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奥威尔散文集》是一本由[英]乔治·奥威尔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威尔散文集》精选点评:
●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奥威尔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做过警察、记者、广播员、流浪汉、书评人、书店店员,不似如今我们的生活千篇一律。 动荡的战争年代赋予奥威尔经历,创造出他的思考空间。他关注政治,批判极权,但最终关怀始终指向底层人民、普罗大众。 奥威尔在本书里表述直白不加修饰,真诚地袒露心声。在表达最严肃的主题时,也不缺乏有趣的调侃和比喻。 那几篇关于作家的文章没有读,因为我没怎么读过他们相应作品;纯粹关于政治和时事的部分读起来有点吃力;翻译得不错,但有些主题决定了文章不好读懂。
●当你遇到一件事是你不写出来就无法摆脱它的阴影的时候,这就是写作的冲动。大多数人选择压抑这种情绪,只有少数人选择写下来,这些坚持写下来的人成了作家。有几篇简直可以建议全文背诵。
●难得散文对胃口,通俗易懂,言辞诚恳,另外译者也很厉害。奥威尔:天生的作家。
●偶像。
●喜欢《猎象记》和《书店记忆》
●He wrote about terrible hospital environment when people do surgery without anesthesia in last century; described when he saw dead body; comment Spanish painter Dali; the difference within British culture; Jewish and Hitler; the revenge of French military conquering Germany in world war 2; and complained unavoidable terrible books in market.
●前面几篇很好看。
●冷峻的良心
●书店记忆
●挑其中几篇看了下,奥威尔比我想象中立体太多。
《奥威尔散文集》读后感(一):感想
评论里有人说他是“英国鲁迅”,还有人说他比鲁迅更犀利,带有“含蓄的刻薄”……同意。
奥威尔于我,是很奇特的一类作家——对他的外貌不感兴趣、对他的人生经历不感兴趣,对他没有类似“文学追星”的情节,但他的作品我却一本一本读了下去,也读得下去……
奥威尔追求语言的精确。做为读者,在我还不能讲清楚为什么会被他吸引前,就不妄下结论了。
《奥威尔散文集》读后感(二):多一点点的奥威尔
很久没有迫不及待想要读一本书,《奥威尔散文集》的出现让我再次感受到阅读的“停不下来”。
相信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因为《1984》知道了奥威尔,没想到的是他的散文却是如此平时。《收容站》、《绞刑》、《矿井之下》《马拉喀什》《北方与南方》,随处可见他对人之苦难的悲悯,很遗憾的是,此时的奥威尔和他所书的狄更斯一样显得很无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猎象》,非常喜欢译者细腻的笔触,仿佛他就是那个在英属印度做着言不由衷的政府工作的白人小伙子是我们每一个不由自主表演的普通人。《书店记忆》也是我喜欢的一篇,那种幻想与真实的交融碰撞,那种百态的阅读,让书和书店在我的想象里慢慢模糊变大,阅读本就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如果要说哪里还不够好那就是可能囿于自己对《远大前程》的喜欢而将对奥威尔的不认同迁怒于译者本篇文字的生硬。
在了解到这本书是由几个不过二十多岁甚至可以称为少年的小姑娘小伙子翻译的时候,是的,再次吃惊。感谢他们翻译的时候不仅仅是“翻译”奥威尔而是“传达”奥威尔,尤其是《猎象》篇,我想,那一刻他是奥威尔,他敏感温柔,细腻勇敢。
《奥威尔散文集》读后感(三):简短的译后记
《奥威尔散文集》读后感(四):介绍下我家爱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