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火箭起飞的女孩》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读后感锦集

2022-06-19 09: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读后感锦集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是一本由[美] 娜塔莉亚·霍尔特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读后感(一):智慧的女性引领人类上升——评《让火箭起飞的女孩》

  本书的原名是《火箭女孩的升起》(Rise of the Rocket Girls)讲述的是美国JPL(火箭推进实验室)的计算员群体的故事。本以为这是一部多少有点天才养成、富含教育精髓的稀罕作品,没想到书的重点不在于女孩,竟在于火箭,女性主义色彩也十分清淡,这真是有些意外了。好在自杀小队、火箭女孩、弹道导弹、载人航天、地外行星、深空探索,这里面任一项都足以弥补缺憾!

  本书的主线是JPL事业的发展。

  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大学有一群“自杀小队”从事着火箭研究的边缘工作。在战争的刺激下,JPL得到军方支持,迎来了导弹研究的加速时代和德国V2团队的加盟,并逐渐将兴趣转向了星空。在冷战竞赛的氛围下,JPL开始了与苏联和国内竞争性项目的比赛。随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成立,JPL开始围绕着卫星、载人、地月、太空实验室步入太空时代。六七十年代JPL的深空探索和太阳系探索项目在预算波动与失败频仍的情况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JPL的计算员群体是一群年轻的数学尖子,这些女孩的工作是利用计算机和编程技术,依据实验反馈的海量信息,日复一日人工计算弹道、飞行器结构、推进剂等的数据,进而参与航天项目的测控与管理。作为以计算为日常生活的一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她们为美国战略导弹和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本书就是按照40年代到70年代以后的时间顺序,从她们的视角来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涵盖了她们的团队建设和职业生活。

  从题目来看,本书有着强大的女权潜力。也可以是一场智力乃至技术的探险。但纵览全书火箭压倒了女孩,书中只是以JPL的发展为主线,在重大事业艰难进展和团队变化之外,记录了一些计算员个体职业、生活和家庭变迁,即使工作中惊心动魄,波澜起伏,全书却保持着国家事业风起云涌不停,女孩生活细水长流安定的调子,虽然也没有忘记女性地位变化的蛛丝马迹,但并没有以她们的灵魂或者智力挑战作为焦点。

  一开始伟大事业和生活肥皂剧这么尖锐的对比,令我十分费解而略有怅惘。因为本书也是出自一位女性作者之手。但当我匆匆读完全书之后再看到前言,却有一种新的感悟。作为微生物学家,作者指出这本书的缘起多少也有一些偶然,是为了给女儿起名而在网上碰到了JPL计算员群体中的一位同名者。也许正是女科学家视野和访谈方式的缘故,如实地报道的范式压倒了戏剧张力,伟大事业淡化了个人色彩,老人回忆式的琐碎代替了智力探险和技术问题。除了专业上的距离,也许还有一个主要的阻碍可能是作者要写的东西绝大部分是保密的。那些不保密的信息,作者在书后全部给出了出处。

  不过至少你可以从本书中了解美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发展的跌宕起伏,艰难创业,了解了有这么一群不该被埋没的女孩,其中也有华裔。数十年前美国已经将太空实验室和载人飞船发往地球轨道和月面。在读完本书之后,我在想,中国航天事业中一定也有一批“火箭女孩”,如果将来有人梳理的话,我希望她是一位富有激情的年轻数学家,并且将探索的目光更多聚焦她们创造性的头脑和美丽的心灵。

  本书有两个彩蛋,那是关于钱学森先生作为自杀小队的元老和麦卡锡运动后钱先生被逼归国的片段,在全书的第16页和第77页,似乎历史又回到了原点,而一场新的比赛已经揭幕。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读后感(二):美国航天事业中,有着一群女孩,她们本不应被忘记,但还是被忘记了

  这本不应该成为专门书写的一段历史,书中的故事本就应该是理所应当。但她们被特殊的标注了出来,她们的故事被有意书写出来,让我们再次看到她们,也就是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社会曾经对于女性有着多么大的不公。 这种不公现在依然存在,但这种存在正在女性不断的抗争中慢慢的瓦解、慢慢的消失,男女完全工作平等的时代必将到来。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仰望星空的初代程序员》就是记录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从建立之初到现在,那些为这一实验室从事着计算工作的女性们的故事。 那是一个女性还无法完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代,更不要提走上属于高精尖的行业,属于科研的工作岗位。但机缘巧合下,在JPL实验室还完全处于初建阶段,还处于一穷二白阶段,芭比·坎莱特成为这个初创团队里的唯一女性,而且她的数学天赋也足以让她完满的完成她的工作。

  随着JPL实验室不断发展,关于火箭发射的计算工作也就成了女性工作的天下,在梅茜·罗伯茨的时代,这一传统成为固定的模式被保留下来,这一工作岗位成为只招收女性员工的传统。 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员工也就成推动美国航天事业发展卓越的贡献者,她们除了芭比、梅茜,还包括芭芭拉·刘易斯、海伦·凌、苏珊·芬利、西尔维亚·伦迪等等,他们完成了一代又一代的工作交接,自始至终陪伴着美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成为真正助力让火箭起飞的女孩儿。 但在这本书的故事讲述中,我们除了见证美国航天事业的一次又一次成功和失败,见证了女孩儿们在这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之外,更是被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而感慨。

  她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奋斗者、前进者,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时代的变革,经历着计算机代替人工而产生的冲击,但她们完成着自己的职责,在这一岗位上不断成长了起来。 在她们工作之余,本书更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女性早期的工作完全没有产假的概念,为了生育就必须辞职,离开工作岗位;即使在工作岗位期间,她们也得不到任何有效的照顾。

  在芭芭拉的故事中,她一次又一次为了生孩子而离开,一次又一次为了热爱而回来,让我们为她们的勇气和热爱而感动着,而西尔维亚更是一生都没有生育,她们为了这一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卓越的能力。 但就是这样,她们工作的早期都无法得到一个“工程师”的称谓。在她们工作的早期,只能得到一个“计算员”的称号。工程师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与它无缘,一直到70年代之后,改变才开始发生。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讲述了一个时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时代中女性所遭遇的和她们所改变的世界。她们为了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理应被世界所记住。但2008年1月JPL实验室纪念美国第一颗卫星离开大气层这一重要的日子,人们依然忘记了当时为了这颗卫星升空而奋力计算的芭芭拉,让人痛心。 也许这本书将成为这群女孩们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但她们的故事值得永远留存。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读后感(三):航空航天领域的女性力量

  .

  很多人觉得,在NASA的早期历史上,女性只能承担无关紧要的文秘工作,但这群女孩却推翻了人们的固有印象。(作者)

  ~~~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

  作者: [美] 娜塔莉亚·霍尔特

  出品方:后浪

  .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招募了一群年轻女性来完成所有关.键的计算工作。从计算员到程序员,再到科学家与工程师,她们的身影隐现在历史的星空。

  .

  作者是一位女生物学家,她在偶然的契机中发现了这个群体的存在并且深为她们的故事而感动,这部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时刻洋溢的温馨氛围,以及亲密无间的团队情感。

  .

  没有互争高下,没有勾心斗角,她们是一群姐妹,投入热爱的工作,分享快乐悲伤。全书以10年为时间单位,结合微观叙事和宏观背景。

  .

  这些女孩几乎为此度过了一生,工作年头蕞长的芭芭拉在JPL待了45年才退休,“收拾办公室感觉就像打开一枚时间胶囊”,照片、奖状、墙上贴的备忘录、桌上的小物件,那种喉头哽咽的感觉,我们都能体会。

  .

  这是一部科学史。揭示女性视角下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发展史和人类太空探索史。从弗莱登计算器、科学计算机,到微型计算机;从下士导..弹、深空网络,到火星探测任务……该书的主要时段是大国争霸高峰期,而太空事业正是核心,所以该书也流露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奋斗工作的精神。

  .

  这也是一部女性的生活解放史。作者讲述她们的困扰和女性的情谊支持。这些“仰望星空的初代程序员”非常珍惜她们的工作,而恋爱、婚姻、生育和身为母亲、妻子的责任,要怎样平衡呢?这是每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都会遇到的困境。

  .

  她们彼此吐露心声,互相鼓励。她觉得吹玻璃的活计很有美感,她因为硝酸不慎滴落在皮肤上造成的终身伤痕而痛哭失声,她参加选美比赛,她们为同事婚礼出谋划策打趣嬉笑,为尼龙连.裤.袜的发明感到兴奋,为女性拥有了选.举投..票权而深觉欣慰,她们与男同事相处得也很好,就像是亲昵的闺蜜……

  .

  她们是科学家、女职员,她们是女人,从年轻到逐渐老去,她们的故事是20世纪女性的一道侧影。

  .

  阅读期间,正逢神舟十三号返航,我们的王亚平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航空航天领域的女性力量,就像闪耀的星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