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读后感1000字
《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是一本由[美]威尔·杜兰特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读后感(一):一滴水对于大海的思考 ——在阳光穿透的《落叶》里
在屉式封装里,仿真扉页上三行浅浅的英文隐在叶脉里,若不仔细看,书拿反了也知觉不出。也许,这就是世间的问题,在真与假之间,只有那隐隐约约可以辨别,也就是所有事,只有认真对待,才能豁然开朗。 精彩的书,几乎每一句都可以作为语录,《落叶》算一本。譬如:婚姻因经济问题而延后;懦夫才在金钱中寻找安全;中年人觉察到了制度的复杂性和欲望的缺点;熟悉和疲惫降低了对肉体的沉迷等等。你看它多大胆,该说的不该说的,它都说了。该书用目的明确的议论文文体,夹杂着缥缈的叙事,把笃定的意识形态散布其中。作者威尔·杜兰特,是位高寿的美国人,他是文学界的张三丰,在有生之年遍览群书广知人事,用自己手术刀一般的语言,给人性给社会运转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对于祖国的爱并没有局限在狭小的民族主义之中,而是根植于广大的不分肤色的人民,继而博大到世界,升华到人类的忧患之中。 他的观点,有许多是我们所熟知的或感知的,比如谈人的成长。人之初,所有的秘密都存在于无休无止的好奇心和成长之中,玩耍是他们的秉性。青春是从天真烂漫的玩耍到规律严谨工作的过渡,从依附到独立。此时,精力饱满,时光大好,应当阅读奋进,学习今后需要知道的事物,实现自我价值。伴随着的,是智力和性意识的同步形成,它影响着人的成长走向,是听任荷尔蒙的欲望摆布,还是掌握分寸修身养性把握人生。家庭和社会之间,是互助与竞争的撕裂,人得认清现实,在两者之间做必要的角色转换。承上启下的中年,叛逆情绪平息,不再喜欢地震。对于古井无波的老年,他不希望经历,主张人们应该在最好的年华死去。 他的有些见解,是真知,是属于政府的秘密,是政客的阿克琉斯之踵。即国家无法在自由或和平的真空里生存。在资本主义刺激了财富的反复集中,导致了购买力的收缩和经济萧条时,政府靠强制的律法政策将财富重新分配分散给大众,亦或用战争来缓解国内的压力。于是军队是必须存在的罪恶。战争是残酷的,它等同于毁灭。人性,在此毫无意义。道德、宗教绵软无力,空如无物。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可以为民生带来极大的便捷,亦可为武器更新换代添砖加瓦从而带来更大的毁灭。 作者披露了由人性带来的无法控制的罪恶,最后期待人性的回归,把希望寄托于教育。他看到,成年人的不诚实削弱了老年人说教的影响力。他知道,年轻人争辩人生问题,没有对真理的渴望,只有对胜利的盲目渴望,这样的自满是存在的。他提醒,因为读到的东西很少能深深嵌入人们的记忆中,从而影响行为和性格。加之无法从书本里学会外语。且所有哲学都是摸索,大多数学识都是在尝试和犯错中获得的。所以学习要不断地尝试,要有一定的策略,要多多实践。对于学校教育——稳定而不花哨,将时间集中在少数科目上,男女分校避免因异性分散注意力,严格要求。这样的理念他是推崇的。 近百岁老人,忧患于人类的明天,溘然长逝于爱情,善哉!
《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读后感(二):落叶,用一生谱写的生命思考
这是一本很有生命力的书,它是在作者去世后,经历三十二年的周折才被世人挖掘出版。
这是一本终点的书,它的作者在93高龄时仍在创作直至生命结束。
这是一本会思考的书,它凝聚着作者在经历近一个世纪的思考与解答。
这本书因作者被赋予生命,它的作者因它获得生命意义的升华。
它就是《落叶》,凝聚了威尔.杜兰特一生的哲学智慧,他从生命的起始、青春年华、中年、老年、死亡、灵魂、神明、宗教、道德、种族、爱情、战争、国家政治、社会形态、艺术、科学、教育、历史等十八大类的思考解答,将他一生的所学所得所思所想纳入其中。
威尔•杜兰特1885年出生,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曾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荣获普利策奖及自由勋章。
他花了50年时间完成了巨著《世界文明史》,这部作品使他在学术界广受好评,且入围了由“新华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跨媒联合主办的亚马逊协办”的“2015年度影响力图书”。而他晚年所创作的《哲学的故事》,则因其亲切、活泼的文风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普利策奖是什么呢?一个世纪以来,普利策奖一直是新闻业的标杆,与美国社会一同经历了战争硝烟、政治丑闻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十四项新闻类奖项和七项创作类奖项。每年有两千多件入选作品参加普利策奖的竞争,1968年他因《历史的教训》斩获其一。
他的思想与通俗深刻的句子,被大众所认可和思考。而我们在阅读《落叶》中,仿若成为了那位智慧的老人,通过他的眼睛理解了人的一生。为我们人生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前人的思考。
作为青年人的我,对中年和老年的世界好奇又恐惧,试想那种一天天老去的流失感,压迫与窒息随之而来。不曾想翻开“论中年”那一页,“中年始于婚姻”的我已然步入中年的生活历程。
艰辛的中年苦难,到不甘的老年陌路,那每一个字都刺激着我敏感的神经。但最终在死亡与灵魂中,被抚平。那种焦灼感仿佛被清凉的毛巾压下,那柔和包容的智慧带着丝丝凉意,唤醒了人生的思考与成熟。
人的生命历程就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不在拥有的时候更加珍惜与努力呢。你拥有过、享受过、努力过、获得过,这都将是你的感受。你的努力与收获,最终也会被新生的孩子,仿若另一个你继续努力与创造,直到你的理想被实现。
在威尔•杜兰特的生命历程中,他所生活的美国社会有着自然灾难的爆发,妇女权益的抗争、种族歧视的矛盾、经济大萧条、世界大战、科技大爆发、中美建交等等跌宕起伏的大事,而这些大事赋予了这位哲学家更多的疑问与思考。
他毕生都致力于记录历史、思考历史、并将哲学与历史通俗化,以推动人类进步和探寻生命发展的意义。《落叶》凝聚着他一生的回答。
在前言中是这样写的“唯愿可以讲述出恢宏的经验和历史,用过往闪烁的光亮凹显未来,从混乱的感觉和欲望中发现意义,发现生命洪流的方向。”“这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我们复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更接近真理的全貌。”
《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读后感(三):一本丢失32年的呕心之作:隐藏在斑驳陆离中的生命张力
《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读后感(四):《落叶》——睿智的思索,理性的表达,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老人暮年的哲思
落叶是树叶经过冬季的蛰伏、春天的萌发、夏天的生长、秋天的成熟之后的离开,落叶是一种飘落纷飞的状态,在飘落的过程中,落叶会回顾到它的一生,会从萌发生长的枝头看到丰腴而坚实的土地,也会看到许许多多同样飘舞螺旋的树叶,也会看到枝叶之下过往的行人车辆,树根枝头栖息的猫狗和鸟类,头顶的风雪雨雾、朝露夕霞、日月星辰。
垂暮之年的威尔·杜兰特在几十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研究写作过程中,对世界各种文明的发展、人类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和问题、科学哲学神学等对人类智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之类的问题有了全面的掌握和理解,犹如卫星对地球的拍摄图片、人们看着地球仪学地理一样,整个世界在杜兰特的面前形成了完整拼图,他获得了如上帝一般俯瞰全局的视角,在宏大的知识储备之下,这个睿智的老人将自己对生命的过程、对人类发展的反思、对宗教道德政治科学艺术教育等事关人类生存福祉的事物有了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思索,最终酝酿出《落叶》这本生命沉思录,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本不太严肃的书,是我对政府、生命、死亡与信仰的思索,我简单、公正但并不完美地回答了所有重要问题。”
作者在书稿酝酿初期谦卑的话语和最终辗转多年才公诸于世的成品著作《落叶》之间有着不小的偏差,我们从本书内容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深入研究人类哲学、宗教、艺术、科学和世界文明六十余年之后写就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洞见,其中很多问题放到现代也并不过时,比如科学进步与污染治理的问题、中国的发展和美国利益之间的冲突等等,早在几十年前,杜兰特就极富远见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
在《论越南》这个章节里,杜兰特通过对美国国内政治势力的角逐(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博弈)、美国在向世界上的穷人宣布自己是他们的敌人这一新角色以及日益扩大的亚洲和非洲联盟这些事实上提出来美国总统要以远视来替代短视,用“向贫穷地区出口食物和进行技术援助”给予穷人们福利待遇的提升来达到经济稳定和政治和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先后做过基督徒和共产主义者的杜兰特,还是坚持了基督教福音和渐进式的共产主义观念,主张利用谈判和大地主大资本家让利的方式来打破那个时代的铁幕。
在《论科学》中,作者尽管对生物科学和弗洛伊德学说不太赞成,但总体还是对科学在社会中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认同的,只是对于科学天才技术至上而鲜少致力于和平组织和关照人类心灵不赞同,对于科技发展带来的污染和新的罪恶保持警惕态度,预见性地指出科学和宗教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变化,这应该引起正处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的每个人去深思反省。
《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读后感(五):上帝怕是也笑不出来了——威尔·杜兰特对生命的沉思录
勇敢的读者,我要警告你们:阅读本书,请自担风险。可你的陪伴会带给我温暖。——威尔.杜兰特
落叶归根,时常代表着一个上了年纪的人的心愿。而叶子之所以会落,也因为到了油尽灯枯之际的自然结果。人生也是如此,人到暮年,时常会发出一些感慨,或者一些对人生的思索,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考虑把这些内容集结出版,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像威尔·杜兰特那样深刻。
《落叶》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一位哲学教授把自己对人生的思索记录了下来。只不过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威尔·杜兰特,他的头衔包括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这是他最后的作品,这本书的创作过程说起来有些神秘。
威尔·杜兰特
《落叶》的面世历程
从1968年到1978年,这十年间,威尔·杜兰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偶尔提及自己正在创作一本名为《落叶》的书。他自己说:“这是一本不太严肃的书,是我对社会、人、死亡与信仰的思考内容。”并把自己的思索成果记录下来,可是在杜兰特逝世之后,没有任何人知道这本《落叶》的存在,慢慢的大家也就都忘记了。
但杜兰特之前说的那个思考结果难道只存在于脑海中,而没有记录下吗?他会让这个成果付诸东流吗?显然不是。2013年,杜兰特的孙女莫妮卡卖掉了她的房子,在打包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写着“杜兰特影印件”的盒子,里面有两千多封信和落叶的手稿。这部手稿得已重见天日。
内容的覆盖面极广
书中阐述了他对生命,政治,宗教,历史,社会等重大问题的个人观点。每一个话题如同随感,但又是一生积累的成果。
在前言中,杜兰物自谦的说:“这不是来自哲人的神圣启示,而是一部人类的谦卑自白。”但从目录可以看出他思考的主题,是和整个人类息息相关的。
目录
从出生到少年再到青年,从壮年到老年,从老年到死亡,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出现的人生感悟。生命的车轮总是持续的滚滚向前。前人似乎都在不停的述说着人类智慧,可是生命本身仍然是一个谜。
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生命是一条由看不见的源头淌出的河,奥妙无穷;生命是“由众多彩色玻璃组成的穹顶”,想来太复杂,说来太浅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智慧的哲学教授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目录二
另一部分关于社会的进程则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人生的阶段性一样。杜兰特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他所看到的,看能想像到的,就会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来。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这些重大命题面前,在这些思考成果面前,怕是笑也笑不出来的了。总有一些人在思考如何保持向前,如何保持向上的的生命力量。这就是杜兰特的思考成果。
总之这是一本极富有洞察力和启示性的书。文笔具有发散性,精彩而又低沉,太多可以作为金句,久久在脑海环绕。当然本来也都是名人名言,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哲思可供参考,对于年轻的朋友们来说,这些成果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毕竟谁不希望从比我们更有智慧的人那里获得忠告呢。需要的是我们把步伐调动起来,去体验,去实践。甚至去推翻,重建!而后再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