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10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10

2022-04-21 03:35: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10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是一本由李辛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一):作者活动!《儿童健康讲记》的作者带领大家读本书!

  身为父母都会经历孩子生病的时刻

  手足无措

  心烦意乱

  心疼愧疚

  ······

  各种况味随时涌上心头

  此刻的父母们

  是如此的期盼孩子尽早康复

  如此的希望快回到原来的生活节奏

  《儿童健康讲记》中,李辛老师讲到“真正关乎健康的问题,不光是我们的身体,也不光是我们吃什么或做什么运动,还有我们生活中各个层面的环境和内容。”

  在一次又一次疲于应付孩子种种病症时,我们是否想过:

  可以主动选择跳出这个循环

  是否愿意:

  学会观察自己状态

  学会观察孩子情绪、体质

  学会观察我们的生活方式

  学会观看这所有状态背后的关联

  从容的面对孩子种种状况

  6月27日起李辛、王自成两位老师将陪伴我们精读《儿童健康讲记》。本次读后辅导共7次课,两位老师不仅会根据书中内容讲授相关中医基础知识,帮助父母知道如何判断体质的虚实、病症的表里寒热、身体气机的护佑方式等,还会以中医的视角,教会父母们如何学会观察,拥有对自己和孩子更恰当的判断力,知道怎样预防疾病、怎样可以更好的陪伴、支持自己与孩子。

  课程特色

  道与术结合:

  学习新知改善病症,同时也以中医的视角启发学习者理解病症背后的整体画面。

  讲授与答疑结合:

  每周两次的讲课频次设置,鼓励学员将所学内容带入生活体验,深入答疑与案例分享更是陪伴学习。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

  案例答疑 (李辛老师)

  中医基础知识 (王自成老师)

  每日读书 (课代表)

  课程日期:

  6月27日-7月18日

  时间安排:

  基础知识、案例答疑:19:00-20:00

  课代表带读: 9:00-9:30

  (长按课表可保存,方便随时查看)

  老师简介

  李辛: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

  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现任上海自道精舍、上海熙和堂诊所顾问,北京东源文际医疗顾问,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天首达脑科学研究所顾问。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2013年,瑞士)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 立品图书 )

  李辛的空间:

  http://2634895847.qzone.qq.com

  王自成:

  主治医师,中医硕士

  师承天津王永清先生研习正骨,福州林杰医师学习手法与针药。兼习“立新七针”,“朱氏头皮针”。临症擅长针药结合,手法正骨。擅长:中医骨伤科各类急慢性疼痛。中医内科:脾胃,肝胆,妇科,心脑血管,失眠等病症。

  报名信息

  学习形式:

  微信群学习

  费用:

  328元/人(10人以上报名享团购价298元/人,请联系运营人员)

  报名方式:

  1、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背景资料、付费

  2、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告知“中医课”,等待入群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二):育人先育己

  用书中的三组词:【虚/实,散/定,清/浊】来形容我读这本书的状态的话。

  读了三遍,第一遍浮于表面心思混浊,只大概明白主要讲了些什么,

  第二遍边读边记笔记,写笔记不仅让心定下来而且沉浸下去看书,

  每章读了一遍后我又快速的过了一遍。就算是读了三遍吧

  书读的少并没有吃透,值得反复看的好书,书底类型归在了儿童健康/家教类,这不是家教这是自我反醒。

  提醒自己哪些自认理所当然而不假思索的盲目自信

  教育小孩前,自己应该先做到才有后话。

  每次生病都要记录下来总结成经验,学会冷静,判断,做一个安心的家长。

  中医认为的“本”是指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几组指标/现象

  辨别体质九字真言: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

  资源有没有?渠道通不通?精神定不定?

  “停止”也需要练习,以免陷进过于专注失控的状态。

  创造条件,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力,给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由的环境,让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己,能解决好他自己的问题。

  Mark :推荐读物《儿童健康指南》,真正的心理学是讲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打坐相关书籍推荐 南怀瑾的《呼吸法门精要》/《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南怀瑾全集》,《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黑幼龙的《慢养》

  总结的很琐碎,一定会再多读几遍体会其中。2018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三):教育不止针对儿童

  一直以为教育只针对儿童,看完这本《儿童健康讲记》才明白,其实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成长,父母的每一个细节都会给孩子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从而成为形成他们性格的因素。与其说育儿,不如说是育父母。一对稳定的父母必然会培养出稳定的孩子,父母的能量会直接传递给孩子,让其感受到所有的力量。

  中医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学科,他会把精神和能量放在首位,用身心一体的角度来调整全部的机能。只要能量足,一切都不是问题,这与我们常说的“精神战胜一切”是一个样的。

  儿童心理和精神健康必然会带来身体的健康,一个积极向上爱笑的孩子会让人有一种小太阳的感觉,即便是她偶尔生病,也不会让人觉得身体很差。相反一个目光呆滞不与人接触的孩子,即便他很少生病,也会给人感觉是一个病怏怏的孩子,而事实上一个这样的孩子生病的几率反而会高。精气神对所有人都很重要,尤其是还提时代。

  这本书会给父母一个发展方向,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去影响别人。规律的运动,清淡的饮食,早睡早起,这些很简单的东西其实才是对健康最重要的。这些说起来不难,在当今社会却很难做到。我们总是打着“忙”的旗号挥霍着自己的健康,然后将这些负面的东西传递给孩子。

  希望做父母的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从心里去感受那些最本真的东西,从自己做起,和孩子一起成长。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四):要健康~

  跟随读书会读完。书籍是由作者在各地的工作坊演讲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的记录。章节中有重复的内容。整本书口语化,浅显易读。

  书籍中的观点很中正,不偏颇,更多的看到整体,看到本质。

  虽然是谈儿童健康的,但是总是会谈到成人上来,因为想小孩健康,首先成人要健康啊!

  其实可能都是大家懂的道理,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少用手机电脑、合理饮食、静坐向内、自我觉察……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并坚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巧的是从年初自己开始列习惯养成计划,第一个计划就是减少手机使用,第二个计划是早睡早起,第三个计划是运动,目前在第三个习惯养成计划中,准备第四个习惯养成计划定为静坐。

  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真的能使自己的身心越来越健康,使整个家庭当然包括孩子也越来越健康。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五):让生命自然流动

  这是一本由几场讲座整理的书,因此在内容编排上,逻辑性不那么强,内容也有重复的地方。但正因为是讲座,语言更通俗,思维更发散,读起来有身临讲座现场、与妈妈们对话的亲切感。

  李辛是个温和恬淡、积极豁达的人,这是他的语言给人的一种感受。

  书的第一章介绍了中医的“三焦、气血”理论,论述了依体质看病,以及能量平衡的重要性,劝家长们安心、静心。其余的五个篇章讲的都是“神、气、形”之间的关系。看完全书,我对辨别神质体质的清浊虚实寒热并无把握,小图生了病还得去找医生,但我学会有意识的体察自己的状态,努力做个安心的家长。

  总结了一下令我获益的五个观点:

  1、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的震荡减少,让自己的意识、精神、内心清晰稳定,不乱不暴躁,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

  2、培养小朋友从小有选择的能力,鼓励他发展自己的感觉。与孩子之间建立一个宽松、自然的交流模式,让孩子发展出合理对待自己的身心压力,学会和自己交流、和家人交流的良好模式。

  3、有些孩子处在某个阶段,在我们的眼里会认为他们出现了偏差,其实这种偏差会随着生命的发展自行调整,只要你不过度地拽它,只要给他们提供相对自然的环境,他们自己慢慢会走向生命的正轨。

  4、不要让自己永远处在有问题要解决的状态。

  5、人的精神成长,第一步,先要找到自己,认清自己,但也要明白不局限于此,然后在生活中渐渐扩大自己的精神疆域。否则,有可能会固化在对自我的认同和执着上。

  今年以来我的状态不太好,几乎每月一病。而小图也时常生个病,闹个情绪。平静顺遂的日子总被频频打断。但我想,也许这就是人生常态,人生之河总有险滩曲折。去接受这一切,然后再尝试去走出这个格局,只要生命在自然流动。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六):成长和学习是一生的必修课

  我最近读这本书本来主要是为了解决孩子生病时如何应对的问题。作为父母大家都明白,小朋友出生的头几年里确实生病次数非常多的几年,我经常周旋在单位、诊所、药店和医院之间,身体和精神都疲惫不堪。我在这期间读了一些有关西医、中医的育儿和用药,结果还是经常在孩子生病时手足无措。有一次在上班路上我跟表妹说,孩子昨天在家又被喂多积食了,加上受了点风,又喘又咳还有点流清涕。她告诉我,积食的话喝点儿保和颗粒,刚受寒时艾灸孩子的大椎穴和肚脐。我想这些简单的办法我知道啊,可是孩子生病时我怎么慌乱的就想不起来呢?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察觉的能力。 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很多答案。首先要了解,生病是正常的。第二,在每一次生病中学习。第三,安心,静心的状态很重要。这样不仅能从小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中找到线索,也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理清思路。 我们现在生活的大环境整体就是一个焦躁不安的状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急急忙忙的往前赶。而且现代人的生活太扰动了,正如道德经里所说的五色、五声、五味的扰动。致使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无法保持平静,因为我们的时间被占满了,精力被用尽了,就像装满了程序和垃圾文件的电脑,没有空间和内存了,运行越来越慢。作为社会这台大机器的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把他人传递给我们的声音当成是自己的思想,我们经常会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甚至什么时候累了都不知道,经常超负荷运行。直到有一天身体不舒服生病了,才会不得不静下来思考一下,所以生病也是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修复,需要我们要了解和学习一些东西。作者给出增强体质的第一张处方和一些注意事项,这张处方大人和小孩都适用。在生病时,按照这张处方调解我们的饮食和状态能够康复的更快一些。 我自己也分享一下,自己学习本书后的所感:一、不管小孩生什么病,保护脾胃特别重要。当孩子的精神没有平时那么好时,就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清淡饮食。当人体生病、正在修复的时候,别添乱。我们经常会有一些误区,总怕在亲人生病期间,怕老人或者孩子的营养不够,给他们加点营养,炖个鸡汤排骨汤啥的给老人或孩子喝喝,病人的咳嗽反而更严重了,甚至看起来精神头没之前好了。二、小病尽可能的少用抗生素。李辛老师讲,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发烧就像在用高射炮打蚊子,蚊子是打下来了,房子也会遭到很大的破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即使用了抗生素或者输液治疗也不用过于担心,需要在治疗之后想办法去消除和减少抗生素带给我们的一些伤害,比如调整饮食、注意合理的运动等等。三、大人和小朋友都要按时休息,特别是小孩子21点前一定要睡觉。休息是人体自我修复的最好的途径。现代人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睡的太少,思维活动又太多。我们每天见很多人,说太多话,做太多事,人体的能量是一直往外耗散的,就像手机点开了很多app而不去关闭,耗电耗的厉害,而晚上睡觉就是一个回收能量,一个充电的过程。四、顺应和回归大自然。我们每周上班已经很累了,赶上星期或者放假怎样放松和调整平时的压力呢?之前我总是带着孩子去游乐场去玩,后来发现这样一天下来大人和孩子都会感觉疲惫好几天,而且人多的地方里面的空气也非常不好。其实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带着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让他感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对于亚健康的大人来说也一样,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补药。 《儿童健康讲记》是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书的内容很全面,它告诉我们不要总是去关注疾病,而是去关注我们身体和精神,中医注重的是一个整体的思维;不要总是把焦点放在关注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心察觉孩子的真正需求。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不仅是在物质上给予更多是需要精神上的滋养。大人就像是大磁铁,吸引小磁铁往前行。所以最重要的是先调整好自己的精气神,培养好自己一个良好的能量场,重视这些无形的东西带给孩子的影响。于此同时,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很多问题是我们思想制造出来的,我们要尽可能避免让自己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当一个人觉得都挺好的,对自己也挺满意的,然后孩子的状态也会被我们影响到,爸爸妈妈的光芒也会照耀到他们身上。 作者李辛是一个长期游学在国外的中医学者,他在国外相对简单的环境中去思考中医,思考疾病的很多深层的问题。他认为很多大人和小孩的健康问题,不是单纯的身体问题,还有信息化过度的问题,根源要从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上去调整。在国内普遍的西化的医疗环境和教育环境相比,在国外的很多人士却在认真潜心的去研究中医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方面非常不易,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问题是传统文化真的和我们的健康有关吗?传统文化为什么值得学习?因为它能够补我们的不足,让我们过于散乱、浮躁的和不断消耗的能量收聚起来。精神上的能量平衡了,物质身体上的能量才能平衡。就像和练习瑜伽一样,也是主张平心静气,呼吸调息,身心合一,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调节身体的平衡,道理是相通的。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必要的。并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才要学,而是学习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部分,是关于我们内在心灵的部分。不论是孔孟之道、老庄之说还是中医药典籍等等所有的文化形式和表现,乃至诗书礼乐琴棋书画,都是为了明心、自知、自觉、觉他乃至觉悟。我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古人所说的生命力,浩然之气、物我两忘、自在、心安••••••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七):什么是健康的人生

  这几天读书群里在读《儿童健康讲记》,大家都受到很大的触动。我们现在社会各种价值观和科技产物都在过多消耗我们的精气神,导致我们欲望太多,对物质过度依赖。我这一年都在思考为什么现在社会金钱价值观占主导?一年的书读到这本时终于顿悟,是我们精神层面太贫乏了。有人会说,不是一直在倡导大家读书么?怎么会越读越贫乏?这就是李辛这本书所强调的,我们没有先清空自己,在满荷载的情况下如何吸收有益的信息?大脑并不会主动判断信息是否对我们有利,消化吸收是靠自己的意识形态来解决。所以先学会放下,才能拿起。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悟。如何才能放下?打坐、读经或者宗教信仰,手段和方法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种坚持下去。我们与其抱怨外在的社会环境差,不如回归自我,先做到自省和内观,慢慢我们看待外界的眼光和态度就会改变。这种改变其实很难,我自己正在努力去做,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八):中医角度看儿童健康及教育

  虽说此书叫做儿童建康讲记,但让人欣慰的是不仅仅讲儿童健康

  因为我父亲是西医,而巧合的是我从小住在医院大院中,楼下的叔叔正是医院的中医科的主任,所以我们两家小孩的健康育儿理念就非常明显的体现出了中西医的区别。受爸爸影响,之前我从来不认为中医是一门科学(勿喷,任何学科之间的鄙视我想大家还是能够理解的),但近几年自己接触的养生书籍的越来越多,开始慢慢接受这些说法。之前不认为小孩子需要看中医,因为觉得小孩子元气足的很,秉承天地间精华,怎么可能从中医角度来说会有问题呢,但现实看来却不仅如此。

  现代社会的焦虑不仅仅影响了我们家长,这种情绪也深深的影响了孩子,所以影响在这本书中讲了家长要神定,保持一个平常心,只有家长调理好了,才不至于影响孩子,我深表认可,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孙瑞雪的蒙特梭利育儿方法

  书的前半部分就是再讲中医理论,后半部分是讲座的性质一问一答。之前看儿童书籍总是拿着笔写写画画,弄得自己也怪紧张的,放松心情之后,发现单纯看书,还是能够起到心宁神定的作用的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九):昼开夜阖,聚散两依

  因为演员孙俪微博上的推荐,到豆瓣来查看这本书,看到评分很高,看了目录,觉得有兴趣,马上当当下单,第二天书到,用两三天读完,觉得还是值得推荐的,推荐理由主要不是因为儿童健康,而是读完后,也许读者会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反思。

  书分成六篇,前面部分主要是通俗易懂地向读者介绍中医讲的三焦,让人了解疾病的“生住坏灭”,摆明中医的地位,没有摆得很高,强调中医不是治病的,而是用来调常的。

  书中夹带很多老子的思想,不过这也不可避免,按照作者说的,中医源于道家,肯定绕不开老子,如“圣人为腹不为目”,还有《皇帝内径》“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从无形开始的”等。这些夹杂让读者能保持一种辩证思维。

  书中提出,遇到病状,可以尝试从资源和能量的角度考虑,下中焦还有没有资源,能量是否充足,不充足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进行调养,比如谈到林黛玉,体质决定了当前的性格,还给出了一道方子让林妹妹如何做到身心扩容。提出所有的性格和特质都是可以改变的,条件是不要人为地去界定,固化这些概念。

  后面几篇侧重讲孩子身心健康,因为书是讲记,主要是听众提问,作者回答的形式,还有刘杰老师的回答也包括在内。

  关于儿童健康,作者提倡儿童要多接触自然能量,提出自然能量,也就是阳光月光,土地树木等自然的东西的补才是大补,比人参鹿茸更有效。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天地之气,我们大人也是。

  在跟孩子的接触中,大人的身心能量也很关键,家庭的能量属于U形状,大人能量不足,家庭能量也受影响。父母陪孩子时需要保持足够的精神饱满度,心要在,否则没有效果。当一个家长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也会对孩子有同样的看法,都是无形的感应。这叫“同气相求,同频共振”。很多时候,孩子出现问题,关键在于家长。

  对孩子的成长,作者强调孩子的差异性,不要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最关键是身心健康,开心,其次强调孩子要随着自己的天性去探索自我。

  作者的一个观点我倒是觉得很不错,强调初生婴儿并不是白纸,其实孩子在出生时就带有祖先的意识,当然荣格也提过的,还有集体无意识,出生前就带了很多程序,个人觉得怀孕期间已经酝酿了很多东西,新生儿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我们日常说的白纸一张。先天的东西也很关键。所以准妈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身心状态。

  最后一篇刘杰老师谈到自己8岁儿子那段让我印象深刻,他儿子画画很有想象力,但是体育不行,爸爸帮报了足球课,一直陪儿子上课,足球儿子一直是倒数,但是从足球课中学到负责任和担当,慢慢地出现体力的变化。谈到他一直信奉强者才能快乐,后来发现并非如此,他和他爱人从小学习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孩子小学时成绩不佳,刚开始想不通。但是不管如何,刘杰一直秉承着不打骂孩子的原则,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孩子的健康快乐最佳为准则,孩子成绩慢慢到了中游,即使这样大人也不报大的期待,要坚信健康开心负责任才是关键。我觉得这个案例值得很多人思考。

  整本书都在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昼开夜阖,聚散两依,我们当代社会,电脑手机侵蚀我们的能量和资源,建议10点前关灯睡觉,最好8点半后远离手机和电脑,有空时就打坐,哪怕5分钟,可以让身体和外界暂时脱离,休息有阖的状态。

  中国文化讲“清定”,记得《红楼梦》里一段,贾政带宝玉去见客人,让宝玉作诗,说“试一试你的清浊”,一个人神定还是散,气质是清还是浊,跟自己的身体能力也有直接关系。清和定时最佳的。

  读书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应该改变了,白天上班对着电脑一天,晚上回家也想看电脑手机ipad,其实更加消耗体力,关键是看完觉得空虚一场,更加难受,就这么恶性循环。是不是被现代设备绑架了?

  我们有时候陪孩子,真的没有很真心实意,这样孩子容易三心二意。是不是应该尝试对自己宽容,对亲人宽容,不要苛刻,不要挑剔,不让自己始终处在解决问题的状态,松下来,周末投进大自然的怀抱里,晚餐少吃,早睡早起,多读读书,真心真意跟孩子一起玩耍,或许,我们会越来越好。

  我们要真正做到昼开夜阖,聚集适合自己的能量,散掉不开心的不健康的东西。

  因为自己当了妈妈,喜欢阅读育儿书籍,发现很多好的育儿书,其实很大部分都是相通的,关键就是大人要有爱心,耐心,尊重孩子,不打骂孩子,尝试共情,随着而来的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开创美好未来的基石。

  附: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与其说是思想,不如说是体格造成的;无论科研成果在表面上或实际上把人分成几等,人与人最大的不同,还是身体好或不好。”2014年读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当时对这句话做了标记,最初觉得不太赞成,细想又觉得有道理。

  读完《儿童健康讲记》,更觉得这句话意味深长。

  爱猫ZKF于2017-1-19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后感(十):等待了两年的作品

  知道此书是两年前的预告,生命花园的,当时觉得特别应该珍惜这样的言行。

  拿到书看完让我想起了七八年前参加的一个讲座,是印度的阿密特,其实已经忘记当年听了什么,大概感觉能量平衡的部分和此书的表达类似,还有他们都是说的很散,不像理论家一二三条这样。

  阿密特:YOGA包括了两部分,OUTSIDE 跟 INSIDE。OUTSIDE就是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生活;INSIDE 就是发现自己的内在。

  老师常常提醒觉知,收回能量去觉知自己的内在,这和能量瑜伽强调的一样,真的是这样。有一次逛街买东东,不知道走太快还是怎样,肚子突然疼了,这时候想起去觉知自己的内在,把注意力收回在疼的地方,并且心里对那里说,我知道在疼,我爱你,我接受你,缓缓后一会就好了。书中提醒现代人开合能量的部分,是很好的建议。父母的能量,影响到孩子的能量,这是必然的。要孩子健康,首先父母要放松的,喜悦的,孩子的感应能力特别强。

  素食方面我没有坚持,像是书上说的,视乎你的心灵,我在09年的时候,是能量最强的时候,那时候学习了金刚经,冥想也做得比较多,睡眠很好经常一觉到天亮无梦,茹素半年,之前到春季感冒后就会鼻子痛的毛病完全没有了。那时候认识了几位学佛的朋友,过的很快乐喜悦。后天结婚生女,计划35岁以后要慢慢恢复素食。

  不让孩子的神受干扰,这点特别有体会,对于三岁内的孩子特别重要。能量瑜伽里面教导三岁内的孩子还没形成自己的磁场光,因此特别需要妈妈在身边。 我女儿一岁半左右的时候,他粑粑一个人带她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候有两名农民工在收银台旁边拼命吵架,吵到要开打的节奏,无奈一个人只能抱着娃结账。当晚我女儿临睡前刚睡下就猛然大哭。哭到不行,从来没看她哭成那样,她平时几乎不怎么生病的孩子。当时抱着她我也哭了,老妈说给吃一些惊风散吧,然后终于睡了,半夜还是大哭了一次。当时真的很愧疚,粑粑带孩子少,没有告诉粑粑遇上这种情况得赶紧走人。因为孩子的能量场是特别开放的,不知道什么该吸收什么不吸收。

  生活与身心灵,健康与成为自己的关系,特别赞同。作者的大局观令人赞叹。不管是养育孩子也好,自我成长也好,都是很有帮助的。里面的观念很有共鸣,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要孩子改变什么,得先自己改变,这本来就是真理,只是社会上混多了,忘记了本我。世界本无形后才有形,心灵意识的改变那就直接影响了身体的改变,颇为有感。

  其实我觉得,自己小时候喜欢什么样子的家长,我记得很清楚,现在轮到自己了,那就努力做个当年心里希望的家长那样就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