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怪诞行为学2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怪诞行为学2读后感1000字

2021-03-20 03:0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怪诞行为学2读后感1000字

  《怪诞行为学2》是一本由[美]丹•艾瑞里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怪诞行为学2》精选点评:

  ●这一本感觉关于经济的部分变多了,不过科普类看多了会感觉这种小实验还是样本太少,其实感觉1更好看一些

  ●反复拿自己的经历举例子感觉有点过犹不及了,但作者小时候也确实吃了不少苦。行为经济学的日常读本,没有什么太新鲜的观点:高薪酬不一定有高激励和工作绩效、人们对于在制作过程中有自己投入的产品会格外认同、人对于痛苦和幸福都有很强的适应性

  ●有意思,同时也非常啰嗦。

  ●这是一本写给boss的书,开篇就是给你分析证明“为什么巨额奖金带不来高业绩”;结合时事来看大概是……“为什么巨额福报带不来…………”

  ●第二部偏向心理学了昂

  ●受益匪浅

  ●宜家效应:孩子总是自家的好。

  ●其實只是將人類的本能科學化

  ●乐高拼装试验的西西弗斯那部分,和我刚拼第一个乐高时候不约而同,当别人说拼好后还可以拆开重复拼的时候,积极性一下子down下来。ps.自己做过翻译后感觉看译著总是不大自然

  ●第一部比较值得看

  《怪诞行为学2》读后感(一):【读书笔记】有些人就是靠不理解某些事赚钱的

  

读这册的时候,我正处在相当焦虑的时期。书里很多观点无法形成自洽,而另一些说中当前状态的观点,让我愈加烦躁。

记录一些信息:

1. 正面长远效应(心理学术语):为了“正面长远效应”必须忍受“负面即时效应”。【反例:多数人却宁愿逃避那些目前不尽愉快的事情(参加锻炼、从事令人厌恶的工作、打扫车库),尽管将来会有好的结果(有益健康、获得晋升、得到配偶的赞许)——多数人宁可享受即时满足而放弃长远目标】

2. 在摄入足够热量与感觉吃饱之间有约20分钟的时间间隔。

3. 损失厌恶:认为人们在失去自认为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会产生痛苦

4. 金钱激励:对于认知能力要求越高的工作,我们认为,高额奖金产生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压力形成】;而对于非认知乃至机械性的工作,奖金越高可能成绩就越高。——高额奖金的负面效应仅凭人们的直觉是不会自然而然地被认识到的。【如果你是一个经理,成心想破坏雇员的积极性,只要毁掉他们的劳动成果就够了】

5. 对自己制作和拥有的物品感到骄傲,是人类拥有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品牌DIY玩法的增长】

6. 保持现状偏见:一般来说,我们愿意保持事物现状;做出改变既困难又痛苦,我们宁愿如果不改变就尽量不变。

如果一个人就是靠不理解某些事情才能挣钱,那么让他理解这些事情是非常困难的。——多产作家、记者厄普顿·辛克莱尔

我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努力,不管是建筑、烹调,还是求婚,只有成功了才会增加我们的依恋。(莎士比亚观后)

  《怪诞行为学2》读后感(二):激励,报复,压力

  激励存在着倒U形的曲线。

  初级的激励 到中级的激励作用渐渐升高。

  高级的激励,有负面作用,甚至不如初级

  压力之下表现变差

  反寄生现象

  鱼类,老鼠和猴子他们更愿意自己寻找食物,而不是你已经准备好的食物。

  只要事关自我的形象和就会产生自我的激励。

  对于想出书的人,有几种不同的状况?

  一种情况别人告诉你不会出牌了,你还会努力吗?

  一种情况别人告诉你不出版了,但是钱照付给你,你会和以前一样努力吗?

  那个乐高装配案例

  都知道装要拆,只是一个立即拆,一个之后拆

  一个喜欢乐高的人去参加一个装配测试,装配一个,下一个要减一半的工资,他一直装配了10个。

  并且觉得很有兴趣,还打算介绍他朋友来参加。

  西西弗斯

  但是如果你在装备的过程中不断去拆掉成品,这些已经装配完的东西,那这些所有的参与者,他装备的数量就比前者要少一半。并且兴趣也大为减少。

  宜家的劳动价值理论。

  参与创造了对这个东西的依赖,还有价值判断。如果你把蛋糕完全做好了,让大家只拿去加热一下,那大家会觉得这个是没有参与创造,不会有什么自己做的那种成就感,但如果把蛋糕用某些成分比如鸡蛋拿走,让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还要再加一个鸡蛋,那大家就会认为这个是自己做的。

  对自己做的东西有高度的满意成就感,还有高度容忍性。

  基督山伯爵报复

  报复是维持社会规范必然

  咖啡店电话测试报复

  非无礼40%多退钱

  接电话无人退钱

  疼痛耐受

  受过重伤的人,耐受更强

  适应能力

  战场受穿透伤,只有75%要止痛剂

  环境也影响耐受

  幸福要是渐进的,可持续的

  环境耐受久了会适应

  舒适最好不要中断

  一位学生量化约会了1万个人,百里挑一,劫失败了,违反了37%概率

  婚恋在线网站要有个场景化

  才能模仿线下活动

  捐款的条件

  密切度,描述生动形象,杯水车薪效应

  愿意捐款给形象个人,而不是更严重更大群体

  身处其中才好感受

  自我羊群效应

  当看电影主人公受不公平待遇时候,

  容易报复别人对自己不公平分配,宁可双输

  在有权给别人分配时候会更加公平。

  《怪诞行为学2》读后感(三):怪诞行为学2

  损失厌恶:人们在失去自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产生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同样东西所产生的愉悦。

  奖金与业绩:发放高额奖金有利于提高简单机械操作类工作的业绩,但如果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则可能造成负面效果。

  需要认知能力的工作,将业绩与较低或中等数额的奖金挂钩会起作用。但如果奖金太高,则会使人过度关注奖励而分散他们的精力,反而造成业绩的降低。

  工作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对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巨大,工作自豪感能够提高员工生产力。毁掉工作成果甚至只是对成果不闻不问,就足以使员工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与乐趣。

  劳动分工与劳动的意义:劳动分工把工作分解成较小部分,可以创造局部效率,每个人都可以对他所从事的一小部分工作越来越熟练。但是劳动者会失去顾全大局的责任心和目标感以及成就感,导致劳动者根本不会有全心全意工作的愿望。

  宜家效应:对自己制作和拥有的物品感到骄傲,是人类拥有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投入劳动会产生依恋。投入更多的努力确实能增加我们的依恋,但必须是在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之后。如果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对作品的依恋程度将急剧下降。

  观点的偏见:给人们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他们觉得创意是他们想出来的,那么他们就可能全心全意地接纳这个观点了。如果有人懂得操纵别人的专属欲,就可以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做事。

  适应的法则:我们期待到手的东西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却意识不到这种幸福感只是暂时的,结果一旦适应了又去追寻别的。

  即使短期内对某件事物怀有强烈的感情,从长远看,这也未必会使你像原来所预料的那样欣喜若狂或者痛苦不堪。

  中断会暂时停止任何适应过程,中断厌恶感的体验过程是有害的,中断愉悦感的体验过程是有益的。

  短暂的体验转瞬即逝,不大可能对它们产生适应。把投资转向短时间转瞬即逝的体验可以驾驭适应扩大满意度。

  弄清楚适应性如何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利用有利的一面,防止不利的一面。

  适应与婚恋:自身的相貌不会改变自己的审美品味,但它对我们的选择偏好有很大影响。不漂亮的人会把非体貌条件看得更重要一些。

  只有适应与善于调整才能使人更幸福。

  年轻职业人才市场高效率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单身青年男女婚恋市场的低效率为代价的。

  努力使自己在在线约会上的互动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约会。讨论喜欢的事物,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计算器显示的只是一个数字,根本不能把它转变成任何直观的、可以想象的东西。

  产品市场上的失败在于产品设计,没有把用户的真实需求体现在产品中。

  感情的偏好:我们对某一个不幸的人会怀有无穷的怜悯之心,却普遍地对许多人的痛苦漠不关心。

  密切度、生动感、杯水车薪效应是我们选择是否提供帮助的决策依据。

  要想让人们对苦难做出反应,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感情的吸引力,而不是对大众需求的客观解读。

  短期情绪的长期效应:感情用事,做出短期决定,这些决定又会改变很多长期决定。情绪已经过去很久,而决定还在绑架着我们。

  在情绪影响之下做出的很多决定是欠考虑的,而这些情绪的作用会继续长期的影响我们。

  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环境,那么做出的决策就可能产生自我羊群效应,需要特别谨慎,尽量做出最好的选择。我们立即做出的决定不仅会影响当时发生的事情,还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关系一系列的有关决策。

  如果我们处在情绪控制下什么都不做,就不会产生短期或长远的危害。

  如果我们对情绪的反应是莽撞地做出决定,那么我们不仅会为随之而来的后果感到懊悔,还会创造出一种长久的决策模式,它将持续地误导我们。

  一切决策都需要检验:尽管对自己的判断有充分的信心,但直觉毕竟是直觉,不如先进行一些小规模实验。没有数据就形成的理论是极大的错误。

  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局限,特别是重大决策的时候,发现错误并找到克服它们的途径,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进行实验,通过不断地实验,力求更好地做出决策。

  《怪诞行为学2》读后感(四):怪诞行为学2

  发放高额奖金有利于提高简单机械操作类工作的业绩,但如果需要人们动脑子则可能适得其反——而企业通常选择向从事脑力工作的高管发放巨额奖金。

  一大笔钱很可能使你尽力延长工作时间,但不大可能提高创造力。

  兰斯洛似乎天下无敌,因为它可以人为地把环境压力降低到零。他只要能做到不在乎生死,就没有什么能影响他能力的发挥,没有任何东西能干扰他的头脑——他就能百分之百的集中精力,随机应变。

  工作成果是否有机会被人们看到和欣赏,对他们的积极性有着巨大的影响。

  如果你是一个经理,成心想破坏雇员的积极性,只要毁掉他们的劳动成果就足够了。如果你想做的巧妙一些,对他们的劳动成果不闻不问也可以。相反,如果你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和你齐心协力,那么你必须重视他们,重视他们的工作,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

  如果企业真的想让工人有产出,就应该努力使他们感受到工作的意义——不仅通过愿景规划,而且要让雇员有成就感,确信只要做好工作就会得到肯定。这些都将对雇员的满足感和生产率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制造某种物品时投入的劳动会使我们对它产生依恋,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它过高的估价。

  如果创作者能意识到只有他们自己才会过高估计作品的价值,那么他们在“次高价”拍卖时的出价就会更高,而在“最高价”拍卖时出价较低。如果创作者没有意识到只有他们自己高估了作品的价值,并认为别人的观点和他们相同,那么他们在两种拍卖规则下的出价就应该是一样的。结果表明,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是意识不到这一倾向的:我们错误的认为别人也同样喜欢我们的作品。

  我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只有成功了才会增加我们的依恋。

  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没有获得成功,我们就不会感到过多的依恋。

  只要是我们想出来的,我们就很容易自信的认为它一定比别人的类似主义更有用、更重要。

  1份怒气+1份道歉=0份怒气

  适应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事物过滤器”,它能够帮助人们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事情正在发生的变化上,预见到可能带来的机会或招致的风险。

  人们适应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要快。

  人们感受到的疼痛总量不仅是伤情在起作用,还取决于感受疼痛的背景环境,以及人们对受伤意义的诠释。

  当我们考虑适应过程时,必须想到周围的参照物以及它会对我们的肾能力有什么影响。不利的一面是,我们的幸福感部分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比得上别人。有利的一面是,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使自己置身于什么环境中——只要我们选择的比较对象不把自己比下去,我们就能生活得更加幸福。

  受害的受害者人数越多,得到的捐款金额就越少。被引导关怀个人时,我们会立即采取行动;如果涉及的人数众多,我们则不会。冷静计算不会增加我们对重大问题的关注,相反,它会压制我们的同情心。

  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曾经做过的某个决定,我们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决定有道理,于是照此办理。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自我羊群效应,因为它与跟随别人在形式上相似,只不过我们跟随的是自己过去的行为。

  人类对自己过去的感情状态总是记不住,但是我们却能记住自己做过的决定。由此,我们便会把同样的决定一直重复下去。从本质上看,一旦感情用事,我们就会作出短期决定,而这些决定之后又会改变我们很多的长期决定。

  能认识到我们在情绪影响之下做出的很多决定是欠考虑的,是一回事;而完全意识到这些情绪的作用会继续长期的影响我们,则是另一回事。

  在自我羊群效应中,我们参照过去的行为提醒自己总体上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按照同一方式去做。

  作出利益攸关、改变生活的中真正重大决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都容易受到形形色色、难以克服的一系列决策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比我们知道的多的多,光顾我们的机会也比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多得多。

  《怪诞行为学2》读后感(五):干货!行为经济学家诚恳提出的的婚恋相处建议!

  培根说:“美满的婚姻是难得一遇的”,这真是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选择对象时,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人自己又没有那种感觉;谈恋爱时,承受完热恋的跌宕起伏,还要转变心态,要耐得出平凡的考验;经历过艰难险阻,终于走进了婚姻,却发现,这是另一段漫漫长路的起点,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耐心和智慧来经营。整个过程漫长而曲折,仅靠自己的摸索真是要吃不少苦头。《怪诞行为学2》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并给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恋爱婚姻过程中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和必须避免的小毛病,帮助我们“遇到美满的婚姻”。

  《怪诞行为学2》的作者丹·艾瑞里是杜克大学的行为经济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出版了行为经济学相关的多本畅销书,擅长用通俗的语言把专业原理解释给我们听,并教会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丹·艾瑞里走上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道路是因为一个意外。他在18岁时,全身皮肤70%遭灼伤,住在烧烫伤病房达三年之久。为了让皮肤更好的重生,他必须身穿黑色特制弹性紧身衣,头戴面罩,活像个 “蜘蛛侠”。因为这种外表上的异于常人,让他有了一种奇怪的上帝视角来观察周围人们的行为,后来就走上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道路。丹·艾瑞里的研究很多都是从自身经历出发的,和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由此提出的结论也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和应用。下面我们就以找对象、谈恋爱、过日子这一主线来看看丹·艾瑞里带给我们的《怪诞行为学2》,来学习一下如何让生活更幸福。

  找对象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外貌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希望找到一个颜值高的对象,另一方面呢,面对自己的女神或者男神,心里多少会有点犹豫,感觉自己的颜值有点低,配不上对方。而那么多颜值上并不登对的夫妻恋人又是如何结合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呢?艾瑞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社交中,人们对美与不美的判定,在潜意识里有着十分巧妙的调整能力。比如面对一个秃顶的男人,人们不会在审美上认为秃顶也是一种美,也不会陷入绝不接受秃顶的心理暗示,而是逐渐做出相对于秃顶,他的内在更有魅力的适应。人类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大大减少了外貌对幸福生活的影响,而能够愈加热爱隐藏于外貌之后的人性之美。

  解决了颜值问题,我们再来看通过什么方式来找到另一半。婚恋网站应市场需求而生,但效果不太好;相亲虽然古老,但成功率上要比婚恋网站好一些;当然了,它们相比自然相恋,又要不如了,那三种方式其中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当一段感情始于偶然时,往往意味着始于一段共同的体验,从上学时代的一起逃课,到工作时的一块做项目,这种以共同体验为基础建立的感情更稳固,因为共同体验意味着相似的行为模式,所以,共同的体验才是重点,而不在于形式。下次我们不管是在线约会还是相亲时,打造共同体验,以此来挑选对象肯定是更高效的。

  热恋时,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增进感情。那么送对象礼物时,是省吃俭用半年准备一份“豪礼”带来的幸福更多呢?还是每个月送一份小礼物更贴心呢?书中幸福感的“中断测试“清楚地告诉我们,幸福感随着时间的消退速度大大快于我们的预期,而延长幸福感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中断对幸福的适应,也就是不断制造小幸福。面对恋爱时频繁的吵闹,艾瑞里也从吵架的动机(人类报复的本性)、吵架的影响(短期情绪的长期影响)和吵架的处理方法(时间的魔法和“对不起”的力量)三个方面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步入婚姻后,人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被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所累,陷入从不理解到争吵,又从争吵到更不理解的恶性循环中。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情绪不仅影响当时的决策和行为,还会影响我们以后处理的思路和方法。比如说男主人因为忘了交电费惹得女主人很生气,女主人在生气的状态下不给男主人解释的机会,并决定以后一定要自己交水电费。这件事对男女双方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以后谁去交水电费,而是以后每次发生矛盾时,双方形成解决问题的机制就是没有沟通,没有理解,而是怀着不满自己搞定。解决这种恶性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暂时去掉社会规则的环境,培养夫妻双方在没有外力限制下处理问题的机制。比如划独木舟,夫妻双方要想把独木舟划到对岸,就必须面对各种突然到来的水流和风的影响(就像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意外),进而迅速沟通调整方法并贯彻执行。通过这种方法,建立夫妻间的决策机制,就能大大减少矛盾的产生了。除此之外,书中还教会我们如何建立生活中的成就感(宜家效应),如何把枯燥的家务有趣地做起来(工作的意义)。

  《怪诞行为学2》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同时具备专业和通俗这看似矛盾的两大特性。比如在第三章向我们讲述了宜家效应的故事,人们喜欢购买需要自己参与组装的商品,喜欢用自己亲手做的菜来向自己在意的人表达心意,亲自动手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但是需要付出太多精力时,我们又容易放弃。这个现象体现了全书通俗的一面,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对于这种分析的过程就比较专业了,艾瑞里首先分析了70/30法则,就是人的投入必须在百分三十以上,才会觉得这件物品是自己做的;然后又设计了千纸鹤的实验,用实验证明了人们确实对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估价较高。得到结论之后,又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定制公司对客户这种心理的把握和利用。把专业的东西用通俗的方法告诉我们,并教我们如何运用,这就是《怪诞行为学2》与众不同的地方。

  丹·艾瑞里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的非理性及其影响,他在《怪诞行为学2》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人们常有的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并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非理性的好处和坏处,并教我们如何发扬好处和规避坏处。正如书中所说,避免非理性危害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觉察到并承认自己非理性情绪的存在。打开这本《怪诞行为学2》,了解自己的脑子里那位名叫不理性的朋友,并和他握手言和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