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温柔的教养》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最温柔的教养》读后感摘抄

2021-11-26 00:4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温柔的教养》读后感摘抄

  《最温柔教养》是一本由[韩] 吴恩瑛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温柔的教养》读后感(一):《最温柔的教养》育儿语言有力量

  家里5岁多的小朋友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和规划了,不再 像小的时候那么的“言听计从”,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安排的事情得不到小朋友的回应而越来越容易攒火,想要大吼大叫甚至想要动下手来让他听话,结果往往都是两败俱伤。孩子因为妈妈的吼叫而落泪,自己又因为没有控制住脾气而后悔。这样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通过大吼和扔东西来发泄情绪。

  在再一次小朋友发泄情绪丢东西的时候,我比他发了更大的脾气,一阵兵荒马乱之后,我们的情绪都冷静下来了,我很认真的跟小朋友沟通了2点原则:1,发脾气是没有用的,你发脾气是发不过妈妈的。2,我们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我要做情绪稳定的妈妈,你也要做情绪稳定的宝宝。

  在这次过后,我们在遇到类似的情形时,我就会把这两句话拿出来强调,慢慢的小朋友乱发脾气的情况就得到了控制。

  妈妈和孩子的沟通是显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样的场景,用不同的情绪和话语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最温柔的教养》是韩国儿童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吴恩瑛所著,全文围绕一个育儿宗旨就是“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130则育儿场景,给出了实用育儿用语范例。对父母来说简单易学,很容易直接在生活中使用,用温柔的话语来和孩子沟通,既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也让爱在话语中传递。

  从《最温柔的教养》里我学会了这些有效的方法。

  一:大胆表达爱

  中国式父母很多时候会羞于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尤其是孩子越长越大的时候,真正就是“爱你在心口难开”。每天都和孩子用语言来表达爱意,给他们满满的爱意和安全感。

  —“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

  —“当然爱你呀,超爱你”。

  二:学会尊重

  日常中每个小朋友都会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玩具或者玩偶或者绘本等等,每个小朋友对自己的东西都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家长们千万别代替孩子做决定,让孩子自己决定分配玩具和归属。

  尊重小朋友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决定。

  三:学会倾听

  我很喜欢在睡前和孩子聊天,天马行空的什么都聊,偶尔也会指定下话题,想要倾听下孩子的生活,这样的好处就是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的寻求家长的帮助。孩子的情绪也会千变万化,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就更能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做到更有效的沟通。

  语言是有力量的,当我们用温柔的话语代替发火和威胁的语言,不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也能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意的环境里学会成长。

  《最温柔的教养》教会我们用温柔而坚定的语言把育儿理念贯彻其中,培养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童年。

  《最温柔的教养》读后感(二):最温柔的教养,让爱在对话中流动,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

  好久之前,有个学校里老师留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 看到这样一个作业,爸爸妈妈的反应截然不同,有的认为,哦,又来一个样子工程,拍拍照,录录视频,结果没什么变化。 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们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可以张开口,跟爸爸妈妈来表达爱意,是一个很棒的活动! 众说纷纭,虽说态度不同,但是对于这个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沟通这个事儿,倒是可以研究研究。

  由韩国吴恩瑛写作,车尚美绘图所著的这本《最温柔的教养》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因为这一本书里边,不是那种以为的说教,而是能够让你看得进去的小故事集合,在里面。有130则亲子对话,可以在生活当中,直接就拿去使用。 搭配上彩色的插图,让人看着心中愉悦。这本书有哪些内容值得让我们一看呢?内容上,方法上,小故事等等。 一、不要掩饰你对孩子的爱意 我们中国人都是比较含蓄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我们更相信是去做,而不是把话放在嘴边。

  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的沟通,还真是需要大声说出来。作者说,不要掩饰你对孩子的爱意,请直接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

  大声说出来,“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哇,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宝贝呢?宝贝,我爱你”。 这样的真心话,能够传递很重要的意义,当他们听得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相信,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很珍贵的。 二、育儿小故事——不要试图去操控别人的心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总是决定着孩子的喜怒哀乐,让他笑,不让他哭。 文中有一个例子,领着孩子去游乐园,但是是因为孩子想去礼品店逛一逛, 妈妈不同意。结果孩子不开心,妈妈也生气。

  作者说,自己的想法是由自己来掌控的,关键是最终的决定。只要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在现实可承受的范围内做出最后的抉择就可以了。 三、亲子漫画和父母的话 文中搭配着色彩鲜艳的简笔画,让人一眼就心生欢喜。妈妈的动作,爸爸的温柔,孩子的可爱,都在画中显示。 搭配着父母的话,让读者在看这本书时,可以尝试用这些亲子对话,来跟自己的孩子进行对话。让爱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流动。

  《最温柔的教养》告诉我们,每位父母都无比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要表达。如果不表达,孩子就无法知道。如果不表达,久而久之,父母本人也可能会忘记。 让爱住你家!

  《最温柔的教养》读后感(三):父母的温柔,是孩子温暖的阳光 ——《最温柔的教养》书评

  01.

  在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妈妈对待孩子无比用心,她的身上集齐了所有我们对妈妈温柔、可人、大方的所有希望。 她从不对孩子大吼大叫,也从来没有我们看到孩子不能直视的成绩单时那么歇斯底里,更不会对孩子的调皮行为有所指责,而是循循善诱地指导她向好的行为靠近。 中国式父母总是急于给孩子规划好一切,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急于将孩子塑造成自己内心的乖小孩,但他们使用的途径往往是无休止的唠叨,喋喋不休的指责和命令以及气急败坏的打骂。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自己为人父,为人母之后,也重复了自己当小孩的时候所受的那一套家庭教育。因为他们没有被温柔的对待过,因此也就不知道怎样温柔示人。 中国的父母难道不愿意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想成为最温柔的妈妈,最通情达理的父亲,但是面对孩子的调皮,面对孩子的成绩不稳定,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就连高知父母也不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于是只能把爱埋在心里,付诸于打压的行动,让孩子屈从自己的威力。 于是,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跟自己说“谢谢”,而中国的孩子一辈子都在等待父母跟自己说“对不起”。

  02.

  这本《温柔的教养》是一本写给父母的“育儿口语”指南。 面对孩子,很多父母总是“爱在心中口难开”,无论批评、指正,还是鼓励、夸奖,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时甚至词不达意、弄巧成拙。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可能会影响一生。

  本书将带我们踏上一段有温度的育儿之旅,在130个常见的育儿场景中,倾听育儿专家的建议,学习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与孩子对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轻松应对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孩子的教养问题,陪伴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一、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对待学习这件事上,父母作为成人,自然而然比较容易快速面对难题,但是父母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时间规划,所以家庭中往往会出现急性子妈妈和慢性子孩子。 我们在很多新闻中都看得出来每天晚上父母辅导孩子,总会一顿打骂。父母的恨铁不成钢和孩子的无辜哭泣都会使家庭矛盾激化。 有一篇文章——《牵着蜗牛散步》中,父母把自己慢性子、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当做一个爬行缓慢的蜗牛,自己则作为放“牛”人,和蜗牛慢慢前行,虽然赶不上大部队,但是在路上可以欣赏美景,可以和孩子一起进步,在看美景的过程中,交流互动,增进母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离不开沟通。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碰撞。长久以来,家长善于“说”,着急于“说”,往往忽略了倾听。而倾听,正是开启优质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你必须愿意花时间去听孩子要说的东西; 你必须能够真诚地接纳他的感受和情绪; 你必须深深地信任孩子有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你必须真诚地想要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 你必须真诚地相信他有能力为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你必须认识到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性的; 你必须把你的孩子看作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

  二、和孩子平等相处 绝大多数的抚育者会自觉地把孩子视为个人归属物,任意施加个人意志到孩子身上。家长的权威感也经由代际传承不断被强化,权威感似乎成为家长的一种本能,只是大家的程度不同,而平等心却是家长们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和能力。 很多少儿主持人甚至综艺节目主持人在和小孩子嘉宾进行互动的时候,都自觉地蹲下身子,和他们的身高平齐,与孩子进行对话,父母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就认为自己是长辈,孩子应该以尊敬的态度面对长辈,这个观点本来没有错误,但是在和孩子进行观点的交流时“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态度才容易被孩子接受,你才容易真正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家长们,若能带着这份尊重与理解,深深意识到,孩子最终是要与我们分离,大家有缘成为一家人,应发自内心地珍惜这段缘,感恩彼此相伴带给对方的体验和成长,内心才能够真正升起平等心。

  03.

  我们皆曾是孩童,面庞稚嫩,目光澄澈;我们亦为人父母,心有希冀,严厉温柔。 一切,皆为爱。作为家长,仅需持有一颗平等心,耐心地引领和陪伴着孩子们成长,非原则性问题不过度干涉或担忧,充分地去信任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一朵花,一棵树,自有他们自己的成长周期和节律。你的孩子,他不美不丑,不好不坏,他是上天赐给你的一份礼物,请以孩子原本的样子去爱他,而后,静待花开!

  《最温柔的教养》读后感(四):好好说话,就是最温柔的教养

  还记得我儿子在幼儿园面试的那一天,那位温柔的院长向众多的父母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该秉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很快就想到了美国作家简·尼尔森在自己的著作中所提到的核心思想:温和且坚定。

  当我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院长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知道,我说对了。但同时,我更感到压力倍增,因为,知易行难。

  家长的见面会很愉快地结束了。后面的事情,还发生了大逆转。因为我儿子的淘气,他没有通过幼儿园的面试。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幼儿园老师那个焦虑的眼神,对于一个两岁多好奇心如此之强的小家伙,他们觉得实在是太耗费体力的一个活计。不如不收。

  但尽管如此,我也还是不想怪罪那个温柔的院长。她说的是没错的,她的理念也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执行,哪怕是她手下的员工,也不能做到始终爱孩子,表里如一。

  这就是人性。

  但,作为父母的我们,却永远无法逃避教育子女的责任。我们有责任让他变得更好,前提是,我们自己不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我曾经看过很多的育儿书籍,就是光数下来,应该也不会少于20本。有些书籍,我看的时候如梦初醒,但很快就忘在脑后。该发火的时候,还是克制不住。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最后却闹得都不愉快。

  本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是对育儿充满着信心的。但劳碌了这几年之后,我有点想要妥协了。难道真的是自己随机分配的这个孩子不够好吗?

  当这个想法出现的时候,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如果我们最后都要陷入到这种心态,那么,所谓的家庭教育也早已变了味道。我们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优劣,对于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他的成长不容比较。

  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平衡的心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有分寸、有礼节、给空间、能容错。对孩子来说,这已经足够。

  《最温柔的教养》一书,是我读过的育儿书籍里面,实操性最强的一本。不管你心中有怎样的疑惑,你都可以对症下药,从这本书中找到最好的出发点。

  《最温柔的教养》一书作者吴恩瑛,她是韩国著名的青少年精神科专家医师。同时,她也是国民育儿导师。《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再也不当吼爸吼妈》《吴恩瑛的和解》都是吴恩瑛的代表作。光是看这标题,我们就知道,她的温和教育理念已经直指关键。

  作为父母,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如何做到不吼不叫,温和沟通,却非常艰难。

  《最温柔的教养》一书全名《最温柔的教养: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它就像一本字典一样,作者吴恩瑛分情境地为我们构建出各种温和沟通的句式,我们只需要把这些温和却有力量的话语朗读出来。

  当父亲劳碌一天,下班回到家中的时候,可以大声说一句:“爸爸回来了,让我抱抱我的小宝贝!”而不是冷着脸,抱怨疲惫。

  当孩子要触碰危险的东西,我们大声说:“这很危险,别乱摸!”而不是无尽地责备。

  当孩子闹脾气时,我们可以及时制止不好的行为,并给予孩子空间去缓冲不良的情绪。事后,也别忘问候孩子一句:“当时你的心情一定很糟糕吧!”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温暖的书籍。它指点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别忘了初心。我们是在努力帮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用言语反复打击他们,以确认他们的糟糕。

  《最温柔的教养》是一本实用的育儿宝典,同时也是一本可以让我们随时纠错的育儿指南。同时,我们在阅读和实践的同时,也会逐步地提升为人父母的可沟通指数。

  这一切,都因为我们的好好说话,而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好好说话,做温柔的父母。用有爱的语言,去传递爱意,而不是无尽的责备,最后把孩子推向绝望的深渊。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能达到绝对的正确,就连父母自己,也到达不了那样的境界。孩子需要不断地在错误中学习,父母的温和陪伴,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好好说话,当孩子进步时,我们鼓励。好好说话,当孩子委屈无助时,我们拥抱安慰。好好说话,当孩子迷茫无助时,我们默默陪伴,适当指引。

  总之,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而作为父母,最温柔的教养,就是培养自己好好说话的能力。这一点,容不得我们懒惰,只能不断践行,不断修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