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3 03:30: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读后感大全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是一本由严耕望 著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读后感(一):版本溯源

  上古版网络旧书店已经卖到600+,联合低音能印刷此版(尽管四三九页有三处口口口口,援引学弟的话,“也是不得已呀,不然就出不来”,无需苛责的),实学界之福。严耕望此书目前所见有四版,即:

  嚴耕望撰.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上编 卷上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M].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1.

  嚴耕望撰.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甲部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M].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民86.

  嚴耕望撰.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秦漢地方行政制度[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嚴耕望撰.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读后感(二):出版說明

  嚴耕望(一九一六—一九九六),字歸田,安徽桐城人,著名歷史學家。一九四一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初任職於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師從錢穆,後幾經輾轉,於一九四五年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一九五九年任專任研究員。一九六四年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任教。一九七〇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七八年自高級講師任上退休,轉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一九七九年赴耶魯大學任客座教授,講授唐史。一九八三年回“中研院”史語所任特約研究員,翌年恢復專任研究員職位。一九八五年退休,晚年居於香港。

  嚴耕望一生踏實勤勉,著述宏富,在政治制度史與歷史地理研究領域極具開創性,爲學界所稱道。代表性專著有《兩漢太守刺史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唐僕尚丞郎表》《唐代交通圖考》等。

  《秦漢地方行政制度》原爲作者《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寫作計劃的第一部分,與《魏晉南北朝》、《隋唐》合爲一書,但後因作者興趣轉移,隋唐部分未能完成,故本書與《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各自成書,以《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別之。本書初於一九六一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後作者於一九九〇年三版時進行校訂,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本次即據此校訂三版影印。影印時做了部分修版、重錄及更正錯訛的工作,并適當增大開本與版心,力圖以清朗悅目的形態呈現給廣大讀者。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二〇二〇年三月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读后感(三):地方行政亦是一国行政的重要一环

  

了解地方行政制度,对于了解一个社会的运作、推测一个社会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很有必要的。历代史学家往往偏重于对中央政治制度的研究,而忽略了地方。因此严耕望的《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就显得尤为珍贵。

严耕望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是钱穆的得意门生,为胡适、杨联陞、黄永年、许倬云一直称许。为人潜心学术,勤勉踏实,做了很多开创性研究,这本《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亦是中国行政制度史领域的典范之作。

秦之前,中国处于宗法封建时代,自秦汉起,逐渐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式制度。《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考察了郡县制度的渊源,对秦汉地方的统治政策、行政区划以及地方官员的考核、监察、任迁等各方面都做了详细介绍。

一、史料至上,考证精密

严耕望搜集史料可谓“竭泽而渔”,在读其著作时,往往也会被书中丰富的史料、详密的考证所震撼。严耕望将自己的搜史考证称为“无孔不入”“有缝必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他的著作证据确凿可靠。

例如在考证长官自由选任自己下属官员时,呈现了十几条史料,有凭有据,并且也提到了哪些史料中没有记载。

二、开山巨斧,宏观通识

严耕望认为治史既要专精,也要博通,要从人人都能看到的书中,得出人所不知的史论。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中,严耕望将分散的史料组织概括,使庞大的行政体系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并将各官吏制度特征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附以点评,犹如点睛,让人从中窥视到行政制度对一国之意义。

例如在序言中,严耕望提到县制的稳定性,将此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奇迹。在此后的论述中,也对县级官员——这些直接接触百姓的一线官员、政策的实际执行者是如何管理一个地区的做了详尽考证。

本书除却做为历史专业书籍来学习,也可以让有兴趣的普通大众一窥秦汉地方行政门径。语言并不晦涩难懂,条理清晰,纲目框架让人更易于理解。

在书的最后,还附有图表:

提到历史,人们更热衷于将目光聚焦于有帝王将相、文采名流,然而支撑一个社会运转的,是那些在土地上勤勤恳恳一辈子的、默默无闻的大多数。他们可能是常年驻守边关的士兵,可能是耕耘土地的农民,也可能是每年需要收粮、收税、安抚一方百姓的基层官员。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真的无足重轻吗?非也非也。风起于青萍之末,人民生活与基层治安,是一国行政的重要一环。看似微不足道的位置,也犹如载舟之水,裹挟着历史滚滚向前。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读后感(四):这本书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读,但里面提到的问题很有意思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读后感(五):隐藏在权力争斗背后的制度变迁逻辑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读后感(六):电视剧里不会教给你的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夏日绝句》

宋代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时候学这首诗,对于项羽在乌江自刎,印象深刻,感到很可惜。当初项羽兵败一路逃到乌江时,乌江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而后下马为战,挥刀自刎。

那时候的我,只顾着赞叹西楚霸王的武力出众,谁又会在意什么是亭长。大致只知道那是个官,具体多大官还真不清楚,直到遇到这本书——《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这本书主要讲,秦汉时期,中国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式政府,并推行郡县制,是为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大典型,后面的朝代纷纷跟随效仿。作者从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着手,追溯郡县制度渊源,由统治政策与行政区划、郡县官吏组织结构、考核监察、任迁途径、籍贯限制等诸多层面,述其沿革,评其得失。

观此书可知,作者抽丝剥茧,以搜集众书史料进行佐证,然后从宏观层面,加以整理、组织,使之条理化,得出众多新结论。纵观中国近代的治政制史者,多着眼于中央,很少有人致力于地方行政制度史的研究,这是一大缺憾。而这本书以其系统、精深的研究,成为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领域的开山力作,对学界影响深远。

既然人们对于这本书的评价这么高,那我们来介绍下作者。严耕望(1916—1996),名德厚,字耕望,号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以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研究蜚声史坛。严耕望师从国学大师钱穆,是钱穆先生最欣赏的弟子。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历任齐鲁大学研究所助理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讲座、东吴大学特约讲座、新亚研究所教授。197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严耕望先生以治学方法严谨闻名,治学一丝不苟,规模大且考证精密,被称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著有《两汉太守刺史表》《唐代交通图考》《唐仆尚丞郎表》《唐史研究丛稿》及成名作《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等专书共7种。所著《治史三书》至今畅销,是高校历史系入门学习书籍之一。

地方行政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和惯例。我国的政治制度从秦开始,就已经粗具规模。到两汉时,又在制度上承袭秦制,并做了改革。秦与汉虽为两代,但论其制度,则为一体。秦皇建立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公诸卿与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郡县之下就是乡、亭、里,乡官有三老,由当地人自己选出。

汉朝时,略有增减,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设立刺史,由皇帝选派亲信担任,到地方监察郡守和王国。仕官途径以郎吏为基点,地方上采用察举制,即由下向上,推举人才为官。后期,刺史权力大增,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刺史变成了郡守的上级,威胁中央集权,这也为以后的祸乱埋下伏笔。

一、地方行政权变化过程

秦汉时代,以当时的政情变化,导致地方政权时有消长。根据这个变化过程,我们把它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期,秦皇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人。郡下辖县,郡与县,由皇帝直接任命,这是中央集权的趋势。

第二期,汉初天下刚刚平定,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皇帝采取无为政策,诸王擅作威福,郡守又多能臣,治理一方,此时略倾向于地方分权性。

第三期,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不断削弱诸王力量。设置刺史,监督郡国,统一盐铁,夺其财源。此时集权政策,一目了然。

第四期,到汉成帝、汉哀帝时,刺史的权力越来越重,地方官化程度加深,最终形成州长官——牧伯。这是由中央集权趋于地方分权,权在州牧伯手中。

第五期,光武帝时恢复刺史制度,但与之前汉武帝刺史制度相差甚远,与牧伯类似。这视为分权性之中央集权。

第六期,自中叶以来,刺史权力越来越大,守相也是畏如虓虎。秉军治民,恢复州牧之制。于是州牧把守相当做自己的臣僚,不再听从天子的话。

二、地方长官元首制

郡国行政组织,有长官郡守。郡为地方行政之骨干,郡守于一郡政务无所不统,郡国长官有六种重要而且大多为绝对的权力。

第一,对于本府官吏有绝对控制权。郡府官属有佐官,都尉、丞与长史,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其余的官员由郡守自己任命,比如功曹、督邮、主簿及列曹。除了都尉外,守相都能够控制。

第二,对于属县行政有绝对控制权。县其实是辅助郡的治理,郡可以决定县的一切。如果太守想夺取县权,可使县长失去治理权。太守可以自听县政,也可以随时派遣他人去知晓辖内县事。可以夺取县长的治理权,也可以擅自定县长的罪并驱逐他出郡境。

第三,对于郡境吏民有向中央察举的特权。郡国守相对于郡府佐吏及属县吏民,既有绝对控制,但在另一方面,若有官佐吏民有贤能,守相也可以向中央保送。中央政府招募人才,诸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茂才异等、文学明经、孝悌义行、勇猛知兵者,郡国守相皆为举主。由此可见,守相察举权之重。

第四,对于刑狱有近乎绝对的决断权。守相对于刑狱有绝对的判决权,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虽然罪犯执行死罪,需要上报奏请,但也只是徒有形式。

第五,对于地方财政有近乎绝对的支配权。财政为一切行政之动力,地方财政来源有田赋、郡国公田、山泽之利、市租以及其他附加。在这其中,山泽之利主要以盐铁为主。

第六,对于地方军队有相当的支配权。守相不但掌兵,而且兵力还很强,尤其是边郡兵力相对更强。

三、地方行政单位的稳定性

县为中国最原始的地方行政单位,后来加郡为二级制,再加州为三级制,或加都督区为四级制。尽管县的上级政区的名目、大小、数量,随时变化,但最原始最低级的行政单位依然是县,从未变过。县的数额变动最大的时期是在东晋时代,南北县数曾一度增加到近三千,其余时期则都稳定在一千四五百之间。不但隋唐前如此,宋元以后依旧这样。直至今日,县制依然是地方最低级的行政单位,大小数额与两千年前相差不大。这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一大奇迹。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主要从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讲述秦汉制度之美。

第一,秦汉疆吏权力完整,听命于君主。

第二,行政制度体系秩序井然,管理职责专一。

第三,行政区划,幅员狭小,政令易宣,上下不过两级。

第四,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升迁制度,察举制度健全,有贤能的人才能够得到重用。

第五,地方最高长官需要回避本籍,但辅佐的官吏需要用本籍人。这样既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又因地自治,人尽其才。

第六,长官任职回避本籍,就会乐于选拔当地一些优秀的人才。通过创办学堂,聚集年轻人,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

第七,秦以武力统一,则以武力治国。郡县设施道路,偏重军事,谋划详细,维持统一局面。

第八,刑罚关乎人命,为治乱的手段,汉朝县吏以刑罚为先务。

第九,刺史的官职虽小,但是他的权力大。刺史与郡守进行互相牵制,为帝王之术,有助于中央集权。

第十,县乡各置三老,由年龄大,学识广且备受人们尊敬爱戴的人来当。他们可以上达天子,领衔奏事,下率吏民,教化为主。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这本书中,作者严耕望先生坚持用史料说话,聚集许多不相干的琐碎材料、琐小事例,加以整理、组织,使其系统化,讲出一个大问题、大结论。同时,弥补了很少有人致力于地方行政制度史研究的缺憾。从而让我们了解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渊源,以及官吏的组织结构。为我们进行历史研究及兴趣讨论,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立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