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读后感精选

2018-03-21 21: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读后感精选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是一本由【意】埃米利奥·达利桑德罗(Emilio D'Alessandr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读后感(一):赛车手与库布里克

  库布里克的生平传记,翻译成中文的已经有好几部,大多都把“上帝”二字当成卖点。

  说的是那个老梗——斯皮格伯格到天堂以后想见见库布里克,圣彼得不让他见。结果斯皮尔伯格转头就看见库布里克在远处骑自行车,问圣彼得,圣彼得说,那不是库布里克,那就是上帝。

  今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也没能免俗谈到了上帝。

  但我总觉得这并非作者埃米利奥·达利桑德罗的本意,果然如此,意大利文原名叫做Stanley Kubrick e me. 特别简单:

  “斯坦利与我”。

  “斯坦利”是库布里克,而“我”,则是那个鲜为人知的意大利赛车手埃米利奥,他在库布里克身边参与工作接近三十年,从司机做到私人助理,最后简直成了保姆。他在书中记下了几十年来与库布里克相处的种种,读的时候经常笑到不行,要么就是惊掉下巴。

“管理好动物是制作电影的重要环节”

  仔细想想,那些动辄管库布里克叫上帝的,大概不会是跟他很熟或非常亲密的人,就像没有人会叫自己的父亲和密友作上帝一样。所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随着埃米利奥变得习惯喊斯坦利而不是库布里克了。

  就像这样:“斯坦利,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带点紧张的情绪,随时准备着迎接他古怪又刁钻的要求。

  意大利人埃米利奥以司机的身份开始为库布里克工作,那天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伦敦的大街小巷都下着雨,埃米利奥从英国霍克电影公司的办公室里出来,把一个硕大的白色阴茎模具放到车的副驾驶座,然后在它上上下下的摇摆中开了18个小时的车。这就是埃米利奥为库布里克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当时后者正在拍摄《发条橙》里那场滑稽的打斗戏。

  “早上好,我叫斯坦利·库布里克。”

  “早上好,我叫埃米利奥·达利桑德罗。”他回答道,有些许冷场,因为他从未听过这位著名导演的名字。

  埃米利奥经手的电影,从《发条橙》、《巴里·林登》一直到《闪灵》和《全金属外壳》,也见证了《大开眼戒》和随之而来库布里克最后的岁月。

  然而有趣的是,这些电影他一部都没看过,他的兴趣不在这上面,他也不认识费里尼或是妮可·基德曼或是任何一个足以让影迷们尖叫的名字。

  离开库布里克之后,当他第一次完整地看完这些电影时,他的反应却是:“我觉得自己不太懂,斯坦利。”

  对电影一无所知的埃米利奥,他的工作就是把一个东西运往另外的地方,或去机场迎接各种各样的明星、导演和编剧。不过日子久了之后,因为深得库布里克的信任,照顾他的起居倒成为了日常:

  “斯坦利,好的,我知道你喜欢吃的那家意大利香肠店,还有,待在你的办公室里,我会去喂你的狗……”

  库布里克热爱动物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凡事牵扯上他的猫或者狗,他就会变得无比紧张,甚至他说:“管理好动物是制作电影的一个重要环节。” 拍完《闪灵》之后整个剧组都从片场撤走了,剪辑师们也在新的工作地点就位了,库布里克还是死活不肯走,守着他的床,还有一地的猫。

  原因是他担心猫儿们不喜欢新的环境,或是在运送路上被车撞死了。

  每当他的动物出了什么事,库布里克的口头禅就是:“不!不!它会受伤的!打电话给消防员!快打电话给他们!打电话给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叫兽医!叫园丁!叫所有人过来!”

  这时埃米利奥就会出现,告诉库布里克:“斯坦利,冷静一点。让我来,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离开这个房间,等一切结束时,我会叫你。”

“库布里克是个邪恶的独裁者吗?”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感到困惑,这是什么?这是斯坦利·库布里克?这是那个拍出《发条橙》的电影上帝库布里克?

  这些困惑从翻开这本书就一直在我脑子里打转,到底库布里克是什么样的人?

  拍完《发条橙》之后,英国几乎要爆发恐怖袭击,无数封装着刀片、画着炸弹和骷髅的信寄到库布里克的办公室,人们说他是教唆青年犯罪的魔鬼。

  每一位首次跟库布里克打交道的演员或是编剧坐在埃米利奥的车里,第一个问题总是:“库布里克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是个邪恶的独裁者吗?”

  拍《闪灵》的时候,库布里克把所有人都逼疯了,他希望一切严格按照他构想的样子,他会在拍完一场戏之后说:“不错,不过可以再来一遍。” 新拍的那遍他也会说不错,但依然要求重来。

  重来一遍,第二天再来一遍,接着第三天,演员NG七十次之后崩溃了,“斯坦利,我所有的表演方法都用完了。”

  “是这样吗,那我们再来一遍吧。”

  最专业的技术人员也经不住了,“我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吗?”

  “没有,不过我们再来一次。”

  在斯坦利的眼中,时间从来没有“浪费”,它总是“被花掉的”。埃米利奥这样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库布里克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制作一部电影。

  他经常在电话里问斯皮尔伯格:“你到底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部电影的?”然后挂掉电话之后对埃米利奥吐槽道:“史蒂文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做更深入的研究呢?”

  他自己的研究做到了什么程度呢?

  从1970年代开始,库布里克就一直在筹备拍一部关于拿破仑的电影,他希望自己拍出来的拿破仑会是这个领域里最出色、最权威的,为了这个他掏空了几座图书馆。埃米利奥经常开着他的奔驰去借回一大箱书和许许多多复印资料,这些资料被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填满了整个房间的书架。

  库布里克还跟许多历史学家和大学教授聊天讨论,并制作了庞大的资料库,但直到最后,《拿破仑》还是没能拍出来。他觉得还不够。

  库布里克对细节的要求始终像他在拍《闪灵》时那样——他要求搭建起来的摄影棚跟原始的酒店一模一样,连瓶子里插着的花也一毫不差,酒店门口堆的石头的“形状和颜色则必须和落基山脉的相同!”

“埃米利奥,我的袜子在哪里?”

  这本书是埃米利奥解甲归田,回到意大利之后完成的。在为库布里克工作了接近30年之后,他终于受不了这种每天工作接近20小时,彻底放弃私人空间的节奏了。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跟库布里克提出辞职了,这次库布里克答应了。他们伤感地告别,哭泣着约定每天要留出时间跟对方通话。

  而埃米利奥回到意大利之后,他们通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埃米利奥,今天,我去了圣奥尔本斯,一个人!我开着奔驰,买了两件蓝色衬衫。我自己付的钱,我记得带钱包了!”

  “埃米利奥,我的袜子在哪里?”于是相隔一座大洋,埃米利奥在电话里远程指导起了库布里克找他的袜子。

  显而易见,没过多久埃米利奥又回去了,因为没有了他,库布里克几乎无法正常工作。他不允许除了埃米利奥之外的任何人进入他的办公室,而他自己又没有时间打扫,猫在他所有的文件柜上拉屎撒尿,满屋子是灰尘、蜘蛛网和鸟的尸体,书和纸箱把过道全堵死了。

  库布里克的疑心病很重,像他的《全金属外壳》一样,全方位地保护着自己和自己的作品。他不让人进他的办公室,不信任保险公司、搬家公司、托运公司和市政交通,一切都亲力亲为。他会千方百计地打听斯皮尔伯格、卢卡斯和费里尼的拍摄经验,但每次被问到自己的时候则会跳起来把电话挂上……

  凡此种种,经常琐碎得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绞尽脑汁试图整理出个什么脉络来,总结性地回顾一下这位大导演的一生与他电影之间的联系,却立即被淹没在了时间的碎片当中。没有答案,只有生活。

  这个时候,你突然想起《发条橙》、《巴里·林登》和《大开眼戒》,你觉得这些电影似乎都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它们变得更加幽默、充满活力,而且似乎有一个声音试图穿越时空跟你对话:“早上好,我是斯坦利·库布里克。”

  接着,还有一个声音,温和一些,说着:“我是埃米利奥·达利桑德罗。”

  接着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转载请联系巴塞电影微信(MovieBase)

  合作、约稿、勾搭请私信~~~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读后感(二):电影之神眷顾的人

  你可能不知道斯坦利·库布里克,也不知道他获得过哪些奖,甚至你连这个人是干嘛的都不知道。先不用急着否认,因为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这人谁啊?那么牛X?”等我翻看他的作品,我彻底被这样一个电影届大师折服。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是《洛丽塔》也是他代表作,很难想象,拍出这样一个唯美又带有这一点色情的电影,看得我是那么沉迷。洛丽塔,一个可爱又勇敢的萝莉形象就这样被概括,而斯坦利·库布里克用很多漂亮的手法,对戏剧的风格,细节和影像的创作上加以填补,展现了无与伦比的美好。原著中的人物带有一些荒诞而又可爱的成分,整体是以讽刺和凸显人物个性为主,而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恰好在这些细节中游刃有余。

选自电影《洛丽塔》

  这本书称赞他为“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我觉得稍显的大了一些,我感觉他更像是被电影之神眷顾的人,换句中国的老话讲“祖师爷赏饭吃。” 斯坦利·库布里克真是吃导演这碗饭的人。作者埃米利奥和菲利普用更多独特的角度,更多电影之外的东西,去丰富库布里克的形象和特点。

  在拍摄《发条橙》,同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外表越华丽,内心就越丑恶。这部电影曾经被多个国家禁止上映,不无他的道理。能够拍出《发条橙》这样风格的电影,肯定对社会的当下环境和机制有很大的不满和怀疑,甚至 诉诸于用暴力和恐怖的影响去解决这样的问题,目的是带给人更多的反思。但这样沉重的后果,到底是否应该占据主流的思想?当然是否定的。文明的社会是不允许用暴力的手段达成任何的目的。

选自电影《发条橙》

  在看《闪灵》,库布里克首次利用封闭式的空间环境,用以烘托人物的心里,用写实的风格和特点重新改写了对恐怖电影的定义。库布里克对细节的把握和认定超乎想象,无论是一个镜头,一个插曲,一个音轨,库布里克都有他自己的定义和理解。这是这样的追求,让他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

选自电影《闪灵》

  库布里克不是一个感性的人,他的每一个镜头仿佛都在冷冷的看着这些可笑而可悲的灵魂,看着他们的奋力挣扎扑向生命最后的陨落,犹如一群跳梁小丑。一个电影人,他所肩负的是用艺术的手法告诉人们,生活里或者未来里,他的眼中看到的和预测的东西,这种东西没有办法用真实的现场传达给你,只能用电影让你感受。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不是有多歌颂库布里克,也没有过多称赞库布里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位电影人,在他的时代,他的位置上做了哪些东西,奉献了哪些艺术,仅此而已。至于褒贬抑扬,交到了每位读者的手中。

  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的变化无穷无尽,题材多的数不胜数,但反是要提到世界TOP的电影,必然库布里克的电影会占据“一席”,这个“一席”不是一个,而是全部。库布里克用他冷漠的眼睛,窥视着世界和人类。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读后感(三):走进库布里克

  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初识库布里克,是因为《发条橙》,这是部太有名的作品了。

  如果,是在国内,当我们说起一部很有名的作品时,多半这部作品会给人带来欣喜、愉悦、积极,亦或是反思、沉重。但很少有《发条橙》这样的作品,让每个年龄段的的人都惊异却又难以全部接受,但却出自一名导演之手。

  这,可能就因为他是库布里克吧。

  拿到一本新书,作为库布里克多年的助理埃米利奥•达利桑德罗在书中详尽描述了库布里克生活工作,书名就叫做《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埃米利奥最初是个赛车手,因种种原因不不得放弃,开始一个新的艰难生活历程。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初识库布里克并得到天才导演的信任,长期留在身边。如果说,库布里克是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那么埃米利奥可说是离库布里克最近的人。

  很多时候,面对一个不是很熟悉的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展示在外的一面。而实际上,在私下的一面可能会迥然不同。就像是一个帅气的人,不能想象他还打呼噜;一个对看似洁癖的人,自己的毛巾颜色诡异。助理,就是这样一个联通了一个公众人物内外的特殊角色。

  有一句话,叫做”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含义并不是指仆人,而是指明,如果近距离贴近一个人的生活,才有可能感受这个真实的人。可能,更加伟大;也可能,无法忍受巨大的反差。埃米利奥在库布里克身边工作二十余年而又最终依依惜别,充分说明了库布里克作为一个人的真实与真诚。

  从这个角度说,一名好的助理,可能就是每个人在世界上对自己最接受、最认可、最支持的那个人。

  其实,这本书还是很有趣的。有趣点在于,埃米利奥本身并不懂电影。他除了知道库布里克现在在拍哪部电影,其他并不是很清楚。正因为如此,他从一个侧面,客观的为我们展示了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诞生的台前幕后,比所谓的花絮更真实、更详尽。

  而且,他也让我们知道了,库布里克为什么如此的伟大。

  作为一名电影导演,库布里克可谓少产。算上前期的一些实验片,他的所有作品不过20多部。但就是这20多部,确绝大多数都是不同类型领域的经典。《发条橙》因反映的青年犯罪和社会管制的荒谬而持久被争议,《全金属外壳》是越战片的巅峰,《2001星际漫游》直接影响并左右了后期所有太空探索科幻电影的表现模式,此外还有《闪灵》的惊悚,收官作《大开眼界》的诡异。

  一部电影,之所以能被成为经典,首先是作为受众的观众的内心接受——形式的接受和思想的接受。在本书中,没有多少对思想的探讨,但对库布里克的严谨态度进行了充分的体现。正是这种负责的态度,才使人们在看起电影来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

  让人类接受,这就是上帝的视角吧!向库布里克致敬!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读后感(四):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

  其实现在很少会看很厚的书了,大概是因为时间太碎片不敢开始,也大概就是因为懒,不敢开始。

  但是看到斯坦利 • 库布里克,就开始按捺不住了。

  这是一个传奇的电影人,书名更是直接用“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来评价他。大学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有幸看过一些他的作品。《奇爱博士》、《乱世儿女》、《闪灵》、《全金属外壳》,尽管库布里克拍摄的影片屈指可数,尽管库布里克并不受奥斯卡的青睐,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传世之作。他的电影涉及犯罪、战争等多种类型,而且他本人除了导演,也能够兼任编剧、制作人,甚至是剪辑师、音效师等多个职位。其才华可见一斑。

  这本书是库布里克贴身助手所写的回忆录,回忆库布里克的传奇一生,记录他最后的三十年。也因此让我一下子就血脉喷张了。书里除了描写伟大电影人“他很温柔,也很固执”、“绝顶聪明的混蛋”、“无忧无惧”的性格,还介绍了库布里克的铁三角团队,以及《巴赫 • 林登》、《闪灵》、《全金属外壳》的很多背后的制作故事。

  有人说,库布里克历来醉心于有份量的主题。甚至有时候,因为主题太过沉重,以至于会压垮电影本身。但是,即便在他的电影生涯早期,也能完成史诗般的叙事。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有很多玄妙之处。比如他会偷偷打听别的导演的消息,但是别人打听他时会暴跳如雷,他傲娇得像个孩子,时刻需要人照顾,有时又温暖得像个朋友,却也常常令人发指……

  抛开库布里克不谈,作者的叙述方式也很有趣,大量的对话和细节描写,真实有趣,哪怕是库布里克爱看美女这样的小隐私也没放过~他没有过多地评论库布里克的专业能力和造诣,而且将重点放在幕后往事上,当然,这也是使一本厚书变得易读的原因所在。

  书里还有很多珍贵的一手照片,有种看了就是赚到的感觉,前提是,你也喜欢库布里克。

  当终于看完合上书,我想你一定会感叹的是,如此传奇的人,哪怕没有奥斯卡的青睐,又如何呢?这世上,有许许多多折服他的人,一如读书的我,一如准备读书的你。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读后感(五):《永远的发条橙》

  对于库布里克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发条橙》,第一次看完差点让我还没成型的世界观崩塌,那种自我的追寻与被禁锢的无奈和可怕在我的脑海永远也挥之不去。很自然的对于其导演库布里克也就比较好奇,要怎样一个男人才能在那个年代就敢拍这样一部片子!作者在书里面也有提到这个电影带来的影响,说那一年只要有青少年犯罪便把黑锅甩给了《发条橙》,我想这除了莫名其妙的无妄之灾,换一种思路来说也是对这电影的一种肯定!

  这本书是库布里克的好友来写的回忆录,书中其实并不是全篇累牍的书写库布里克如何如何,更多的是一种温馨的记忆,是对于最后30年友情的一个回顾,是对当年拍电影过程中所遇到的人和事的一个再现与怀念。

  所以书中其实说起电影的话题并没有很深入,甚至很多都是浅尝辄止。反而用了大量笔墨来写当年拍摄电影时周围人的趣事,写遇到的困难,写每个人的表现,用库布里克作为一条线来串起几十年的电影人生。这本书虽然用了最接近上帝的男人来作为宣传,但是书中对于库布里克其实并没有过分的夸大与夸奖,对于其人更多的是一种作为同事作为朋友的一种认同感。也正是因为没有偶像包袱在其间,所以这本书看起来才这么平和!

  埃米利奥和菲利普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库布里克:他是绝对的偏执狂,却能听从他人意见;他是完美主义者,却时而邋遢如流浪汉;他是严厉而严谨的艺术家,却不失温柔与细腻;他是动物奴,是慷慨的朋友!他跟我们其实一样,都是矛盾着的普通人,不同的可能就是他对电影艺术的天分与努力。

  本书感情真挚,只有一个主题,怀念与纪念。按照时间顺序来还原一个工作和生活中的库布里克及他的电影,不浮躁不夸张,就是简单的讲述一个真实的电影人,也正是因为这样,这本书读起来才越发显得浑厚与柔和。库布里克那神秘的外衣也在这本书被揭开,但这样反而更让我觉得能拍出这些伟大电影的不容易,其背后很多艰辛真的是我们常人想象不到的,所能做的就是在多年之后追寻库布里克的一点背影,去思考,去学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