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一只老虎在浴室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2 15:14: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的读后感10篇

  《有一只老虎浴室》是一本由毛尖著作,海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读后感(一):最不像影评的影评

  我之前看过一些偏向学院派,将电影解构得面面俱到的影评,非常专业,但有些匠气,难以亲近。而毛尖的文字完全是另外一种体验,让我看的时候忍不住捧腹大笑,她的影评立足于电影,却又远远不止于电影,充满戏谑调侃的评论方式对我来说很是新奇有趣,她的思维非常跳跃,有时前一刻还在品评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下一秒立即扯将开去,扯的可以是当下的流行或是各种她认为可以拿来做类比的东西,有时从一个社会现象引申到她对电影的感受上,天马行空,恣意纵情,到最后方知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处。

  毛尖常常会把两部电影拉在一块说道几番,像是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光棍儿》两部青春电影的比较,上来便调侃港台小说中的表述,“三十三岁的男孩”,笑煞旁人。如果说《那些年》年轻的小清新,那《光棍儿》就是重口味的大叔,四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生活堕落的老光棍演绎着麻辣辣的涩意,而这悲凉的调调竟成了另一种青春气质,于是我方理解毛尖文首的调侃,三十三岁算什么,年龄再大也可以做年轻男孩。更有意思的是,当青少年们欢快地唱着Jingle bells来欢迎圣诞档的《那些年》,一样的旋律,反转一下,改成Single boy,一起have party,turn into gay,竟觉得无比合适,让我不禁哈哈大笑。

  毛尖的文字虽荤腥不忌,但这收放自如的背后是人生阅历的积淀,可不是随随便便的瞎调侃,因此要看懂她调侃的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她点评《明星助理》,一时好奇心起,去看了《Miss Pettigrew Lives for a Day》,这是一个剩女灰姑娘找到白马王子的故事,派蒂格鲁小姐帮助美丽的拉福斯小姐找到真爱,并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一天之内,搞定三对男女的终身大事,好不热闹。但我看到的内容也仅限于此,轻松但不深刻,回过头来再看毛尖的点评,觉得很有意思。拉福斯小姐是个小梦露般的人物,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而派蒂格鲁小姐是个被道德和教条束缚的老姑娘,但她对花花世界实际上充满了向往,她的“潜力”在这一天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她们俩性格上非常互补。我惊讶的是,她们最终觅得如意郎君的喜闻乐见的结局在毛尖眼里,是对两人才能的双双阉割。再细看下去,觉得能够琢磨到她的意思了,派蒂格鲁小姐踏入的婚姻绝不是迈向自由的那类婚姻,眼下这个看似美满的结局其实并不是通往美好新生活的道路。

  看过电影或电视剧后,再来看毛尖的评就觉得有趣至极,但遗憾的是,对于那些未看过的电影,有时并不能准确地把握毛尖要表达的意思,不过这也让我有了列单子看电影的打算,不然空有风趣调侃,却不懂点在哪里,岂不叫人心痒难耐!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读后感(二):影评,不仅仅是影评

  影评,不仅仅是影评

  文/Sofia

  首先,请允许我往自己脸上贴一下金:我觉得我自己的书评风格和毛尖的影评风格有些许相似,都不是那么纯粹的“评”,都带有自身阅历的痕迹,文字在书影之中,却又在书影之外。

  豆瓣上曾经疯传过一篇关于如何写书评的学术性的文章。依据这篇文章的标准,我一直不敢称自己的文字为“书评”,充其量称为“读后感”罢了。因为,这篇文章要求,书评,不仅仅要评价书的内容,还要评价书的装帧设计、文字的印刷等,甚至连用纸都在点评范围之内。请恕我才疏学浅,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我只关心书的内容,我不是书商,装帧设计用纸……这些都不在我的成本核算范围之列,只要书的内容好,我便觉得书有所值。

  同样,依据这样的标准,毛尖的影评大约也算不得学术意义上的影评了。

  毛尖的文字里,没有八股文般地从电影的内容、导演、演员、制作等一一探讨下来,她只是轻轻挽起一朵剑花,而后,直刺目标。内容也好,导演也罢,演员也好,制作也罢,毛尖只选取电影里的一个点,由这个点发射出自己的观点。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毛尖的读者,看没看过毛尖笔下点评的那些电影就不那么重要了,即便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也丝毫不会影响读者对毛尖文字的理解。

  以影视作品中的白血病为例。网络上不乏列举影视作品中主人翁患有白血病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多是对白血病一笔带过,例如说韩剧某片、某某片和某某某片中主人翁最后患上白血病,或死或活。毛尖则由白血病引发出《山楂树之恋》、《岁月神偷》和《志明与春娇》这三部影片的真实与感动问题。所谓的唯美和纯美再也骗不来观众的热泪,只有真实才能击中人心。

  而且,毛尖的文字贵在深邃,用董桥的话来说,大概就是“灵”。毛尖观影,就像高手用剑,总能一剑封喉,击中要害。并且,毛尖还会用一种带有冷幽默式的表达方式将这一剑或者迅疾或者缓缓地刺出,让读者赞叹不已,回味下来,又觉得毛尖的说法是再恰当不过的。

  毛尖的文字有风骨。作为一个“评”者,无论评影评事评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风骨。倘若评论者走中庸路线,事事赞好,句句滴水不漏,这样的文字,若非为所评之人、之事、之物打广告,还有什么看头?我喜欢毛尖的文字,犀利,有风骨,管你是明星大腕还是名导名家,表演乏力、才疏学浅之际,照样被她调侃批判。又没收他们的植入广告费,干嘛要弯腰侍权贵?

  其实,看过毛尖的影评,她文中所提及的那些影视作品,倘若不是为了看美女帅哥,倒也不必如董桥一般特意去看一遍的了,因为,我觉得那些影视作品的精华大约都在毛尖的笔下体现出来,更何况,这个世界上还有新红楼梦一般摧毁观众审美观的影视作品。

  最后,插一句八股文字,毛尖的这本《有一只老虎在浴室》,文美,书亦美,是现在市面上少见的棉布封面,且花纹典雅,美丽极了。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读后感(三):來,請你吃一頓麻辣火鍋

  毛尖的這本書看完了一段時間,總覺得有些話要說,但又不知如何下筆。第一,是自己搬家,然後公司搬家所以忙着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寫。第二,是真的覺得,個中滋味還需要細細的品味下,才好表述。

  如果,你是想看長篇的鏡頭分析,如何長鏡轉中景,中景轉近景,近景轉特寫。或者想聽,導演每個鏡頭語言所要傳達的角色內心活動。再或者,整部影評所要傳達的深刻含義,在整部影史有哪些里程碑式的建設,那麼,我勸你,還是不要選擇毛尖的這本《有一只老虎在浴室》。

  毛尖的這本影評集,初看你並不知道她每篇所要講述的,評的議的都是哪部電影。甚至,有時她開篇所言,讓你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和電影有什麼聯繫。可是,讀着讀着,你就發現,其中的趣味。

  短小精悍的篇幅裏,往往有當時的時事,有作者當時的心情,有作者身邊人的經歷,一同匯雑在其中。語言或辛辣,或溫情,總是讓你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其中鮮明的味道。總是讀到結句,忽然恍然大悟,對,說的就是這個理。

  這感覺就像吃一頓麻辣火鍋,底料辛辣,食材豐富。然後,初嘗,並不察覺其中滋味。待到開了味蕾,各道食材開始迸發出自己特有的味道。在毛尖的筆下,你會發現電影帶給你獨特的視角,獨特的魅力,當然,也有獨特的槽點。

  有時,你看着熟悉的電影名,會有些迷惑。在毛尖的文字中尋找着你所熟識的蹤影,卻發現她闡述的部分是你不熟悉的,甚至會讓你產生並未看過這部電影的錯覺。她的思維出發點,會令你覺得看過一遍她的影評好像重新看了一遍電影。總能帶給你新東西。

  而這些有關電影的文字是這般真實,沒有矯揉造作的阿諛奉承,沒有刻意抹黑的吐槽。有的只是犀利的真實。毛尖說了自己心裏最想說的話,寫了電影給她的真實感受。好的,她不吝惜筆墨稱讚。壞的,她毫不猶豫的給出負分。沒有粉飾太平的一片其樂融融,沒有奇葩水軍的黒到自黑。

  電影,無論是進院線的真情大愛,還是走國際影展關注人性的地下電影,講的都是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故事,人與世界之間的故事。與人相關的故事,所有人就都可以去評說,說出自己的感受。無疑,毛尖是將自己的感受表達的最淋漓盡致的。這樣不分析技術,只從一個觀衆的角度去說一部電影,往往更容易讓人有共鳴。

  那些我們在電影裏疑問過的問題,在毛尖的筆端多有書寫。並且,你會從中找到一個答案。也許她給的答案不是你認同的,但你卻可以從中找尋到自己要的答案。就像下了一鍋的火鍋食材,撈一撈,總有一種是你想吃的。就算沒有,你也會想起來自己想要吃的是什麼。

  話說,今天的北京還真是冷。不如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去吧!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读后感(四):文字与影像的水乳交融

  作为一个影视爱好者,经常会看各种各样的影评,自己也曾经写过一点影评。但是看了毛尖女士写的影评,还是感觉到很惊喜的。

  现今的电影电视文学评论已经不必非要有一定的格式,但是如毛尖一般写的如此不着痕迹的还是很少见,通篇下来说的是电影,但是又不仅仅说电影,作者的思路如此开阔又举重若轻,从《傲慢与偏见》说到《国王的演讲》,再感叹岁月之不再,偏偏两部电影中竟然有这样惊人的巧合,非阅片无数之人写不出来,而从一本童书说到《达格南制造》再说到牛顿的微积分,思路之怪异之飘忽更令人绝倒,随着作者的思路你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偏又读得津津有味,很多典故电影也是信手拈来,足见的是作者的见识渊博,即使没有看过这些电影的人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同时也感叹于毛尖的“接地气儿”,她评说的是我们都关心的话题,她熟悉很多时下的流行语,她可以熟练的甩出有趣的段子,她的语气也是幽默风趣的,相比董桥老先生的古意,我更喜欢毛尖的文字,总是能够切中要害,但是幽默的很轻巧,尖刻但不刻薄。

  回头再说说这本书的名字,《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说的是《宿醉》中的一个桥段,几个醉汉醒来之后发现浴室里竟然有一只老虎,毛尖似乎并不欣赏这部电影,但是这本书依然以此命名,我想在浴室中发现老虎的奇突还是我们每一个喜爱电影的人所需要的吧,遇见下一刻的惊喜惊奇惊讶,这是现时代的电影与我们都想要的。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读后感(五):女人的话有时你听不懂

  毛尖这本书里讨论的话题多数和电影有关,但又不是针对电影的分析,不见太多技术流的影子,多见的是一个资深影迷的情怀。所以你看不到镜头语言这些分析词汇,只能看到一个宅女在那里纵论阔谈,又自负,又犀利,又俏皮。谈电影,不止戏剧内的悲欢,还有戏剧外人生的离合。所以就算你没看过她书说的那些电影,文字也是可以读的,甚至进而对某些电影产生兴趣,某些产生厌恶。

  情怀往往缺少理性,毛尖的段子写得真好,可毛尖的逻辑性总差那么一点点,所以,假如你在她的文章看到有一只老虎在浴室,你就不能讨论这老虎是怎么进去的,是东北虎还是孟加拉虎。虽然作为专栏文章,所有作品篇幅都不长,可毛尖也经常在千把字间,前后出现逻辑断裂,看不到清晰的脉络和缜密的推演。

  可是,毛尖是女人啊,女人什么时候也不以讲逻辑见长。毛尖的文笔清爽,董桥真会夸人,在序言里用了“灵”字来统括毛尖的文字,说她的文字“灵巧”、“灵光”、“灵妙”、“灵清”,算是溢美之词了。我眼里的毛尖文字是“轻灵”,是常常剑走偏锋,时时出语灵奇,是一种举重若轻的从容。当然不是堂皇阵仗上的气派,你也别指望这里面有多少学院派的冷静分析和繁复理性的思维,毛尖的性情就在她的文字间,所谓技巧自然有,而且纯熟,但所有的技巧都基于灵性的自由抒发。女人的话有时你听不懂,就是因为她们不讲逻辑。女人的轻灵可爱,有时也正在这一点不讲逻辑。所以,毛尖的文字可爱、可读,如果你一定要说毛尖的论理能震烁古今,那我只能夸你太感性了。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读后感(六):说到底,谁不喜欢找乐

  文/***

  毛尖说,如今好莱坞电影的共识是,找乐。那么,说到底,谁不喜欢找乐?“娱乐至死,快乐至上”,几乎成了这个时代的墓志铭,谁还有心用黑夜给我们的黑色眼睛去寻找光明。读毛尖的小文,不论影评书评还是散文随笔,都是乐中找乐。认真你就输了,不认真你更输了。输,不是最丢脸的事情。最丢脸的是你不励志,跌倒了还不赶紧自己爬起来。

  海派女作家向来秉承大家闺秀的传统,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到王安忆的《长恨歌》都是凄凄惨惨切切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调调。不知怎么,从上海的大学校园里走出了一个叫毛尖的姑娘,吐得一手好槽,完全是离经叛道的调调。毛尖是她的真名,她随母姓,宁波人。因为外公爱喝茶就取了这个名字。她的学历颇高,香港科技大学的哲学博士。显然,她是博士里吐槽吐得最好的,也是吐槽好的人里学历最高的。

  读毛尖,总能捕捉到董先生的影子,或者是段落结构,或者是语言节奏,哪怕是举一个小例子都像。遮住作者和前后文字,还以为退休的老先生又勤快起来了。当然,毛尖没有董桥写得华丽,董桥没有毛尖骂得犀利。但这毫不影响两人的忘年情谊以及英雄惜英雄的魄力。本书的序“题毛尖新书”里,董桥先生不惜浓墨重彩地为毛尖堆砌比喻,生怕我们这些“不识货”的读者错过毛尖的机灵、爽快和诚恳。毛尖的优点真多,我看董老先生的一篇序言都未必写得完。

  我不负董先生的厚望,是毛尖不折不扣的脑残粉丝。这年头,当文学粉丝不容易。我从毛尖的2003年广西师大版的《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一直追到2012年的《例外》和这本最新的《有一只老虎在浴室》,十几年间十几本,真不易。偶像一本本地写,我们一本本地读。冷不妨窜出一批持反向意见的“偶像黑客”,我们还得组织语言及材料进行防守反击。捍卫偶像就像捍卫我们自己。细想想,也不过只是一些生活境遇与人生观的分歧,何必吵得伤心伤己。文人相轻,我看文学粉丝们有时也是仇敌。

  毛尖的语言俗是公认的,各种坊间段子碎了一地。粉饰一下的话,就说是接地气。可她的文章里经常贯穿一种独特的思维逻辑,有点像昆汀的《低俗小说》。如果开篇她说什么爱情或者小清新,你一定猜不到她最后会拐去说美剧《24小时》和《反击》,就像书中的《毁掉小清新》。我觉得毛尖即像埋地雷的恶人又像挖地雷的工兵,狡猾得了不得。只有我们这帮可怜的脑残粉一个个活像想发大财的寻宝人,顺着毛尖的指引傻乎乎地前行,一路边翻书页边抖动肩膀,不停地捡笑。最过瘾的要数那篇《抽到春娇出现》,从华中科技的大学校长李培根的演讲,笑到《志明和春娇》里的台词“扑你个街”,最后居然笑到报纸上“西班牙24脚,射即是空”的标题。时不时地想起那句话:人生里难得遇见个有趣的人。如果没遇到有趣的人,在纸上遭遇个好玩的作家也行。

  若一定要把毛尖定位在“俗”上,我也不以为然,因为现在绝大部分从事写作的人都太能“装”。我觉得毛尖有她的另一面,就是有别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面。就像她在“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里说的:无论你们准备迎接什么样的人生,我们都会一直在这里。最后我祝愿我们外汉的每个学生,回首往事都能说一声:“我们不虚此生。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呼唤的正能量吧,不是她不会讲,而是她更擅长以她独有的方式抵达。

  人生寂寞,多读一点毛尖就多一点快乐。书中说:上有天下有地,我们缺的不是生活,而是想象力。我们,努力地活吧,争取多活出一点想象力。

  转载请告知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读后感(七):毛尖的绣花针

  毛尖说“我们不懂电影”,是因“不正常”的电影负气,糟烂如斯的片子卖得如火如荼,为我们的智商计,还是干脆不懂电影罢。昔时的毛尖,远非如此愤愤,那“非常罪非常美”的判词言犹在耳,为何会情势直落,千丈不歇?原是为黄金时代欧美老电影与当下掘金时代电影跃进之差别,回眸远眺,杨柳依依,注目现今,怒上心头。这不单是毛尖女士自个儿的感受,亦为芸芸众生的心之声,那,毛尖的针刺疗法适逢其时,颇有用武之地了。江湖上以针为器的人士,想来想去,似只有黑木崖隐居的东方兄,端的是迅捷无伦,人鬼莫测,若拿来与毛尖做比,或有不敬之嫌,但惟取快、准二字,想来不谬矣。《我们不懂电影》、《有一只老虎在浴室》,即为兵器谱中,“针”之用法大全也。

  针,用之虽快而便捷,却也不是章法无依可以消受。毛尖有直刺,亦有迂回,兜圈子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茄鲞”。“王家卫的杯子”,毛尖在《旺角卡门》里觅到,张曼玉藏起了一只杯子,费了刘德华许多寻找的气力;而这只杯子,衍化为后来阿飞们的未来,东邪与西毒的过去,春光乍泄的迷情,花样年华的隐衷。再后来,终于是《一代宗师》的暧昧和分裂,因为藏起了太多的杯子,而无人可以寻着。足球中有帽子戏法,毛尖创制出杯子戏法,洵为巧思。评叶问和宫二,却兜兜转转,绕道墨镜王的发轫期,貌似路程漫长,不经济,实为深谙兵法之大策略,知彼之深,一击即中。

  迂回不赖,然毛尖或要考虑受众的懒惰,多半取直线刺之,此时,温良恭俭让怕是顾不得了。我想,她义正词严,谆谆告诫广电总局“禁止导演拍老婆”,恐让当事者不仅头疼,且屁屁也要疼了。这个起因,是王全安的大作《白鹿原》,好好的史诗,拍成了田小娥的传记。碰巧我看过此片的芦苇原剧本,写得相当出色,纯然乡土史诗风范,而导演王全安舍弃此稿,自己逞能另起炉灶,只能让我们猜测除去审美眼光的卓异外,还有某些枕边绮思吧,结果呢,就是张雨绮-田小娥的曼妙身姿晃遍了整个银幕。所以,毛尖的不温良之“禁止导演拍老婆”,针刺此版《白鹿原》,恰合吾心也。而旁及池鱼,姜文、陈凯歌亦捎带脚,虽略显冤(毕竟这两位尚未做得天怒人怨),也算牺牲之许可罢。

  针法中另有一种“乱针绣”,取参差之态,针法长短不一、方向不同,旁逸斜出,若干线索隐约现出,有时齐头并进,有时糅合莫逆,忽而飞出老远,却又有无形之手将之扯回。如毛尖将《白蛇传说》、《大武生》、《画壁》搭接在一起讲,说了个天花乱坠,心情黯淡,“来来来,我们唱下《国际歌》去去腥气!”又由谢霆锋扯到陆毅,“香港电影人应该暂缓北上,内地电影人倒是可以分批南下培训。”正因为本来互不搭界,一旦乱针飞渡,自会产生奇异的参差效应。台湾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青春的叫嚣任谁都听得见,而内地的《光棍儿》土气十足,表面的猥琐扑面而来,谁能将两者捏合在一起呢?而毛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果真不虚,她一语道破猥琐的老《光棍儿》之青春气质,“台湾的青春期定义可以再放大,……五十三,六十三,七十三岁也能继续男孩。”

  毛尖的针刺,野气十足,如“看到美人,老百姓合不拢嘴,张艺谋合不拢腿,但有关部门,只能管我们合不拢嘴的”,如“潜规则,嘿嘿,潜规则也轮不到文艺青年了,电影电视里看,被潜规则的文艺青年,都有糖葫芦的身材”,“露点走到萌点,看上去我们的视觉伦理环保了绿色了,其实是我们衰败了不举了”,还有时不时一连串“奶奶奶奶的”,侃味十足,海派的,与王朔区别。不过,三不五时,她会露出袍子底下的麒麟脚来,表征出另一样形态,如从野村芳太郎所言“对于黑泽先生而言,桥本忍是不该遇到的人”,衍伸至对李安电影创作的探究,虽行文轻松,其思路却是典型的学院做派,不对电影研究有极深的参悟,断不能达此。那我们对毛尖手中这枚针的由来,或许有点真实的认知,即是说,这针是铁杵变来的,自然无法凭空,只能慢慢磨来,当初的讨巧不得、埋首故纸,有了如今的圆转如意、滑润流丽。

  毛尖执这枚如意针,闪转腾挪,指东打西,衣袂飘飘,好不洒脱。不过,换一角度,我们看看其另外的文字,如《<大路>变窄》、《例外》,评论费里尼、小津安二郎,是深入细致的学术论文;《慢慢微笑——加曼的最后岁月》、《哈姆雷特小姐:嘉宝的故事》、《非常罪和非常美:关于瑞芬舒丹》、《看啊看,看啊看:关于一个动作的不朽》等,机俏而舒缓的电影随笔。这似构成了毛尖兵器谱中的别样类型,前者如长枪方戟,厚重常规,后者如三尺青锋,舒卷爱娇。拿来与《我们不懂电影》、《有一只老虎在浴室》中的文字比照,尺寸不同,锋刃相异,各具其趣,只是不知,毛尖本人会更喜欢哪种?据我的一点猜测,或许许多读者更钟于三尺青锋,因其施展得开,且更富才情,而一枚绣花针,固然见招拆招,一击见血,过瘾自过瘾矣,却亦有稍纵即逝之憾。

  虽有如此的乱弹,短兵相接的快感并未稍减,俞晓群不也引用他人评说,“不要觉得毛尖文字放浪形骸,随心所欲,其实她举手投足,最有分寸感”。分寸分寸,专栏文章的命脉,大不易。放得出去,还能举手轻轻收回,又令我想起林青霞在黑木崖上施展的绝术,又是那枚绣花针。如此明目张胆的切题,本非我多喜不切题之本愿,谁知不觉间行道至此,只好将这枚针奉还与毛尖女士了。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读后感(八):每一次回头,洒过热血的土地总在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其实跟老虎跟浴室都没有关系,书名源自电影《宿醉》里的一个桥段,几个醉汉发现有个婴儿在屋子里,其中一个说:“我们不能把这小孩单独留下,因为有一只老虎在浴室里。”这荒唐奇怪的理由反应了这部片子轻贱、猥琐但还算健康的搞笑基调。没错,毛尖就是用了这样的词来形容这部电影。

  通过《我们不懂电影》我喜欢上了毛尖的文笔,爱看她酣畅淋漓地吐槽。后来跟朋友交流,大家的结论是:毛尖不仅是在吐槽,也不是在“黑”谁,在她犀利文风的背后是对文学、影视的深切的观察和热爱。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对这个社会报之以赤子般的热情,才容不得任何挑战大家审美期待的丑陋东西恣意横行。她用她的文字对抗世界的荒谬,率真猛于虎,这才是《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这个书名的深刻用意。

  这本书里,毛尖又在到处“挑毛病”,数落了西部片和文艺片,挑战了伍迪•艾伦和让-吕克•戈达尔,好莱坞的技穷卖萌和英剧的“基情”四射都逃不过她的法眼,科林费斯和伊丽莎白•泰勒都在她的笔下有了不同的诠释。

  徐峥演完《嘻哈记》之后,在微博上道歉说:“所以因为我而进影院的朋友们,一念之差我错了,不解释,再也不会了。”毛尖说,徐峥这个做法“勇气和狡猾兼而有之”。接着她就摆出了“不狡猾”的勇气,痛快淋漓地给《创:战纪》打了负五星。

  这“负五星”,不仅代表了毛尖一个人的勇气,也是传达了影评人这个群体的心声。书中不止一篇文章提到烂片横行时代影评人的尴尬处境:说片子好吧,违心;说片子不好吧,顾忌情面。影评人们只好集体噤声。幸好还有一票民间影评人活跃在评论界。在《又相信》了一文中,毛尖让普通观众们又找到了可以信赖的评论声音。

  “很多年前,《大众电影》指导我们看片,后来是《文汇电影》,后来是《看电影》《新电影》,这些年,是这些民间影评人。常常,在影城大大小小的放映厅里,看到从南京赶来的著名影评人卫西谛,我就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而基本上,在出门去看一部电影之前,我也习惯了先搜一下这些民间影评人是否发过贴,看看图宾根木匠说了什么,看看大旗虎皮说了什么,对他们的打分,我们重新可以启用‘相信’这个词。”

  看到这里很有些激动,因为在毛尖的笔下很少有这样的高度肯定。说她为大众提供了“观影指南”未免太过功利,不妨说这段话流露出毛尖作为女性作者的感性和率性。在《群众演员》中,她曾犀利指出谍战剧中打手混混活灵活现、而共产党员底气不足的毛病,她说:“英雄的年代不再,可毕竟,每一次回头,洒过热血的土地总在。”这绝非煽情,恰恰是一个杂文作者在刻薄言语的表象下最古道热肠的表达。

  《喜剧之王》里面,周星驰拿《演员的自我修养》给张柏芝,评论作者拿什么给观众、读者?毛尖用她的文字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