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摘抄

2022-04-14 03:0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摘抄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是一本由陈忠实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页数:2015-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一):一点点感想

  作业还没写完,《白鹿原》倒是看完了。之前经常在想生活的意义,似乎没有了奋斗的动力和价值。但是,看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啊,就为了好书,活下去,奋斗着,也是值得了。

  看这一本书,仿佛经历了一次人生,白嘉轩的,白灵的,冷先生的,鹿兆鹏的……

  又词穷了

  为什么要140+emmmah还差十个字,太头秃了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二):想到的一些

  第一次知道白鹿原和陈忠实是在高中的时候。同学在英语课上看白鹿原,书被老师收走。据说老师说高考后还他,当然之后就没消息了。

  这位同学在我趴着做题目的年代读了很多文学作品,可以随时写出一串很溜的打油诗,引的大家也很是佩服。现在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时光变迁,人生无常。当年的英语老师后来病了一场,拉下了半身不遂,没了往日的风采。当年的同学前些年在基层政府做公务员,听说领导很喜欢他写出的文章。

  读白鹿原,感触最深的也是人生无常和生活的苦难。

  清亡,民国和新中国这种巨大的社会交替又有谁能预料。唇亡齿寒。

  白鹿原上除了老族长家和鹿家,其他的白鹿两姓家庭应该日子过的更加困苦,应该不如鹿三的生活吧。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三):陈忠实 厉害

  这本小说读了整一个月 本身对农村生活题材丝毫提不起兴趣偶尔拿起这书的前半段啃啃的我读着读着竟由衷的叹服,描述一个人的一生已然不易,这本书描述了两个家族的兴衰成败 一个村的起起伏伏 两个党的发展演进。

  除了人物就连国共两党也都描述的很客观全面,在这个政治思想要求严格的时代 两党之争 抗日描写的让人可敬又可恨

  总之 一个大写的服气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四):摘录

  1、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2、平常的日月就像牛拉的铁箍木轮大车一样悠悠运行。灾荒瘟疫和骤然掀起的动乱,如同车轮陷进泥坑的牛车,或是窝死了轮子,或是颠断了车轴而被迫停滞不前;经过或长或短的一番折腾,或是换上一根新车轴,牛车又在辙印深凹的土路上吱嘎吱嘎缓慢地滚动起来了。 3、死去的人不管因为怎样的灾祸死去,其实都如同跌入坑洼颠断了的车轴;活着的人不能总是惋惜那根断轴的好处,因为再好也没用了,必须换上新的车轴,让牛车爬上坑洼继续上路。 4、她的脑子里先掠过一缕饱含着桃杏花香的弱风,又铺开一片扬花吐穗的麦苗,接着便闪出一颗明亮的太阳,她在太阳里焚毁了……火山骤然掀起的爆发和焚毁迅猛而又短暂,爆发焚毁过后是温馨的灰雾在缓缓飘移,熔岩在山谷里汩汩流淌,整个世界是焚毁之后的寂静和明媚…… 5、一座座峁梁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展翅翱翔的苍鹰,有的像平滑的鸽子;有的像昂首疾驰的野马,有的像静卧倒嚼的老牛;有的酷似巍巍独立的雄狮,有的恰如一只匍伏着的疥蛙…… 6、原坡上一片白雪。书院的房瓦上一片白雪。大树小树的枝枝杈杈都裹着一层白雪。天阔地茫冰清玉洁万树银花。世间一切污秽和丑陋全都被覆盖得严丝不露了。 7、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8、农历四月以后,气温骤升,鹿子霖常常脱得一丝不挂满村乱跑。鹿贺氏把他锁在柴禾房里,整整锁了半年之久。他每到晚上,便嚎着叫着哭着唱着,村里人已经习以为常。入冬后第一次寒潮侵袭白鹿原的那天夜里,前半夜还听见鹿子霖的嚎叫声,后半夜却屏声静气了。天明时,他的女人鹿贺氏才发现他已经僵硬,刚穿上身的棉裤里屎尿结成黄蜡蜡的冰块……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五):在命运的波澜中随波自流

  一篇好的著作,无论故事情节的设计,还是人物发展的历程,都更符合现实中真实的规律,《白鹿原》就是这样“真实”的小说。

  《白鹿原》的总的时间是清末至建国初这一段的故事,的确写出了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乱象。

  只就人物而言,要我说,能像朱先生看破事是发展、看透社会规律的人是几乎没有的,像白嘉轩这样活的清白、坚守底线生活的人亦在少数,多数人是在社会的波涛里沉浮,任谁都干出点阴阳事来。

  鹿兆海只因白灵入了国民党就跳了槽,更不知自己的命途。最终以抗日英雄的形象回到白鹿原,事实却是受命抵抗红军而亡的。

  白孝文最开始按理应该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接替父亲的位子,做好一个族长即可,然而事情的变化却远不如人意。受到小娥妖媚的蛊惑,被家族抛弃,在饿死的边缘挣扎,在野狗的嘴下逃生,跟着一群乞丐讨过舍饭,恐怕孝文才是在这样一场动荡变革中人物的缩影,但孝文的运气更好一点,才有后来的白县长。也正是因为孝文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才更看懂了人心事事,有了内心的阴暗面,后来的“风搅雪”中才迅速选择立场,打了张团长胸口一枪还要朝脸上补一枪。

  白灵的出生本就不寻常,她的成长也就更加不同寻常了,聪明灵慧,敢做敢为,但却也逃不了世事无常。

  最令人叹息的则是黑娃鹿兆谦了,早年的土匪生涯的确有可恨之处,但在世事的变革中已经学会了收敛,放弃了过往,学做并且成了好人,连朱先生也说“没想到最好的一个弟子竟然是土匪”。这样的一个人于公于理我们也都能原谅他的过去,但在当时却也只能为过去埋单。

  这些都无疑说明,我们根本无法把握命运的波涛,只能任自浮沉、随波自流。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六):群戏就是精彩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七):读白鹿原随记

  下乡五天,做完事吃完饭但凡有时间整个人就在白鹿原上飘,一点也不轻松,整个脑子被塞住,白鹿原上飘着作者朱先生白嘉轩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想抽一句出来捋一捋,却又一句也记不确切。

  黑娃学好的时候我眼睛湿了,白灵和兆鹏的爱情让人羡慕,朱先生去世的时候我哭了。阅读的最后阶段一直在瞄着右下方的进度条,以为已经尘埃落定,没想到心境在最后的5%彻底转变了。原因是:黑娃死了。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黑娃说白嘉轩,“他的腰杆子挺得太硬太直了。”白嘉轩腰上挨的那一棍子,现在仍让我觉着疼。书的前半部分我常想“腰杆子直到底是好还是坏?”作者不说好坏,只是没想到鹿子霖最后活得不成人了,他的腰杆子像柳条一样,太活泛。

  作者写鹿三时写到“生活信条”这件事,不可冒犯,坚信崇拜。鹿三的坚守的信条是忠诚、本份,白嘉轩坚守的就是一根腰杆。有始有终的人都是令人敬佩的人。

  人于时代来说是多么的渺小,时代的偶然与必然及人生的偶然与必然交织,白嘉轩最后对鹿子霖说的话,更显现出世态的炎凉与无常了。由此庆幸自己所生的时代,吃饱穿暖之余还能假装谈谈人生价值。有趣的是,读到木匣子那一段,我竟然唰地一下想到我家盼娃了。人生信条这东西,我们都还在寻找着。白鹿原:宣纸插图本9.1陈忠实 / 2015 / 作家出版社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八):鹿姓这一半

  故事临近尾声时,被绑缚上台去批斗的鹿子霖,看着台上的县长白孝文,看着等着吃枪子的黑娃鹿兆谦,心里想的是姓鹿在还是输给了姓白的。

  鹿兆鹏输给白孝文吗?

  鹿兆鹏是一个有着坚定理想的革命家,白孝文是个投机倒把的政治掮客。

  如果没有信仰,鹿兆鹏不可能捱过如此漫长、漆黑、几乎令人希望灭绝的革命路。正如白灵所说的,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男人,他和他的理想、他实现理想时所展示出的坚毅品质、才能才华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他和白灵之间的爱情是灵魂相伴式的美好,所以他们才有了在一起交谈得到的欢悦胜过交媾的体验。鹿兆鹏不是所谓的冷血革命机器,对于他自己、他灵魂上的亲人爱人,他是天边代表希望的星星。

  白孝文,亲情、爱情、友情、信仰,他无一不投机。

  白孝文是个没有政治信仰的当官人,哪朝的官可以让他获名得利,他便麻利地去捧起哪朝的臭脚了。在族长时,让全族的人仰视他;当团长时,可以重回祠堂,再让全族人仰看他;当新中国县长时,让全族任包括他爸爸仰看他。为此,他可以轻易“出手”,杀团长,杀黑娃,为自己清除一切路障。

  有人说,白孝文是给予田小娥最多的一个男人,简直狗屁。起初,白孝文对着田小娥是脱裤子不行、穿上裤子行,裤子是什么?“裤子”就是白孝文的脸皮、名利。他是跌到了泥浆里爬不起来,才破罐子破摔和田小娥混在了一起。还有人说,白孝文讨饭不忘田小娥,那是看书不仔细,书中明明写了他自己吃过了,才想起窑洞里的田小娥,心想的是下回再给她带回去。

  如拿长子一比,鹿兆鹏比白孝文,只能说一个是天上的星星,一个是爬出泥浆的野狗而已。

  鹿兆海输给白孝武吗?

  鹿兆海曾经赶赴抗日战场前,将他和百灵定情的信物铜钱交给了朱先生。鹿兆海说,怕落在倭寇的手里,腌臜了这枚铜钱。朱先生明白,这是鹿兆海为国赴死、不回头的气概和决心。(这段看似写的是小儿女情长,实则写着国难当头,民族英雄慷慨奔赴沙场的惊心动魄。作者不仅笔法老道,更写出了动人深情。)

  但即便他能看明白,那又怎样呢,大多数信仰无论开头多么真实,天长日久终归了的命运就是一面晃人的幡。

  白孝武是一只井蛙,他的爸爸白嘉轩就是那口井。或者说,白嘉轩就是一只井蛙,白孝武是井蛙生的井蛙。他顶上爸爸的空缺,干着父亲干过的活,活着父亲、族规规划好的人生。

  白孝武是一大群活得相似的人当中,活得最安分守己的。

  鹿子霖输给白嘉轩吗?

  输,输得一塌糊涂。

  唯有一样,他的两个儿子却不输给白姓的两个儿子。当然,这跟他关系也不太。

  �B�"�N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九):白鹿原群像

  白嘉轩:

  一开始说他娶过七个老婆,还有伪装真实企图、同鹿子霖换地那里,我以为这是个很会钻营的人,结果发现,这个词送给鹿子霖更合适。在清末到建国后土改这段混乱的时期,人心易变,他却依然恪守本心。黑娃和鹿兆鹏闹农协,他不愤怒;大革命失败后地主们反攻倒算,他不支持。黑娃害怕他,说他“腰杆太直”,甚至和土匪们打劫时打断了他的腰;他却在发现自己还能干农活之后,又恢复了过来。若干年后黑娃改过,他也只觉得知错就改就好,没想过追究打断腰这件事。

  这就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关中农人形象,身上有一种坚韧的气质。面对天灾,他对鹿三说“天杀人人不能自杀”;鹿子霖教唆坏了他的长子白孝文,后者把他家的几间屋子抵押给鹿子霖,被拆房时,他依旧淡定“要想在咱原上活人,心上就得插得住刀!”老妻感染霍乱去世(我认为小说里描述“两头放花”的瘟疫,应该指的是1932-1933年陕西当时爆发的霍乱),他的确难过,然而他认为亲人死了生活还要继续,又挺了过来。

  在小说末尾,白嘉轩看到落魄的鹿子霖,觉得非常惭愧,认为如果不是他换地,鹿子霖家不会那样落魄,觉得非常对不起鹿子霖。只是一家的兴衰,真的靠的是几亩地吗?

  鹿子霖:

  小说接近结束时提到了白家和鹿家多年不对付,是因为家风太不相同。白家起先是败家长子败光了家产,弟弟靠着吃苦耐劳慢慢地攒了钱、置地、娶妻、发家,走的是那种中国典型正能量民间故事路线。

  而鹿家,则是先祖鹿马勺跑到西安城做学徒,这过程颇有点一言难尽,大厨一开始不愿意教马勺,在马勺的坚持下,提出只要马勺能忍耐三点,就教他做菜:一、口头侮辱马勺的女性亲属;二、打骂马勺;三、同马勺发生不可描述的关系。这些事……就算是到了今天,也是妥妥能上热点、头条之类的啊!马勺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的菜得到了地方大员的好评,由此发达。他用同样性质的手段折磨死了教他的大厨,认为人活在世上,不是踩别人,就是被人踩。鹿子霖总是和白嘉轩过不去,也许就是受这种风格的影响。

  鹿子霖身上总有种黑色喜剧的感觉。他风流,据说原上平头正脸的女人都和他有一腿,他认了许多干儿子,但那些都是他亲儿子。这形象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他儿媳妇发疯,说她和鹿子霖有一腿(这个是确实没有),连白嘉轩都深信不疑。他一辈子想要踩倒白家,自己不行也要儿子上,可惜小儿子鹿兆海打内战死亡,大儿子鹿兆鹏干革命、不认他,白家的白孝文又钻营成了县长,他在批斗会上,想着鹿家到底没干过白家,竟然疯了。

  白孝文:

  一个人好或者坏,看他平日行事就能感觉出来。在没有被鹿子霖教唆之前,白孝文看似循规蹈矩,又是一个典型的白家人,却已经显示了自制力薄弱的特点。譬如,新婚后他同妻子房事不知节制,对长辈的劝告和手段阴奉阳违,甚至欺骗长辈。他后来的转变在这里就埋下了伏笔。

  我对这个人真没啥好说的,但我也不认为某个人就注定是坏人。只能说人总有欲望,白嘉轩这种苦行式的家风,大约不适合白孝文这样的人?假如白孝文是鹿子霖的儿子,跟鹿在原上风流一遭,没准见了美人和鸦片,就不会那么容易掉坑?

  朱先生:

  不同于晚清那些读书读傻了的老顽固,朱先生是有真本事的,是书里面真正的好人。他心系关中人民且不迂腐;辛亥革命时,他劝退了保皇派的二十万兵,认为清朝衰微,就算是保皇派打赢了也挽救不了这种局面,倒不如给百姓条生路,从而避免了当地的一场兵灾。国共相争,他把这比喻成两家小摊贩想要独占集市,直言在这种大旱之年,“我嘛只期盼落一场透雨……”

  他非常有先见之明,早在国共内战期间,他就告诫过白嘉轩,不要揽太多的土地,白嘉轩照做了,建国后果然避过了一些斗争(鹿子霖是反面教材)。他死前要求薄葬,似乎早就预料到十年浩劫期间,会有一帮三观歪了的愣头青来挖坟,坟里的砖头真是笑死我了,笑着又觉得有些悲哀。很好奇朱先生的智慧,是怎么炼成的,作者写这本小说时,这个人物到底有没有原型?

  革命者——鹿兆鹏&白灵:

  前者,典型的革命者形象,没啥好说的,这种人物在某个时代的文学中简直不能更多,太高大全以至于显得有些假。他也和很多革命者一样,为了反抗家庭,让用旧式礼仪娶过来的妻子成了牺牲品,可以说这个可怜的女人的结局,鹿兆鹏是要负不少责任的。我知道,就那个时代的复杂来说,我的想法可能太理想化,实现的可行性也有待于思考,然而我依然想吐槽那些革命者,都要干革命了,为啥不干脆给糟糠之妻们一个痛快,至少也努力一下,连一个人都不愿意拯救,还要拯救这个国家?

  女性——仙草,田小娥:

  作为白嘉轩妻子,仙草似乎一直就是个符号,没有什么出格的言语或者行为。直到她感染霍乱后,这个人物才发出真正的光芒,她得知自己感染瘟疫,淡定得固然让人吃惊,甚至超过了一贯波澜不惊的白嘉轩。她死之前要白嘉轩给她准备薄棺材,说她跟了他那么多年,他不亏。这里确实给了我很大震撼。

  大约是因为旧时代女性,尤其是农村的女性,受到的限制太大,小说里出场的女性人物少,而且特点大多不鲜明,田小娥就这样违反了不少女性守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虽然背负了大量骂名,却没有做多少恶事,终究不过是为了生存需求而已。而且她也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要是非分明多了,比如鹿子霖让她引诱白孝文,她发现白孝文落魄得很可怜,十分愧疚,真·尿了鹿子霖一脸。她死了之后,飞出很多蝴蝶那个情节,让人想到了《百年孤独》。

  《白鹿原:宣纸插图本》读后感(十):白鹿原之鹿兆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