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1000字

2021-03-07 04:53: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1000字

  《长冈贤明的思考》是一本由[日]长冈贤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376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一):有所启发的几句话

  1. 为了美味的料理,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看上去是美味的。环境也是,厨师也是。光有滋味是不够的。

  2. 试着给自己写一句宣传语

  3. 好电影让人流泪的场景,总是隐藏在相当微妙的地方。

  4. 要贩卖有形的东西,必须开发出无形的“什么”来帮助销售。

  5. 谁都有一个舞台,能把自己最耀眼的一面展示出来。这个舞台就是职场,但谁也没有注意到。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二):设计师亦是企业家

  10《长冈贤明的思考》长冈贤明是日本的一位知名设计师,自己创业,成功开设了多家连锁店。在这本书里记录了作者平时的一些琐碎的思考。主要是探讨了怎么当一名好的设计师,一名好的职员及一名好的老板。在书里能看到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及对日本的忧虑。作者讲述了自己的经营之道,及作为一名技术创业老板的困惑:如果把精力放在专业上难免会缺乏管理经验,而阅读太多的商业书籍则会丢下专业的进步。这是一本随笔书,作者每天会用20分钟记录自己生活中灵光一闪的念头或者读书时的感悟。常年累积也就能编排成一本书。作者虽然每天时间很珍贵,但是还是会抽出时间飙车,每天要开两个小时的车,还会在睡觉前看一部电影,虽然身体不适合熬夜,但还是坚持三点才睡觉。固定的作息时间似乎延缓了熬夜对其身体的伤害。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三):翻译的看着好累

  

书的装帧很有设计感

但是这个翻译 让人看着很难受

书的设计和目录很吸引人,当准备认真看的时候发现文中的语序很不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一句话在一页里重复了好几次“我是这么认为的”。语序看起来是直接日文直译过来,使得整个文章读起来很奇怪,词语翻译的偏幼稚。每隔一两页就会有一个小短句,翻译的让我想起了初中非主流小词语的日子。

整本书像是作者的日记随笔。东一句西一句,看着非常的难受且累。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四):生活就是如此

  二手的东西无疑就是别人用过的旧物件,这对于如今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的人们来说基本上是不再需要了,想要什么直接买个新的就可以,哪怕会贵很多。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让我重新认识了二手商品,原来旧的东西之上也能够完成创新,首先如果了解了作者长冈贤明的背景就能够知道他开店的宗旨是什么,也就知道了为什么二手商店能够在如今这样的年代风行。作者的年龄已经不小了,说明从生活而言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可谈,再加上他的教授头衔和成功的商业范本,足以证明这本书的实用性。设计师是一个紧跟潮流的工作,他们往往都是生活的艺术家,天赋极其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天赋人们就只能阅读这些人的作品来找寻现成的灵感,也就是所谓的跟风。

  通过日记的形式来记录,很简单也很直观,在书中作者传达更多的是观念,满满的干货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在书中作者没有直接去讲什么成功之道,亦或是他的二手品商店是如何经营起来的,而更像是侃侃而谈的记录。我本人就很喜欢看这种不做作的文章,日本的理念一直都很先进,一提到设计和创新很容易就联想到日本。日本人不仅仅能够做出好的东西,也有办法让人有想要消费的冲动,这也就是让购买者产生了欲望,谁说买东西一定就是必须才买的。看了这本书我也突然发现了原来我的钱包一直不鼓的原因,大众的生活品质促使着我们去过更奢侈的生活,这是种被动性的推进。

  作者在书中也记录了很多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窍门,也能看出作者思想与行为的转变,年龄小阅历必然不够,但不去注意观察,年龄大依然可能一无所知。作者也是把自己的商业理论总结了一下,在社会当中这些就相当于是厚黑学一样,只不过是通过日本人的手结合到生活之中的实际例子去写。如果给别人打工,或者说作为一名商人,那么作者的理念则很前卫,可是对于作为艺术家的我来说,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每次都能够识破这些也不愿意去做,虽然这样会引来别人的厌烦,但我想这就是我的个性吧。不过我也会变通,在其他时候为了避免麻烦,我也还是会做一些让别人开心的事,谁让这就是现实呢。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五):一个设计师对你生活的启发

  日本的设计师大多都崇尚“极简”、“无”“白”的理念,看过几本关于日本设计师写的书,他们极少会去谈论怎么去做设计,反而有点儿像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在谈论生活。所以往往我都会习惯把日本设计师的书当成一种散文来看。这本书是日本设计师长岗贤明的诸多灵感集结而成的日记。如果你是冲着要学设计的话,其实完全没必要,但如果你就当做一个和你那样上班的人,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然后你就能从中获益。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不见得你一定要学到很多的技能才能让你进步,有的时候就看看别人走过的那些路,和别人碰到的问题,你就能获得启发。有的时候在地铁上,短暂的空闲时间里翻开这本小书读一读,也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休闲方式,很多喜欢把看书当做休闲生活,当有的时候我觉得只有像《长岗贤明的思考》这类书,才能称得上是休闲,很多的书读来是颇为费神的。

  位于大阪最时尚的地区“橘子通”上的D&DEPARTMENT OSAKA,设计师长岗贤明创办提倡“永续设计”的家具店。目前,在日本国内和国外共有11家店,计划将其可持续设计、使用的理念推广至更多的地方。他的“长效设计”理念(Long-life design)——重新发掘旧物品的存在价值和利用空间,不仅让旧物焕发新生,这一理念也影响了一大批人。在技术飞速发展、物品迭代加速的当代,长冈贤明结合了日本设计与文化精髓,宣扬一种全新的旅行概念,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到设计品的原产地,培养他们亲自感受并尊重物品的态度,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美好品质的追求。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生活中都是非常追求凡事要做到最好的人,哪怕是面试,他也会从一个简单的证件照上看出那个人是否有朝气有上进心,力求能为公司寻得正能量的员工,而我们很多的人,有的时候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毅力。我前面说日本设计师都崇尚“极简”、“无”“白”的理念,你再看这本书背面的那几句话,都无一不印证着这句话,一周记不起来的名片,他能够当断则断扔进垃圾桶里,在过去我们智能手机未普及的年代里,我们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一本厚厚的名片册,里面装满了形色各异的名片,在很多人里要做到这样的很少,反而囤积症很严重,有了网盘后就更加严重了。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们的生活起着些许影响。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六):一个创业者的思考

  今年夏天我去了一次东京,大概呆了8天的时间,在东京火车站偶然看到了Beams,我真的是连喊代叫的和朋友说了Beams有多好,有卖什么的,我说我一定要在Beams呆上一下午,结果我去的Beams只是一家很小的店,只卖一些服装和家居服之类的。很多人肯定觉得我有点崇洋媚外,国内那么多品牌至于这样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因为之前看过一本名为《何为美好生活:Beams at Home》的书,对Beams这个品牌有了少许的了解,从书中看到的品牌在旅行中突然看到,自然有不一样的感觉。

  说到Beams,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性冷淡风的无印良品和提倡 Long Life Design的D&DEPARTMENT。无印良品可能很多人都比较了解,但是D&DEPARTMENT了解的人就相对比较少了,而我也是在读了一本由浦睿文化出版的名为《长冈贤明的思考》的书才对D&DEPARTMENT有了一点了解。

图片来自网络

  D&DEPARTMENT 提倡 Long Life Design物件的可循环性和长久的使用效能,D&DEPARTMENT的由虚拟商店发展至今,其创立者长冈贤明不仅使自己的品牌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也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在日本引领了二手商店风潮,将一种新的理念带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快消品店日益增长的今天,不断更新的产品让我们也跟随新品不停的买买买,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冈贤明偏偏提出新奇的相反理念:“不生产”、“不再继续设计”。而《长冈贤明的思考》这本书正是长冈贤明在创业初期2000年-2005年的诸多灵感、日常感悟汇集而成的日记精选集。

图片来自网络

  长冈贤明在创业初期并没有辞掉自己设计师的工作,而是一边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进行二手店的创立。在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他考虑了诸如自己对角色变换的思考、对公益设计的理解和认知、如何找到人人都想回购的二手商品、公司最想要怎样的员工以及产品设计师、消费者、商家之间关系是什么样的,长冈贤明把自己思考的答案一并写了写来并出版出来,一方面可能是对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时期的记录,另一方面也是对很多创业者有一定的帮助。

  我想对很多想要创业的人来说,《长冈贤明的思考》会有很多共鸣,毕竟身份的转换对每个人来说都非易事;而对普通读者而言,《长冈贤明的思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老板到底在想什么,老板们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究竟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脑子进水了……作为一本日记,《长冈贤明的思考》有点枯燥,但作为一本成功励志类书籍,《长冈贤明的思考》值得一看。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七):长冈贤明与日式成功学

  不喜欢名片的长冈贤明,至少有三个标签。

  日本二手商店风潮引领者、长效设计教父和回归日式造物原点的设计师。如果继续写下去,我觉得可能还有生活家、最会生活的男人、优秀经营者、企业哲学家等一长串称号。

  虽然今天刚刚翻开,《长冈贤明的思考》已经是一本13年前的旧书了。写《长冈贤明的思考》这本书的时候,作者40岁,创立长效设计主题商店5年。这是作者2000到2005年的日记,也是35岁到40不惑的思考。回想2005年,Beyond乐队告别演唱会、《魔兽世界》正式运营、默克尔成为德国首位女总理、全球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女子组合AKB48成立,是不是很有年代感呢?

  现在看来,成功学一味地空洞,悄悄溜到身后,猛击后背,就能听到腹中空空。又何来日式、欧美、中式之分呢?其实,鸡汤喝多了,不但觉得空桶发声,余音绕梁,甚至大小空桶也发声有别。日式重个人经验、像悟道。国人重教条,像教材,欧美重数据分析,像报告。谁说的有影呢?其实谁也不负责售后退换。日式一开始就没说这是成功学,只是个人思考,所以没有误导消费者嫌疑,欧美只是数据分析,导出结论,一切基于数据。如若时过境迁,谁也奈何不了。反是国人教材,被逮了个正着,得了教唆青少年头脑发胀的罪名,算是倒霉。

  今天不说教材、报告,只结合长冈贤明这本书,盘点一下我所认识的日式成功学。

  归根到底,还是有点喜欢。

  一是命题。20郎当岁的人,喜欢下结论。后来学聪明了,放弃了下定义、抛命题的想法。可是在日式成功学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句子。比如长冈贤明说,“人生的根本,也许就是去完成别人嘱托的事情”。“值得依靠,就是最佳的服务”。这种不完全归纳法,就像学生提一白条鸡,诘问柏拉图,这算不算人类一样。可我又常常喜欢这种方式。我们看热闹的时候,一定不能嫌事大。一个深刻的错误,远比多个平庸的正确要好。它至少强调了某种属性,赋予了形而上的味道。

  说远一点,比如《伊利亚特》中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挑死了,再也不能洗热水澡了。薇依得出的命题是,“整部《伊利亚特》均在远离热水澡。人类的全部生命几乎总在远离热水澡之中度过”。两年前,偶尔看到这个句子,我念念不忘,至今未明。其间,大概也有命题的功劳。

  二是哲学。日本企业家,总有哲思化的倾向。比如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哲学给经营赋予形而上的味道。没有知识分子的时代,企业家反而扮演了哲学家、社会运动家的角色。就像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可参政议政一样。好在日语作家有下定义、抛命题的喜好,所以这种哲学并不枯燥。相比来历不明的小故事后面、匆忙下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大道理,他们在经验中扎根还要深一些。

  三是格物。说它们是成功学,终究没错。他们常常处理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因为重细节和方寸之间造大船的传统,常常演变成了一个个精准而又可操作的准则。虽说嚼菜根格物的结果,可能还是白条鸡式的命题。但是于平淡之处起波澜,颇有“拿鸡毛当令箭”的乐趣。原谅我又想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谨遵不吃豆子、不能摸白色的公鸡、不能走大路、不能在有光的地方照镜子的规矩。这些规矩,让毕达哥拉斯兄弟会的朋友无比可爱。

  四是注释。此点与上一条重复,原不该说。注释的热情,可能和上课接老师话把儿差不多。拔高一点,这叫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但终究没有形成释义学,所以只是注释。在书的天头地脚,扒拉出一块天地,贴耳附言片刻,全然不顾对方耳聋多年。注释的乐趣,或是这种喋喋不休的参与感、或是人人之间羁绊的乐子。

  比如,长冈贤明说“说自己所属公司的坏话,总的来说,是得不到任何正面效果的”。文中注释了一下这个职场常识,反而变成了“但凡朝天吐唾沫,终究是要落回自己脸上”的因果轮回。看完之后,悔不该抱怨自己工作多年的岗位。自吐唾沫,还得自己洗去,或是浑然不顾,真的成了“唾面自干”。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八):长冈贤明的创业新路分享

  提到日本,有人会想到深夜食堂式的居酒屋,也有人会想到动漫爱好者的天堂,而随着赴日旅行人数的增多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日本的家居和很多小众品牌越来越受到很多国人的喜爱。而二手风店风潮的兴起,又成功的俘获了很多人的心,而在日本引流二手店风潮的是一名名为长冈贤明的设计师。

图片来自网络

  单说“长冈贤明”这个名字,大家肯定很陌生,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日系的东西都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是动漫迷,这是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名为《长冈贤明的思考》才了解到这位自己成立公司的日本设计师:长冈贤明,1965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曾任职于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教授、武藏野美术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作为 “Long-life Design (长效设计)” 概念的创始人,在东京开展集设计与环保于一体的新 业务D&DEPARTMENT PROJECT,此后创立了设计品二手商店D&DEPARTMENT,不仅在东京、富山、京都、福冈设立了直营店,也在北海道、静冈、山梨、鹿儿岛、冲绳以及韩国首尔等地设立了合伙公司,店铺总计10家。2009年,开始刊行以设计视角介绍日本各县的旅行指南《d设计之旅》。前段时间我还在朋友家看过长冈贤明的《d设计之旅:京都》,当时并没有注意作者,在看完《长冈贤明的思考》后才想起我之前看过作者长冈贤明的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

  说会这本《长冈贤明的思考》,其实是一本出版了13年的书,是长冈贤明,将自己在二手设计商 D&DEPARTMENT 初创期(2000-2005)的诸多灵感、日常感悟汇集而成的日记精选集。作为员工的角度,这本书看着的感觉不是特别舒服,员工不能把自己定位成单纯的“工薪族”,要从公司的发展去考虑自己的工作,要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尽量多做分外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要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而作为老板为什么不多替员工考虑,却一直在想着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员工呢?当然,如果换位思考,我如果自己创业,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员工要求的少、工作的多且全心全意的为公司服务。这就是身份不同而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吧!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底,《长冈贤明的思考》是作者长冈贤明的日记合集,是他自己的心路历程,自然不需要顾虑他人的想法,而能将自己的日记出版成书也是成功的一个标志。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成功才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公众号:鼠小闹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九):“长效设计:有意义的生活”活动回顾

  

2018年10月11日晚,日本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四本新书发布会“长效设计:有意义的生活”在上海钟书阁芮欧百货店举办。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现场,长冈贤明与参与书籍相关制作的嘉宾分享了浦睿文化推出的《长冈贤明的思考》《D&DEPARTMENT开店术:开间有人气的传递想法的二手商店》,中信出版社推出的《d设计之旅:奈良》,以及新星出版社推出的《另一种设计》四本书的内容和创作经历,对谈一条创始人徐沪生,分享了他们的开店心得和对于设计、经营、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

活动现场

活动海报

当时的讨论内容十分有趣,故将浦睿文化发在公众号上的活动回顾迁移到这里。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BQxLlgApyfOwMX9-_11-Pw

×××

主持人(编辑 唐詩,同时也是本场活动的译者):

在邀请参与书籍制作的嘉宾和长冈先生本人为我们分享、介绍书籍之前,坐在我旁边的长冈贤明先生有一件非常在意的事,想在这里做一次澄清。

?“有设计感但又最传统的东西, 其实就是日本设计的原点。”——长冈贤明○ 根植于那片土地上的东西, 会是那个国家设计的原点。——长冈贤明

长冈贤明:

在中国的网络上检索“长冈贤明”这四个字时,最先出现是上面那句带问号的话,但是这句话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就是为了订正这一点才从日本来到这里的。下面打着圆圈的才是正确的表述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上面那句话。

请大家多多指教。

主持人:

《d设计之旅》是长冈先生自2009年起推出的以设计视角介绍日本各地的杂志,如今已经在日本发行20多本。中文版第一期《d设计之旅:京都》于今年4月出版,请长冈先生为我们介绍一下刚刚出版的《d设计之旅:奈良》。

长冈贤明:

大家购买的旅游杂志往往刊登的都是一些著名旅游景点,而《d设计之旅》则是平等地介绍日本47个都道府县。每次采编都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住在当地,在深入了解当地之后制作而成。可以说,这也是我们公司最花钱的项目。每年大概会出版三本《d设计之旅》。虽然我们是抱着平等的心态在制作,但因为会有人气区分,不太人气的地方可能杂志也会卖得不是特别好。当听说要在中国出版《d设计之旅》时我非常的开心。大家如果买了这样一本书去了奈良,如果觉得杂志上介绍的地点很有意思(其实全部都很有意思),我会非常开心。在日本也有不少原来没有计划去这样的地方,但是因为买了我做的《d设计之旅》重新燃起兴趣想去当地的人,我认为这本杂志也在引领一个崭新的旅游模式。

这是在中国出版《d设计之旅》中文版的计划,之后会有很多以日本地域为主题的《d设计之旅》在中国出版。那么,大家知道中国有多少省市自治区吗?在日本大概有47个都道府县。听说如果以市来区分的话,中国大概有334个市,所以我就想要在中国出版334本这样的杂志,请大家多多支持啊。这也是将来我想要做的事情。

每本《d设计之旅》的起始页都会有一个宣言,写明这本书有一个什么宗旨,想做成什么样的书。这个宣言,如果外地人阅读后不会有共鸣不会有感动,就不会放到杂志中。PPT上可能看得不太清楚,大家一定要把杂志买回去仔细看看。包括书中的照片是用什么角度拍摄的,等等,其实所有都有一个标准。

这本杂志以六个主题为标准进行采访的,有景观、餐食、咖啡馆、选品、旅店、人物,所以在大家的旅行中肯定是非常有帮助的。去了这里一定要去这家咖啡馆品尝一下这个……这样的情报是在杂志当中是非常多的。

比如有关咖啡馆的一页,先在上面总结了三个要点,下面有详尽的介绍文字。如果大家觉得下面读起来很麻烦,那么只读上面三个要点也是可以的。每次在杂志编写时都会举办一个公开会议,围绕这六个主题分成六个组,让当地人组成圆桌形式进行讨论。每次的讨论都非常的热闹、激烈,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虽然大家住在当地,但是最符合当地特色的咖啡馆是哪一家这个问题是大家从来没有考虑过的。

这个是景观组的讨论实景。最后会让大家把各自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用PPT形式进行公开介绍。所以可以说《d设计之旅》是与当地人一起共同制作的杂志。总结来说,《d设计之旅》是一本旅行生活书,跟着这本书去往当地,能够对日本47个地域产生新的认识,发现熟悉而又陌生的地域文化。杂志内容经日本编辑团队严选,选出了当地最有特色的东西,请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一下。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碧山工销社合伙人、乐与永续创办人王国慧老师为我们介绍《另一种设计:长冈贤明的工作》。

王国慧:

谢谢大家,大家聚在这里都是喜爱阅读的人,毛姆曾经说过,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相信用长冈贤明先生话来说《d设计之旅》就是随身携带的长效设计再发现。

《另一种设计:长冈贤明的工作》,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书,因为缘起于安藤雅信邀请长冈贤明先生在他的百朝一浪所做的一场个人展览。这场个人展览被我们作为D&DEPARTMENT黄山店by碧山工销社开业的开幕展,在后天在碧山村举办,欢迎大家到当地观看另一种设计的造物证明。这本书是纸上的展览,这个展览其实是一个不设计的设计师的造物心得,这本长冈贤明新书是回顾设计生涯,分享社会与设计反思,更通过不新作的设计路径传递了另一种设计的思考和行动力。

长冈贤明看来有两种设计,一种是形式好的设计,这也是他作为设计师最初的个人兴趣,也产生了D&DEPARTMENT的商店,但是他发现随着时代危机,有一种时代的思潮和课题,其实时代越来越关心物的前景,我们是不是被物包围,我们是不是无法处理我们对物的欲望,所以人们更加关心能够长期使用的设计,在长冈贤明看来这是理所应当。

在长冈贤明看来有两种物,一种是新做的,一种是既有的,长冈贤明先生本来就有惜物情怀,他是二手店主。这个惜物情怀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新的思维,现在很多人提倡可持续,但是学校里面没有一个教授会跟设计专业学生说我们不要造新东西,所以正是这种思维、倡导、口号和现实的差距和现实的分裂,导致长冈贤明先生认为我们必须产生新思维和新行动,用已有设计推动经济发展,所以他通过自己的设计和他自己的这样一个活动生涯,给大家提供了9种不新做的造物方法。这是长冈贤明先生认为另外一种设计。包括发现、改变看待事物眼光、起一个新名字、欣赏岁月留下的痕迹、为再利用而制作、使用既有形式、挖掘地域的“可能性”、以商务用品为基调、创造传达的方法。

创造传达方法,D&DEPARTMENT不仅仅是一家店,它其实是一个店铺活动体,所以通过销售、展览,还有学校、读书会、杂志、唱片、电影,其实是一个整体多种形式的传播方法,把D&DEPARTMENT长效设计理念推广出去。

这个展览将从10月13日开始一直持续三个月,在D&DEPARTMENT黄山by碧山工销社店,所以最好方法是邀请大家来到我们的店,前店通过我们团队一年筹备以及紧张的准备,在后天就要开幕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其实长冈贤明先生希望的是,激发每一个人和激发我们在地的大家从传统当中,从我们的生活,从我们自己对社会和个人关系反思中,去用我们自己创造出我们自己另外一种设计的思考和行动力,非常感谢大家。希望在碧山和大家再相聚。

长冈贤明:

其实王老师才是长冈贤明本人吧。(笑)

主持人:

请问长冈先生,为什么来中国?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开店?

长冈贤明:

其实D&DEPARTMENT并没有非常积极地在日本全国展开开店活动。如果有人想要活跃地方经济,想要展现当地魅力,那么D&DEPARTMENT会提供模式和支持,在当地开这样的店。所以碧山店也是因为有人想向中国、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想让我帮一个忙,所以我才来到这里。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日本有高龄化问题,老年人很多,新出生婴儿很少,因此日本的乡村其实有“加速化”的问题存在。当我去了碧山之后,觉得这个地方节奏适宜、生活舒适,所以想把它舒缓的氛围长久延续下去。日本有很多被形容为“加速化”的村子,与此相对,如何使用“设计”将自然资源丰富、人口日益减少的村子变得富裕、富足是一个长久以来的课题,这个课题也同样适用于碧山。所以我现在期望的,并不是让很多观光客一口气齐聚这里,而是希望有一定想法、有一定质量的观光客一点点地增加。这样的一个想法可能也是今后的一种设计方向。虽然设计其实是有帮助加速消费的意义在的,但与此相反,今后可能会有另外一种设计,也就是不是为了帮助加速消费,而是为了真的想要这样的商品的人设计的作品。一般的包装设计的作用其实是为了利于全国流通,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以后会渐渐变少。现在日本已经有了不在全国流通、必须前往当地才能购买产品,因此包装设计是不被需要的。

主持人:

《开店术》是长冈贤明先生十多年来的开店经验的完整大总结。这里面有很多开店哲学,包括理念、做法和经验,也融合设计、经营、生活方式等非常多深入的思考。它的内文非常有意思,有长冈先生把自己总结得出开店经验、用手绘形式表现出来的插图。这本书在最后有一个最新的主要活动年表,一直更新到了2018年,也是对他的工作非常直观的回顾和总结。

长冈贤明:

这本书是和同事们一边对战一边写成的。《开店术》写了很详尽的一些开店经验,这个书直观的展示了我当时开店的一些想法。大家读了就会知道,《长冈贤明的思考》这本书里我一直在生气,但《开店术》这本书是用一个更加冷静的态度写成的。

主持人:

《长冈贤明的思考》写于D&DEPARTMENT的初创时期,也就是2000-2005年的时候。当时长冈先生正在完成一个身份的转变,原先是设计师,后来成为了团队领导者,也成为了一个设计活动家,这个身份转变时期像他刚才说的那样,有非常多的苦恼,也有非常多对现状对周围生气的时候,有很多的感悟与灵感,他把这些都汇聚在了这本书里面。这是一本按照年份、日期编辑的日记精选,内文中有长冈本人的笔迹,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日记系列共三本,今天很荣幸请到了这三本书的翻译许建明老师,请她来给大家介绍、分享一下已经出版《长冈贤明的思考》以及即将出版《长冈贤明的做法》《长冈贤明与日本》。

许建明:

谢谢大家,我介绍一下,刚才聊了很多,我想跟大家做一个简单互动,这个互动就是我想请大家举手,如果你现在已经是自己在创业了,不管是开了一家很小的店还是开很小公司,甚至于是一个代购都可以,但是你是自己的老板,你如果已经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请举手让我看到。我想知道如果你希望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者是在自己有生之年不仅仅限于自己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人,而是在未来这个时间里面,我希望做一个给自己打工的人,我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事业,一个自己的店也好,一个工厂、一个公司也好,我想看到有哪一些人是有自己以后会要创业的心愿和打算。

我们可以看到半数以上的人都是现在已经创业或者是将来有创业打算,为什么让大家做一个小互动,这是因为长冈贤明先生写《长冈贤明的思考》的时候,差不多是2000年,这个年份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是新旧世纪交接的一年,也可以说是大家浪漫的千禧年。2000年大家用的绝对不是iPhone,那时候大家用的大概是诺基亚,也可能是摩托罗拉,现在2018年,大家用的手机和以前非常不一样了,为什么2018年的今天我们还要再去看长冈贤明先生2000年写的一些心得,2005年体会到的一些感动,因为这本书刚才讲到,这里面生了很多气,这本书里面他刚刚从平面设计师角度真正跨向社会,作为一个他想开一家店,设计公司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但是他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很多挫折,我一直跟我们浦睿的小伙伴说,这本书如果能够早一点到中国来,一定会帮助非常多的人。因为很多人大家有创业的想法和心愿,但是从创业这一点到怎么样达到收支平衡,甚至是有计划开展自己的脚步,这个中间有很多的坑,没有一个人或者是没有一本书给大家一个光明的指引,告诉你这个地方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避免,那个坑我掉下去过受到非常惨痛的经验教训,你们一定不要像我一样。如果你有一个想要去创业的心愿,我非常希望大家来看这本书,当然也包括《开店术》。有人觉得打工仔很好,不用花很多心思很舒服,我也非常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里面有一个人,他作为创业者,他作为老板,从这个角度看,他希望招募什么样的员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在我老板心目当中我是不是合格员工,我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更加好的员工,在年底的时候,跟他去讨论一下能否加一点工资,所以在这本书当中我可以说我自己也获得了非常多的感动。

另外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一条的创始人徐老师贴了很多N次帖,他想把有意思的页面全部贴起来反复看,他也买了十几本同样的书发给他中层管理员工看,希望他们可以从中学习。这本书长冈贤明先生写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做一个很有学问或者是学术类书籍,这里面的页是以自己写博客和日记形式写的,在晚上睡前一点点时间,所以每一个章节非常简单,最多三页就结束了,所以我可以跟大家说,这本书是非常轻松可以看的。但是我同样跟大家说,这个很轻松的书同样也是很难看懂的书,这里面字很简单没有复杂的古文,但我希望大家带一些N次帖读,如果读到当中对你产生共鸣东西希望你可以划下来,然后把书合起来,用你自己大脑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是不是我也有过同样的场景。这些场景对于长冈贤明产生这样的感触,对于我来讲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一些想法。

我分享一个小案例,当时他说我们今天要开一个会,走到半路发现没有带笔出来,但是到客户那里要做笔记,没有笔只带了个笔记本是不是很丢人,走到对方大楼楼下正好有一个便利店,我们进去买一支笔吧——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再思考一下,你真的需要那支笔吗,你家里没有笔吗,所有人家里都有笔,但是在那个时刻你真的还是会买这一支笔,如果我们进行第二次思考,如果多准备一些或者是忍忍这个时刻,我借一个笔度过这个时光,这个笔的消费还会作为消费存在吗。通过这样的想法或者是通过这样的自己来拿一支笔或者拿一个N次贴,我们在这个书读书同时,我也希望大家不仅仅读书,而是用自己的思考去思考这本书,并且我们期待大家能够从这本书当中获得很多自己的感触和刺激,让大家更好理解到长效设计没有那么遥远,每一个人家里都可以有长效设计,关键是你自己的思考是怎么样的,谢谢大家。

长冈贤明:

如果徐老师是长冈贤明本人的话那就好了。(笑)

主持人:

今天很荣幸请到一条的创始人徐沪生先生来与长冈先生做对谈。听说徐先生非常关注长冈先生的活动。

徐沪生:

他这个店和这个生活是我最羡慕的一种,我去过他们东京的店,47个博物馆,也在他们餐厅吃过饭,也采访过他们餐厅的主管,因为我们自己开店只有17天的经验,我们列了500个问题要修改。我让很多高管看《开店术》,其实不是让大家学习开店,看过这本书之后我也建议大家不要开店,因为长冈贤明是不可复制的。其实我也是在管理群里面把这张图贴出来,这个是一个模式,社会地方、自我、生意,生意的比例是比较小的,可是我们这个生意比例是比较大的,我们跟高管聊的时候就说永远不能没有社会和地方,社会这个部分如果没有,这个品牌、平台会受不到别人的尊重,就是一个商业模式而已。我特别想问长冈贤明先生,怎么做到一个很好平衡,您也是一位老板。比如我们是一个新零售概念,我们都有摄像头,这个东西放到这里,如果没有人买我们就把它撤掉,如果按照D&DEPARTMENT是把这个东西放到这里很久等那个喜欢它的人吗?这个怎么平衡?

长冈贤明:

在D&DEPARTMENT我们会将商品分为两种类型来进行考虑,一种是想卖的商品,一种是能卖的商品。能卖的商品它自然的就会拥有好的销量,我们就不会去销售它。如果是店里在卖的商品有了人气,我们也会不再销售它。因为不想竞争。如果自己想卖的东西在别的店里已经有人气,产生竞争,这个时候就会放弃卖这个东西,再去寻找新的想卖的东西。

徐沪生

徐沪生:

前面讲到334个地级市,当时看了这本书我发了一个朋友圈,中国有334个地级市,中国这个事情没有人来做,我们很想做这个事情,334个地级市是相当于绍兴、温州这一级,每一个地方挖掘10个,就是3000个很好的产品,从我们这个平台来讲和D&DEPARTMENT不一样,我们会挖掘销量大的,面向特别多的人群,所以想听您谈谈,比如当地一个物产、一个东西希望卖到一两万个,会对当地人有帮助,但是当你有一两万个产品,就更加大众化,你怎么来平衡这个事情?

长冈贤明:

因为日本和中国商业规模,或者说国家的规模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做的事情也是完全按日本的模式在做的,可以说是在做小规模的事情。而且我们是在排除“热销”这一点,一旦商品热销了,就会把它“摘除”掉……

徐沪生:

如果销量比较小就会导致单价很高,反过来传播人群会变得更有钱才可以消费起好的设计,还是你卖很少又卖很便宜?

长冈贤明:

如果是价格高的东西就会说明为什么这个东西价格那么高,再让别人以高价购买这个商品。

徐沪生:

所以很少做量很大的产品?

长冈贤明:

虽然也有,但真的不多。

徐沪生:

你又是老板又是设计师,又到处开店,你时间上怎么安排,有多少员工要管?自己脾气怎么样?我是脾气很不好的。我们管理做这个生意没有你这么有设计感,员工会有生意头脑的就没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就没有生意头脑,你自己公司是这样的吗,会很普遍吗?

长冈贤明:

我当了十年左右的社长,但现在既不是社长,也不是杂志的主编。

徐沪生:

员工非常成熟?

长冈贤明:

对,员工非常成熟。

徐沪生:

所以可以到黄山开店,有这个时间。

长冈贤明:

也不是因为赋闲才去碧山开店,是觉得碧山店可以在世界上起到一个范本的作用。日本现在高龄化加速化严重,养老金没有流通到地方,很多人会从地方逃出来,但是碧山没有这样的现象。

我想反问一个问题。不管日本和中国,大概没有什么人不知道一条的,您今天能来我非常感动。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一条会在中国开实体店?在座的各位也许已经知道答案了,但我还不知道。

徐沪生:

我们是参观你们的店下定的决心。我们去参观了D&DEPARTMENT,然后参观了Okomeya、中川政七,你们店对我们的启发很大,我们也是媒体出身,我们也会选择东西,逻辑是一样的,我还特别喜欢你们店里面的铁货架,你书里面也有一章专门写到。很好看很简洁,但是又像咱们一般超市那样,上面售价也很便宜,我们在国内找不到那么好看的。

长冈贤明:

大家有没有人在疑惑一条为什么开店,有疑惑请举下手好吗?很意外,举手的人很少啊。大家都事先知道了一条马上要开实体店的事吗?

徐沪生:

他(长冈贤明)是很排斥网络的,我看他书里面写的。

长冈贤明:

开店以后有什么感想?实体店在一条的整体活动中是什么位置?

徐沪生:

我们都投入实体店,从商业模式来,当我们成为一个平台,我们希望有更多客人买这些最好的,我们这里有用户,这里有很好的品牌,我们只是做一个连接,我们希望有更多用户,后来发现我们真正好的用户到互联网、到抖音拉广告这个不精准,购物广场是很精准的。对我们最惊喜的是我们看到进我们店的人是我们想要的人,但是在互联网上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长冈贤明:

你刚才说的希望能看到“进我们店的人是我们想要的人”,这个想法跟我一样。

徐沪生:

做有想法、有人气的店。但我们的“想法”里“地方”的比例没有那么高,但是一定会有。

签售现场

×××

读者提问

Q:

我们理解徐先生有很多焦虑,我想知道长冈贤明先生最大的焦虑是什么?您选择了您的事业,是更加走进了普通人生活,还是选择了和他们保持一种距离?

长冈贤明:

现在应该有这样的东西,或者现在应该是这样的……每天都在一边思考这样的问题一边开店。如果有一天它倒闭了关门了,那么可能社会需求就是如此,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放弃这件事情。所以我们不会勉强自己用不自然的方法使用金钱或者人力,勉强自己去顺应这个社会自然发展。所以如果有一天D&DEPARTMENT倒了,请大家觉得“它是家好店,好可惜啊”。现在的世道就是这样,大家这样想就可以了。现在D&DEPARTMENT已经进入第19年了,这也是大家认为“如果没有这家店我们会很困扰”的一个证明。所以D&DEPARTMENT能够在黄山开幕,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请大家一定要多多支持它,因为这个店非常容易倒。

Q:

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您,所以没有看您的书,但是我非常理解,因为我是做传统零售非常理解徐总看到在我们中国,开一家店考虑选址、客群、布局、商业模式,甚至是少谈情怀和员工多谈钱,包括活下去等等,但是在您讲的,您首先回到初心看开店目的,回到徐总提的,您开这个店最初目的是有这样一个初心,有这样一个理念,在这个上面再指引选址、客群、品类、成立,最后是坚持达到一个顶层高度目标和预期和你的初心,还是先在中国设计好我的商业模式?特别感动一点是您一直在问大家到底是否理解一条为什么开店,所以我觉得您是在问他的初心,但是徐总一直认为您拿商业模式解释或者是我有这样的客群,通过这个平台衔接,在长冈贤明这里已经不管具体细节,他是拿理念或者是文化管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所以请您稍微再具体解释一下?

长冈贤明:

首先我会先想到“社会上如果有这样一家店那就好了”,建立D&DEPARTMENT的时候想到的是,如果大家都能购买通过修理修缮能够持续、长久使用的东西那就好了。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并且有想一直持续做这件事的信念,至今开了近20年的店。因为日本其实也是一个很小的岛国,也许是我们的努力有了成果,现在日本有很多通过修理修缮,长久、持续使用旧物的生活者。因此,在2018年的时候,我想过要不要停止做这件事。我觉得,现在日本到了一个不得不做新东西的境地了,所以计划2020年开始做一些新的东西。

徐沪生:

做什么东西介绍一下?

长冈贤明:

用当地拥有的素材、人力,和外部的设计师合作制作新的当地物产。并不是把原材料也从外地弄过来,而是用当地原材料,由外部的设计师进行创作。新物产不使用流通手段卖到外地,而是让购买者去往当地,在当地购买。

Q:

您好,我有一个长久疑惑,您的产品里面有一些旧物再造产品,我本人也做过这样的尝试,经常会有一些惊喜的产品出来,但是后来会发现这个旧物比新材料更罕见的资源,造出来这样一个东西之后可以造十个、二十个,大家普遍接受这个产品需要一千个,你再生产这个东西甚至是造新产品更浪费,但是我看到非常多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一直不知道成功设计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长冈贤明:

确实是很难,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写成了《另一种设计》,你可以仔细研读一下这本书(笑)。比如Karimoku的椅子原本是作为中小企业接待用品被开发出来的。为了让它也能被年轻人接受,我完全没有做外形设计上的变更,只是换了一个流通方式、贩卖途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设计。

Q:

您好,您可以分享一个设计中的故事吗?我很好奇我们这些很普通但是对设计很感兴趣的人应该如何设计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样发现生活当中可以自己设计的点?想您给我们分享一下这种经历,作为学生我也很好奇,我觉得在您设计当中看到了对欲望的克制,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很想听听长冈贤明先生的故事,谢谢。

长冈贤明:

你还很年轻,总之先多买一些东西吧。我认为,30岁前只要是喜欢的东西总之还是先买下来比较好。如果不这样做其实就没有办法明白究竟什么样生活道具对自己来说是合适的、需要的、必须的。到40岁左右的时候才终于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适合自己的生活道具是什么。所以,总之,想要的东西请大量购买吧。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