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唐狄公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唐狄公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4 21: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唐狄公案经典读后感10篇

  《大唐狄公案》是一本由[荷]高罗佩著作,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44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一):非常喜欢

  现在看书已经很少有激动到想要一口气看完的时候的了,但这本书就让我恨不一口气看完。

  高罗佩这个外国人中国文化了解之深,让我等中国人不禁唏嘘。。。书中的案子布局复杂,但推理却丝丝入扣,而且不失唐风,,,本来很想说,谁说中国没有推理侦探小说,,然而这本书却是出自外国人之手,唉。。。

  看到有人批评高罗佩亲自手绘的插图,我却以为,这些插图画得是并不怎么地,但是,十分的认真专注,由此可以看出,高罗佩是真心热爱,与时下只为赚钱而写出、画出的书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又为这套书更增添了一些让人感动沉静之美。

  最后来说翻译。书的序中说这套书中有一些篇目是用中文写成的,可惜并未标出哪些是原文就是中文。现在这个海南出版社的版本中,我觉得有些篇目翻译得很好,可以说是非常好,不但十分具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韵味,而且文词华丽,读来十分爽心悦目。但有些篇目却翻译得不太好,全是口水白话,啰里啰索,一看就是外国人、现代人的口气,十分败笔。

  在这本四漆屏中,我觉得《黄金案》和《湖滨案》翻译最佳!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二):向往很久的书

  啰嗦抒情之前先说点有用的,这套书在当当上是半价,所以74元一套的书,37元就能买到,如果加上会员折上折,只花35元,实在非常合适

  (唔,我有做广告的嫌疑)

  知道这套书是小学时候,在老爸书柜里找到一套世界各国文学介绍的旧书,里面登了一段节选——现在模糊想来,好像是《红丝黑箭》的故事片断。我印象很深是因为这个人叫高罗佩,写得也都是中国故事,却居然是个荷兰人。

  此后经常和老爸念叨这套书,但是老爸没有买到过,而我也居然一直没有碰到过。后来在十几年前,买了一本盗版,聊胜于无。后来到处都是高罗佩的《秘戏图考》卖,也算有些热闹了,居然还没看到狄仁杰重现江湖,老爸在外地曾经见到一套,不过太贵,看看还是放下了。

  结婚时搬家,和老爸分书,基本上中国古典文学都没动,所以这本也放在他那里,回去重新翻看时,发现老爸看得也很仔细,做编辑出身,看到错字连篇的书就无法容忍,居然一个个都校正过来。想一想盗版书上挑错字,也真够难为老爷子的。

  所以买了这套之后,首先就给老爸送去,封面和书页的感觉都很好,不过那些糟糕透顶的插图错落在每章精致的地形图里,一度让我有“怎么找了如此差劲的插画作者”的疑问,待看到里面才知道,居然是高罗佩的手绘原画——真是不敢恭维,但也给此书更加了一层“正宗”。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三):柯南式判案与中国式风情

  狄公的断案过程类和柯南、马尔普老太太流程很是相似,总是有着异常强烈的联想能力灵感爆发,但逻辑性的衔接还是不及福尔摩斯,但是狄公传优于福尔摩斯传的地方却有很多,最大的优势就是背景描述的完胜。

  六世纪的唐朝要比十九世纪的英国美,那时的伦敦工业发展煤炭使用过度,一片雾蒙蒙,这和毫无污染青山秀水的大唐盛世不具有可比性。英国的普通青年美和唐朝的文艺青年美也不是一型的。

  盛唐已然是传统中国文化的最好体现,走的是与西化不同的复杂美。走近福尔摩斯,你看到的是现今的文化体系,走近狄公,你看的是迷失已久却又似乎若隐若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就像书中女人穿着,会有很多层衣服,就如同层层的等级,它也会全裸,让人心昭然若揭

  狄公传里的唐朝人,安于现有的规章制度,从没想过挑战,现今的中国人却一直拿中国和西方文明比,唾弃现有的很多制度。从某一角度讲,这种变化是对人权的觉醒,从另一角度讲,却也是种不安现状迷茫。了解了当时的官宦制度社会等级,看看曾经的汉族社会,也许你会稍稍原谅现在的社会制度

  唐朝没有先进的DNA检测,对夫人的偷情行为是莫大的畏忌,惩罚手段也是相当的严酷,拿到官府,那肯定是判死刑,但是一般丈夫会先于官府想出种种报复手段,在书中最经典的当然是想出一个巧妙的布局置夫人与死路。当然,也不是说当时的夫人就手无寸铁,毫无反击能力,如果和姘头下个狠心,说不定先下手为强了。

  书中的人对现今人苦苦追寻的真爱所需甚少,也许床上翻滚已经是他们能给予的最大的爱了。

  看一个精通体制的体制外的人写体制,别有一番风情。

  最最重要的是,故事好看啊啊啊,忍不住,想把所有全看完啊啊啊啊啊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四):遇到一本好书

  遇到这本书不在最近,只是刚在卓越网上无意撞到这本书,一样作者,一样的译者。我大喜过望。苦觅这本书已经不是一两年了。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大三暑假。那时候考研、准备工作无聊,在学校呆了大半个暑假,寝室里走得只剩一个人。每天在图书馆呆上大半天,美曰,苦读,考研,也只不过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安慰自己。认真学习日子早就过去了,又是燥热夏天,谁有心情去埋在一些无聊的教课书里。

  记不清这本书是在图书馆里先翻到一两个残本,然后上网搜齐其余;还是一开始就是网上歪打误撞上这个汉学奇才的大作。反正是百十万字的大作,很快就熬夜看完了。算是给那段无聊的日子添了些味道

  最开始看书的时候,以为高罗佩是中国人,觉得中国难得出了比起柯南.道尔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物;后来发现不是,一个外国人,多出的只是更加由衷钦佩。

  高罗佩,1910-1967,荷兰人,汉学家。一个比专业人士还专业的业余汉学家。他的本职是外交官,但却苦于此差,倒像很多人一样,要以不喜欢事情稻粱谋

  高氏的狄公案融西方侦探小说推理与中国公案于一体。丝丝入扣,而又不失唐风。作者对中国历史、民俗、律法了解之深入,不敢说在外国人中无双;而其在行文中之应用,大概暂是无人能出其右。书中的细节很多已经淡忘了,但是书中流淌出来的气质却还余味未尽。一个满是活力的社会,外国人、商人、僧侣、与唐人纠缠不清的外族人,统统积极地参与到大唐盛世的生活场景中来。而这,在中国的其他任何一个时期中是看不到了。开放包容,也惟有这个时代能给与高罗佩下笔而出如此多彩画面机会。其中的狄仁杰完全摆脱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官员的刻板形象。他微服私访,行走江湖; 峨冠博带,出入庙堂。哀民生之多艰,可决不戚戚艾艾,务实冷峻乃之本色;重情多义,不期流露出的感情又是其真性。一个极具性格魅力的形象。译者采用元明白话译出,也许这正是恰到好处语言太古不可得其正本,而太今则无古韵。无论如何,当刚知道这本书是一个外国人写的时候,只有惊叹,即便是再好的译者,没有一个回归本源的底版,译著也无法摹出以假乱真的复本。

  遗忘未必是件坏事,正给了我多些理由动力再温前景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五):高罗佩狄公案乱弹之一: 官邸宅男喝茶丧命事件

  高罗佩狄公案的地理位置

  以前不知何处看过有人说高罗佩笔下的地理位置都是虚构的,在下绝对地理盲看着“蓬莱”两字想想也对也就照单全收*笑*,今次为了写字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些地名都在现实中有帐可查未免打击

  据高罗佩黄金案的后记,蓬莱是山东省东南海岸的通商县城,番客众多。而此地的番客又与广东案的番客不同,因地理历史缘故大多是往中原方向移居的高丽人。唐朝就韩风风靡,高句丽虽为战败国,但人对于一种美丽文化的喜爱是无法磨灭的。连诗人李白不也为高丽人做诗?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真是风情万种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1----官邸宅男喝茶丧命事件

  名字:黄金案(THE CHINESE GOLD MURDER)

  地点:蓬莱

  出场:狄大人,洪参军,马荣乔泰兄弟

  开始的开始。大理寺丞狄大人少年得意却自愿流放去边远城县蓬莱任县令,虽然看来是轻松无比不入俗套的潇洒行为,但未尝没有难言的苦衷或力不从心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磨炼的可能。流放途中途遇绿林好汉马荣乔泰兄弟,而狄大人的武艺居然绝对性超出这两位靠刀剑吃饭的~*汗* 厉害万分又仁厚万分打完一架后还惦记着要给两强人散钱喝酒, 不怪马荣乔泰想着真遇到好人星星眼从此死心塌地跟定这个老板再不挪窝了。

  马荣乔泰兄弟今次都还是绝对莽汉,与人搏斗不看轻重图一时痛快人各害死一命,幸好都不是重要证人。在今后篇幅中胆识和心机逐渐成长起来,也十分美好

  狄公案的所有长篇主要特征就是模仿古代公案小说三案连环的风格。但大多篇幅短小或三案本就相联,例如黄金案除喝茶丧命事件外其余实在没有波折可言,黄金禅杖和轿中大汉本就是喝茶丧命事件的附带余波,妇人尸首变和尚,这样类似的桥段在后来的湖滨案演绎更出色

  最让人惊讶的便是狄大人和度支郎中王立德大人最后全力撮合在古代世界观中已是绝对“残花败柳”的曹小姐嫁于叶公子。 唐代世风自然没有后世严苛,在下对唐习俗懂得不多,只知三国时期常有女性一而再嫁…… -__-|||

  可这样的事情按中国习俗怎么看也不是常事,多亏两位高级官僚的强硬决定可怜的曹小姐才重拾尊严也有美好的归宿

  这一段个人觉得很感动,莫要辜负译者大人们的一番仁厚苦心。

  喜欢一人独处爱喝茶的王元德大人自然很让人惋惜,但是王立德大人这样正直潇洒有勇有谋的人物更是难忘,一手酒盅一手拨打算盘……太酷了。可惜后来再没有篇幅让这位很厉害的大人客串~

  利用佛像私运黄金,特地查过高罗佩的英文后记,好像并没有中国古典故事的出处,但不管这是原创还是借鉴,都是很精彩的构思。

  这篇的描写和说话的语气完全是古公案小说的味道,十分耐看,最喜欢的一段台词

  正说话间,门子慌张来报:“不好了!王老爷活过来了!正闯来衙院里呢!小人哪里敢拦阻……”

  每次看都很喜欢,也说不出哪里好,特地记一笔做个纪念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六):一段剽悍到不能解读的人生,一个不愿醒来的推理梦

  如果你让我列一个推理小说TOP10的表单出来,我可能会很为难,但如果只列一部(一套),那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狄公案》。

  如果人生可以选择而且不需要解释,那么我一定会选择做一次高罗佩。

  高罗佩,荷兰人,字芝台,号笑忘。精通14种外国语言,历任驻日本、中国、美国、印度、马来西亚、韩国外交官及大使,著名汉学家,性学家,书画作家和鉴赏家,诗人及中国诗词戏曲小说研究家,资深古琴师及棋手,民俗学家,动物学家,收藏家,字典编纂家,翻译家,当然还有“业余”推理作家。

  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可以在短短的五十七年时间里做如此多的事情,而且每个领域均钻研精深,有所成就。完全无法想像。

  当我看到他肩头扛着沉重猎物叼烟而归的照片时,我知道他的生平就像部未编完的字典,远远没有发掘完全,我也开始相信,真的有一种人可以把一天过的像凡人的一年一样精彩充实

  高罗佩不是个高调行事的人,但也常有过人之举,他曾为买一座观音像,而使全家啃硬面包数月,也偏好收集常人看来残破无价值之古物。去年在豆瓣网上见到chocolatemania于上世纪末购于台北旧书店的高氏性学名作《秘戏图考》原本,序中言明:“盖本书自不必周行于世,故限于五十部,不付市售,仅分送各国国立图书馆,用备专门学者之参稽,非以供闲人之消遣。”在赞叹chocolatemania兄书运亨通的同时,也不得不为高氏低调弄杂学的风采倾倒。试看今日那些浮皮潦草的大师,比常人高明一截的大概只有胡子年岁

  夫人水世芳谈到高罗佩时说:“他不是外国人!从我们认识到他临终,他没有一天断过练字。他最爱吃四川菜,他实在是个中国人。”

  我从没这样崇敬过一个人,并且对他的一切如此好奇

  =======================

  关于《狄公案》,那是我一个从儿时就开始做的推理梦。我儿时的第一本推理小说是它,我希望死前流放到无人荒岛时陪伴我的最后一本推理小说仍旧是它。

  我最早看到的一本《狄公案》故事是甘肃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版的《铁钉案》,那时这个案件还不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电视剧功能强大),小小的我在同学家那个破吊铺底下看的如痴如醉如乱花迷眼,从此记住了一个姓高的写侦探小说的古人(因为里面有高氏仿明版画风格的插图……),也顺便留下了最早的推理小说阅读记忆——一个从狄公开始进入推理世界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

  后来在《今古传奇》上读到了全文收录的《御珠串》,这才知道原来狄公的故事还自成系列有零有整有先有后,于是缠着当时被认为是无所不知的哥哥打问作者消息,方才知道原来这些故事都是一个荷兰老头改编自中国的古典公案小说。可是那些公案小说我看过不少,无聊的要死,哪有这么有趣!哥哥沉痛的说,他曾经看到过三卷本的《狄公断狱大观》,有插图,有很多故事,但是他嫌贵,在最后一次经过那个老头的旧书铺子时终于下定决心要买时,发现已经被人买走,只剩书痕宛然。于是此书成了我魂牵梦萦很多年的大部头,直到多年后在冷摊上发现了一本极破的残本,与自己想像的模样全然不同,却还是毫不犹豫的抢回家里。

  再后来看到了一些散本零篇,也开始了解“Judge Dee”和高罗佩的本生,甚至读到了高氏的其他著作,这些上面已经说过。

  后来的后来,那个旧版本的狄公案电视剧大受欢迎,狄仁杰暴得大名,我多年的小情结终于可以和更多的人分享。只不过,其实,狄公应该是个武功高强的威武巨汉,而不该是个只会捻须的文官胖子,这个问题直到近几年煌煌三部电视剧巨制(拍的不错,但跟高氏的《狄公案》毫无关系)中仍未有改观……

  终于有一天,我在书店看到了海南出版社的四卷全本全图《大唐狄公案》。我从来未曾被一套封面并不让人感到满意的书直接击倒。毫不夸张的说,我颤抖着把它们拿起来,摸了又摸翻了又翻,在确定内容的确是高罗佩那个Judge Dee的故事后,直接捧着走向收银台。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这样完全不考虑书的价格的购置新书了。当它们放进了我的书包,成为我藏书一部分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人生获得了一个小小的圆满的感觉。

  每次翻开狄公案里的任何一个故事,我都会重新陷入梦境,仿佛自己坐在红阁子外的柳园里,沐着大唐的春风,享受人间生死无常的刺激与温暖。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七):西方侦探小说与中国唐代文化的完美结合

  先来谈一谈我是如何注意到《大唐狄公案》的

  每次去图书馆借书,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国外的通俗小说2本,历史类书籍1本,哲学心理学类的1本,还有一本随心所欲。由于读的国外通俗小说较多,偶然一次看到大唐狄公案竟然在外国文学的书架上,觉得相当之奇怪,怎么中国古典文学放到这里来了。

  今年看青歌赛,其中有个问题就是关于高罗佩其人,余秋雨同志对高罗佩以及《大唐狄公案》的评价很高,我才明白为什么本书放到了外国文学的书架上。

  这次借书,心惊胆战的只拿了这本四漆屏,此乃本书首卷,就是为了怕不好看也不会耽误我看其他的书。回家一读,竟然手不释卷,其他四本其他类的图书未读的情况下,就先看完了这本。怎么说呢,老高同志的确的确比99.9%的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历史风俗民情,一边读此书,一边想象回到了盛唐时期,书中描写生动,惟妙惟肖,人物形象刻画丰满,让人拍案惊绝!

  他的文字和梦枕貘有点类似,估计是翻译的关系吧,并且用了很多英国侦探文学的手法,有点像是福尔摩斯在断案,内容却是1000多年前的中国,主角却是狄仁杰,给人一种时空错乱、如坠云中的感觉,也甚为美妙。

  总之,个人很敬佩高罗佩此人,的确NB,也很是推荐本书。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八):最正宗的“中国福尔摩斯”

  【完成于2008年底。原址:http://commu.dangdang.com/member/myreviewdetail.php?displayid=4787179783862&review_id=1692104】

  在西方人的眼中,福尔摩斯无疑是最伟大的侦探;同样的,他们眼中能与福尔摩斯相提并论的中国名侦探,则非大唐的狄仁杰狄公莫属了

  《大唐狄公案》与传统的《狄公案》并非同一部著作,前者是荷兰作家高罗佩创作并推广到世界各国的公案小说,除了借鉴中国流传的《狄公案》的少部分内容外,多数是从历史上的一些公案传说中得到的灵感而自行加工创作的,是名符其实的原创推理小说

  之前一直没有购买高罗佩的著作,盖因网上有“大唐狄公案”的全套下载,电子版读来一样津津有味;再者当时市面上并没有特别好的版本值得收藏。不过电脑读书究竟不如书册的直观,因此也是很期盼能有好的套装书出现

  于是它出现了,两本精美的“字典”,厚重感一如历史和华夏厚积薄发的文化;不用看许多人的推荐,已经决定购买:只因为觉得不收藏一套高罗佩的狄公案,有点不那么算是推理小说爱好者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在拿到书的时候仍是吃了一惊:这么漂亮!这么沉!

  作为一部典藏版书籍,这套书封面古雅,装帧精美,对高罗佩和狄公的介绍充分,历史背景也描述得很详细,故事比网上流传的版本完整,翻译原汁原味,更有一些必要的注释,为读者释疑不少。案件的排列顺序均按年序,读来顺理成章;而且网上版本所无法与它媲美的是:全书皆配以作者手绘插图,弥足珍贵

  推荐阅读本书时与早年的电视系列剧《狄仁杰断案传奇》同步观看,后者与原著结合紧密,人物形象贴切,十分有助于对原著的消化。特别是孙承政和马昌钰老师先后分别饰演的两版狄公,一个正直亲切,一个威严端重,足可称是狄公的真实再现,不可多得(卡门梁胖冠华的新版《神探狄仁杰》三部曲则与本书关联甚少,但也不失为戏说狄公传奇的佳作)

  本书亦有白璧微瑕之处:在上册中,按年代对狄公的任期和案件作了一个全面总结,但并没有包括全部案件,如《玉珠串》和《黑狐狸》等均并未收入,前者可是被列入电视系列剧《狄仁杰断案传奇》中的第一个故事,无论从猎奇性还是可看性来说,份量都很重,书中却明显地漏写了以它为首的一些作品的总结,不能不说是一点缺憾

  需要特别提出的就是高罗佩的手绘插图。无生对图画是外行,不过认识一位行内的画友。书刚入手时,我翻着浏览到了插图,便觉画得很粗糙,像幼儿涂鸦,待看说明是作者本人所绘,心内还宽容地想:画得不好很正常,毕竟文字高手不等于绘画高手;然而那位朋友看到了插图,忽然很吃惊地说:“画得很高明啊!决不是普通人画得出的水准!”我素服其技,深信其语,遂羞得无地自容:人家高罗佩是琴棋书画的圣手,难道用我这个大外行去宽容吗?

  真的,仔细看看插图,就会发觉线条十分流畅自然,尤其是对亭台楼榭和女子形体的描绘,且细致且传神,迷宫和地理等图案也是见微知著,可见是需要相当造诣的;我们看不惯,多因其融合了西方的油画特点,一时难于接受吧?特别是裸体女子遍布图中,可能保守而传统的国人会觉得这有辱国体,然而细想却又不然,因为一是唐时盛行的服装确实裸露处颇多,二是在西方人眼中,裸体其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这从提香的《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中可以看出:只有天上的爱神,才有资格裸体,人间的女子则必须着衣;另外《玉珠串》中那幅紫茜出水芙蓉状的插图,岂非很得安格尔的《泉》的神韵吗?

  由此可知,本书是绝对值得收藏的目前最好版本的《大唐狄公案》。如果你读过西方的福尔摩斯,那么也请研究研究中国最正宗的福尔摩斯——狄仁杰狄公吧!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九):永远的名侦探狄仁杰

  前几天终于读完了四卷本的《大唐狄公案》,看到最后一页时,心中真是依依不舍,惆怅不已。这大半个月来,无论是去餐厅吃饭时等餐,还是在公交车站等车,更不要说北京和上海之间的长途旅行,总是随身带着一本,有空就拿出来,兴高采烈地看上一阵,在书中跟着狄公和他的几个好伙伴一起走南闯北,智破各类奇案。狄公陪伴我度过了那么多愉快的时光,消磨了无数清夜,必须写一篇blog来答谢他。

  《大唐狄公案》的作者高罗佩同学(Robert H. van Gulik)是一位荷兰人,半个世纪前利用当外交官的业余闲暇时光,用英文写了一系列狄公破案的小说。书中的所有插图、地图,也都是由他本人绘制。高同学作为一个喜爱中华文化的西方人,不仅精通中国的书法、绘画、古琴、诗词,而且对印度、日本等诸多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也非常了解,绝对是神童一名。网上有许多表扬他的帖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有一位网友感叹说,做人的目标,无非是成为高罗佩那样的人。想想也是,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人记住的也没几个,子孙后代也都淹没在芸芸众生中。但是高罗佩的小说却是不朽的,今天我们在读,几百年之后,仍然会有人津津有味看他的小说,并且对他很好奇,希望能更多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中国其实本来也有自己的《狄公案》,清朝某儒的匿名作品,洋洋洒洒写的很长。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中许多地方陈腐不堪,令人直皱眉头。用文学批评的语言来说,只能说作者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眼界和知识结构。但是高罗佩同学的狄公案却很不相同,过了半个世纪,他的文字仍然新鲜有趣,丝毫不觉过时。而且高同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做的非常好,中国儒家传统里那些好的方面,他都一一保留,在小说里热情渲染吹捧;不好的地方,他都很聪明地去掉了,仿佛中国人从来不曾有过那些愚昧落后的一面。比如,在他的小说里,诸如鬼魂、幽灵等神秘现象虽多,文章的最后却必定会给一个交代,是人而不是鬼,是真事而不是虚幻。

  高罗佩同学狄公案里的另一大优点,是小说里的人物并没有整天忙着工作而忘了生活。狄公带着三位夫人和四个亲随,从大漠北疆到吴语江南,从滨海小城到西北边寨,破案之余,总是不忘欣赏当地风景,饮茶品诗,歌舞宴会,或者微服私访(呵呵,并非还珠格格、水户黄门里那种几个皇亲国戚四处寻找武艺低微的恶霸或者小官挑衅,然后不慌不忙亮出自己的身份,逼得对方磕头如捣蒜,以博美人和观众一笑的那种),狄公的微服私访都很生活化,与民同乐,充分享受普通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乐趣。在高罗佩的笔下,狄公并不是那种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中,高居公堂之上,救民于水火之中,一身正气、百妖不侵,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青天大老爷,而是一个热爱生活、有血有肉、和蔼可亲的读书人。他喜欢玩,喜欢看书,喜欢跟朋友聊天,甚至还喜欢看美女,对下属出去赌钱找姐儿之类的事情一笑了之,但他也是一个典型的君子,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维护人的尊严。

  狄公案全本二十多个小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某地的县令。读者不禁要问,政绩如此昭彰,朝廷怎么还不提拔他呢?终于,在倒数第四个案子(铁钉案)之后,中央政府一口气把他提拔为全国的最高司法长官,大理寺正卿。不过,从这里开始,小说的风格开始变得伤感。像贾宝玉说的,犹如宴会将散,刚才还是高朋满座,语笑喧哗,转眼却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狄公和他的伙伴们再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风风火火,意气风发。虽然还在勉力查案,却已经掩饰不住离别的凄凉。尤其是最后一个故事“广州案”,故事的开头,狄公的两个亲随有这样一番对白:

  “陶大哥,莫说老爷已上了岁数,久不行动。就是你我也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怎比得当年在州县当缉捕时筋骨体魄。此番差遣你我跟随也是难得。京师二十多年,我与老爷也只是一年见几回面,不比从前亲昵。”

  陶甘也觉感伤:“我虽在大理寺里当主簿,终也是官场仪礼阻隔,难得在一起自在叙话。平昔我是官房里墨笔填文卷,老爷则深居勾珠批,只剩官牍上往来了。”

  乔泰叹道:“今番老爷特意差造我两个,也有温叙旧谊之意吧。只可惜马荣不在。他自娶了蓝白、绯红一对姐妹后。再也不得自在,听说喝醉了酒都不敢回家了。”

  陶甘笑了:“算来还是你我快活,孑然一身,上天入地,何等自由。一眨眼皮,便轻身到了广州。转眼二十多年了,也想细看看旧游之地。”

  乔泰又感慨:“只怕我是最后一回服膺老爷了。如今虽在京师十六卫衙府当个果毅都尉,科禁繁琐,了无生趣,哪有当年跟随老爷侦探办案有劲。”

  这正是作者高罗佩同学高明的地方。一则以此故事和读者告别,二则这种心情也并非仅仅因为年龄的原因。像狄仁杰这样的人,一生无非尽忠报国。在偏远之地当县令时,想的是劝课农牧,整肃吏治,地方靖安,兴旺百业,除此之外,心无旁骛,所以可以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等他到了庙堂之上,来到自己尽忠的皇帝身边,蓦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拥有参与废立新君的权力时,那种失落和迷茫也是可想而知的。隐隐约约伴随着武后的身影,狄公破了最后一个广州案,却再次永远失去一个好友,黯然告别了读者,令人神伤。最后这个故事最好不要看,像有一位读者朋友说的,合上书,这样他们永远都不会老,这个故事永远都不会完。

  不得不多说几句的是,高同学的狄公系列小说在西方畅销,但是长久以来并不为中国读者所悉。直到80年代,才由赵毅衡教授(虹影的先生)专文介绍到国内,并由他的好友,外交部的才子陈来元及其夫人等人牵头,耗费5年光景翻译完成。好的翻译,实则可说是在原著基础上的再创作。陈来元等译者凭借深厚的中文功底,艺高人胆大,翻译风格非常勇敢,大胆落笔,才使得狄公这个可爱的名侦探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影响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翻译之功至伟,故录译者简介于此:

  陈来元:1942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曾任中国驻莱索托、纳米比亚大使等职。

  胡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文艺评论》杂志常务副主编。

  赵振宇:196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任中国驻牙买加大使。

  李惠芳:196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1980年后在北京外服(fesco)工作(呵呵)。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十):高罗佩狄公案乱弹之二: 三个短篇

  短篇推理故事经常性情节单薄,但倘若成功魅力便是无穷。狄公案系列的短篇集共有八个小故事,穿插于狄大人仕途的各个阶段。精彩性和可看性不等,既有轻松小插曲,也有“大案要案”,下面就是在蓬莱发生的三个小故事。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2---花巧蚊香午休弑妻事件

  名字:五朵祥云 (FIVE AUSPICIOUS CLOUDS)

  地点:蓬莱

  出场:狄大人,洪参军

  这一篇的凶手几乎白痴,照章回小说的说法,此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幼时看来,这样大意而明显的线索反而是精彩之处。最喜欢的还是把蚊香作为杀人工具的构思,大多人都完全忽略的日常用品居然如此巧妙如此自然地成为情节中的关键,感觉非常有美感。

  由这一篇而发,狄公案里处于灰色地带的画师从来很多,气质大多很相似,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又似乎总是女性角色的柏拉图式love interest,实是一大奇观。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3---404号文件阴谋消失事件

  名字:红丝黑箭 (THE RED TAPE MURDER)

  地点:蓬莱

  出场:狄大人,马荣,乔泰

  这个故事很长一段时间都随手翻过,某一日仔细看来发现出奇地好。短小一篇中无一句描写阐述是多余,情节也曲折紧凑,峰回路转,谋杀错判居然和开头看似无关紧要得公文失踪有密切关系,待结尾真相大白时绝对拍案叫绝。8个短篇中当是这一篇最为精彩。

  此篇的翻译润色也极好,不然感觉不会如此一气呵成。

  今次再看狄公所言:“孟国泰,下官虽初次见你,却与马荣,乔泰一般称呼了。”突然很感动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4---雨夜神怪勾引妇女事件

  名字:雨师秘踪 (HE CAME WITH THE RAIN)

  地点:蓬莱

  出场:狄大人,洪参军

  美丽的哑姑娘,暴躁的渔夫王三郎,可怕的质铺宅男也凑了个简单的小故事。只是不知这故事情节是否受了拍案惊奇中的皮靴二郎神启发。唐代文化也已较成熟,古中国的宗教哲学一向复杂,神怪世界也君臣长幼伦理刚常有次有序,天然蛮荒式的自然崇拜似乎并不常见。因此这“雨师”是何方神圣实在很可疑,不过在下孤陋寡闻,看官中若有高见请务必告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