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火星孤儿》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火星孤儿》读后感1000字

2021-03-02 02:21: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火星孤儿》读后感1000字

  《火星孤儿》是一本由刘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页数:3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星孤儿》精选点评:

  ●所谓的硬科幻不是靠大把的理论和炫学般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成

  ●“扼住文明的喉咙”(出于阅读道德我还是别剧透了),这个设定太牛逼了,我阅读到后面奇观越夸张,我就越紧张,我还是很害怕刘洋失手的啊,之前读《蜂巢》时还是有几篇挺失望的,但这次是开了大招了啊。强!

  ●看了刘宇昆的推荐才买的书,没有失望。石碑是不是在向《2001太空漫游》致敬啊!小说里挺多科幻梗的,刘洋对黄金时代是真有执念啊。真是同道中人。一定要继续加油啊。把设定做得更牛逼,故事人物写得更好。五星鼓励。

  ●虽然内核难硬的,但整个故事讲得近乎灾难……

  ●不错的书,内核很硬,想法很多。故事表达流畅。但是还是为了“科”而幻,缺少很多细腻的人物和情节描写,也是很多科幻的通病了吧。

  ●科幻是凭借点子定胜负的文体,但是科幻小说是要靠文笔来呈现点子的。这本作为科幻的点子确实挺有意思,但是根据后记作者发轫的想法和最后呈现出效果南辕北辙,这大概也是作者笔力撑不起全书的佐证。不写长评了,毕竟你国科幻圈对这书一片好评,简单写几个明显的问题【对标雨果奖入围作水平】:支线过多过杂;人物基本扁平且立不起来;最后的解决方案过于天降,令人一脸懵逼;作者虽然是物理学博士,但是里面所谓的硬核部分处理的很不好,作者把自己的理论背景都用在解释已有问题而不是开拓未知解答上了,就显得硬核得很多余;最后,“致敬”的作品过多也过于明显,这个太明显了,看了书就都知道。其实非常可惜的是在作品最后有一句话,我觉得把那个作为全书的主题,会非常好,作者没有费太多笔墨蛮可惜的。反正就……科幻长篇难写,谨慎下笔嗷。

  ●已购。作为消遣很不错,几乎一口气读完。不过如果苛刻一些,还是点子先行,人物让位于点子,全书读完,人物都没有立起来。虽不是我喜欢的科幻,读得却也畅快。

  ●高考想必是如今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作者十分聪明地选择了高考作为切入点,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读者,这次高考“不太一样”。设计高考题目时,作者充分发挥了自身理科博士的知识积累,如果你计算一下另一个世界的元素周期表,绝对会惊叹一声,它喵的和书中题目描述的居然一模一样。故事后期展开到了一场地球规模的灾难,而应对灾难的关键自然是落在了主角一行“考生”的身上,呵呵呵,是不是感觉自己那熄灭已久的中二之魂再次燃烧了起来?(反正我是这样)此文最初连载于蝌蚪,看到成品时,我发现原本的一些小瑕疵全部得到了完善,可以想见作者和编辑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不敢说这篇小说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它绝对值得你在大年夜捧在手中,感受一场不一样的“烟火”。

  ●其实不太理解本书的操作法。先把当代的科幻批判一番,说都是老瓶装庸俗爱情故事,我们离克拉克已经很远了云云。然后按照young adult 反乌托邦小说的路子写了一个四流版本。所谓的惊天脑洞也只称得上是对《你一生的故事》等接触类题材的拙劣模仿……如果改编成剧本的话,好莱坞及各大网络平台每年可以刷掉几百个。youtube已经有相似题材的自制剧拍出来了,叫the thinning,烂片级别。如同书中人物所说,披上一层科幻的外衣并不能拯救俗套的故事哦

  ●很少见到以凝聚态为背景的科幻小说,所以加了一分。我因为作者是大同行,所以才有了阅读它的想法。以小说本身而言,实在是无法给出一个好的评价。ps:豆瓣现在的新书人情分过高了,已有短评中的溢美之词,如果不是评论者自身审美能力太低的话,那只能是一片人情虚言。长此以对网站和作者以及用户都没有好处。

  《火星孤儿》读后感(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刘洋作为一个中国科幻作家,一个很宝贵的品质是,有些故事能从中国老百姓生活日常入手,以小窥大,在寻常日子中迸发幻想的力量,不像很多科幻作家,全盘都在模仿欧美的人物、生活、设定,甚至是翻译腔的语言风格,你能想象一个小说里,对话的都是中国人,对话内容却是“噢,我的殿下”“我敢打赌,这个可怜的家伙”…………

关于立足本土,刘洋和刘慈欣很像,他的很多小说也是立足中国乡土,尤其是《乡村教师》,将乡村教育为什么重要描绘得淋漓尽致,堪称“知识就是力量”的最佳诠释。刘洋的这本《火星孤儿》也与《乡村教师》有点相似,都讲的少年拯救地球的故事,前半部分围绕高考工厂进行了富有青春感的描写,而且步步为营,留下了许多悬念,令人不忍卒读,其中,用绩点购物吃饭,水中限时答题,高考指数期货等设定都十分有趣,几个学生主角的人物形象也树起来了,后半部分,随着外星人开始出题,反派开始动作,整个故事慢慢流俗了,尤其是反派为控制世界不择手段的系列桥段,确实过于老套。

其实,如果能围绕高中生热血答题继续下去会更好吧,而不是最后高中生只是成了可有可无的工具人。

最后,以本书最热血的一段收尾,希望少年们可以永远向前!

就这样,一群距离地球三万六千公里的高中生,在不知不觉中肩负起了拯救世界的艰巨重任。他们绝对想不到,半年之后,他们就将迎来一场意义重大的“高考”——而试题早已刻在那最后一批石碑上。这是他们的高考,也是全人类的高考。

  《火星孤儿》读后感(二):地球历史的见证人,高考教育的受害者

  回想高一的时候,物理老师偶然在拓展部分讲了一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一丝丝冲击,我当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碍于当时视野不足没能进一步了解。那可能也是我对科幻喜爱的源头之一。探索科学和真理的过程真的很美,我喜欢科幻可能也是喜欢对未来的想象,喜欢构筑另一种世界观的可能,也能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思考我们这个世界和人类本身。

  我觉得科幻小说不光要“硬”,构筑新的世界观,还要让我们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所以小说最感染我的其实也是其关于我们应试教育的反思。我们学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通过高考成为人上人,还是通过知识了解世界和真理。爱因斯坦说,他从来不把追求生活的快乐和安逸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本身。在我看来,在科学艺术中追求终极的真理,探索世界和有关人性的一切,才是活着的目的。

  小时候,一直以为未来会是清洁美丽、汽车在天上飞的时代。没想到在文中,未来仍然有高考。我们的生活方式,依然没有太大变化。就像现在2020年了,大家依然是忙忙碌碌,为了生存和在大城市立足中奔波——没有人能够逃的出生活。

  所以未来,科技会改变一切么?我们真的会变好吗?我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好。

  未来,依然会有父亲家暴孩子;依然会有填鸭式的教学;人们面对灾害依然会自私自利。这很正常,我们也该接受。

  不过,最后拯救地球的恰恰是一帮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孩子。

  这是这帮孩子的悲剧。虽然沦为历史的见证人,但是自己宝贵的时光却荒废在错误的知识上。

  作者有些想要讽刺的意思,却又设计出“263”计划拯救地球。总感觉作者隐含意义上是肯定这种集权和教育的。

  作者的高潮也不是太完美,与二维世界的精神接触,应该是相当精彩的部分。作者却用侧面描写了。也真希望二维世界具象化日常能再详细展开一下。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很感动。感动于地球的得救,震撼于我们探索精神的缺乏。

  阿木最后,把氧气当成惰性气体喷向熊熊火焰,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火星孤儿》读后感(三):【雨枫书评】跨维度的第三类接触

  初见此书,书名的带入感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两个版本的故事:一是地球人的火星基地发生灾难,驻守人员损失殆尽,仅有一名孩子存活下来并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二是火星人遭遇重大危机,侥幸脱险的火星人孩子来到地球,与地球人发生接触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或温馨、或搞笑的故事。然而,随着阅读的展开,感觉离我的上述想法完全不搭边,终于在故事的中后段,随着诡异停电事件和大火的蔓延,让我终于明白了此“火星”非彼火星,本书硬科幻的特征也随之开始显现在了读者面前! 故事从一所实施全封闭教学高中的招生说明会展开,一方面通过对这群高中的介绍,逐渐给读者展示了一所独具特色甚至是不可理喻的学校!奇高的升学率、神秘的校址、特别的校园设计、独特的教学手段、不可理喻的教材设计,一步步将读者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在校园之外,地球上开始出现诡异的大停电和莫名的大火,停电和大火像病毒般四处蔓延,随后是神奇的石碑,奇怪的题目,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事件接踵而至,直至这两个看上去毫不相干,互不影响的故事线被一个263计划关联到了一起!谜团开始逐渐解开,一切都开始明朗,人类的未来托付给了一群高中生!一场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特殊高考由此拉开了帷幕! 人类与二维世界的智慧生物之间跨纬度的接触是本书的最大亮点,长久以来,人类对于外星生物都有着高智商、高科技水平甚至高纬度的幻想,对这些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也有着天然的恐惧,而对于低纬度的生物却不太关注,甚至是轻视,认为他们对生活在更高维度的人类构不成任何威胁,高维生物在低维生物面前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本书却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们完全不同的认知!三维空间同样存在二维物体,一旦二维空间的生命体进入到我们的世界,控制了我们的二维物体,同样可以给处于三维空间的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本书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科幻元素丰富又不失科学,所涉科学理论严谨而又不会显得过于高深,结局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对人物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让读者阅后能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确实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火星孤儿》读后感(四):【雨枫试读】从42到32.7,从答案到碑刻

  经历过少年时代高考的惊心动魄,翻开第一页,刘洋就将我们带回了高中的课堂。作者对未来高考教育的推演,将我们亲身经历中对高考最恐惧的记忆扩大至一种极端,封闭式教学、成绩分级、蓝色药水、监视项圈……随着极端的教育方式为学生们反抗,故事进入一种略显诡异的境地。当你以为这出现实主义戏剧将要引向重压之下的爆发,《沉默的故事》将在未来上演。峰回路转,与现实教材截然相反的教学材料进入课堂,学生们的暴动和荒诞的反抗撕开了藏在小故事下巨大阴谋,仿佛《楚门的世界》一般,故事的舞台从学校跃升到了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站,科幻的绚烂想象力至此一飞冲天。

  改写物理规律,世界天翻地覆。彼此关联的地面上,全球停电和火灾的危机步步紧逼,神秘石碑掘土而起,外星谜题困惑世人,神秘的“263”计划,小小中学生的命运与地球的命运紧密相连。

  随着谜题像高考试题一样抽丝剥茧逐渐清晰,我们也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物理规律定义的世界,天上空间站陷入黑暗恐慌,地下神秘宗教骤然崛起,这是一颗原子,改变了世界。这就是刘洋的科幻宇宙,对于科技倒退的恐慌所带来的的颤栗,势必击中我们每一个人。

  在残酷的高考工厂中,机械式解题的少年阿木超越所有学生,解出了外星人的谜题,用一个数字“32.7”带来了黎明的希望。借助阿木的“神力”,投机分子索罗创建了电力神教,而不无讽刺的是,索罗也覆灭于阿木的机械式学习,仿佛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我们无从得知阿木如何搭建两个世界的桥梁,不无遗憾地讲,仅仅通过古河的眼睛,将新奇的设定裹挟着故事爆发,略有偷懒的嫌疑,但两个近在咫尺又远距天涯的宇宙文明彼此接触时,电子震荡产生的文明涟漪依旧动人心弦。从无可理喻,到叹为观止,仅仅是几页物理公式的解读。

  如刘洋所言“纵然是低纬度的智慧种族,依旧可以扼住高纬度生命的喉咙”,纵然是高考这样朴素的题眼,也可以生发出毁天灭地的科幻奇想。在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42是“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而在刘洋的科幻小说《火星孤儿》中,32.7则是“挽救人类现代文明的碑刻。”

  《火星孤儿》读后感(五):硬核致敬

  “都是些俗套的点子——生化病毒、人工智能、电脑网络、黑洞虫洞、时间旅行——到最后,你甚至发现连这些都只是一层皮,里面装的不过是个蹩脚的爱情故事。”

  古河笑着赞同道,“克拉克离我们已经很远了。”

  ——《火星孤儿》

  作者借着主人公进行的吐槽,实际上应该算本书一开始就表明的态度:绝不是以上类型的作品。

  物理学博士,科幻迷,这两重身份叠加下的科幻写作,在文章当中流露出太多值得玩味的细节。一不留神就会发现,都是同道中人。

  这所高压封闭的学校通过类似洗脑的宣讲会出现在读者的视野当中,像所有反乌托邦式的科幻作品当中描述的那样:极权、封闭、压抑。直言不讳的标题叫做“禁书”,一把华氏451°的炙热,焚毁了一切。

  主人公古河被作者设置成了科幻小说爱好者,第一次被发现阅读的杂书是阿瑟•克拉克的《月海沉船》,这一艘黄金时代的星际孤舟,恰巧预示了近腾校区后来的命运。而他在宿管查房时侯丢弃的凡尔纳的作品,通过这个契机让他和文仔搭上线,就像凡尔纳说的,

  “把两艘船放在大海上,即使没有风浪,它们也会相遇。”

  古河手上曾经拿着一本泛黄的《安德的游戏》,这也是《火星孤儿》带给读者最大的感受:少年人在虚拟中对抗现实。需要身为少年的主角一行不断成长,造就一支属于自己的飞龙队。

  作者大概是个克拉克爱好者,多少次透露出的,都是对这位大师由衷的喜爱。

  将近腾校区与拉玛号相比,地球上浮现的石块与黑色monolith相比,都是漫游,都在宇宙里头。阿木算出一个终极的答案,这一句像极了《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里面没头没尾的“42”,知道对,但不知道为什么。而通过符号和外星生物建立联系的古河与阿木,恍若《你一生的故事》两位科学家,穿越时间和七肢桶注目。

  如果说之前国内科幻作者的努力,找到一条星辰大海之外的“科幻现实主义”的道路,那刘洋实际上把这种现实从一如既往的苦难中解救出来,更多关注年轻的科幻阅读受众群体,把应试教育下的他们变成主角,是第一次,也是很棒的尝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