它掛在口頭的陣營之中。
These service men fighting for those peoples they never know, and bring the freedom to those peoples and leave all the price to themselves.
《独孤里桥之役》观后感(二):航空母舰的全方位展示
得益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通力协助,本片采用“实景实物+模型+真实战争影像”的方式,在细节上达到了绝对的精确考究,令人身临其境。主人公哈利·布鲁贝克上尉,自始至终对战争心存质疑,对艰难的任务流露出极度的恐惧和担心,并且影片不留情面地展现了海军战士上岸休假时破坏纪律、扰乱治安、玩乐酒色。影片结尾,上尉和曾是的他的救命恩人的两位士兵都牺牲战场,军舰上的李中校仍然评价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行动”(good mission),影片最后定格在泰伦少将沉思的面孔上,他已经失去两个儿子,妻子因此而疯掉,而他一心想要保护的优秀部下也成为了烈士。这样的结尾让人心痛,这是对战争最强有力的控诉,也是对英勇的烈士最恰当的缅怀。饰演哈利的威廉·侯登,据中文维基百科的资料,他的弟弟是一位海军战斗机飞行员,并在1945年二战期间殉职。10年后,侯登演出以海军飞行员为主角的《独孤里桥之役》,被其弟的同僚认为神似他们已故的战友。
在韩战结束仅仅一年之内,就产生了这样深刻的反战影片,而且甚至是军队亲自全程参与制作,赞许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独孤里桥之役》观后感(三):孤独里桥之役
《孤独里桥之役》,在好莱坞为数不少多的描绘朝鲜战争的电影中较为著名的一部。这部派拉蒙的影片改编自战地记者詹姆斯·米切纳的小说《孤独里桥》,主角是一名服役于美国海军航空兵VF-192“金龙”舰载战斗机中队的战斗机飞行员,背景是1951年由联合国军发起的“空中封锁线战役”,对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军事设施以及道路桥梁进行打击。
电影的情节比较简单,有关海军飞行员的作战、战友友谊以及家庭与爱情。值得一提的主要是本片对于朝鲜战争的一些反思和海军航空兵在那个年代的几款著名装备。故事由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展开,关于朝鲜战争,或许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那句“在错误地点、错误时间、与错误敌人进行的错误战争”(这并不是麦克阿瑟所说),本片中的舰长的一段台词便引用了“错误”,当然他也认为“一切都是胡言,他们就在这儿,这也是你(所有的军人)在这儿的原因,这场错误的战争我们也要坚持下去,因为他们会占领日本,印度支那,菲律宾,到时候我们从哪儿反抗?密西西比?”这段台词无疑是冷战麦卡锡主义的完美体现,这也是朝鲜战争是现代战争中意识形态最为浓烈的一场的原因。不过,当最后主角战死,舰长得知后,也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我们究竟为何而战?”
影片最为值得称赞的便是大量的实景、实际装备拍摄,得力于美国海军大力支持本片的拍摄,”埃塞克斯“级航母以及VF-192中队以及其他战备单位均倾力演出。主角驾驶的便是著名的F9F“黑豹”喷气式战斗机,由格鲁门研制,作为50年代美国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舰载喷气机的主力,更是美国海军跨进喷气时代后第一枚战果的功臣(1950.11.9,海军的F9F击落一架MiG-15),也是海军”蓝天使“飞行表演队曾经采用过的机型。另一个出镜率较高的,便是HO3S-1直升机,由西科斯基研制。片中主角所承担的飞行任务也是符合海军在朝鲜战争期间的战术,主要是打击固定目标(例如“打击群探索者”以及“切诺基”行动)、武装侦察、补给线遮断以及近距离空中支援(结尾部分,主角迫降后,AD“天袭者”与F9F的对地攻击便有体现)。
当然,这里还得提到另外两款出镜的装备,AD“天袭者”以及F4U“海盗”,均为美国海军舰载机。另外,”埃塞克斯“级航母提供了大量的实景镜头,例如早期的LSO着舰指挥官以及大量的舰载机起飞和降落的情节无疑为本片增添了真实性,这也被后来的《壮志凌云》所借鉴。
最后提一点,在其他的角色塑造中,对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独特个性文化,有一定的体现。朝鲜战争,不同于越南战争,好莱坞式描绘并不多,或许就是一场“错误”,但另一部即将上映的讲述朝鲜战争的电影《冬日里的十七天》,或许会更加深刻的诠释这场“错误”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