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典不乱弹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古典不乱弹读后感锦集

2022-05-24 09: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典不乱弹读后感锦集

  《古典不乱弹》是一本由欧阳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典不乱弹》读后感(一):说说我自己的书

  自己给自己的书打五颗星,并非自恋。四星给我自己,加一星给编辑,因为这本书的制作非常精美,真的,我很满意。

  转帖一下我这本书的“自序”,给还没读过的朋友一个参考:

  这本书有个很“宏大”的标题,最初,我的确也有把这本书弄成一部“宏伟巨著”的野心,但最后,我决定只写音乐史上最有名的两位父亲:“近代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交响曲之父”约瑟夫·海顿

  这两位音乐史上的“父亲”都拥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任何一本音乐史专著,这两个名字都得位居前列。现实中的“近代音乐之父”巴赫是名符其实的父亲——他有二十个孩子。海顿却没有孩子,可是莫扎特一直叫他“海顿爸爸”,他也愿意把自己的乐队成员们叫做孩子。

  跟莫扎特、贝多芬相比,巴赫和海顿对普通乐迷来说,可能算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都知道他们的名字,都听说过他们的作品,但更多的可能就比较陌生了。

  我并非专业的音乐人士,我只是个电台的音乐节目编辑、主持人,相对于创作音乐,我更擅长介绍音乐。相对于用专业的音乐视角去分析经典音乐作品,我更倾向于讲故事,毕竟这本书是给普通乐迷看的。

  用文字介绍音乐,其实就是“从茶里寻找石油”,不过还是希望您能在我的文字中有所收获。虽然现在已不是实体唱片时代,但我相信,大多数像我这样曾经通过唱片认识这些伟大音符的朋友还有很多,所以,介绍过每部作品之后,我都会写一些有关这些作品的唱片收藏,或许会有同道中人看到共鸣,当然,也可以给喜欢网络下载的朋友提供一种选择的可能。

  当然,我还是有些小小的期待:希望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两位父亲”之后,我愿意依次介绍音乐史上的那些巨人,当然,前提是这本书的销售数字不要太惨,您读了之后还有继续看“续集”的愿望。

  虽然无法比肩“近代音乐之父”和“交响曲之父”,但我也是一位父亲,所以,这本书更是写给我的孩子。

  其实喜欢音乐的你我一直都是孩子。

  祝您阅读愉快。

  —— 以上是《古典不乱弹》一书的序言,刚刚出版不久,我就想着要好好修改了。写的时候真的没想到成书之后的效果如此之好,但是,可惜的是又应了那句“无错不成书”,书里面还是有几处小瑕疵,只能容日后有机会改正了。

  我的序言里已经“交代”了: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始,现在看到成书之后,觉得将巴赫与海顿放到一起写,虽然颇有“创意”,但如果成为系列的话,那么两位大家都应该用一本书的篇幅来写。所以,我想了一个《古典不乱弹》的“四部曲”:

  《古典不乱弹I——巴赫与同时代的“巨星”》

  《古典不乱弹II——听不完的莫扎特》

  《古典不乱弹III——海顿和他的交响乐时代》

  《古典不乱弹IV——贝多芬与“命运”基因》

  这个系列的“胆子”可是够大,我现在只是有胆想,希望也能有胆写。

  But,如果真写成,现在的这本《古典不乱弹》可就成了“孤本”了......

  《古典不乱弹》读后感(二):24篇故事带你走进巴赫、海顿的音乐世界

  文|十里荷塘

  “愿你对音乐永远保持好奇与敬重之心。——欧阳”

  这个周末宅在家里好好读完了一本古典音乐随笔集《古典不乱弹》。作者欧阳为大家挑选出了音乐史上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位巨匠:海顿、巴赫,通过幽默、洗练的文字,以说故事的形式,引导读者从他们创作的一首首乐曲中,通过旋律去认识和感受音乐才子的真性情,窥见巨匠们充沛的激情和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并体会他们对音乐的挚爱。

  古典音乐拥有非常细腻、充沛的情感,作者在谈到音乐家时,也并不是简单枯燥地注释,而是把这些作曲家请下神坛,化身成为一个个普通人,在了解乐曲背后的创作故事的基础上,感同身受地去聆听。

  比如巴赫,童年时期才九岁就失去了母亲,设身处地想想看一个孩子要面临的打击和悲痛,但是仅仅七个月后,巴赫的父亲就再婚了,这应该是又一重打击的来临。也许在巴赫心里这样的悲愤尚且没有地方去发泄时,第三个打击就是巴赫的父亲再婚后几个月就不幸地也去世了!

  哦,我的天呐!真不敢想象当时这个孩子内心的苦痛到底有多么深。继母并没有为巴赫的父亲守节,而是离开了,这样一来,十岁的巴赫就只能和十三岁的哥哥雅各布来到二十四岁的大哥约翰家里,大哥的年薪还能养活两个弟弟和自己。

  巴赫对于大哥家里珍藏的乐谱非常向往,总是趁着月圆之夜,偷偷溜进大哥的房间,小心地摸出大哥藏起来的乐谱,然后轻手轻脚回到自己和哥哥雅各布住的阁楼上,伴着月光抓紧时间抄写美妙旋律。后来他的“把戏”被大哥发现了,大哥没收了他手抄的乐谱,也再不让他有接触到自己珍藏的乐谱的机会。

  小巴赫,伤心极了,却也无计可施,他渐渐发现脑海里都是美妙的旋律,原来他已经讲那些乐谱印在脑海中了,他用大哥的羽管键琴流畅地演奏出了这些美妙的乐曲,大哥才发现这个弟弟是个音乐的小天才,于是开始正式倾囊相授……

  欧阳就是这样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这两位大师的生平、情感和经历,写出了他们对音乐的毕生挚爱之情,还介绍了每首乐曲不同版本的录音,并分享了自己的聆听感受,在书内展示了自己珍藏的部分唱片封面。

  关于海顿,作者也分享了很多有趣的情节。其中有这样的故事,比如海顿原来相中的意中人并不是娶进门的太太,而是太太的妹妹。

  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海顿的岳父是维也纳的一名理发师,他有两个女儿,海顿曾是这家小女儿的钢琴教师,海顿爱上了自己的这个女学生。谁知道这个姑娘却选择了把生命全部交给“上帝”,她进入了修道院成为修女。这个准岳父也喜欢海顿这个年轻人,于是把大女儿许配给了海顿。

  遗憾的是这桩“姐妹易嫁”而来的婚事并不是那么美满,这个太太当年已经31岁,比海顿还大了3岁,再一个就是她并不那么珍惜海顿,也不理解和尊重海顿,还有就是挥金如土。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很别扭也很尴尬,因此也没能有自己的孩子……

  这本书是帮助我们理解古典音乐的一本很好阅读的小书,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听古典音乐,也是一种解压方式。古典音乐会使你比不常听的普通人多一些说不清楚的气质与内涵。它甚至会成为一种社交媒介,你会因为古典音乐,结识更多同好之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热爱音乐、生性非常有趣的人。因此,也希望我看完很喜欢的这一部古典音乐的小书,同样能为你带去愉快的阅读体验。

  《古典不乱弹》读后感(三):借由音乐,找到自己

  我喜欢音乐,年幼时爱唱,年纪长了,爱欣赏。 那时节,我嘴里哼出的都是流行歌曲,或是歌曲的间奏,我因为爱哼哼被听到、被看到、被推去舞台前,我似乎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并乐此不疲。那是我的技能标签,它帮我找到“存在感”,大约,它也是可以定义我的。 隐约记得那一年,导师为某同学指导论文时说到“声、音、乐的不同层级”,让我忽然对俗与雅有了一个哲学上的认识。 音乐可以定义人吗?音乐,是一项技能吗? 东东枪在给《音乐不乱弹》这本书作序的时候,引用了一句话:“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这句话来自民谣歌手周云蓬,在这句话的前面,他说的是:“我走遍大地或是长久地蜗居一处,白日纵酒黑夜诵经,我呼喊音乐,希望它把我从现实生活中拔出来,但常常落空我只有埋头于生活里,专注地走一步看一步。 音乐不在空中,它在泥土里,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 当我们在用音乐表达情绪,当我们想要歌唱,却发现同样旋律从另一人的嘴巴里哼出。当不同的人在听同一首曲时,不约而同想要归家。 《音乐不乱弹》中说到一个类似的故事:。 1772年,尼古拉斯亲王带着乐队的全体成员去行宫度假。因尚未完工,除海顿外,乐队其他成员都不得携带家眷,一去便是半年。更糟糕的是,此去亲王心情大好,决意延长归家时间,乐手们在海顿面前大倒苦水。于是海顿写下《告别交响曲》。演奏到最后,每位乐手奏完自己的片章,便熄灭蜡烛,抱着乐器离场。演出到最后,舞台一片黑暗与沉寂。瞬时间,亲王懂了。 这是音乐联结众人于无形。 我不是科班的音乐系学生,因此,对音乐的喜爱并没有技法上的赞叹。相比于技法,我更喜欢看到躲在音乐背后的人。为什么是他创作了这段音乐,而不是别人?为什么这段音乐会被创作?这也是这本《古典不乱弹》能够提供给我的信息。而我也很同意作者欧阳老师在《自序》中说的,“用文字介绍音乐,其实就是‘从茶里寻找石油’。”不是件容易的事,幸而,每个篇章后都可扫码听音乐。在听音乐的时候,有时需要故事。有时,音乐自己就是故事。 音乐是不能定义任何人的,但人可以借由音乐,找到自己。它帮助我们安住在生活里,又帮助我们从生活中抽离。 “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

  古典不乱弹

  9.8

  欧阳 / 2021 / 天津人民出版社

  古典不乱弹

  9.8

  欧阳 / 2021 / 天津人民出版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