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锦集
《三国演义》是一本由罗贯中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0元,页数:57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演义》精选点评:
●我的那套是90年代末时候买的,我记得定价好像是99元,装帧也没有现在的版本那么考究。
●我原来可是有一套的 好像还是初版
●当时貌似很热爱庞德的气节和长相!
●六十册 画风精良
●小时候就看了几本,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
●补标。小学两年级在新华书店买的,和老三国电视剧共同组成了我的《三国演义》启蒙。每一本的绘画质量都没话说,放到今天也毫不逊色。
●小时候靠着取暖器,一本本循环地翻,感谢这套书
●99X,小时候貌似是不知看了多少遍了。。。以至于我至今都没兴趣去看《三国演义》的原文。。。我貌似四大名著是一本都没看完过。。。。。。
●40年后重读。
●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石窟,流传到现代后,是文革时期周总理亲自特批率先恢复印刷的文化出版物,可见连环画是“为往圣继绝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最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 所接受的形式。《三国演义》作为沪美出版社的经典之作和拍卖市场常客,本套的老书新印和kindle版本都非常值得回味或收藏。美中不足的是,只选取了原著一百二十回中的六十回,群众普遍反映被教育的不够。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很全,最好的一套3国连环画
内容全,画的不错,大人看很容易懂,小孩的话,需要再辅导一下,值得收藏。在春节的时候一口气看完,不错的。给小朋友买了一套,自己又留了一套。。。四大名著的其他连环画都不怎么全,很遗憾!上海人美的这套比起水浒来说还是好很多。水浒听说要河北人美的,不过内容不全。西游记听说要人民美术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二):儿时经典的记忆,不过现在很少见到那样的书了
最近在网上一个劲的看,连环画是儿时最好记忆,不过电子缺少点书的味道。给喜欢看连环画的豆友推荐一个看以看的站,www.28lu.com,确实有不少可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连环画的缺点
这套我就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就转去直接看《三国演义》的书了。
连环画在小时候还是蛮多的,后来就渐渐落寞了。我想这是跟它自身的缺点有关吧。
这套连环画的结构是,
上面是图,下面是叙述故事,叙述是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通过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这样的问题就是,
图和故事脱节了,我根本不需要看图,就可以毫无障碍的全部看下去。开始我还注意看看图,后来看的快了,就只读字了,这就变成了读速成本了。。。
另外,故事本身也不是靠对话来推动情节,所以不够引人入胜。当然,《三国演义》是个很复杂的故事,涉及到很多人和历史背景,所以光靠对话来推动情节也比较困难。但是由于连环画篇幅的限制,画里面人物不说话,下面的介绍又那么简短和客观。结果就是,越看觉得人越多,越看不懂。。
《三国演义》读后感(四):儿时启蒙,不说影响一生,至少可以影响好多年
估计很多中年人都会对这一套三国印象深刻。我是92年的,昨晚看到这一套书仍然激动了好久。无他,这也是我儿时的启蒙读物。爸爸年轻的时候买过好多小人书,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就给我看过。记得很清楚,当时记住的第一个人物便是关羽,也是从《战长沙》中看到的。也就是通过这些小人书,我幼儿园时就知道了好多三国、水浒之类的故事,也奠定了我对中国古代章回体演义小说的喜爱。进了小学,认字以后,便开始看《三国》、《水浒》、《说岳》、《说唐》、《杨家将》等等,从少儿版看到了白话原版。
另一个激动的是,看到上面的图画、人物、马匹,瞬间有了儿时临摹这上面图画的那种冲动和乐趣。幼时在家,有时不愿出去玩耍,便照着小人书,在纸上画来画去,幼儿园画,小学画,初中画,高中画。现在家中还留着当时临摹所画的画。记得有好多同学说我画马很像,其实也是因为从小便照着小人书画马的结果。
以上两点,足见这一套书对我的影响。也许不是一辈子,但至少有十多年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五):纯属题外话
看“小人书”,自然是为了重温,重温之余,便有些做“小人”时不会想到的坏念头跳出来。
方鸿渐名言: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本人补充: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粗识几个字的人呢,便上“小人书”的当了。文字介绍可看可不看,读图足以。读图之际,忠奸义悌小花脸大胡子等等等等传统观念就印在脑子里了。
其实连环画也只算是普及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事物或小晚辈了,之前的数百年承担此任务的主要是戏剧和曲艺。比如金庸说韦小宝这类不识字的广大群众,生平所受教育、价值观之形成,端乃看戏和听说书,于是善恶美丑,黑白分明,思虑倒也纯一。到了近代连环画出现,粗识几个字的“小人”更是既上人的又上印刷品的双重当了。前几日看到刘备败走新野,全城百姓追随,搁过去,当然是刘备仁德、曹操凶暴的铁证了,可是仔细一看,原来之前火烧新野,是刘备诸葛亮把曹军引入新野空城,引燃全城民居放火烧之。敢情你把老百姓的房子全烧了,仁德何在?人家无家可居,那还不跟着你讨说法?
(在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