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1000字

2021-02-25 00:23: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1000字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是一本由樊登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56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一):樊登读书会文稿大集合啦!!!

  相信选读这本书都是冲着樊老师来的,然而,岂料,我至少以为这是一本樊老师自己读书后的读后感,是通过自己聪明的大脑揉碎、加工回炉重造之后的作品,就算有旧茶添新水的感觉,但也总是添了的啊……

  它只是一本,普普通通,音频变文稿后的大集合,照搬过来的大集合。那我为什么不点开APP文稿啊,因为它重新排列组合了讲书的顺序就能称之为一本书了?也可能是怕有的人不知道樊登读书会,在书店闲逛的时候,偶然拿起,看了某本书的文稿,深受启发,再买其中书中所讲之书细细研读?谢谢若能如此,也是收获!

  但实不建议樊登读书的会员们买此书啊,若真需要排列组合顺序,可去书店拍一下目录就好!!!我估计是个假粉吧,啊哈哈哈哈~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二):育儿的经典书之集合

  

人到中年身边都是有孩子的朋友,于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成了日常交流的最常话题。这本樊登老师献给中国家长的养育书,汲取了国内外17位教育专家的17本教育名作中的核心和精髓部分,结合自己的观点和嘟嘟或身边人的案例,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孩子养育的技能。本书框架清楚、结构分明,没有大道理和艰涩的理论,而是平实的语言和举例,易读也易懂,想来父母实操也是较易上手的。作为樊登读书的忠实听众,每本书都听3遍以上的人,会发现这些书他都讲过,核心的观点也都包括了,所以你没空去读这17本书、也没空听樊登老师讲这17本书,就来看这一本,毕竟做好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而且关乎孩子的一生,也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基于此我特别推荐,也是立志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给到朋友和身边的人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协助。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三):简评

  这本书存在的最大意义是告诉我们,无论你是谁,在做父母的时候,在孩子面前,都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其一便是读书。

  内容还是杂乱了些,不过樊登的学习力和总结概括归纳能力没得说,时不时穿插一些作者和自家孩子的故事,还是蛮真实。

  也觉得书名不应该是读懂孩子的心,可能“我是如何从书里学会做父母的”更合适,一些书已经纳入阅读计划,也是正心诚意。

  想起小时候,一次在车里,我大概问了很多问题,父亲说我真是个好奇心的孩子,喜欢问问题,于是表扬我。还有一次,我在看电视时提出了对一个成语使用的质疑,父亲说我有反思精神,便表扬我。

  我的父亲极少表扬我,极少极少,但是每次表扬都会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开心良久,尽管彼时年纪那么小。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观察力相当强,但是他们解释事物的能力又那么弱,面对孩子要真诚,要小心翼翼,要极尊重,要讲清楚明白,不要马马虎虎,即使他们的心里修复能力强大,但这决不是父母敷衍的理由。

  以上,是题外话。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四):谨记教育孩子的三个要素:信任、自由、无条件的爱!

  这本书太棒了,还没读完,我已经忍不住要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用完全放松的心情和耐心和孩子互动了一整天,收获很大,他会很高效地完成作业(虽然是在玩耍之后才做的,这这是他说决定,要尊重他),很开心地和我聊古诗和论语名句的意思,很爽快地洗了内衣,现在洗完澡准确去睡觉了。 一切都那么和谐,我希望这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主旋律。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的错误而影响一生,他们本该有健康成长。

  ----- 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但同时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历来如此。唯一的破解之道,是父母成为终身学习者。家长们都太懒了,我们没有承认孩子是个独立思考的人,而是习惯用控制的方式去压迫孩子。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和不足,承认自己甚至不如孩子,我们才会随着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才会成长为我们想要的优秀的正常人,否则一定适得其反。大人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需要耐心。如果不希望孩子犯错误,就永远别在他犯错的时候指责他,你只要帮他想办法改正就行了。 父母的责任太重大了,我们的每个态度和做法都会直接塑造孩子的性格、品格和人态度,这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谨记教育孩子的三个要素:信任、自由、无条件的爱!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五):《读懂孩子的心》

  

为了我妹妹看的书,通过这本书惊讶的发现我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他们两个很喜欢重复看看过的动画片/电影。但我也没想过为什么,就觉得无聊,一直给他们推荐新的。从书里才知道那是小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重复接触直到他们掌握了,自以为是的打断是在妨碍他们。又比如小孩吃手竟然也是正常的天性。不能强制制止。emmm当父母不需要考试真的很奇怪,我看这本书看到不少我爸妈踩雷的地方。把孩子养大和把孩子养好是不同的事。很难说我究竟是不是好好的长大了。或者说其实我也不知不觉的被影响,有了父母身上那些我讨厌的特质。

这本书通过樊登分享他看过的儿童教育相关的17本书,以及穿插和儿子嘟嘟的一些相处故事,分享了怎么才能不扼杀孩子自然成长的权利,让孩子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等有空可以看看原本的书。

说起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面也提到父母相对小孩本身就是一个不公平的存在,比小孩高大,给小孩住的地方吃的东西,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极大的影响他/她的人生。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六):大杂烩 & 《非暴力沟通》低龄版 & 智商鉴定

  参考文献的大杂烩 没有给人留下足够深度和体系性的思考。

  本书大量例子是否都看起来十分类似?因为这些例子基本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儿童情景应用。那还不如去看《非暴力沟通》。

  另外很多例子太理想化了,比如印象很深的一个是,在讲孩子的自控力的时候,举例爸爸告诉孩子说:“爸爸担心的是怕你成瘾。一个人一旦玩一个东西玩成瘾了,就很难自我控制。那时候,他没有自控力了,整个人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他会被游戏控制,而不是他自己能做什么事"

  然后孩子就get了??!!!WTF??!!!用上瘾和自我控制和自控力等语录告诉孩子要有自控力??然后孩子就get了??!!

  我们是在同一个星球吗?

  那让人不得不回想起那句老话,这个世界要警察有什么用???

  还有一个例子,让人想起大陆智商鉴定类言情剧:“我的朋友马上上前去制止她。他过去敲开车窗,对那位女士说:你知道这样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吗?你有没有读过《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不到无条件的爱”

  我看到这里,第一反应是“哈哈”心里冷笑,如果有实体书,那我此时应该合上书说“智商鉴定完毕”,建议下次警察叔叔查岗的时候也参考下:“这位同学,你知道你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多大伤害吗?你有没有了解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你平常不看新闻联播的吗?你这样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七):养育心经

  孔子有两句话 道出了教学相长的奥妙: ·第一句是“君子不器” 阅读教学 是一种翻转式学习 英子树读 始终遵循“尊童为师”的原则 助推孩子独特阅读系统的生长 ·第二句是“有教无类” 英子树读 选择一对一私教 老师要以身作则 因材施教 彻底激活孩子自信的比较优势 3.5岁~5.5岁 是书写和阅读的敏感期 儿童教育 越是低年级 就越需要更高素质的老师 最好的教学策略是 杀鸡还须用牛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的作者尹建莉是教育学硕士 却主动选择到小学教语文 最核心的教育策略就是: 从小读到大, 阅读,阅读,再阅读! ·英子树读 核心基本理念之一就是: “爱上阅读不是能力问题 而是上天赐予你的福报!” 错误和失败必不可少 关键是建立科学流程: 观察,感受,发现 记录,实践,复盘 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犯错” ·英子树读 是一种“观察实践育儿法” 陪伴孩子4岁到18岁的学习红利期 为每一个阶段的孩子开发 阅读力全案定制解决方案 构建孩子自身又湿又长的滚雪球赛道 例如《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的作者近藤麻理惠5岁开始爱整理 15岁遍读收纳整理的书籍 18岁就已经为客户服务了 ·英子树读 是一种游戏化学习的思维体操 跨界,类比,关联,联想,聚散 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 如凡·高即兴变化的生命乐章: 参差不齐的线条 精心安排的图形 粗旷的色彩组合 瞬间的情感表达 营造整体的和谐 孩子从4岁起就将家庭会议 与梦想基金,中一班日记等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All in one 所有知识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生活 内化为父母和孩子的价值观共情叙事 体验这场完整的自我疗愈,修炼之旅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八):读懂孩子的心

  最近看到樊登出了新书:樊登给中国家长的养育书。饶有兴趣,第一时间拜读。全书分为三个版块: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 每个部分里分别涵盖了五六本书或者是人物采访,全书总共集合了17位育儿专家的思想精华。借用那些书目的作者在那些书里的核心观点,樊登做了提取摘抄,也夹杂了他在养育自己孩子嘟嘟的过程中的一些小事例辅以阐述。对于没有读过或听过这些书目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算是集十七本书之精华于一身的合集简宣本,读起来会非常受用。但是对于希望对养育过程中的困惑有帮助,或者是对自身需要提高的部分有更好的参考,还是建议去读一读那些原书。 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所涵盖的这十七本书,我整理出来: 第一章无条件的爱的力量 1.《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 2.《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马蒂·奥尔森·兰妮 3.《母爱的羁绊》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 4.《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杰弗里·伯恩斯坦 5.《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访谈-尹建莉 6.《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布鲁斯·罗宾森 第二章与孩子一起成长 1.《让孩子远离焦虑》塔玛·琼斯基 2. 关键期 - 李跃儿访谈 3.《翻转式学习》 拉塞尔·L·阿克夫 和 丹尼尔·格林伯格 4.《爸爸军团》 布鲁斯·费勒 5.《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第三章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 1.《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默娜·R·舒尔 2.《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金伯莉·布雷恩 3.《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罗娜·雷纳 4.《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 和 伊莱恩·玛兹丽施 5.《养育男孩》 史蒂夫·比达尔夫 6.《养育女孩》 史蒂夫·比达尔夫 每一本书都是亲子养育的经典,每位原创作者都是该领域令人尊敬的知名大咖学者专家。为了对这些原创作者示以敬意,我对《读懂孩子的心》里只提及了书名并且引用了核心内容但没有标明原作者的几本书,特意从樊登读书会APP里查实了作者,一并在上面做了标注。 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育儿育己之前,我们首先要拥有高贵的灵魂。 最后,我非常同意樊登在这本书里写下的观点:如果父母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我愿意跟天下父母一起,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九):一个父/母亲的自我修养

  

这是一本杂烩式书籍,选编了樊登对十几本儿童教育类书籍的提炼总结和少许评论,也结合进了樊登自己的育儿经验。

若已是樊登读书会成员,那就不必买这书了,若不是,倒是可以买来一读,将之作为一本购书指南也是不错的。

书名《读懂孩子的心》纯粹是为了多卖几本瞎诌,更贴切的说法是《一个父/母亲的自我修养》,因为全书的核心观点是应该以及如何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父/母亲。

以下是我较有体悟的几个观点:

1、解决孩子作业多得做不完的问题,帮孩子写作业是方法之一。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就亲自上手给孩子写过作业。

她小的时候,老师偶尔留一些没有意义的作业,比如把10个生字写10遍,共100个字。我对女儿说:“宝贝,妈妈读,你写。如果妈妈读这个字,你能写出来,就写一个就行;如果不会写,写三个就行。”孩子的时间也是时间,孩子的精力也是精力,让孩子把时间消耗在写100个字上,不如省出时间来阅读、玩耍,她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快乐,还不会对学习本身产生抵触心理。

2、孩子是通过工作来认识世界的。

如果一个人长大成人很不统一,到了养家糊口的时候,他会把工作视作一种负担。他就不想让孩子天天工作,觉得让他休息是最好的,会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办法就是一切让大人来,想让孩子过得舒服,因为他根本不觉得工作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孩子的工作本能是通过工作来认识世界的。比如说,他扣扣子、自己背书包上学、去洗碗、去帮着妈妈布置餐台等,这些事情是孩子在探索和学习,完善自己的过程。

3、对于一个内向孩子,严厉的管教必然会失败。

理解内向的孩子,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内向孩子很容易产生内疚和耻辱感。建议纠正内向孩子的错误时,稍微说一下就好了。如果让孩子的内疚感和耻辱感过多,则造成伤害,导致孩子的行为扭曲或者深度自卑,以及自尊水平大幅下降。

对这几点有体悟,是因为这就是我所经历的人生。

  《读懂孩子的心:樊登2019年新书.》读后感(十):想读懂孩子,那么做好了学习的准备了吗?

为什么孩子没有这样做?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呢?

怎么孩子老是不听话呢?

…………

很多很多类似的问题。

读懂孩子,我想有三点:信任,自由,爱。

首先是信任。当开始学会走路,家长总会觉得会受伤,不让走这里,不让走那里。为了避免受伤,经常性地对孩子说,不可以碰这里,不可以碰那里等等之类的话。

其实我们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有人不信任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会受到打击。可想而知,孩子呢,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怕孩子长大杀人、放火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现。

作为家长,信任孩子是很需要勇气的,也需要抛开以前所接受的一些所谓的常识。

家长在对孩子发号施令之前,可以换位思考想一想,自己会是怎么样的呢?

其次是自由。在孩子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管做得有多么的糟糕,也不要去包办干涉。觉得孩子做不到就不让孩子做。嫌孩子做的不好,这里嫌弃那里嫌弃的。

最后是爱。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孩子的,只是孩子的某些行为不满。

除了以上的行动,对于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先理解孩子的感受,等情绪好了再提点建议,不用把自己以住的经历都告诉孩子,使得孩子很反感的。

总而言之,想要读懂孩子 ,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理解孩子的感受,不一味地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想法来。

给孩子时间适应,给孩子时间消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