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的武士》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锦集

2021-02-09 03:55: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锦集

  《最后的武士》是一本由永仓新八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一):可能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诚"

  新选组,幕府的鹰犬?背离武士道精神的流氓组织?其实当初他们这群人都是为抱着"勤王"实践"公武合体"的目标走到一起的,"佐幕勤王"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践行捍卫自己武士精神,践行报效国家的最好一种方式。可是,这种方式后来我们看到并不是最合适的。不得不说一句近藤勇太特么有城府了,跟宋江真真是有一拼。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二):“诚”

  第一次接触新选组题材的书,作者永仓新八是新选组第二番队长。作为新选组重要人物,在日本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以为会是一本回忆录似的书,但读起来就会发现作者的个人情感异常平静,更像是一本对我这样的小白很友好的科普类读物。在开始读之前我简单查过一些资料,从历史结局来看,似乎新选组给人留下了不识大体,开历史倒车,佐幕派的“走狗”等印象,但读罢本书,不仅洗刷掉了这些印象,也会对日本近代以来最重大的历史转折:倒幕运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历史责任感的“败者”。作为一本一百多年前完成的书,读起来却并不晦涩难懂。一方面由于中日文化上一衣带水,很多成语可以直译过来,另一方面译者水平在线,文笔流畅。总体来说,本书可以说为此题材大陆出版物填补上了一块空白,为我这样的小白打开了一片新大陆,是一本有趣的新选组入门小书。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三):难得的一级史料,生动的场景还原

  本书是国内引进的少有的有关新选组的非虚构作品,更难得的是本书是新选组的核心人物、二番队组长永仓新八讲述自身亲身经历的一级史料,虽然叙述中不乏记忆不清之处和主观色彩,但也有很多只有亲历者才能还原的历史场景,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和武士的行为方式。 书中对于新选组内各色人物的描写也非常有意思,近藤勇的形象与各类动漫和电视剧中的大相径庭,土方副长还是一样的忠犬属性,斋藤一在打击伊东一党的行动中格外出彩,而永仓新八自己也不像通常被描述的那种勇夫莽汉,他能够在幕末激荡风云中幸存下来,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他长于机巧、善于谋略。比较可惜的是,个人很喜欢的冲田总司基本没有被提及,当然他因为身体原因确实缺席了很多重要事件,从永仓的记叙来看,这位新选组第一剑客在池田屋袭击中大显身手的情节恐怕也只是后人杜撰罢了。 不过本书的署名方式确实略有问题,让人有点疑惑。按照日文原书来看,木村幸比古应该承担了每章后解说的部分,纠正了永仓叙述中不准确之处,并且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对每个时期进行了点评。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我个人目前看过翻译得最好的一部日文书,本来原书的日文就很难,但是可以看出译者的中日文功底都不错,译文读起来很流畅,文采出众,基本没有翻译腔,特别难得。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四):最后的武士-新选组永仓新八

  本书是甲骨文系列丛书最新的出版的一本书,本书使用甲骨文惯用的精美装帧风格,本书篇幅较短,大半天即可阅读完毕,内容大量使用成语,让本书可读性非常强。 原作者是永仓新八,永仓新八古稀之年接受记者采访口述自己在“新选组”的事迹,记者连载发布在报纸上。 永仓新八作为新选组的重要骨干,将新选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回忆。 新选组13名骨干成员在“尊王攘夷”的宗旨下到京都,但与发起者“观念”不同而分道扬镳,后依附于京都守护成立“新选组”,从此在组长的带领下变成了幕府将军的走狗爪牙,虽然有部分组员不愿意这样,但大环境让他们无法改变。 新选组在存在的时间内,经历多次血雨腥风,以及参与明治维新的战争,战争的失败让新选组从合法组织变成了“非法组织”,最后无赖的解散。 阅读本书后,看出永仓新八参与的历次任务均在九死一生中活下来,看出日本武士在刀头舔血中度过,将生命看得很淡,新选组成立13位元老,仅永仓新八、冲田总司2人自然死亡,其余11人均死于非命。 本书中也能看出,武士在日本地位很高,能对普通人具有随意的生杀大权,在“游女”得罪队长时,队长本意将“游女”杀害,永仓新八作为有良知的人能想办法保护弱小,值得让人钦佩。 战败离京时,永仓无法预测自己在即将接下来的战争里的生死,因此泪别自己女儿,也让人不胜唏嘘,永仓再见她时,她已长大成人。 回顾永仓一生,能生儿育女,安稳的度过余生,最后有个完美的结局,也让人欣慰。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五):新选组始末记

  

我想先说说(抒发)一下我对新选组的感情。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新选组异闻录》这部动画片,但由于不是很喜欢整体的色调和节奏就也没看下去,然后便是通过《银魂》知道了一个恶搞的幕末。再然后就是大河剧《新选组》,我应该会永远记得那一年夏天,我为这群一腔热血的男人们整整哭了感动了一个夏天。随后就启程独自一人去了京都,走了曾经有他们出没痕迹的地方—壬生寺、本愿寺、光缘寺、岛原、池田屋、灵山历史馆等等。再过了半年左右,我开始了剑道之旅。

说不清为什么喜欢新选组。他们在历史上其实值得一提的只有“池田屋事件”,当然这个事件对于后人纵观整个明治维新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我想了想,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是悲情人物的关系,他们不是有着一眼能看穿这个时代的本事的坂本龙马、胜海舟,也不是生长在与外国交流的长州藩与萨摩藩的高杉晋作、西乡隆盛。放在现在看,他们的行为会显得迂腐愚忠,但却又足够的武士道。他们生来并不是武士,但他们最终却成为了一个武士。

说到这本书,是新八口述,他人整理的。作为新选组最后存活下来的人之一,新八的口述相对应该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及可信度的。

历史的魅力之处在于,当你看到历史中的一些情节时,因为已经是历史,你无法知道当时的那个人是什么想法,当时这个行为究竟是如何的,所以你可以去猜想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当我看到书中的一些情节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感叹。山南之死、池田屋事件、油小路事件等等。

新选组在“武士的时代”终结之时,绽放过一瞬间的光芒。即便时移世迁,他们内心中那些关于新选组时代的记忆和骄傲也会一直留存下去。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六):时代的棋子,最后的武士

  抽到社科的试读,篇幅也不是很长的书,到手以后两天看完。虽然之前知道这本书是关于日本幕末时期新选组的事件,但是本书还是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一、体裁。本书是把一百年前在报纸上的当事人口述连载进行整理汇编而成,因此,在语言上非常易读,虽然归为正史,却又有小说的阅读感受。一段一段故事情节紧凑,以当事人的视角讲述池田屋事件,禁门之变,油小路事件等,与传统书籍相比,这种讲述当时细节丰富,更多的展示事件现场,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事件后果。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故事和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虽然标题是“新选组始末记”,但其实还是一些片段,作为对当时历史背景有大致了解的读着,可以丰富那段风云变幻时期的更多内容,但是对不那么了解的读着,可能会会显得跳跃太快。

  二、书中有一出内容让我颇有触动。新选组一次去大阪,和一群相扑力士发生冲突。力士们也有“尊王攘夷”之心,于是,五六十个力士带着他们准备去“攘夷”的武器-八角橡木棒,去教训十几个武士,结果棒子对上了刀,五六十个人死了五个,抢了二三十个,十几个武士无人战死。脑补一下,当时武士也好,力士也好,目标都是“攘夷”,刀剑遇上英国人的枪炮,估计也一定是全面溃败啊。正如清末曾格林沁的八里桥之战一样,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终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时代的棋子。新选组所面对的命运,并不由他们掌控,虽然他们自身有着良好的目标。但是,在时代的洪流下,那样一个组织,无论成立的初衷是什么,最后也只是在各方的势力冲突中,被随意塑造揉捏。威风也罢,叛匪也罢,都不是他们自己所能掌控。时代需要他们扮演什么角色,他们就被摆在什么位置。在王政复古,明治维新的背景下,他们正如标题所说,是最后的武士,是武士时代走向终结的注脚。

  四、总结。本书是一本有新颖叙事方式的书,类似于口述历史的演义版,可阅读性很强,不会很坚深晦涩。但是也正因如此,可以搭配更多同期书籍一起阅读,才能将那个时代的拼图拼完整。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七):新选组

  新选组(又名“新撰组”,日语“选”与“撰”同音)是日本幕末时期一个亲幕府的武装集团,主要在京都东山区活动,负责维持当地祇园(歌舞妓)、花街和町人街的治安,并向当地商家强迫募集组织运作经费,属于京都守护武装势力的最外围,对付反幕府人士。他们在戊辰战争中协助幕府一方作战,1869年战败投降后解散。

  最初成立时有24人,最多时规模曾达到200多人。作者永仓新八即当时新选组核心第二队队长。

  新选组在成立初期得到当时担任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支持,并纳入会津藩编制。新选组在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中,重创了京都内的尊王攘夷派。

  新选组最为人所知的特色有“诚”字队旗、衣袖上印有山形图案的独特羽织(一种外衣)、严厉的“局中法度”(为维持组织纪律而采用的严厉规条)等。

作品封面也用了“诚”字队旗

  新选组参加的著名行动有

  池田屋事件

  禁门之变

  油小路事件

  戊辰战争

  庆应三年十一月,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实行大政奉还。不久新政府和幕府之间展开戊辰战争,新选组站在幕府一方参与1868年初的鸟羽伏见之战,被新政府军击败。新选组屡败屡战,甲州胜沼之战后,新选组返回江户,部分队员在这时离队。近藤勇被新政府军捕获处死,冲田总司也因肺结核而病逝。新选组其后参与宇都宫城之战和会津战争,斋藤一在会津战争期间离队。土方岁三与部分队员跟随其他拥护幕府的军队退到北海道,成立虾夷共和国及参与箱馆战争。明治二年(1869年)五月,土方与明治政府军作战时中弹身亡,相马主计接任,与余下的新选组队员投降,不久虾夷共和国也随着总统榎本武扬的投降而灭亡,新选组随之解散。(摘自wiki百科)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八):所斩皆恶。

  过分自信、狂热心理、深深的自卑感、以及时而执念于民族地位的想法,所有这些因素都对日本近代史产生过影响,但相较于其他品质,有一种最令人受用:那就是虽败犹荣的那份优雅。——伊恩·布鲁玛

  要讲述新选组的故事,首先要回到那个云谲波诡,血雨腥风的幕末时代。

  1843年,外部形势越发严峻,荷兰国王威廉二世建议日本开国,被拒绝。主导幕府政务的阿部正弘在“锁国”道路上越走越远。强化海防,增加守卫大名,大力修筑炮台,兴建西式军舰,驱逐外国船只。但这一切都是枉然,1853年7月2日,美国的佩里准将率领四艘军舰驶向江户,叩开日本国门,日本被迫被迫结束锁国时代。

  黑船事件吓醒了日本人。1863年,幕府采纳了清河八郎的“急务三策”:攘夷,大赦,广召天下英才,组织了“浪士组”维护京都治安。当时浪士队招募条件是:“只要有尽忠报国之志,且公正无二、身体强健、气力旺盛,无论贵贱、老少、职业,皆可加入。”

  而事实上,清河八郎另有阴谋。由于日本是世袭制,社会结构僵化,贫穷的中下级武士对腐败无能的幕府极度不满。清河八郎就是想利用浪士组,进行勤王倒幕活动。最终计划败露,清河八郎被刺杀,仅有13名浪士留在京都,归于会津侯麾下,命名为“新选组”。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新选组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1864年6月,池田屋事件。同年8月,禁门之变。1867年11月,暗杀伊东甲子太郎,“油小路事件”。1868年,岛羽伏见之战等等。但更吸引读者的是一些不会在历史书上出现的琐碎细节。例如在大阪与相扑力士起了冲突,结果杯酒化干戈。永仓即将出征,与只见过一面的女儿挥泪作别。那个给自己取了个男孩名字的花魁酒醉大闹宴席。甚至道出近藤勇这个连敌军都称赞敬重的队长,也有专权放肆的举动,甚至导致新选组险些瓦解的真相。这些细节不仅丰满了新选组的传说,也渲染了幕末时代疯狂、混乱的气氛,不论故事本身还是人物对话都极具日本特色。文风简洁潇洒,篇幅不长,二百余页,可读性较强。

  新选组由生到死仅有六年光景。有人认为他们是维护封建统治,残杀维新志士的罪人,是旧幕府的鹰犬。但我更愿意视其为日本在全盘走向西化的时代留下的一个看起来愚蠢但又别具意义的象征。至少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尽情沉浸其中,感受新旧时代交接处,这群身披浅葱羽织,高举“诚”字旗帜的,日本最后的武士身上那种野性的浪漫。

  最后引用文中一段话:

  日后制霸天下的究竟会是德川幕府还是勤王党?伏见鸟羽之战就是决出鹿死谁手的分水岭。虽说新选组无疑也算作勤王党,但由于一直备受幕府恩惠,不知不觉间,他们已成为所谓的“佐幕勤王党”。按当时的天下形势来看,这样的立场是不合时宜的。永仓新八等人也只不过是不假思索的赌上性命为新选组效忠,从而参加了这次战争。大多数队员基本也都持类似想法,为新选组而奔走。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九):武士.刀.信念

  

刚读罢《德川幕府与御三家》(以下简称“御三家”),接着阅读《最后的武士新选组始末记》(以下简称“新选组”),竟然可以衔接上,御三家的故事讲到幕末时期,新选组主要讲的是幕末时期武士的故事。新选组的外观很像童年时的记忆大白兔奶糖有木有,跟大白兔一起摆拍简直是绝配(这里借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微博上的图片)。

大白兔与最后的武士

本书是永仓新八晚年的回忆录,当时作为新闻连载读物刊登,体裁看上去既像是日记,又像是章回体的小说。虽然每个章回的题目用词相对生硬,但完全没有影响每个故事的精彩程度。虽然题目用的是“最后的武士”,但我从全书中看到的不是末日的悲壮,却是永仓新八、近藤勇、土方岁三、冲田总司等武士的坚毅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此时没有对与错的判断,有的只是大家为了心中理想而为之献身的精神。有冲动、有冷静、有理智、有胆略......没错,这就是那个年代日本武士的典型性格,最后新选组追随的幕府最终失败,这是时代趋势使然,亦是历史的选择。但他们的出现就像落日余晖,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津津乐道的话题。

原以为本书回忆录形式的描写会偏向流水账的故事性叙事,但其中也不乏对武士们刀光剑影的细节描写,比如书中描绘近藤与男谷的师范代本梅缝之助的对战“......用尽全力挥棒打来,被浪士身轻如燕地一闪而过。力士刚刚看清棍棒落空打在地上,这时对方的胁差早已乘虚而入。‘噗’的一声刺进了他的侧腹,相扑力士笨重的身体随即摔倒在地......类似的表述还有许多。虽然口述者或许掺杂一些夸张成分,但通过这些细节描绘,武士的手起刀落一气呵成,有第一视角的画面感;由于是永仓新八的亲身经历,本书对禁门之变、鸟羽伏见之战、池田屋事件、戊辰战争等一系列幕末历史事件的描写非常真切,虽然可能或多或少融合了回忆者的主观感受,但也给我们从历史个人的视觉看待这些历史事件的契机。

如果说非得选一位喜欢的角色,毫无疑问我会选新选组第二番队长永仓新八,他不但武艺高强,且遇事沉着冷静,讲究谋略,而不是冲动行事。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他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正义的坚持。永仓新八作为“挺幕”人士能安然度过明治政府,或许也是由于他超脱的性格吧。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十):“叛贼”的自白

  

总评

“大白兔”的配色,醒目的诚字旗。一部很好读的口述史,倒幕运动中最精彩的五年历史风云尽在书中。缺少一颗星是由于原书略微缺少的文学性及较为混乱的结构。

  新选组是日本幕末时期一个亲幕府的武士组织,也是幕府末期浪人的武装团体。由于新选组支持幕府,逆历史潮流而动,后来被日本当做“叛贼”,这本书正是新选组幸存的骨干成员永仓新八的自白,也是为自己及新选组的辩白,属于日本历史进程中失败者那一方的描述。从书中内容看出,新选组早期芹泽鸭负责时期,存在一些暴行,到了近藤勇负责之后,新选组行事规矩了很多,属于当时合法的警察队伍。

精彩的历史,不够精彩的记述

  全书最主要的部分是根据永仓口述整理出共计七十回的内容,类似“评话”的风格,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记述,而从永仓的出身开始,初步按照新选组出现的始末一步一步进行介绍,而且根据需要进行倒插笔介绍其余主要人物的出身经历,整体处理平实清晰,读起来很有意思。加上来自亲历者永仓的口述,内容有大量的细节,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

  但是由于原书是一种口述史,所以全书采取了一种平铺直叙的手法,对五年中不同事件的重视程度基本一致,文学性略差,如果是用文笔更好的记述者来整理,估计这本书会成为一部更吸引人的作品。

  令人迷惑的一本书

  这本书最大让人迷惑地方是问题是全书的结构,全书分为序言、正文、附录1《新选组资料》、附录2《文库版解说》、结语五个部分,只有倒数第三部分的《同志连名记》和倒数第二部分的《文库版解说》有明确的署名,分别是由杉村义卫(永仓新八曾孙)和杉村悦郎(永仓新八曾孙)完成的。而书是永仓新八和木村幸比古联合署名, 永仓新八是叙述者,但木村幸比古主要完成了书中哪些工作,并没用明确介绍。只能根据序言提到的本书的雏形叫作《新选组永仓新八》,是由两位记者加藤眠柳和吉岛力完成的,从序言中这段话推测木村可能是对《新选组永仓新八》进行整理和修订,将七十回分成八个部分并将在每部分后面添加了解说。但木村到底做了哪些整理和修订,本文中并没有任何介绍,而且从文中译者的脚注看出,原文中还是有很多错误,作为口述史存在一些错误也是正常的,但是作为新选组研究者的木村并未做出标注指正。从这角度来看,木村这个署名让人感觉不太地道,个人觉得应该加上整理记述两位记者比较合适。

  另外还有一点儿让人迷惑的是序言里将《浪士文久报国记事》视为正史,而将《新选组始末记》成为秘史,两部书都出自永仓新八的记忆,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吗?作者只是简单说了前者偏向于官方文件性质,后者带有很强的私人性,但并未多说,有故弄玄虚之嫌,而且作者对《浪士文久报国记事》流转介绍得也不太明白。虽然正文和解说质量都不低,但这个序言让读者平添很多疑惑。

  提一个建议,甲骨文丛书可以在书中增加一些译者后记,帮助读者更容易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让书增色不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