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Mao's Last Dancer》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Mao's Last Dancer》读后感精选

2022-03-29 03:37: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Mao's Last Dancer》读后感精选

  《Mao's Last Dancer》是一本由Li Cunxin著作,Berkley Trade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7.00,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ao's Last Dancer》精选点评:

  ●Wouldn't say it's a brilliant writing, but the story is really touching and encouraging.

  ●不说当年他处理一些事情方法对不对,但是作者这一生却也足够传奇的。高中时候读的。

  ●2012-10第一本:学院外教推荐给我的第一本书,我认真的看了一遍。感触颇多,可是却无法细细说来。只是觉得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一部让人在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为主人公落下欢欣或者悲伤的泪水的伟大传记。对于那段疯狂的历史,既不回避,也不脸谱化、公式化,而是用活生生的经历,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

  ●真正读过的第一本英文书籍,来自一个朋友的推荐。据说这本书在西方世界有着不小的传播量。

  ●就是这个封面 哈哈哈哈哈 看的我哭了好几回 好多页好长啊

  ●有此电影,小花演的

  ●作者是毛泽东时期的人,小时候生活在最贫困的农村,每天吃不饱饭,有时有饿死的危险。后来万里挑一被选去参加毛泽东时期最后一批国家的舞蹈培训,所有舞蹈必须与宣扬政治有关,每天要学习毛泽东语录。后来文革结束国家选派他去美国学习芭蕾,他第一次到美国,发现政府所说最贫穷的美国其实比当时的中国好太多,有肉吃,有热水可以洗澡,有ATM机,可以批评政府领导,觉得受到了政府多年欺骗。之后他留学结束想留在美国,就被剥夺了中国国籍。这个人确实自私,但是当时的政府确实做了很多对不起中国人的事。故事的最后只能感叹好在如今中国已经开放很多,美国并不比中国好。以史为鉴希望政府不要再做傻事。

  ●虽然不处同一时代 看完却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Honest and evocative story of family love and a boy's courage on his journey from terrible poverty of China.Treasure what we have today.

  《Mao's Last Dancer》读后感(一):不断追求、刻苦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是自私的私心要不得。

  今天读完了《Mao's Last Dancer》后面半部读的比较快。觉得李存心在叛逃美国方面是非常自私的,为了在美国学习芭蕾、体验所谓的美国自由,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置亲情、友情、国家关系等于不顾。 但是他不断追求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还有坚强的毅力和恒星、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Mao's Last Dancer》读后感(二):情感还算真挚

  在前往曼谷的火车上偶遇一新西兰中年女子,闲聊至彼此爱看的书,她提到她最爱的一本书就是此书。我很好奇,一个从未涉足中国的西方女子,如何会对一个文革后改革初期的故事发生兴趣。想到她很惊讶我居然没有听过此书,旅行结束,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网上下载了网络英文版的此书来读。故事并不离奇,但感觉作者写此书的感情还是很真挚的,这或许是它打动读者的地方。

  《Mao's Last Dancer》读后感(三):李存信的时代和他这个人

  第一次看完这么厚的英文书。400多页啊

  李存信的时代是中国很特殊的时代,他会说自己生活艰苦没有自由被蒙蔽欺骗。

  看这本书时,我对他的观感一直是好的,直到他的defection,我很理解他在那个特殊时期做的这种举动。只是受不了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可能危及自己父母兄弟生命后还是defect,还要口口声声的说多深爱亲人。受不了他说和Elizabeth结婚不是为了绿卡,我相信他凭自己是有资格申请美国绿卡,可是他的才华绝对不能保证他当时能不回国。

  或许是我偏激,虽然我能理解他的作为,可是受不了他的掩饰。

  不过我还是承认,他是个意志力智商都很高的人。

  《Mao's Last Dancer》读后感(四):一生忙碌换来的出类拔萃

  终于读完了李存信厚重的,处处启发人的自传《毛时代最后的舞者》!真是一个一生忙碌,充满传奇的人生,怪不得被拍成电影。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对世界舞台,还有对我这样平凡的读者的改变。无法想像一个从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穷困的村庄走出来的“乡下仔”,是凭着什么样的毅力,恒心,和坚决,从开始一个字也不会,普通话也说不好变成在世界上有一席地位的芭蕾王子;用完全正确的英语攥写自传;知道迟早要从舞蹈界退休,刻苦学习金融而今成为成功的股票经纪;因其特殊经历被邀无数次为西方各大小公司,学校等演讲;2009年荣获澳洲最佳父亲一奖,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华裔;养育着三个聪慧的混血子女,其中大女儿先天失聪,在他和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学讲话,跳芭蕾舞,还学会说中文!是这样伟大的父爱让他获奖的吧!如果有最佳儿子的殊荣,他也无愧获得这一奖!直到2010年他的前半生被拍成电影,他的故事仍然继续着......

  就算知道李存信的故事我也推荐读他的英文自传,他的描写非常简单,有助于学好英文。正如书背面的一则评语

  “it takes skills to write simply” -- 写得简单而生动并不容易。他的自传绝对不是流水帐,每一段故事都非常好看。英语虽简易却没有语法上的错误,我觉得比充斥了一大堆修饰的文章要引人入胜得多。简单的用词却把故事说得很动听,跟外国人写的感觉不一样,很直白,真真切切就是一个中国娃儿的故事,比如他对无比快乐的描写就非常中国化,“in ninth heaven”,意为登上九重天;直接用“paper tiger”来描述中国人俗话说的纸老虎;直译我们童年的寓言故事比如井底之蛙等,读起来一直有种熟悉的氛围。

  所有的书评都说自传的高潮是李存信因被软禁在领事馆不得不背叛国家;我认为最感动的一段则是背叛后经历了快10年的孤独最终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他的父母可以飞到休斯顿第一次看儿子在芭蕾舞台上的表演。那一刻我感觉他们超越了时空距离政治因素的阻碍,见证了爱能征服一切的真理!还证明了那时候,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主人翁来美的那段很幽默,让我想起我刚来美时的情形,怎么相隔20多年却没多大变化啊?比起美国,中国的发展实在超神速!原来小邓同志从小毛同志手中接管后的天朝才正式开放了,先后对比差异如此之大!

  我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不能深入理解那种迫害和无奈,在书里我能够感受到一些。虽然我绝不赞同小毛同志的个人崇拜主义,但我认为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对以下两点的看法:

  •因为背叛事件和种种关系,李存信有幸和那时还是副总统的老布什夫妇交流,是他们改善了他后来和中国的关系。我很能理解他的感恩心态,自然想要拿美国高层的亲和力比较还在北京学习时文化部主管说什么都不愿接见他,听他诉说希望再次出国深造的想法;因为他们已经做了决定,中国高层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但我觉得这样的比较是不公平的。想想,布什夫妇抽身和他接触那是在他取得成功,在新闻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后啊。如果是其他张三李四,相信他们的态度也不必中国高层的好多少。反之,现在的李存信要再回国跟同样的高层打交到,一定会享到不一样的待遇!

  •我很感激作者虽然明显偏爱西方自由的生活,然而在书中并没有对祖国有过多的批判。人权问题是会一直跟着中国很久很久的;发达国家的生活虽自由,风纪和管教却不够严格。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天朝,特别是独生子女制度后的这一代已经不那么能吃苦耐劳了。试想想,李存信若不是在这么一个逆境中走出来,被生活所迫,行为被严格约束,他大概就不会有这等毅力和坚持,兴许世界会少了一个杰出的人才,多了一个平庸的凡人。我很庆幸自己从小接受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过有规律的住宿生活,即便那不是最人性化的系统,我学会了如何约束自己。出国后遇到许多同龄的美国人,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想做的事情,结果就是成天泡在酒吧里无所事事。当然这是片面的,我也不能说自己就比他们成功多少,但至少我不会虚度光阴,我有想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心和能力,而非自私自利自由地只为自己而活!

  2010的再版在初版后面添加了这些年作者的新经历,包括08年来北京参观奥运和给父亲送终等,对心理路程的揭晓和初版里的故事一样引人入胜。添加了这些使得他的故事更人性化,读者可以感到作者就存在在我们的身边。

  如果我是老师,会把此书列为必读教材,因为它非常励志!

  《Mao's Last Dancer》读后感(五):李存信的政治嗅觉

  背景:

  李存信,山东青岛某小村里人,1961年出生,根正苗红的贫农。72年左右,江青控制下的北京舞蹈学院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芭蕾舞人才,李被选上,11岁离开家来到北京。度过7年的求学时光。文革刚结束时,被选为第一批中美交换生去美国休斯敦芭蕾舞团工作一年。一年合约期满时,与一个美国女孩结婚,未按原定计划回国。自此被视为叛徒,禁止回中国。后来通过美国高层斡旋,多年后准许其父母来美探访,继而被允许回国探亲。李在美国的舞蹈生涯很辉煌,在38岁左右退出舞蹈圈,做了一个证券经纪人。与第二任妻子生育有三个孩子。这本书在西方世界里非常成功,后来被拍成电影。

  豆瓣上有篇书评,名为“一生忙碌换来的出类拔萃”,我认为这只道出了李“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中的一个:勤奋。他真的非常勤奋。记得高中历史老师说:历史上很多伟人,并非因为有着超人的智力而成就伟业,而是因为有着超人的毅力与坚持。李存信大概符合这个特点。在此我更想分析的,是他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这对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peasant boy(李经常以此自称)来说,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天赋。

  李的生涯有几次重要的分水岭:

  1 十一岁时被北京舞蹈学院选上。从他的传记里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被选上,除了有着外形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超常的对身体痛苦的忍受力。村里人都有个模糊的概念,能被选上是件好事。所以这件事上,他的对时机的判断力还没有突显出来。

  2 十九岁左右被北京舞蹈学院选为两名学生中的一名,去美国交流。这个吸引了我不少的琢磨。一般对这个契机的获得会解读为两个原因:实力和幸运,可我认为,有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李,早已是一个非常会表现政治忠诚度的学生。当时选拔出国的交流生,政治思想这一块儿是重中之重。李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关系背景的学生,不管他舞蹈的实力有多强,能被选上,直接说明了他在领导层眼里是一个政治态度非常端正、可靠的学生。In fact,在他自传里也提到,在他拒绝离开美国时,当时的中国驻美国领事说,李是这些交流学生中最没想到会出现变故的一个。他来美国之前,他的几位老师向文化部保证,李肯定不会受到西方社会影响,并且将会为国内芭蕾舞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些人对他的信心从何而来?!那必然是他外在呈现出来的一种印象,而且这种印象非常深刻而“真实”。

  3 向波斯顿芭蕾舞团的负责人,当初邀请他来美国的Ben,隐瞒和第一任妻子恋爱、结婚的事实,并且在出发当天早上秘密离开Ben的家(他在美国时住在那里)。当时初读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他要向Ben隐瞒这段关系,后来才明白,他是多么的先知先觉!!Ben是早期致力于中美芭蕾舞交流的先驱者,如果这段关系被Ben知道,他势必是不赞成的。因为如果李滞留不归,中国政府会认为Ben在当中起到了作用,这样必然影响到Ben与中国政府的下一步交流合作。于是,通过在离开日期的前一天与美国姑娘结婚、在最后一天出其不意的躲到另一个朋友家里,然后通过电话向Ben宣告这个消息,迫使Ben被迫接受这个事实,为下一步留在美国铺路。

  写了这么多,并非是对李存多么大的不满。个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有一些谋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唯一让我不甚赞同的是:书里力图把作者自身刻画为一个中国政治的牺牲品,被美国自由的空气而吸引,为爱情而离开。可事实上是,李是当时国内政治环境的一个巨大受益者。如果没有当时特殊的背景,北京舞蹈学院怎么会超出常规、直接跑到全国各地的小村子里去选人?如果没有这个计划,李又怎么可能获得去北京学习的机会?李抱怨国内芭蕾舞训练的严苛与死板,可他自己也发现,在初到美国的时候,他的舞蹈在技术层面上完全不逊于代表世界一流水平的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们。从这个意义上看,作者是否可以从更全面、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当时国内的芭蕾舞教学?或许李在内心里明白这一切,但是他是用英文写书,目标市场在西方国家。他只不过是更多倾向于西方读者所持有的视角和希望看到的内容而已。

  仍然会推荐这本书。作者的勤奋、毅力和坚持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作者与家人(父亲、母亲和其他六个兄弟)之间的深情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数次落泪。At the end of the day,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有着普普通通然而却是最珍贵的亲情。从流行的社会定义上看,李是时代的幸运儿;当然,这些幸运的机会只有碰上机智和勤奋,才能造就出这位最后的舞者 - Li Cunxin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