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恶的拖延症》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恶的拖延症》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2 20: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恶的拖延症》的读后感10篇

  《万恶的拖延症》是一本由约瑟夫·费拉里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一):当拖延成为一种疾病

  打开这本书之前,我正被一种莫名的抵触消极的情绪所桎梏。书桌上有一堆需要阅读的书,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静下心来阅读它们中的哪一本,那种感觉无奈,也很懊恼,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然失去阅读的兴趣或者能力?其实不用探究,也无需回答,我知道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即使是在这种精神极其消极状态之下,我依然不能自己地下意识地购买和四处收罗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的背篼里也会依然故我地装着哪一本不忍释卷的书本,似乎有书陪伴时光才有一种握在手心里的踏实……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以上的状况呢?《万恶的拖延症》告诉我我患了一种叫做拖延的疾病,拖延这种病我虽是第一次听说,但是拖延这种现象却从来不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甚至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这种“明日复明日”的惰性情结,但是这怎么就成为病了呢?看看作者研究以及分析吧,这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对于拖延症世界上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的研究,并且还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小组,书中总结了与拖延症相关的各种资料信息,以及拖延症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对当事者的危害、影响,倏忽间我就相信了原来当拖延长期存在时候可能也就真的成为了一种疾病。

  当拖延成为一种病,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例如降低工作效率改变个人外部形象,降低社交水准…….但是幸运的是,本书的作者心理学家费拉里博士以他20多年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拖延是可以改正的、是可以自我克服的。在他的新书《万恶的拖延症》中,他“不仅仅分享了克服慢性拖延常用的自助方法,还为你和你周围的人提供一种互助指导。让你们一起克服拖延……”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二):不要准时迟到

  拖延症的定义是有目的的推迟开始或完成某项活动的四件,从而导致自我感觉糟糕。作者又例举出他曾听过数不清的人对他说:可是,拖延到最后时刻完成,会令我的效率成倍的提高,而且,我的任务最后也还是完成了呀?看到这句话,不仅让我想起大学时我的一次看起来属于拖延症范畴的行为。

  大三的时候,我们要完成本专业另一项等级不同考试论文(临毕业还可以直接将之作为毕业论文,事实上,前者的要求比毕业论文还要高一些),当时我的论文导师是系主任,是个常让大伙很郁闷幽默胖子,故而经常给我们的论文弄出一些别的导师都没有的要求来。在大家都哀鸿遍野开始因为选题或材料问题被胖哥主任讽刺的时候我却还是连初稿都没交上去,大伙一边不停的催我赶紧交一边幸灾乐祸的等着看我被训,因为我确实是不仅没交而是压根就还没动笔。结果胖哥出人意料的并没有刁难我而是选择沉默不语。直到某个周一论文的第二稿上交时间要到了,我利用周六的半个下午在笔记本上把论文的初稿给敲了出来。然后出门打了一份交给导师。更加令大伙愤怒的事是导师翻了翻我的论文然后就放进抽屉继续狠狠的评论他们写的各种毛病。直到最终要定稿了,我被叫去讨论了几个关于语言组织与取舍的问题后,胖主任在我的论文意见栏里批上一个良好(我毕业后才知道这家伙给人评价从来都只有“及格”与“不及格”)然后我就去答辩了,顺利过关,据同学说我答辩完跑路后,联合办学派来的教授还在大加赞赏我的论文,从选题到理论水平夸了个遍。后来,同学愈加对我愤愤,可惜的是,却没有一个人来问我究竟为什么?如果他们来的话,我可以从柜子里搬出一堆大大小小的读书笔记,告诉他们,尽管他们从导师通知的时候就开始“写”论文了,我的论文却是从大一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的,三年如果抵不上你们两个月的话,那就真是笑话了。论文的这件事,让我想到最近晚上流传的那个笑话:导师说你这博士论文写的什么玩意我压根就看不懂。博士生怒答:我写了三年才写出来的论文又不是小说你随便翻翻就能看懂么。全场静默,全票优秀。所以,你看出来了么,你可以说我在找机会自夸,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想告诉你,其实很多你以为有严重拖延症的人不仅不拖延,而且准备的比谁都周密。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比率20%,也就是说每100个人当中约有20人有拖延症,不因年龄性别学历而比率不同。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遏制拖延症,作者却认为那仅是一块治标不治本的创口贴而已,短期的丁点儿进步还会很容易迷惑你,我们要从方方面面给拖延症下药,作者谈到自己儿子参加的乐队老师对他们说的一句话也令我感慨颇深:早到即准时,准时即迟到。

  回想起来,这句话也是我从小到大一直在信奉并践行的,难怪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三):拖延症-治标先治本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实用功能书。

  拖延症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了!不可否认的是非常多的年轻人患上了这种疾病,虽然说它不会直接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任何影响,但是这种病无疑是我们通往成功的绊脚石。

  拖延症其实并不难祛除,但是一定要从根本抓起!!

  本书的一大特点循序渐进地从‘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到最后的解决方法和建议进行很详尽的叙述。理论结合实例,最大限度的让读者明白其中的原由。语言上言简意赅,实例生动深刻。不知不觉的就读到了最后。

  就像书中所说‘等待是一个陷阱’,那么当你无法让自己行动起来的时候,就读读这本‘万恶的拖延症’吧!相信他会帮助你走出等待的怪圈。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四):人格重塑得启蒙教材

  虽然读的是理工科,但身边不少有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朋友。于是自己便对这类东西也感兴趣起来。

  能读《万恶的拖延症》这本书也属于朋友推荐,当时正职“失眠拖延得困扰”于是就料有兴趣的读了它。这本书比较慢热。关于拖延症的定义体现在书中得每一个独立章节中。因为拖延症的成因不同,发作方式各有千秋。有的是外界压力引起的,有得是自身情绪寻求刺激形成的,有的处于对决策逃避,等等。然后我方才觉得自己所谓的“失眠拖延”其实不算在拖延症的一种。因为所谓“拖延症”是情绪和实际行动不能一致出现偏差之后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种轻微心理病症,是形成其它类心理问题的较根源得其中一种。所以,克服拖延症是获得人格重塑得第一步。

  没有人愿意过拖沓被动得生活,就好比人们都希望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去购买自己喜欢商品,然后安然欣赏使用或者观赏它们得时光一样。不拖延,同样是需要强大内心力量,去及时地推进自身愿望实现和达成。这样,人们才能过上更加知足快乐得生活。这也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社会问题上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万恶得拖延症》以学术却又不乏味文字,独立成章,各个击破地探讨了每一种拖延方式的克服方法。干净利索,简单有效(貌似这个还需要看个人)。至少笔者是在于朋友看电影闲聊小聚,旅途间隙等时间轻松读完的。而且觉得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让人迅速入手不拖延的存在。

  当然,在作为本人不是一个拖延症的人来说。此书未免有些许无趣。在读它的过程总会觉得,这样得事情,自己应该不会去拖着不做,或者那样的状态自己应该不会有得看法。然后会默默地会心一笑,自信地说,我已经是一个很完善地可以唾弃拖延症得人了~(笑)。不过,世间万物人生百态,没有人会没有弱点,也没有人会所有事情都可以当机立断。每当觉得一些境遇自己经历过时,同样会觉得在类似状况下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眼神坚定)。总之还是觉得此书不算立志,更胜休闲。

  till Procrastinating?Read at the present!(还在拖延么?当下开始读吧!)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五):有效的改变自己,减轻拖延症状

  最近一周内,“拖延症”这三个字总是挂在我嘴边,最后连儿子和老公都在我的带动下说了起来,很明显,这便是受到《万恶的拖延症》这一书的影响。

  一直感觉自己的拖延症很厉害,所以当初想看本书的原因,是好奇的希望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如此。接到书后,很好,我没有拖延的将之一口气读完,不过也因此继续拖延之前寄来的书,这算不算另一种拖延的行为呢?呵呵。

  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在阅读中,我毫无疑问肯定,自己便是“寻求刺激的拖延者”。

  从读初中开始,就记得自己是每天学校要关门的前一秒,我就挤进去的那种学生。当然,我从不迟到,但是也绝不早到。

  寒暑假作业都是等到最后几天才完成。

  考试前的一星期,才疯狂的复习。

  做设计师的时候,会拖一两个星期后,才花一两天把整套图纸交出。

  当记者时,每个月都要在月中截稿的当天或者迟一天才将稿子发出。

  ……

  因为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大的教训,所以这种拖延症的严重性,我一直没有什么感觉,反而有种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爆发力很强大。

  但是在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突然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拖延症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病,并且得了这种病的人,对自己所产生的后果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反而会找很多的借口

  比如以前我会躺在床上,幻想自己已经起床梳洗,然后吃早餐背着书包出门了。但是结果是做多了一个梦,等到最后才急急忙忙的起床。

  复习的时候有时会被意外的事打扰,所以一旦最后没有时间,考试的成绩就会下降很多。

  画设计图时,对于有些朋友作为友情麻烦我画的图,会一拖再拖,甚至最后不了了之。这明显对自己的信誉是有所伤害的。

  月中赶稿时,由于压力太大,需要熬夜,脾气会变得暴躁,且一旦主编将稿子打回返稿时,我便会接受不了的大发脾气。

  我的小说至今一直没有完成,而好友们甚至帮我联系过出版社,对于这一点,更是极度惭愧

  ……

  连老公和妈妈也对我的这个毛病深恶痛疾,每当他们要我去做一件事时,一定会狂打电话的连续催我两三天,逼得我只好立刻去做,免得再受电话的狂轰滥炸

  所以,当书中告诉我们,有拖延症毛病的人,是多么令人厌恶时,我是真的决心改变了。

  按照书中的建议,我做了以下的改变:

  一是继续使用小本子记录当天、本周、本月要完成的事,对于当天要完成的事,既要酌量,又要非常具体,包括要做的家务、要看的书、要写的评,都一一列出,每完成一件就划去一项。(这一点其实也一直有坚持,但是现在会更加具体。)

  二是尽量节约时间,做到效率更高。比如我很少花两三个钟头的完整时间去看一本书(小说可能除外),但是我随时会带一本书在身上,无论是外出搭地铁,还是在医院等待、外出吃饭……只要有时间都会拿出来看,通过这样一种化整为零的方法,便可以有效的看完我每个月需要看的二十多本书。(这一点倒是一直做得很好。)

  三是尽量将工作的时间先安排好。现在每个月一开完月中策划会,我便会先积极的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题目罗列出来,先进行研究、列出方案,选择单位,然后主动的打电话联系。由于我有电话恐惧症,所以每次能使用其他工具(比如网络)时,我还是会少用电话, 但是逼不得已之时,也会努力完成,减少回避性拖延的时间。最后安排一个星期完成全部的采访与稿件,逐步克服拖延交稿的时间。且由于最近更加的积极主动,稿件也很符合公司的要求,基本不需要再返稿,这同样也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更不会给同事一种很骄傲的感觉。

  四是不能做到,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要学会拒绝。宁愿事前拒绝,也比事后再拖延给人的感觉好。通过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减少自己浪费的时间。

  五是时间上的安排要做好。我减少了自己看美剧、睡懒觉的时间,而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在剩余时间里再做自己的工作,这样也会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共度。

  六是像家务这样的繁琐且无休止的事,我也坚持每天在工作或者阅读疲累的间隙中,抽出半个小时来完成。这样屋子既能保持整洁,又不会平时浪费时间,等到大清扫时又过度辛苦。很赞赏书中说的一句:“正确区分生命中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能帮你节省时间,避免棘手的事情发生。”对此我深表同意。有邻居抱怨我家中达不到她的理想标准不够干净(因为我两三天拖一次地,且书桌上总是摆满了我写评的书),并且说假如是她,会每天从早到晚的将家收拾得一尘不染,我对此只能一笑置之。她喜欢将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清洁上,不意味我也必须如此。

  七是减少自己过度泛滥的兴趣爱好,集中在一个点上工作。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不可能将之竭尽所能的透支用尽。更要明白自己不是天才,不可能样样俱到。

  目前,通过这样的调整,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既充满规律又富有挑战,且每天所能完成的事情比之前多了很多,且不再抱怨自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能有效的改变自己,减轻拖延症状,真是令人愉悦的一件事。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六):战胜拖延

  一直对英文中procrastination这个词的情结比较深,对于一个一直对“拖延”观念模糊却有类似行为习惯的人、毫无疑问地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原来还有人对拖延症做过研究。这是一个严谨学术研究后的轻松报告:从命题假设到临床观察研究,在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其实,不用担心这种心理学研究没有充足的取材和有力的数据支持。研究者认为,这种小小的“顽疾”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会有推迟,偶尔会有等待,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拖延。

  有时,明知道任务期限就要到了,你就是不想做——同时也打算从最后一刻开始;有时,你说你爱deadline,声称压力之下你会完成得更加出彩;有时,你说:这是完美主义的恶意驱使。当你的生活中发生这样一些情况的时候,你一定会地想要看一看研究结果对于你、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发生作何归结,以便启示、提升自己。

  约瑟夫•费拉里博士将 “拖延症”定义为:“出于自愿地拖延某事,尽管你知道这样的耽搁会让你感觉更加糟糕”,另一个相关定义为“自愿地、无理性地推迟某事,尽管你知道这样的耽搁会让你付出代价,或者给你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拖延症常常给我们带来自我挫败感:拖延者会突然不愉快、陷入悲观、在意想不到的好事发生时有罪恶感、失败时怨天尤人。

  冲动

  我曾经以为,冲动做事的人和和拖延症者一定是对立的——一方爱迅速的把事情做完,另一方更倾向于追求准确率,然而这二者并非对立。拖延越严重的人,越容易在最后期限到来时变得冲动,无法追求准确率。其实,冲动和拖延更像一块硬币的两面,因为它们,人们无法享受生活的快乐、圆满和幸福。

  完美主义的神话

  我自认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好似完美主义永远和拖延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拖延者的完美倾向很容易地为拖延找到了辩解和归属:为了追求完美而拖延,而我诚实地认为,犹豫、徘徊,丝毫不能帮助我将我想要做好的事情完成好,反而会降低事情完成的质量。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无法做到完美,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我们的优点凸显了我们的存在价值,但我们的缺点也不可或缺,这些自身特质让我们成为活生生的我们自己。

  生活需要博弈和冒险精神

  据说,有一种拖拉的原型是,为了逃避事情的结果或者不想看到某种情境而采取拖延。恐惧失败、害怕成功、害怕被社会孤立,担心被欺骗。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事情是不可控的,其结果也是不可预期的,你选择了拖延,趋向简单的事、或不做任何努力。西奥多•罗斯福曾说过:“在做决定的时刻,最好的就是该做的、正确的事情;最糟糕的是什么也不做。”冒险和博弈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努力保持前行,设法让事情发生、心情便不会太差。

  只管去做

  耐克的经典广告语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Just do it。如果说立刻行动起来,可能会与困难正面交锋、遭遇失败,或者获得好处、体验到快乐。但重要的是,我们行动了起来。

  在这个任何时候都要三思而后行的时代,我们养成了权衡利弊再行动的习惯,但有些时候,我们只是去做就可以了,只管现在,去做。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七):有一天我一定会,生活便容易得多。

  拖延者恐惧成功。人们拖延是因为他们害怕成功。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继续努力,就会取得成功。但对他们而言,成功意味着麻烦,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凡事拖延,秉持着“有一天,我一定会……”的理念,生活就会变得容易的多。——丹尼斯维特利

  事实上当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却没有立刻去读它。

  我习惯在看书的时候单曲循环的放着歌曲,每当以后再次不经意听到那首歌时,便会想起这时的记忆。不知何时起,发现歌曲可以记录时光,变成了一个载体。于是一首歌记载了多少岁月,人们又回忆了多少记忆。

  前面的废话连篇,是不是正符合作者口中的拖延者。我是来写书评的。不是来写乐评的。当人们一个个的变成了拖延者,是否便没有了拖延者。大都拖延者都拥有着自己的小情绪,而这些小情绪确实影响了生活上的事情。当拖延者习惯这样的小情绪,其他人却也开始渐渐接受起来。而让我难过的是,我便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写的就是如何从这样的小情绪中挣脱出来,观点很明确,在我看来却有些繁琐。但作为一本职场励志书,我想这种不必要的繁琐也正成了必要,不需要的啰嗦也正成了需要。

  人的心中就是存在着安逸,而安逸之中又包含了懒惰。懒惰的带有自己的小情绪,便成了万恶的拖延。人们不能觉得自己有这种可爱的小情绪而感到独特,这是一种误解。

  拖延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变相的懒惰。我对事业的渴求,完全被拖延所击败。所幸的是,只要没有被击杀,那么我便抱有希望。我不知道这本书对我将来的事业生涯有什么影响,我知道的是我可以静静的听着歌来写下这篇有关拖延症的书评。或许书中的内容正潜移默化着我,这种事常有,但现在却不显露。这是将来才能知道的。

  小的时候放寒暑假,我从来都是不积极做作业的那一个。有一次心血来潮,几天就完成了整个假期的作业,之后顽皮的日子里,那种愉悦轻松的心情,开心到无法比拟。我始终相信人们的感情,理智,观念大多都一样。人们也常常会感受到某些精神或感想。人们懂得拖延的弊端,却大方的包含在自己的个性中。我想这才是拖延最大的克服障碍,以及书中贯彻的明确观点。遗憾的是,整个小学,那次提前完成作业的经历,只有那么一次。

  关于拖延的准确定义,作者在书的第5页诠释了他的理解。

  “有目的地推迟开始或完成某项活动的时间,从而导致自我感觉糟糕”。

  这样学术的字眼我并不喜欢,生涩的狠。所以我愿意举例子。

  结合实例,我昨天在家煮的方便面,吃完后把碗筷放下水槽中。然后回到电脑前坐了一下午。突然有事情要出去,想去洗漱,发现水槽中正放着那油渍满满的碗筷,顿时心中沮丧,懊悔不已。那时我还没看见这句对拖延的诠释。如今看了,便是活生生的例子。正在赶时间的时候,发现了本应该刷完却满是油渍的碗筷,叫谁人不皱眉呢?

  皱眉之后呢?是放着不管继续洗漱出门,还是迅速刷完并下定决心以后不要拖延?人总是要面对选择。我不想等到在我外出归来的时候,依旧还有着苦等着我的满是油渍的碗筷。这仅仅是我不想而已,我想的是,肯定会有人想。人总要学着改变,学着下决定改变。如果不嫌细节小,这便是作为人们改变的第一步。

  书中第一章的第一页,文中提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写完书评后,我会去下方便面。并保证吃完就刷,绝不拖延。

  今天便是我的第一天。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八):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不用看书,就知道自己一定是有拖延症,所以一看书名《万恶的拖延症》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与自己一样对爱拖延的自己是又爱又恨。不过对照了一个,觉得自己也并不是一个很强烈的拖延症,也许是和自己的年龄有关,小时候可以遇到不喜欢做的事情,一定会拖啊拖的拖到无可奈何时才去做,而现在多少能够强迫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要赶紧去做,因为越拖得久就越不想做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多少也能控制一些时候。

  在书中的开始作者给分析了一下拖延症的现象,看了一下,虽然我自己经常拖延,但我无害啊,而有的人却是靠拖延别人而存在的,比如让人深恶痛绝的迟到。说到这个我就想起我的一个同学,最可恨的一个毛病就是迟到,而且永远都振振有辞,每次都觉得等她是在浪费生命,见了面永远不知道自己错了的一副德性,所以这种拖延简直害人。而我们的拖延不过是给自己造成一点点心里负担,对别人可是从来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行为的。所以拖延者的特点,即使你承认自己是拖延症,每个人出现的状况也绝不会完全相同。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它提出一个我们一直存在但可能一直在忽略的问题,也许如果不看这本书,我们依然这样拖延着生活下去,但是看了此书后,意识到生命拖延不起,也许从此刻我们就愿意做出改变,是时候改变了。生命中总是时不时地出现一些真知灼见提醒我们人生的偏差,将我们的生命修正得更美好。

  这本书分析了各种拖延的状况,也指出了拖延的种种症结,也提出了一些我们心理上的误区以及给出了改善拖延的方法,拖延就像我们中国人最常说的那句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只是明日不知何时就将我们催促得成了老人,到那时才发现,自己的一生似乎毫无意义,所以读这本书至少也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再犹豫不决了,改善自我就从当下开始。

  但这本书有些小缺点,看了好几章全是在分析拖延症,而一直读不到自己想要的改善方法,这几乎让我丧失了读下去的兴趣,作者似乎是为了罗列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津津有味地不停地把这么点儿用各种理论来陈述,有点儿枯燥。不过你可以从中挑出自己究竟是哪种类型的人,对症分析,否则会读得很累。

  其实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好好想想这句话,的确如此。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九):哈书摘

  1.我们拖延做事,犹豫不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拖延表现。你可能希望不用作决定,或者由别人为你作决定。也许你没有渊博知识和足够的才智作出一个明智的决定。

  2.即使作的决定是错误的,也比不作决定要好得多。

  3.不要过高地估计你所拥有的时间,总是认为有无限的时间去完成某个人物是非常危险的想法,这会让你产生一种自己永生的幻觉。

  4.莎士比亚说过:“曾经爱过但又失去也要比从来都没爱过要好得多。”

  5.如果你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你同样有能力作出选择,向那些导致你犹豫不决的不理性的想法发起挑战,试着写篇日志。

  6.如果你总逃避作决定,不想真正地了解你自己,你就无法享受生命的完整性。

  7.不要对自己或者他人说:“我无法作出选择。”应该说:“我自己作选择,我能够作选择。虽然这个选择可能是错误的,但我选择这样做。”

  8.你有能力做出决策,不依赖别人,让别人为你拿主意。的确,会有一些决定可能是错误的,但不是所有的决定都是错误的,而且你作的许多决定也会为你带来成功。不要一直藏匿在你的舒适区,拓宽你的眼界,发展你的能力。

  9.如何作出更明智的决定

  ①限制选择数量。一直分类,尽可能地缩小你的选择范围。

  ②记下你的想法。记下每一个组织你采取行动的想法,然后逐一打消那些念头。

  ③权衡利弊。列一个清单分析利弊得失。

  ④不要瞻前顾后。一旦你决定了某件事,坚持下去。

  ⑤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在作决定时一定要慢慢来,但不是要拖延。

  10.在等待时,你应该学会向变化妥协,适应周围发生的变化,让自己融入其中。在等待时,你也可以学着有耐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11.当你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充分利用你的时间,为下一步作好打算。学一些新的知识,为新的工作作准备,或者深入了解医疗程序的利弊,或者提高你的社交能力,去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12.把整个写作任务分成不同的步骤,列一个目的提纲,然后填充细节部分。

  13.对学业拖延者时间管理的几点建议

  ①从实际出发。在适合的时间里,做你需要完成的任务。

  ②凡事多给自己留点儿时间。

  ③制定完整的计划,节省时间。

  ④灵活变通。

  ⑤安排娱乐时间。

  ⑥先完成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先做困难的事,简单的事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⑦充分利用等待的时间。

  ⑧找出一天中状态最佳的时间段。

  ⑨选择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学习,一到那个地点你就会联想到学习。

  ⑩选择一个学习伙伴。

  ⑪学会说不。

  14.学业拖延者需要集中精力在手头的任务上,即现在需要做的事情,立刻开始。问题不会自己消失,课业永远在那里。

  《万恶的拖延症》读后感(十):只是一个Guide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Still Procrastinating: the no-regrets guide to getting it done)比翻译过来的中文名称更能说明书的类型和内容,guide,就是一本最偏向于实用的指导而已,所以书中并没有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各章基本上都可以认为是独立成章,相互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顺序。书中涉及到的很多说明都是浅尝辄止,感觉大部分话都是常见励志书的大话空话,没有深入的分析,只是在不断地取一些场景下的拖延例子,然后说这样是不对的,会造成多坏的影响,如果再不断地强调不拖延的话会有一个多好的心情等等等等。这些大道理每个人都懂,拖延者的问题就在于知道应该去做和不做的后果但是还是不去做,应该从更深层的心理学本质上进行分析才更合适。这本书至少对自己指导不大,可作为入门级的书籍来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