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锦集
《我们还会再见吗》是一本由苗勇刚 / 贾宇萍著作,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一):《我们还会再见吗》
《我们还会再见吗》 看到书名,忍俊不禁,这是一本诗歌,56首轻柔离别诗,中英双语。是一本集成小说。收纳了很多诗人以及小说家,思想家,科学家等等的厉害人物。 其中有我特别喜欢的一位作者,威廉.巴特勒.叶芝。他是一个爱尔兰的诗人。还是一个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他在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可以说很厉害了。我喜欢他的《钟楼》和《盘旋的楼梯》。而叶落十分也是我很喜欢的诗歌。秋色浸透了庇佑我们的长叶,那麦堆中的田鼠也被催变老;很精彩的诗歌。 通读全文。你会发现。这56首诗歌包含了很多比如爱情,友情。死亡。离去等等复杂的感情都在里面。非常感人。如海因里希.海涅写的《为什么玫瑰如此苍白?》就很感人,亲爱的人你在哪里,玫瑰为何憔悴呢?紫罗兰为何会枯萎呢?百灵鸟为什么唱着泣血的歌曲呢?最可爱的香脂芽为什么会散发出死亡的气息呢?非常悲伤的故事。这是一篇对爱人失望的感情。诗歌用质朴的语言、熟悉的景物和大量的问句,表达了他失恋后的痛苦和绝望。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与一个人相遇。相知,相爱。到最后的分别。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经历。但毫无疑问我们不知道未来2个人会不会在一起。但是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最重要的是我觉得2个人在一起是2个人不断变好的过程。而不是天天吵架。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好的。应该充满信任和幸福。这才是爱情应该有的模样。海因里希失恋以后用了大自然的事物和动物来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写的真的很好,而且还有英语全文。 曾几何时。看到过这样一个句子。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虽然我无法拿这个与本文的诗句做比较。但是我觉得文中的诗歌读起来非常畅快。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文学水平一流。不乏一些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所以实力可见一斑。 不知道看过我这篇文章的有没有读过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告别》。我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段话。一千轮太阳会洒落你身,一千轮明月将摇落玉体;你身边不再有我的足迹,永永远远,相会无期。这一段话也是让我舒畅许久。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二):别离之苦
这一系列书有三本,分别是粉色的爱恋、绿色的重逢以及紫色的别离,这些天工作比较忙,想让生活多点美好与希望,这本紫色的别离小诗合集一直被我收藏,直到前两天我才翻开,依然是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精心的设计,精细的配图,这一系列选定的配色都很和我的口味,这本书淡淡的紫色就像薰衣草的颜色,翻开书的那一刹那我仿佛置身于薰衣草的花田,安逸而平静。
别离,一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本书的编者将五十首著名诗人的别离小诗收集起来,就好似收集起来了这些诗人的心绪与感伤,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使我们的视野广阔了,也使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变近了,即使漂流过海到了地球的另一端,我们也可以用电子设备进行交流与见面,所以现在想要体会真正的别离就要通过文学作品以及电视作品,在这本书里,透过诗人们的文字体会他们的心绪起伏,感知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他们面对别离的忧伤,那种未知感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
生活就是因为充满未知才有趣,一成不变的生活就会失去挑战的欲望,渐渐地人就会产生惰性,对于万事万物都没有了了解的欲望,即使面对别离也要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即使与最亲近的人短暂分开也要找寻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我国的古人觉得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悲伤的事情,所以他们用大量的文字去记录他们面对别离时的不舍之情,就如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里写到的那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以从李白的文字里看到他对于送别的重视,外国的诗人也想李白一样重视别离,他们用简短的文字描绘他们的依依不舍之情,虽然语言不同,虽然文化不同,但是人类的情感却是相通的。
这本书捧到手里有一丝的忧伤,再配上音频就会感知到人们情感的厚重,我不会像另两本书一样经常翻阅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承载的文字是厚重的,它里面包含了诗人们的各种复杂感情,但是这本书我会好好保存,在温暖的秋日里,欣赏着满树的红叶,一杯清茶,一本《我们还会再见吗》,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随着年纪的增长,感觉自己多愁善感了。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三):爱与孤独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漫无目的地漂浮在无边无垠的宇宙之中。他们距离是那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远。在心灵相通的一瞬间,那光亮如诞生的新星,璀璨如银河,可一旦失之交臂,便坠入那无穷尽的黑暗空间之中了。
爱与孤独像是两姐妹,人世间,相思的人儿最怕真心错付,相爱的人儿最怕生离死别,经历过一切,最怕的便是触景生情。隐藏在一切的背后,那深深的孤独感如同割裂掉身体一般,永永远远失去另外一半。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与自己相处的,终将面对的便是终极的孤独。有人在孤独中寻得出路,有人却在孤独中陶醉消沉。孤独,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爱:无论自私的、伟大的、对自己的爱或是对世间的爱,在一层层苦痛中探索出深邃的真理,最终寻得真实完整的自己。
孤独,来源于缺失,却让对生命的怜悯激发出无尽的灵感,诞生出一代代伟大的作品。孤独,总是发人深思,那残缺的美,有着致命的魅力,散发出人性的微光与温暖,彼此相遇,互为温暖,仿佛无尽黑暗的旷野之中闪过的点点星光。孤独,是那黑夜中摇曳的烛光,不争不屈,始终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孤独,是那晨间闪耀在田野里的露水,映射着生机勃勃的小小世界;孤独,如同攀爬在外墙的植物,无声无息却又包裹万象;孤独,是那丛林中漂浮的光影,创造出奇幻的景象;孤独,是那山涧奔流的小溪,长途跋涉,慢慢汇入大海;孤独,是那狂风骤雨中的闪电,划开无边黑暗;孤独,是那风暴中的水手,都有着一颗无畏的心;孤独,是那冬夜呼啸的风雪,却能在第二天的清晨,让树梢挂满让人惊叹的饰链……
在孤独中,修复那颗受伤的心,重新启程;在孤独中,让美好的回忆舔舐伤口,感恩生命;在孤独中,剥离自我的属性,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在孤独中,学会更好地去感受,去接纳,去爱,让自私的爱变得伟大,并照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当你习惯了孤独,即使挚爱已经离去,却能在回忆中与他一起走过那条往昔小径,虽已物是人非,你会发现,就连那路边的小花小草却也不曾忘记……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四):寄语相思
在皎洁的月光下,漫步于林间小径,孤独月光为伴,还有那早已进入梦乡的草儿与花儿;
在皎洁的月光下,心,早已不知去向,那欢乐的醉人往昔,仿佛在眼前,伸手却不见;
在皎洁的月光下,亲爱的人儿,你在哪里,我们何时才能又相见?
多想变成一只鸟儿,飞到你的身旁;
多想变成一朵花儿,盛开在你经过的地方;
多想变成一阵微风,轻抚你的脸庞;
多想变成如玉月光,撒向你沉睡的花床。
……
无数的诗歌描写着思念,这让人倍感痛苦却又味觉回甜、怀揣着无限希望的情感。对于爱情,对于亲情,对于友情,我们无法用已掌握的科学公式来解释:这是化学?亦或是生物学?只能放下一切理性,用真心去细细体味。人和人之间如此能产生如此复杂的情愫?有时要用一生,有时只需一个眼神,回眸瞬间便早已注定。一脚一脚,一深一浅,人生似乎总跋涉在沙滩之上,那一颗颗美丽的贝壳与石子,埋藏,那是一段段回忆,有的完美,有的残缺,有的纯白,有的璀璨。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离别:离开父母的双手蹒跚学步,离别父母与故土为寻找梦想远游,与同学、朋友分别,各奔东西南北,离别爱人、孩子,去更加需要自己的地方。离别,如同旅伴,终伴我们身旁,在夜晚摇曳的烛光中,我们总能见到最爱的人,在火光中,互为温暖,寄语相思。
伤感人世离别,更伤感自然更迭:那写于历史中的辉煌岁月,那神秘的古代神话与神祉,王国繁荣后的衰落,众神离去,如史诗般可歌可泣,都幻化为尘埃,随风飘吟;那山涧的树神,伴随着地壳的隆起,伴随着群山的脉络,最终却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唯有脚下的深根,默默守护着大地;那一朵朵盛开在原野的娇艳玫瑰,总能成为诗人们笔下美神的化身,却不敌季节更替,她集爱于一身,虽化作泥土,却总能在人们心中有着一席不败之地。
思念,幻化无形,它是永恒的催化剂,封存着所有我们经历的所有最美瞬间,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岁月如何磨砺,寄托着我们无限的情感宝石总会在生命长河中熠熠生辉,那时的我们并不会失去,也并不会老去!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五):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收到这本书之前,就听说这本书是一本诗歌合集,但拆开快递时候,还是被这本书的外封吸引到,淡紫色的优雅,设计精致的花朵,盘旋在一个大写的字母“P”上,这本诗歌合集的书名《我们还会再见吗》,又有着一种离别的含义。
由于内容很少的原因,所以看完这本书并没有花了多久的时间,看完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敲下书评,不知为何,看完这本《我们还会再见吗》竟有一种一点点压抑的感觉,也许因为这本书都是讲离别的原因。
书中分为了三个部分,生离、死别、伤景,仔细想想,竟发现这三个词语,无非就是世间最难过的三件事了吧。
很棒的是这本《我们还会再见吗》收录了五十首诗人关于离别的诗,来自于世界各国,词句明明很是轻柔,但却有一种雷霆万钧之力,在生离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和爱人生离,当然也有那么几篇是和兄弟朋友告别,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恋爱心理必修课》,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情是这世间上最美好的一种感情,那我想,生离便是这世间最痛苦的一种感情了吧。这里,我最喜欢的是亨利 范 戴克的《离开》,短短十多行字,却是最触动我心灵的一篇,太阳如此闪亮,花园如此欢快,我却要马上离开,不过那也无妨,因为你在为我的离开惋惜,而你若微笑,便是晴天。
相比生离更痛苦的,那我想就是死别了吧,生最起码还有机会,但死却是真正的永别。这里我最喜欢马库斯 加维的,《最后的告别》,天人相隔,我们唯有期盼天国再次重逢,死亡遥不可及,又那么短暂,不变的是你和我永远的情谊,像光明,转瞬又重生。
当友人,爱人离去,谁会在荒凉的世界里独自徘徊?
这沉默而无怨无悔的宿命,要如何孤独的承担?
在伤景这里,就是比较轻微的感觉了,人世间的苦,苦不堪言,但活着的人才有更多追逐,上帝都只救自救的人,何尝你呢。
翻到书的最后一页,才看到这本书中居然还夹着一个书签,上面的图案下有着一个英文单词,“PARTING”,这个单词意味着“离别”
不知道最后的结局是如何,但我知道,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以,请珍惜此刻在你旁边的那个人。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六):不说再见
收到书的时候很惊喜,书封是最近很难得的简洁风,一朵玫瑰花,缠绕在P上,与主题parting离别十分相配。选用我最爱的紫色作为基调,贴切的表达那种离别的悲凉之感。我诗歌是读的最少的,它不像小说那样,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读者一直阅读下去,诗歌篇幅通常很短,需要静下心来阅读。这本书的目录采用折页的方式,这个设计真的很赞。整本书采取中英双语的方式,简洁却不失意境的插画更加增添了想要好好读这本书的想法。
这本诗集的主题是离别,精选的各位诗人的50篇诗也都表达了不同的离别之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话题。亲人逝世,朋友离别,同学毕业,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不断地离别当中。仿佛昨天的欢声笑语还萦绕在我们耳边。今天就要就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人生就像一列火车,行驶的途中会有很多人上车,也有很多人下车,这段旅途,所有人都只会陪你一段路程,剩下的,你要独自一人走完。
当读到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歌》:要是你想,就常把我忆起,要么就干脆,把我忘记。瞬间击中了我。突然想起之前看的电影《寻梦环游记》,人死后,如果这世上再没有人惦记他,那么他就会彻底消失在这个世上。如果你想,就多回忆我。不然就直接忘记我,断了我的念想。生离不是世上最痛苦的事,死别才是。我刚追完的一部剧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忘羡一曲远,曲终人不散。他独自一人在云深不知处默默等待十三年,即使所有人都觉得他死了,他仍固执的觉得那个人会回来。这十几年他过得该有多难受。这离别是当真虐心伤身。
书中有二维码,看书看累了,可以扫二维码听听诗歌朗诵,还有各位诗人的简介,方便读者更深的了解。当离别不可避免,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是珍惜当下日子,珍惜和身边每一个人的相处。若是不可避免的要走散分别,那便坦然面对,笑着祝福对方,从此天高路远,前程似锦。期待下一次的遇见,当我们彼此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再次相遇的时候,便会更加幸福吧。
也是这次读诗的机会,让我终于体会到了我爱的博主的感觉,之前不懂她为什么喜欢读诗,如今读进去之后才明白,也期待后续两本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七):在分别之前,好好拥抱
我们还会再见吗?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一说出来就很自然的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因为一旦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心里往往已经知道了再见的几率非常渺茫,所以这句话是给我们脆弱的内心的安慰。这本诗集里出现最多的两个字是“再见”,而我认为“再见”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将来再见,一种是再也不见。
我想先从悲伤的“再也不见”谈起。肯尼亚当代诗人摩西·奥沙罗的《如今你已离我而去》,表达了对逝世友人的缅怀。曾经的好友,现在已经离我而去,前往天堂,留给我的只剩往昔的回忆。我明白你无法看到我为你流下悲伤的泪水,也不会有任何回应,那我就让自己平静下来,为你致敬。虽然你离开了我们,但你也得到了安息,不必再为任何痛苦烦恼,不必担忧任何人与事,从这个角度讲,你的离去也不全是坏事不是吗?虽然,我用这些话来说服自己接受你已离去的事实,虽然,我尽力往好的方面想不去考虑没有你的未来,但我真的,真的,还是觉得你的人生太过短暂,有那么一瞬间,我不相信你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这首诗读到最后忍不住落泪了,生离死别,果然是人世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
下面聊一首情谊深沉的诗,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别离辞后:莫悲哀》。这首诗中,作者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把自己与恋人的关系比作一幅圆规,恋人是不动的定脚,自己是会移动的另一脚。虽然定脚表面看起来是不动的,但是当另一个去远方游历的时候,它也会动,它会侧过身,目光一直追随着自己。虽然它们之间有一段距离,但他们还是彼此相随。当在外游历的那只脚一回家,定脚也会马上直起身来相迎,所以,“再见”在这里是真的可以见面。定脚的坚定让动脚准确移位,它们最终会在最初开始的地方相遇,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从来没有想过圆规的构造可以用这么浪漫的方式来解读。
人的一生一直都在别离,我们毕业,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辞职,告别之前的同事和朋友;我们长大,告别养育我们的父母和长辈……每一次分开,我们都伤心难过,但是,在伤心难过之余,我们还能做的就是在分别之前好好拥抱。这样,到了真正要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才能好好的告别。如果我们还能再见,那就各自努力,期待下次遇见更好的彼此。如果不会再见,那就珍惜这次相聚,不留遗憾。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八):《我们还会再见吗》——语出静默,再无回声
都说紫色是忧郁的颜色。它由红色和蓝色调成——所以,也许比有些人认为易让人抑郁的蓝色,多一点暗涌的温存。
只要,不用紫色的底色,书写生离、死别、伤景,它就没那么多哀怨傍身。
“我们还会再见吗?”我明白这话中的绝望有几分,背后的情谊就有多真。可是,我只是无法回答——因为我不知道命运的笔,究竟想为我的回答作出怎样的批注,而我,只能接受,也难以用自己都未知的结局,为你求一个心头安稳。
而拥抱、亲吻,都抵不过时间流逝后,彼此渐渐有所变化的内心,甚至决心用一场无言的离别,作为一个句号,把一段故事,强行切分。
再见。于是,你在页角绘着精致优雅图案的信纸上缓缓勾出这样的字迹,只是这一次,如果你还愿意保留一点曾经的相惜之心,请把它依旧装在信封里,打上火漆记号,再丢在无人可知的寒风里。
决绝的心意,从不需邮寄。
只不过,从此,我不愿再听到夜莺的歌声,会突然泪如泉涌地想起一个很久之前的黄昏,会拾起一枚无意中掉落的邮票——本来是打算寄送给你,代替你未能亲手摘下那年最后一朵菊花的苦闷……
你说,蜗牛会不会遇到海豚?
这句话,也许比“我们还会再见吗”,更值得猜想和探寻。要不,就约定好,各自用它们作为信使,再接到对方的书信之日,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世上所有的久别,是为了消磨哪一位多情人?
要与亲人伤别,与友人离别,与爱人痛别,与春花、夏日等所有必然眷念的美好分别,因为我们注定阻挡不住时间的脚步,这些日后才形成的伤感回忆也注定不会预先在美好还未消尽前产生——因此,我们此生终会问出一个无解的问题,“我们还会再见吗?”
你的诗歌,总说的不确实,说得人不想当真。但是,心里却早就认同了,才能每次在真的面对别离时不失态,默念着每一行你爱用的韵。
干燥的灰尘突然被掀起,在阳光下蹁跹浮沉,不知是不是幻听,我好像听到了熟悉的足音在迅速地靠近。这一次,问出的问题等来的依旧是静默。但你和阳光、幸福、快乐一起闯进来后,我就再也不需要等着听一个不知会不会存在的回答,在狭小的内心荡起的每一点细微的回声。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九):我们还会再见吗
每当遇到一个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新朋友,我们常常会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想法。好像谈天论地喋喋不休,也说不完对彼此的欢喜。那种与生俱来的熟念,好像我们曾经认识。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吧。初识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我们会离别。难得相遇,我们那么有默契,怎么会离别呢?但生离死别,有时候并不是人为可控的因素。尽管不情愿离别,当路不同,方向不一致时,我们终将会分别。
有些离别是短暂的,有些离别是永久的。短暂的分别,终有聚首的时刻,然而有些离别当我们问出,我们还会再见吗?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不适合再见了,只是不舍,才会期待还有相聚的时刻。人们常说分手后人不可以再做朋友,因为曾经爱过,无法心无芥蒂的相处。其实,一般人分手后确实不再适合再见,无论多么舍不得,对双方来说,不再打扰,相忘于江湖才是最好的。《我们还会再见吗》集合了50首轻柔离别诗,每一首都温柔多情,有不舍,但更多的情感表达也表明,有些离别,诗人明白相会无期。世间情爱的模式有千千万万种,好像爱情的开头多是大同小异春心动荡,结局却迥然不同。但离别是最常见的结局。
我以为我会一直在这个公司呆下去,毕竟我已经在这里呆了四年多了,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如果无意外,应该不会折腾换工作了吧。虽然曾经也想过要离职,也因为不公平的待遇,想过要对抗,但因为熟念,因为舍不得,很多的时候我都会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现在怎么就分道扬镳了呢?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我突然有了其他的理想,稍稍一提及,一触即发,辞职、道别来得有点突然,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也知道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今天之前我也想过,我与这些同事们还会再见吗?但今天突然发现工作中无论我们配合得多么默契,一旦不再是同事的关系,竟然也没有再见面的必要了。四年的相处,同事竟然只是同事,我回去收拾东西,发现连打招呼都很尴尬,说不伤心是假的,四年多的相处,除了睡觉时间几乎都呆在一起的伙伴们,竟然还不是朋友。难受归难受,但也明白人走茶凉的道理。只希望以后我们少遇见吧,比起不能再相见,相见无言更让我觉得悲伤。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但除了天灾人祸造成的无缘无故的离别 ,其他所有的离别都是预谋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不满情绪的累积便是离别的根源。
《我们还会再见吗》读后感(十):一生的遇见,一生的珍惜
今天有时间阅读了《我们还会再见吗》,这是继《有幸你来不负遇见》、《我在等你的时候老去》之后的最后一本系列诗歌。这本书讲述的是离别,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会遇到无数的人,从陌生人到朋友,从朋友到伴侣,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注定是处在中心位,成为你生命中的主角,而有的人只能成为配角,让你体味人生百态!
本书精选50首英文离别诗,全书分为三部分,生离、死别、伤景,收入约翰•多恩、罗伯特•彭斯、济慈、雪莱等著名诗人的代表诗篇,配以优美的人声朗诵和别有意境的内涵设计。
《我们还会再见吗》这本书比前两本来说,内容多了一丝悲凉与祈求,人生世事无常,我们也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但我们要相信,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你在我身边时,如白驹过隙;不在我身边时,却度秒如年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和对方黏在一起,但是一旦离开,却又感觉时间变得如此漫长,不是有那么句诗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正的爱情就是体现在不论朝朝与暮暮,都在思念对方,一切尽在不言中。
离愁别恨长相扰,此时只盼以身随
在生离死别面前,我们对待爱人都是抱着希望她活的更好的想法,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当危难之际,杰克把生的机会留给了露丝,自己在冰冷的海水中活活冻死,俩人间超越世俗偏见的爱情,赢得了一大批观众的眼泪,而最后露丝把海洋之心扔进大海中,我认为也是想让海洋之心代替自己陪伴在杰克身边。
如果黑暗和腐朽能留下,我曾经思考的些许痕迹,那你最好笑着把我忘记,也不要悲伤地把我忆起
最好的爱情,是两情相悦的同时,何时何事都为对方着想。之前有看过一个故事,一位老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老奶奶在照顾的过程中也生病了,为了不让爷爷难过,就骗他说自己要出去旅行,然后去医院度过了剩下的时光。遗忘是最好的解脱,沉默是最好的诉说,一生中的遇见,一辈子的珍惜,缘聚缘散,离别无可避免。
人生多戏谑,世事总无常。愿我们皆能重逢久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