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腊精神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希腊精神读后感10篇

2018-07-11 05: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腊精神读后感10篇

  《希腊精神》是一本由[美]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精神》读后感(一):唯可庆幸者,是人类有过希腊

  有一种现象被称作“孕妇效应”。意思是说一个孕妇会觉得到处都是孕妇,其实客观上孕妇并没有增加,只不过孕妇自己对其他孕妇的关注度增加了。换句话说就是偶然的因素随着自己关注度的提高感觉成了普遍现象。我当然不是想探讨“孕妇效应”,主要是我也进入了这种状态。最近希腊这个国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首先当然是因为他们刚上台的极左翼政府太能“作”,让人难以忽略。接下各种关于希腊的信息纷至沓来,其实过去它们也在那里,只是我没有关注罢了。

  关于希腊政府又是所要战争赔款,又是以“引进”恐怖分子威胁的各种极端表态,基本上遭遇了压倒性的批评。当然也有站在希腊一边的,而且分量还不轻。比如被刘瑜称作“天下第一愤青”的乔姆斯基,他一方面指出希腊的现状是欧盟的不公平对待所致,另一方面又担心,希腊的垮塌会导致伟大的希腊精神和欧洲遗产的丧失。而希腊精神被认为是欧洲现代文明基石。我对于大师观点,因为不是很了解,所以也没资格插嘴,但他们口中的希腊精神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我刚巧从两位中国学者那里,也看到了关于希腊精神的评价,或者说他们在不约而同地推荐一本书,书名就叫做《希腊精神》。

  更像美学历史著作

  经济学家梁小民一直致力于书籍分享。在去年的时候,他就推荐过美国古典学家汉密尔顿的《希腊精神》《罗马精神》《希腊的回声》。当然,梁小民的习惯是把每一本他看过的书都介绍一下,所以这本书混迹其中并不突出,我也就错过了。上个月,梁小民做“2014十本好书”的名单时,这本书又赫然在列,这就是年度隆重推荐了。梁小民的评价是:“古希腊毕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文明,但是吸收西方文明中的精华,这就不能不知道古希腊。这本书的重点不是古希腊兴衰史,而是希腊人的精神世界。希腊人是理性的,也是自由的。理性使他们可以科学思考,自由使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思考。希腊人的特点是‘热爱理性,热爱生活喜欢思考,喜欢运动’,这些反映在他们的文学哲学和科学作品中。正是这种理性探索精神造就了古希腊的辉煌。”

  第二个推荐这本书的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学者周濂。我讨厌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娶了我的偶像刘瑜。当然这是题外话。周濂说他经常向他的学生推荐这本《希腊精神》,尤其书中关于文明的探讨,令他赞叹。汉密尔顿说:“文明是一个被用滥了词,它代表的是一种高远东西,远非电灯电话之类的东西所能包括。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它是对心智的热衷,是对美的喜爱,是荣誉,是温文尔雅,是礼貌周到,是微妙感情。如果那些我们无法准确衡量其影响的事物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东西,那便是文明的最高境界,如果人没有因此而变得优柔寡断,人类的生活就达到了一个人们很少能够达到的、更没有人能够超越高度。”

  伊迪丝·汉密尔顿是一位古典学家,应该说,这种学科归类方式是以时间而不是以内容依据的。换句话说,汉密尔顿不是专业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但她又同时是这三种学者,她的研究涉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方方面面。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样样通的特征。首先是文字具有极强的文学性,我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阅读一本散文诗集,当然译者也尽其所能地保留了这种风格。其次你会发现她在观念的阐述上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缺乏哲学家和历史学家那种重视证据逻辑严谨性,更愿意直接抛出个人的观点,而有的观点还缺乏依据。

  当然,这都是事后挑毛病,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你基本都已经沉浸在她优美文笔中,无暇顾及这些。而且相比于那些枯燥乏味学术著作,汉密尔顿的作品更符合中国人口味想想《古文观止》上的那些所谓议论文,哪个不是文笔优美、个人色彩强烈而又缺乏证据支撑?所以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是极好的。

  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故乡

  在汉密尔顿看来,希腊人的特点是“热爱理性,热爱生活,喜欢思考,喜欢运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一代代的希腊学者告诉我们希腊人是多么热爱理性和喜欢思考,在这理性的思考中,哲学、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天文诞生了,希腊人让人类第一次摆脱了神明桎梏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头顶星空。而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成为了希腊人热爱生活、喜欢运动的明证。尽管从事这些竞技体育的人都是摆脱了劳作的贵族,但这种公平的竞争、非职业运动员参与,包括荣誉仅仅是一个橄榄花环的桂冠,都在展示这种追求纯粹性。现代奥与会,最初传承了古希腊的理念,也强调参与者的业余性,但最终,国家荣誉、商业利益奥运会被职业运动员们给占领了。所以说,无论是对理性的追求还是对生活的热爱,我们现代人只能说因为两千年的积累,在成就上超越了古人,但在精神境界上,我们其实从来没有超越过希腊人。别忘了,他们还是民主制度的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故乡。

  正是由于理性精神的发扬光大,让希腊人在精神追求上没有走得太远。汉密尔顿区分理智与精神这两个概念通俗地讲,理智就是人对自身的思考,思考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经验世界,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而精神层面,则是超验的,是不可知的、神秘的,走到尽头就是神的世界,就是宗教

  当然,希腊人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摆脱宗教,但因为理性精神的发扬,希腊宗教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汉密尔顿认为,希腊宗教不是由祭司、先知圣人或者任何其他离普通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具有特别的神性的人创造发展起来的。而是由诗人艺术家、哲学家发展起来的,所有这些人都本能相信思想想象是自由的,而且他们都是经营世事的希腊人。希腊人没有权威性的圣经宝典,没有教规、没有十诫、没有教条。他们根本不知道正统教义是什么东西。他们也没有神学家来为“永恒”和“无限”下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定义。他们从来没有试图去定义这些概念,他们总是表达暗示它。最终,是艺术家和诗人,而不是神学家们,为希腊宗教做出了定义。

  汉密尔顿把希腊的精神世界同其他古代文明做对比,比如古埃及和古印度。在同样艰苦的远古时代,在同样悲惨的现实生活中,这两个国度的人们并没有诞生如希腊人般的生活热情和理性追求,他们把所有的追求都投向了虚幻的精神世界中。无论是古埃及人对死亡和死者崇拜,还是古代印度人对虚幻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往生来世的追求,都让他们被紧紧地束缚在宗教之中,难以摆脱。于是僧侣和祭司的阶层成为了统治阶层。而在希腊,祭司们的权威从来没有战胜希腊人的世俗和理性。希腊人依赖祭司主持仪式,但从不认为他们因此就获得了与神沟通特权。也许有人会说,在中国也是如此啊?然而并不一样,在我们这里,战胜宗教的是世俗权力而不是理性。敬鬼神而远之的孔夫子回避了这个问题

  希腊与中国从此分道扬镳

  汉密尔顿在做文化比较的时候,东方的代表是印度,她没有谈到中国,在我想来,恐怕是不了解的缘故吧。但这种比较对我们来说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在差不多和苏格拉底师徒们同一个时期,是中国的春秋时期,迎来了同样辉煌的百家争鸣。这个感觉就好像人类在那个时期,突然间,不约而同地就摆脱了蒙昧,走向了文明。

  不过这两大文明并没有殊途同归,而是从此分道扬镳,走上了截然不同道路。对于这种差别的解读,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是地理决定论。中华文明是典型农耕文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了,拥有大片广袤土地,这非常适合产生那种稳定的农耕文明,由于对稳定的要求自然也就诞生了对大一统向往,这是避免战争的最好方式。当经过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之后,这个古老国家找到了最适合稳定的治理方式,然后就如同时间静止了一般一成不变地走过了两千余年。相比之下,希腊那种开放式的海洋环境,就很容易带来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形成一种向外开拓、富有冒险精神的海洋文明。于此同时,希腊也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农业生产,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走出去。就像汪兵在《论血缘与拟血缘群体共有制》所说的:“西方由于普遍缺乏农业长足发展的条件,所以,便无可选择地采取了其共同始祖米诺斯文明所开创的贸易、掠夺、殖民三位一体文明发展模式,并在打破原始氏族公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西方文明社会所特有的、货币经济私有制相结合经济基础。”

  人类的选择就是为了适应自然,而不同自然环境就决定了不同的文化性格。历史学家张宏杰在比较中国和希腊的文化特征时,很形象地用“杀子”和“弑父”加以区分。当人类进入父系社会,“父亲”这个概念便应运而生,与之相伴随的是对权力和权威的垄断。而在对待“父亲”的态度上,中国和希腊分道扬镳了。

  在中国传统中,无论是像“郭巨埋儿”这样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是像“赵氏孤儿”这样牺牲孩子以全忠义的故事,都显示着中国文明里父亲对儿子生杀予夺,即使在古代法律条文里,父杀子和子弑父也是完全不同的量刑。其目的就在于维护父君的绝对权威,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而在希腊神话里,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而此类的故事在希腊神话中并不罕见,这标志了某种反抗意识,对父亲的反抗,对权威的反抗。张宏杰说:人们对家庭权威的态度,决定了他长大之后对社会权威的态度。建立在“弑父文化”基础上的西方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敢于反抗权威,在代际冲突完成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从而完成代际断裂,使社会永葆创造力活力

  《古代史》的作者梅因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在有一点上是一致的。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其特点是家族依附的逐步消灭以及代之而起的个人义务增长……用以逐步代替源自‘家族’各种权利义务上那种相互关系形式的……关系就是‘契约’……可以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希腊文明而不是中国文明能够成为现代文明的起点就不难理解了。

  希腊精神的遗产

  汉密尔顿在谈到希腊精神的时候写道:“在这个充满恐惧的世界中,一件奇特事情发生了。在一个很小的国家里,恐惧被驱散了。说不清在多少年里,这种恐惧主宰了人类,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希腊人将它驱散了。他们把一个充满恐惧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充满美的世界。在荷马的作品中,人们是自由的、是无所畏惧的。没有任何可怕力量使人们必须充满恐惧地向它寻求救赎。和人非常相似的神居住美好天堂中。”可对希腊人而言,这还远远不够,荷马的诸神满足不了希腊人心灵的需要,于是,希腊最后一个神诞生了,他就是酒神狄奥尼索斯。在尼采眼中,酒神精神让人类有勇气直面人生痛苦本质。而希腊精神也成为了欧洲人对抗苦难时代的精神依仗。文艺复兴的巨匠们依靠它对抗宗教禁锢,尼采依靠它对抗庸俗的现实,加缪依靠它对抗战争的绝望

  即便作为同样拥有古老文明传承的中国人,了解希腊精神也是意义非凡的。它让我们看清了文明的另一个方向,并在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上得到它的馈赠。汉密尔顿的文字对希腊精神的讴歌或许过于热情了,起码现在的希腊人看上去一点也没继承祖先风范,又或许他们把糟粕一面展现了出来。就像哲学家陈嘉映所言:“反过来说,希腊也不是天堂,多数恶行和缺陷在希腊也能找到。那里有阴谋腐败,有暗杀和欺诈,那里有狡猾的人、贪婪的人,甚至也有无赖。而且说到底,希腊毕竟在战火中、在道德沦丧中、在平庸中湮没了。是啊,有生之物必有消亡之日,唯可庆幸者,是人类有过希腊。”

  《希腊精神》读后感(二):希腊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

  希腊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

  是生的快乐,理性,简洁,自由。

  一、生的快乐

  虽然古希腊属于古代,但是它的精神是现代的。古埃及和古印度,都是君主专制人命如草芥,百姓生活悲惨至极。所以他们将现世的快乐建立在对来世的期待上。因为现世没有任何可以迷恋,所以他们歌颂死亡。埃及金字塔就是一个巨大坟墓,当死亡成为一个国家最关注的主题,那么国民当然会否定生的力量和意义。当埃及衰亡后,印度传承了这种思想,因为现实太过痛苦,他们必须去找寻一种遁逃的方法。那就是否定一切外物,只相信心中的神灵。所以印度的神灵都是超现实的,各种动物人体的结合,人体的变异等等,因为他们不相信神灵应该和现实中的人类外表一样,他们的艺术是象征主义,很多手臂代表着力量,很多乳房代表着滋养。而我们看希腊的神明,他们都是正常人的模样,虽然神是超人的,但不是超现实的。

  所以在希腊,首先和东方封建君主制社会不同的一点是,生的快乐得以体现。希腊人是最先开始游戏的人,而且他们的游戏还有相当大的规模。不仅有体育比赛,还有音乐比赛,舞蹈比赛,名目繁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展现人体的美妙和动态和谐的美好。而一个奥林匹克决胜者的奖品是什么呢?是用野橄榄枝编成的花冠和悲剧家为他写的诗歌。就是这么简单又无用的东西,却让获胜者比凯旋的将士还要光荣。

  “快乐地生活、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和生于其中的无限的乐趣,是希腊迥然不同于以前所有的社会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至关重要。希腊留给我们的所有事物中都铭刻着生的快乐。忽视了这一点,就忽视了理解希腊如何在古代社会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方面。”

  希腊为什么没有古代君主制的影子呢?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地形条件。希腊是三面环海,山地多,平原少,但同时,有深山可以给反叛者退路,峻岭迫使人们过着危险的生活,所以希腊人推崇坚强的体魄和独立的精神。而埃及地势低缓,气候温暖。尼罗河缓缓流向远方,极目之地是无尽的沙漠,人们也无处可逃。所以绝对屈服于君主的奴隶理论在埃及盛行了千年,而希腊崇山峻岭的寒风从未孕育出一个暴君。即使历史上有短暂的僭主时期,但也很快被推翻了。

  二、理性

  希腊人信仰神灵,当然也会举办他们的宗教仪式。位于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至今都是希腊建筑的典范。但是希腊的祭祀,和埃及的法老,印度的僧侣比起来,影响力差得不是一倍两倍,他们充其量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司仪,一场仪式的主持人罢了。当时希腊的宗教中心是在德尔菲。人们会去那里求神谕。而祭祀给到的话语从来都是客观的或者是中立的,不会因为进贡的礼物厚薄来决定答案的好听或难听。可在德尔菲的神殿的格言只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在高中时我就听过——“认识你自己”和“凡事无过度”——毫无宗教色彩,完全是哲理。

  我们看到希腊雕塑,比如维纳斯,虽然是残缺的,但是她很真实,庄严,给人以沉静的美。希腊人的艺术是现实,理性的艺术,他们描绘自己看到的东西。希腊的神明,头上没有光环,没有其他附加的东西来表明他的力量。雅典娜神庙是为没有翅膀的胜利女神造的。在希腊衰亡后,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艺术,在其本质上更具有希腊的特点。在人们耗费时间花在研究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的时候,他们重新发现了现实世界的美。是意大利的画家首先发现了透视法则。仅仅是因为这批艺术家极力去描绘他们亲眼看到的世界,而非天堂的幻影。

  生的力量在学习上是如何得以体现的呢?我们现在的school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闲暇。就是说一有空就去学习。(还有一种解释是说,只有闲暇的人才有空去学习)不管怎样,闲暇和求知联系在了一起。还有哲学一词,philosophy,意为爱知识。为什么physician是内科医生,希腊语physis=nature,就是说懂得自然的道理的人,可以帮人们解决问题,这是科学在希腊的自然发展。

  爱思考是希腊人的特色,说苏格拉底一走进年轻人中间,就会被团团围住。但是他从不轻易给到一个结论,总是试图告诉提问者思考的方法。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我们看到一个个优雅,闲适,受过良好教育的哲学家聚在一起畅谈,即使互相观点不同也很和气地交换看法。就像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那样的氛围。苏格拉底确实是个有魅力的大叔,在其他人早早醉得不省人事的时候,他还保持清醒,把人家安顿好,然后离开主人的家,回去洗了个澡正常地度过一天。苏格拉底参与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其集哲学家,教师,战士于一身的身份,再加上天性潇洒温和的气质放在今天想必也很会受年轻人喜欢。而他本身也很喜欢俊美的男孩子,所以才会和当时特别聪明优秀的年轻人亚西比德成为情侣。虽然这也成为了他被处死的原因之一。在日本江湖时代,人们也特别喜欢,追捧这种潇洒漂亮,通晓人情世故的气质,如果有人能被形容为“粋”,那在当时算很高端的一个赞誉了。在希腊,可能很多人都可以拥有粋的气质,当时杰出的剧作家,哲学家,雕塑家,都是十项全能选手。上能骑战马,下能写史书。埃斯库罗斯不仅是个剧作家,同时也创造了戏剧这一表演形式。他还是演员,化妆师,剧务负责人,他设计了所有希腊戏剧演员的服装,还更新了舞台布景和舞台布置,他为雅典的戏剧定下了规矩。这样一看现在那些自导自演的明星和埃斯库罗斯比起来,还是小学生。此外,他还是一个马拉松勇士,这个称号只授予当时对抗波斯的极少的一部分战士。希罗多德,古希腊的第一位旅行家,可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位旅行者,将他的所见所闻客观记录下来,积累成《历史》这一鸿篇巨著;修昔底德曾经是雅典的一名将军,同时也是写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历史学家;色诺芬是一名战士,同时将万人雇佣军大撤退的故事写成了《长征记》。希腊人的那种能文能武,多才多艺,正是出自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不断探寻和永不泯灭的好奇心。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使这个时代成为经典。伯利克里说:“每一个雅典人都具备适应许多种不同工作的能力,而且能够做到多才多艺,优美典雅。”这个“适应许多种不同工作的能力”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更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发展的。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专业知识,独立思考,保持学习的态度,勇于尝试的精神,坚持做一件事的专注,这些应该是各种工作共通的,也是我们需要向希腊人学习的地方。

  当时的人们热爱知识,喜欢去剧院看Aristophone的旧喜剧,看他挖苦,讽刺一些哲学家,社会名流,看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皮得斯的悲剧,去感受那种生的不安分,和命运的抗争力量引发灵魂的震颤,在胸腔里涌起澎湃的共鸣。虽然说是戏剧,但是当时的舞台效果肯定不能和现代的多媒体效果同日而语,主要还是大段的对话和歌词。观众坐在露天的剧场里观看,一般这种环形剧场能容纳一万多人,所以要说他们每个人都能看清舞台上的演员还真不一定。其实即使如此,人们还能津津有味地看上几个小时,而且里面的内容充斥着辩论,批驳等需要深入理解的东西。可以说,当时的希腊人的艺术修养是非常高的。当时的戏剧是一种普通大众的消遣,而如今的歌剧则被视为高雅人士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快餐式的视频和电视剧才是普通人的心头好。不得不说,是有点波兹曼说的娱乐至死的味道。

  说到悲剧,作者认为希腊非凡的特点正是从悲剧中体现出来的。如果希腊没有给后世留下悲剧,那我们就不会知道他们的思想到达了怎样一个高度。

  什么样的戏剧叫做悲剧呢?如果一个女人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她只能说是悲惨,不能称之为悲剧。只有在人性和命运做斗争,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悲剧。比如普罗米修斯,承受日复一日被鹰琢食肝脏的痛苦,只要他说一句屈服宙斯的话语,便可解脱,但他却对前来劝说的赫尔墨斯说:你白同我纠缠,如同劝说无情的波浪一样。对于生活中的不可抗力,剧中人以昂扬的精神来对待,让我们的内心感到震颤,从而产生一种被净化的感情。悲剧是希腊首创的,因为随着人们对生活越来越深入的考虑,不禁发觉生活很多时候都是黑暗的,但是,人们发现世界即使有无可救药的邪恶,但仍然能用诗的力量去发现其真实的美。于是悲剧便诞生了。黑格尔说悲剧的唯一主题是精神的斗争。如果一个戏剧是展现人性的卑微,毫无尊严,那么它便不是悲剧。悲剧关注的中心是忍受苦难。人的尊严和意义就是根据每个人能忍受苦难的程度来确定的。黑暗的生活不是悲剧,无辜的人受困难不是悲剧,死亡本身也不是悲剧,只有能忍受巨大苦难的灵魂在忍受着苦难,才是悲剧。

  为什么普通人的死会促使我们转身走开,而英雄的死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鲜活的生命带来的温暖感?司各特爵士说:“永远不要对我说勇敢者的血白流了,他们向未来所有的人提出了庄严的挑战。”一部悲剧结束的时候也向我们提出了同样的挑战。伟大的心灵在遭受痛苦和死亡的时候将痛苦和死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古希腊的悲剧是通过展示痛苦给人以快乐的感受。这种痛苦是人类普遍的痛苦,而不放弃不妥协的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希腊的悲剧家显然已经能感受到人类灵魂的伟大之处,并将这种引发强烈共鸣的感受力富有张力地传达出来。这个,是希腊文学到达的高度。它的理性精神让后世叫绝。

  三、简洁

  希腊雕塑是简洁的。现在素描课上的石膏人像,都是以希腊雕塑为基础。就是因为这些雕塑的五官,面容已经能够很好地让画着看到光影的变化,从而掌握画人像的基础。希腊人很好地实践了神庙上的那句“凡事勿过度”。他们的建筑不是装饰,希腊柱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造型。为什么现代政府机关的大楼都喜欢参考这个样式建造。我国的人民大会堂也是借鉴了帕台农神庙。就是因为这个造型简洁有力量,庄严而典雅。希腊人是把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考虑的,神庙健在山巅,仰望苍穹,俯瞰大海,象征了人类的幸福家园,神性通过人性得以体现。

  哥特风格的教堂装饰繁复,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为了让人的灵魂更加接近天空,接近神所以把屋顶越造越尖。表现了人类对上帝的臣服和畏惧。印度的寺庙也是由各种装饰物堆砌起来的,其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他们的信念是:每个精雕细刻的地方都有某种神秘的意义。埃及的庙宇,则是巨大的花岗岩石料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让人不得不倒吸一口气的力量。令人感到自己的卑微。埃及的建筑师被可怕的、主宰一切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震慑,在作品中没有考虑过要表达人性。

  除了建筑之外,希腊的文学作品上的简洁表现得最为明显。

  和艺术家们专注于眼睛看到的一样,希腊的文学家也是朴实得让人吃惊。不管是喜剧作家还是悲剧作家还是历史学家,他们的描写一般都是白描的手法。作为理性的人去观察他们周边的事物,然后如实描绘他们的感受,这感受不脱离现实,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就是他们的文学的特色。这一点和他们认为现实就是美的这种审美观是不可剥离的。

  修昔底德在《历史》中描述西西里远征时,一句话道尽了这一群杰出的年轻人悲惨的命运——做了人能做的事,受了人该受的苦。当克吕泰涅斯特拉得知她的儿子在追杀他,她用一句话表达尽了她所有的感情:我站在苦难的巅峰。(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

  莎士比亚擅长律诗,他用华美的文字,生动的描写把整个悲剧都摆到观众面前,让观众超越自我,就好像看商业大片一样酣畅淋漓。但是希腊的诗人只是掀起帷幕的一角,观众只能窥见一斑,自己去猜想之后的一切。品达把一对情侣带到门前,然后却不再去管他们了:“留下秘密是最聪明的办法,可以让人发现爱情中的神圣。”这和莎士比亚处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方法很不一样。英国式的方法是让头脑充满美,而希腊式的方法则是让头脑转动起来。

  伯利克里说:“我们热爱经济的美。应该像节省其他东西一样节省文字。”这种留白的艺术,也是他们的简洁的精神体现。

  在两千多年前希腊人就发现了简洁的美,并流传至今。可谓是现代的断舍离,性冷淡风的鼻祖。其实中国的水墨画又何尝不是简洁美的典范。留白的禅意,带给人心灵的愉悦和启迪,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四、自由

  对于希腊人来说,自由是他们的灵魂。我们可以再整理一下希腊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初期,雅典诞生,起初是一个由贵族统治的城邦国家。梭伦创造了宪法,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公元前490年,波希战争爆发,当时波斯军力强盛,有十万人,而雅典军队只有一万人。雅典人向斯巴达求助,但是斯巴达人告知他们不到月圆不发兵。雅典必须决定是臣服于波斯,还是为自由而战,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两军在马拉松平原激战,雅典人为保卫祖国自由而冲锋陷阵,而波斯军则在军官的皮鞭下才走向战场。二者在士气上便不可同日而语,最后波斯军被赶到海边,登舰后仓皇而逃。此次战役为历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例子。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的马拉松也是由此而来。为了把胜利喜讯迅速告诉雅典人,米太亚得将军派士兵斐力庇第斯去完成任务,当他以最快速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盼望的人们说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在地上牺牲了。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和表彰斐力庇第斯的功绩,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增加了马拉松赛跑项目,以此来纪念为马拉松战果传递的英雄。

  十年后,波斯人再次进犯雅典,斯巴达人派人守卫波斯人的必经之地温泉关,可最后仍以失败告终。当时波斯人的首领薛西斯看着尸横遍野的场景,叫过他随从中一个被流放的希腊人,问:“你告诉我,怎样才能征服这些人?”可是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雅典人在德尔菲女祭司的指令下弃城入海,来到萨拉米斯岛。所有其余的希腊人都聚集在那里。雅典因为实力最强盛,所以被推举为联盟的领导者。但是他们觉得重要的是拯救希腊,所以他们将领导的位子谦让给对手斯巴达人。最后希腊人还是在雅典人的带领下赢得了萨拉米斯战役的胜利。而在作战的时候,士兵们口中高呼的,是“为了自由”。

  480BC,雅典被推举为提洛联盟的领袖。既然雅典确实是在波希战争中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那么雅典人民自然应该受到更多的优待,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任何一个政治家都无法抵抗公民的这种情绪。因此它自然不可能做到平等对待所有联盟国家。雅典是独特的,通过对其他国家重征赋税变得越来越富裕,而越是时间长,越是不可能改变这样的状况。431BC,雅典已成为希腊最强的海上力量。唯一能与其一较高下的是斯巴达的陆军。两个国家都无法抗拒对更大的权利的渴望, 于是在431BC终究免不了爆发一场战争,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近30年,直到404BC,提洛联盟解散,雅典被斯巴达所统治,出现了僭主政治(斯巴达建立的傀儡政府)。1年后,雅典的民主派卷土重来,雅典人民重新夺回了自治权。

  可以看出雅典人在任何时候都将自由视作最高。要他们苟且偷生,那他们会选择为了自由而战斗至死。

  希腊人一生都追求生的快乐,他们热爱思考,充满理性,又因为热爱生活,在艺术上给人类留下了无数瑰宝。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修昔底德,阿里斯托芬……这一个个名字能够震古烁今也都是因为希腊那种自由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美,表达美。而表达的方式无疑都是简洁的。

  虽然如今的希腊已不是那个希腊,但是它蓝白相间的建筑特色已经成为了它享誉世界的名片。这种简洁的美,又何尝不是一种殊途同归呢。

  《希腊精神》读后感(三):《希腊精神》书摘

  相对写书评,我更愿意写一个书摘。读完这本后,又陆陆续续读了几本关于古希腊的著作,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浅薄。所以不想写什么书评,只把喜欢的段落摘抄了一点点。

  读了美国作家依迪丝.汉密尔顿的《希腊精神》,葛海滨译,华夏出版社2014年版。非常喜欢。喜欢古希腊人的理性、闲暇、简单、自由……做了一个简单的书摘,摘了一些喜欢的地方。

  中译本序,陈嘉映《希腊是一个奇迹》 ……在现代国家中,美国可算是民主、法制、政治公开性的模范了,但是和希腊相比,民众的政治参与是非常片面的,经常只限于几次选举,施政的公开性也是极其有限的,大多数人根本无法懂得那些政策举措的含义。…… ……希腊人重视体魄的健美,充满游戏精神,热爱竞争,同时又十分讲求规则和公平,现代所谓体育者,只能在希腊诞生,……他们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把一个小孩子从公众生活隔离开来,用各种技术和仪器去锻炼他,最后制造出一架能获取金牌的运动机器。…… ……想要出人头地,你就必须在一个狭窄的方面拼命训练(希腊人不带恶意地认为专门技术是奴隶的特长),放弃你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生存,乃至放弃德性,放弃arete[大意是卓越]。…… ……希腊人大概难以理解“片面的深刻”这样的用语。他们大概更难理解我们把怪异和优异混为一谈。在希腊人看来,只有全面发展的优异个人才有个性,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个性,常常只是有点怪异而已。…… ……我没看出现代的普通人得到多少偏爱。实情倒往往是,当才智之士满足于普通人的那些需求,普通人就连这些需求也满足不了了。…… ……我们今人却耻言理智,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理智不再是用来塑造更高的形式,而是专门用来谋求蝇头小利了。…… ……理智不是才华和激情的敌人,相反,才华和激情只有通过理智才成为建设的原动力。……与希腊那种激情和理智的结合对照,我们不能不感到我们自己的时代更近乎狂热和平庸的交替。…… ……在希腊全盛时期,简朴是风尚。对于热爱生活的人,简朴不是一种理想,而是一种需求。奢侈不仅需要花费精力去挣,而且需要花费心力去享用。奢侈和心智的贫瘠即使不成正比,也经常相伴相生。…… ……霸权有时能带来秩序、太平和经济繁荣,但它从来无助于而通常有害于心智的提升。……

  序 ……在当今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里,已经发生的坏事和即将发生的更坏的事接踵而至,令人无暇他顾,这时候,我们就应当回头去了解过去多少年来人们建立起来的所有精神堡垒。除非我们重建这些精神堡垒,否则那永恒的视角终将被磨灭,我们对当前的问题也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上个世纪,一位执教于法兰西学院的杰出法国学者在德军攻占巴黎之后对班上的学生说: 先生们,正如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一个文学的国家,一个没有疆界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没有法国人也没有德国人,也没有任何偏见和狭隘,我们只珍视一样东西,那就是各种形式的真理。今年,我提议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的诗人和思想者——歌德的作品。……

  第一章 东方和西方 ……虽然人类生活表面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内心的变化却很小,而且人类的经验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学完的一门课程。…… ……西方精神,也就是现代精神,是希腊人的创建,希腊人是属于现代社会的。…… ……罗马在很多方面更像古代世界和遥远的东方,君主像神明,他们使人民饱受欺凌、充满恐惧,并把这作为他们最大的乐趣,…… ……区分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唯一标准是人在处理一切事物中的至上的理性,它产生于希腊并在所有古代社会中仅存于希腊。希腊人是最早的理智论者。…… ……普通人的心血和生命从来都不会被认为是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在在埃及和尼尼微,没有什么东西比人命更不值钱了。甚至一般的殷实富庶之家、达官显贵和经时济世之人,也不免终日惴惴不安。…… ……人们在此世中看不到任何获得幸福的希望,便很本能地想在彼世中寻求慰藉。……脑力与思辨不能给他们无望的生活带来希望,也不能给他们任何力量去忍受那些无法忍受的苦难。心怀恐惧、饱经苦难的人们不会去寻求理性的帮助。他们本能地从外界现实退却,…… ……在希腊之前,思想领域的控制权掌握在僧侣们的手中。……他们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但他们的旧学新知是否有价值,要看它是否会增强这个组织的影响力。真理是一个行事谨慎的女郎,不见到毫无偏见的人绝不露出自己的面目。随着僧侣势力的日益强大,任何对他们不利的想法都被打入冷宫,所以这些僧侣很快变成了可悲的知识分子,只会墨守前辈探索者的成果,不再去自由地思考。…… ……他们[僧侣]所掌握的所有知识都只限于让这个组织之内的人知道。因为教导人们学会自己思考,无异于自毁他们自己权力的根基。除了他们自己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必要有知识,因为无知即是敬畏,而在黑暗未知的迷境中没有人能独自找到自己的道路。他们必定需要一个权威的人来指引他们。僧侣的权力正是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之上。…… ……他们[僧侣]从来都是王位和更高权力的支持者。他们的本能没有错:民众的不幸正是僧侣的机会。民众不仅应该是无知的,更应该是慑服的、悲惨的,这样才会是他们的权力更有保障。…… ……对于无法逃避的现实,东方人便否定这些现实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这样,他们就获得了能使他们忍受下去的力量。……当人们在尘世生活中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希望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去寻求一个避难所。这时人们就从恐怖的外在世界逃到了那饥馑、瘟疫、烈火和利剑不能触动的内心的城堡中。这就是歌德所称的内心的宇宙,当外在世界的冲突不能解决的时候,它能够靠其本身的律法生存,创造自己的安全机制,形成自足的体系。……

  第二章 理智与精神 ……当埃及饱受苦难和屈辱转而面向死亡的时候,希腊却顽强地抗争着,充满欢乐地面对生活……至少,我们在任何其他古代社会中都找不到欢乐的影子,而在希腊,没有比欢乐更显而易见的了。…… ……境遇悲惨的人们和辛苦劳作的人们不会游戏。……他们[希腊人]有足够的体力、兴致和时间享受欢乐。……罗马野蛮、血腥的娱乐活动和真正的游戏精神没有任何干系。……希腊消亡的时候游戏也随之消失了,并且直到很多很多个世纪以后才得以重现。…… ……快乐地生活、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和生于其中的无限乐趣,是希腊迥然不同于以前所有的社会的一个特点。……希腊人深知生的苦涩如同他们深知生的甘甜。欢乐与悲哀、喜悦和苦痛在希腊文学中携手并存,却没有引起冲突。不懂得欢乐的人也必然不懂得苦痛。那些精神消沉抑郁的人们不懂得欢乐一如他们不懂得悲伤。希腊人与消沉抑郁无缘。……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他们也从来没有失去生活的品味。…… ……“生命的力量在生活赋予的广阔空间中的卓异展现”。这是希腊对幸福下的一个古老的定义。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信念。…… ……柏拉图所说的那些刻在德尔菲的神殿上的格言和希腊之外任何其他圣地的铭文都截然不同。其一是“认识你自己”,其二是“凡事勿过度”,…… ……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一词,源于希腊语的“闲暇”。自然,在希腊人看来,一有闲暇的时间,人们会很自然地去思考和探寻万物之理。对他们来说,闲暇和求知是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的。…… ……哲学这个词来自希腊语……这个词对希腊人来说,指的是寻求对世间万物的理解,他们也按他们觉得最恰当的名字来称呼它,那就是:对知识的爱:…… ……古代社会中充满了恐惧。巫术的力量统治着世界,而巫术令人感到无比恐惧,因为它玄奥而不可测。这种恐惧牢牢地禁锢住了那些可能成为科学家的人们的头脑。希腊人的勇敢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大胆地正视这个世界,并对这个世界进行思考。所有外邦人都笃信不疑的那种可怕的力量,希腊人却毫无畏惧地用理性来审视它,用智慧来驱逐它。…… ……昂扬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使他们坚定地反对暴君统治,也同样拒绝屈服于神权统治。他们不要任何专制的君王;而没有了束缚他们的主人,他们就可以自由思考。开天辟地以来,思想第一次获得了自由——一种甚至今天也难以实现的自由。不管是政权还是宗教,都允许雅典人自由地去思考。…… ……欧里庇得斯说:“奴隶就是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人。”…… ……苏格拉底是雅典唯一因为持不同意见丧生的人。另外有三个人被驱逐出境。总共就这么几个,而哪怕是看一看最近五百年来在欧洲有多少人被残酷虐待、被杀害,我们就知道雅典的自由是什么样的了。…… ……几乎所有的希腊人都会认为,对美的思考是头脑的休息。…… ……献给未知的神。……显然,那个献给我们无力寻觅的未知之神的祭坛,只能是由那些看破了言词动听的正统说教和那些轻松的表面现象的人来建立。…… ……苏格拉底死前和朋友的最后一次谈话,极准确地说明了希腊人是怎样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并取得了精神与理智之间的平衡。……我只不过是一个好争之徒。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惟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说服我的听众对于我来说是次要的。……以免让我故意地欺骗了你们同时也欺骗了我自己,……

  第三章 东西方的艺术 ……精神是自足的,它能使地狱变成天堂,也能使天堂变成地狱。理智却不是自足的,如果理智脱离了现实退缩到其本身的话,它就只能造成混乱。…… ……不要让理智完全走上精神的道路,并自我封闭起来不受任何干扰地进行纯理性的思考,思想应该接受外在世界的制约。尊重事实是理智应严守的金科玉律;对事实保持敏感是它鲜明的特点。……如果精神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对事实的这种敏感就会消失。…… ……爱默生说:“神给了每个人机会来选择真理和安宁,我们可任取其一但不能全有。”真理意味着发现事物本身的性质,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活动。…… ……在东方,精神是自由的,也是惟一自由的东西,它可以不受限制地发展。…… ……艺术家们转而背向实在可见的事物。他们闭上了思想的眼睛。……绘画越来越具有装饰的作用。只是单调的原始的非现实的发展成了单调的雕琢的非现实的而已,…… ……思想和神秘主义从来都是无法调和的,希腊艺术中也很少使用象征的手法。雅典娜不是智慧的象征,而是智慧的化身,她被雕塑成美丽的女性,她严肃的神情表明她富于智慧,除此之外她身上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标志了。…… ……希腊的艺术是智性的艺术,因为它是思维清晰的思想者们创造出来的,所以也是朴素的艺术。…… ……庄严,但有人性,这是希腊真正的特点。…… ……通过完美的有涯之生,人获得了永恒。……

  第四章 希腊的文学风格 ……希腊人是现实的人,但“现实”这个词在这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思。他们看到平凡事物的美,并且满足于这样的美:…… ……埃斯库罗斯也思考过怎样得到智慧:是宙斯引导凡人走上智慧的道路。因为他立下了这条有效的法则:智慧自苦难中得来。回想起从前的灾难,痛苦会在梦寐中,一滴滴滴在心上,甚至一个顽固的人也会从此小心谨慎。这就是坐在那庄严的艄公凳上的神强行赠送的恩惠。……这段文字具有鲜明的希腊风格,没有重复,没有强调。智慧的代价是痛苦,虽然神最后将真理作为礼物赐给我们,但那总是人们不愿付出的代价,埃斯库罗斯几乎是用最简洁、最素朴的语言阐明了这个概念。…… ……英国诗人把整个悲剧摆到了他的观众面前,就好像若不摆出全部,观众自己就看不出来。……希腊的诗人只是掀起帷幕的一角。观众只能窥见一斑,但他们的思想却因此被激发起来,自己去发现以后发生的一切。作者只是暗示发展的方向,但是他暗示的方法能激发读者自己去想象。品达把一对情侣带到门前,然后却不再去管他们了:“留下秘密是最聪明的办法,可以让人发现爱情中的神圣。”这和莎士比亚处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方法很不一样。英国式的方法是让头脑充满美,希腊式的办法是让头脑转动起来。……

  第五章 品达:希腊最后的贵族 ……人们把大量浪漫的怜悯和同情心献给品达,献给这个歌颂行将消亡的事业的歌者。…… ……独裁者在希腊消失了,没有任何人有丝毫的惋惜之情,哪怕是在人们的意愿中,独裁也没有再在希腊出现;唯一的例外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但赋予统治者独裁权力的条件是他根本不想获得这种权力,很奇怪,这有点像早期的教会所推崇的那种态度。以前的那种精神实质死亡了,其形式却传了下来,被推选为主教的人曾必须要说——恐怕今天仍必须说——“我不愿做主教。Nolo episcopari.”对教会的神父和柏拉图来说,凡渴求权力的人都不应该拥有权力。 但对于贵族来说,却是另一种情形。他们主张权力只能交给那些既不想为了权力欲望而谋得权力,也不需要终日为衣食而奔波的人。…… ……阶级特权如果曾经一度不是阶级偏见,那它最后也变成了阶级偏见;世袭的权力产生了对更大权力的渴望;出身高贵全然不意味着精神的高贵。…… ……对任何事物完美的表达就意味着它已臻极致,也就是要开始走下坡路了。那个投掷铁饼的年轻人的雕像、德尔菲的马车手,帕台农神庙柱楣上英俊的骑手,还有品达的诗歌——都展现了希腊贵族激发的伟大理想在走向终结之前到达的巅峰:形体的完美神秘地激发出精神的完美。品达所作的每一首诗都是对这种契合的贡献。…… ……“我将率直诚正地走过的的一生,我不会宣扬美丽但却是虚假的荣耀。”…… ……“不要希求长生不死者的生活,你们要尽享你们的所有和你们的所能。”……“愿神给我的目标是我力所能及的。”…… ……一个人能达到的最高的成就。一旦达到了这个高度,那么剩下的一切就是去维护它,……品达时常陷于悲哀。他那些辉煌的颂歌里面涌动着一种沮丧的暗流。永远这样维护是件令人气馁的事情。…… ……人类命运这本书中这可怖的一页已经被翻阅过了,福楼拜把它叫做“实现了的愿望”。没有什么可期盼的了。最好的已经实现了,希望和努力都已经结束了。那么就把你的视线从未来移开。未来不会带来任何更好的东西;相反却可能带来许多更坏的东西。只有过去,还有现在这短暂的片刻是安全的。……

  第六章 柏拉图眼中的雅典人 ……只有最高度的文明才能让人们在战场上也不失去任何人类价值。…… ……他[伯里克利]说雅典人“是热爱美的人,但没有失去质朴的品味,是热爱智慧的人,但没有失去男性的魄力”。…… ……在为那些战死的将士们举行的葬礼上,伯里克利发表的那篇伟大的演说和其他任何纪念演说的风格都迥然不同。……那是一篇思想清晰、言语率直的演讲。他让他的听众祈祷自己永远也不要像这些死者一样死于战乱。他没有希望,也没有暗示他面前那些悲伤的父母们应该因他们的儿子为雅典战死而感到高兴。他知道他们不会感到高兴,他也不会说出任何与事实相左的话。他是这样说的: 你们其中有些人年纪尚轻,还有望再生儿育女,你们的悲伤可能会轻一些。对那些青春已逝的人们,我要说:你们要庆幸你们一生大半的时间在幸福中度过;记住你们的悲伤日子不会太长,要以死者的荣光自慰。 ……这并不让人感到安慰。是的,但是这些人的痛苦是无法安慰的,伯里克利也了解他的听众。他们几乎像他一样总是直面现实。读着这些安静、沉重、实事求是的话,我们不由地觉得其他所有人在无名战士墓地前的演讲是多么空洞虚浮。…… ……在温泉关战役中死去的拉喀德蒙人的墓志铭。他们每个人都将战死在那里,这他们事先早就知道。他们在毫无希望获救的情况下直到战死,而他们借此挽救了希腊,但所有那些为他们起草墓志铭的伟大诗人们都觉得最适合他们的话是: 啊,过路人啊,告诉拉喀德蒙人,我们遵照他们的法律,长眠在这里。 ……事实就是事实,而行动自己会说话。事实不需要任何装点。…… ……希腊人不仅能正视现实,而且没有丝毫想逃避现实的想法。…… ……品达祈祷到:“愿神保佑我仍然热爱美好的事物,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事物而努力。”而像“我不是那样。但我要努力成为那样,这一点已足以使我感到安慰”这种话从来不会引起希腊人的兴趣。…… ……这是一个悠闲的社会。苏格拉底对年轻的泰阿泰德谈到过“自由人能够支配的闲适。人们能够在安静平和中交谈,……” ……希腊社会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精致、优雅,人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闲适、雅致、讲究。…… ……我们自己的时代是一个人才专门化的时代,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喜欢安逸的时代。很显然,一个人如果只做一件事情的话,就会做得比较快……我们得到的好处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生产的越来越多,而我们付出的代价是限定了每一个独立工作的人的发展。…… ……理智和精神的平衡是希腊艺术最显著的特点。理智和精致的品味,以及无尽的生命力是这个民族最显著的标志——这就是柏拉图眼中的希腊。……

  第七章 阿里斯托芬和旧喜剧 ……伏尔泰说过:“真正的喜剧,是一个国家的愚蠢和弱点的生动写照。”他说这话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阿里斯托芬,而对雅典的旧喜剧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描述了。…… ……喧闹的喜剧和优美的悲剧一同发展起来,当其中的一个走向消亡的时候,另一个也同样销声匿迹了。崇高和荒唐之间有着某种联系。……而在后来的时代中,人们也许在思想上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但感情却浅薄得多,伟大的喜剧和伟大的悲剧便因此分道扬镳了。…… ……这种嘲弄我们听起来好像有些耳熟。似乎那些认为他们自己的国家和他们自己的时代是最糟糕的作家,总是能够发现在几个世纪之前就有和他们想法相同的人。…… ……不为人知的事物总是辉煌的。阿里斯托芬头上闪烁着希腊的光环,同时多少个世纪以来众多学者的诠释,又给这光环上蒙上了一层尘灰,使它变得有些暗淡。…… ……阿里斯托芬认为冠冕堂皇却空无一物的大话很可笑。…… ……一口气读完阿里斯托芬的一部作品,感觉就像摆脱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束缚。他是那么直言不讳、那么大胆、那么无耻,读完他的作品,你会觉得粗俗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最可能产生幽默的一部分。阿里斯托芬的剧中没有下流的偷窥者,也没有捂着嘴说坏话的人。他用最平常、最直白的话毫无羞耻地表达所有的事情。建立在原始的自然需求的基础上的生活看上去是粗鄙、俚俗的,但却从来也不肮脏、腐朽。他的剧中从来没有堕落、颓废的气息。这是一个雄武的时代,身强体健的希腊人可以为任何滑稽与幽默开怀大笑,无论那是高雅的还是粗俗的,当然,主要是粗俗的。……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将阿里斯托芬作品中的希腊和柏拉图作品中的希腊统一起来。但是,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的知识分子都是由足球明星组成的,我们就可能逐步了解阿里斯托芬笔下的希腊人了。……

  第八章 希罗多德:第一位旅行家 ……苏格拉底说,“因为智慧源自困惑。”几乎从来没有人像希罗多德那样有那么多的困惑。…… ……他在世的时候,他的同胞们正运用他们通过战胜波斯获得的自由来思考各种问题。……在那个时代,闲暇就意味着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 ……他是一个罕见的人,他热爱人类。他喜欢人、所有的人,他从不把他们理想化。……他确实生活在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而他却从来没有真正地相信英雄。但是他温和的怀疑精神在两方面都起作用。他从不裁判,也从不谴责。人类的弱点和愚昧只会引起他的怜悯。…… ……俭约,这正是浮华的东方那种穷奢极侈、靡费铺张的对立面。当波斯士兵听说奥林匹克冠军的奖品只是一顶野橄榄枝编成的花冠的时候,他们觉得又可笑又吃惊,…… ……波斯人都是奴隶,他们有奴隶之名,也有奴隶之实;权倾一时和富甲天下的人也还是什么权利都没有,他们所有的一切都要听凭君王的处置。…… ……埃斯库罗斯也写下了这样的话:所有的傲慢收获的将是泪水。神明最终将和人们清算他们傲慢欠下的账。…… ……薛西斯的将军派了一名大使来到雅典,他们提出了最宽厚的条件,所有的条件都很合理,只是没有自由。希腊人的回答是:“回去告诉你们的将军,就说希腊人说,只要太阳还像现在这样朝生暮落,我们就绝不会同薛西斯媾和。”如果人们的精神坚定不移,奇迹就会发生。……

  第九章 修昔底德:过去如此的,将来也仍如此 ……希腊人对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是注重实际的人,他们渴求知识是因为知识对生活有价值;它能指引人们避歧途而入正轨。…… ……他说:“人们可能会因为这本书缺乏故事性而觉得它不能引人入胜,但是如果它能对那些想知道那些曾经发生过、而且根据人的本性来说还会再次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最朴素的事实的人能有裨益的话,我就感到满足了。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此时片刻,而是为了将来永远。”…… ……正因为我的流放,我能够冷静地观察战事的发展。…… ……他写出的历史那样地冷静而公平,好像写的是很久之前的事情。…… ……他指出战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战争,战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还有,除非人类能够学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战争仍旧会继续。…… ……修昔底德在书中说,权力,或者财富,使人们贪求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财富,雅典和斯巴达争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他们都太强大了,所以他们都被迫(修昔底德就是这样说的)去追求更大的权力。他们争战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同——而是因为他们太相像了。这场战争和两个城邦观念上的分歧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出于任何正义与邪恶之类的考虑。民主制度是正义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就是邪恶的吗?对修昔底德来说,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对问题的实质避而不谈。没有任何权力是正义的。权力,不管由谁来行使,都是邪恶的、陷人于不义的东西。 大约两百年后,另有一名叫波里比亚的希腊历史学家简明扼要地归纳出了修昔底德的主要观点。他说人类历史就是过分强大的权力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轮回过程。这个轮回从远古的专制君主的时代就开始了。他们的权力越大,就想获得更大的权力,他们同时不断滥用自己的权力,直到人们无可避免地起来反抗,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团结起来就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够推翻暴君,自己掌握权力。但他们也同样不知满足。他们也同样不断地侵蚀别人的利益,直到他们自己也被人推翻。然后人民起来反抗他们,民主制度代替了寡头统治。可是所有的权力还是一样的邪恶。权力引起腐败和对法律的不屑,直到最后国家已无法再正常运转,而这时就会有一个强人起来,声称他能够恢复秩序。独裁统治、寡头统治、民主统治依次遭到推翻,因为它们都具有一种不变的邪恶本质——那就是对权力的贪恋——这些制度之中没有任何一种是必然有道德的。…… ……强权将会导致其本身的毁灭。…… ……而当时那些杰出的年轻人,野心勃勃,以富为荣,心中却没有什么东西能弥补善恶因果消失后留下的空白。…… ……修昔底德看到了,所有道德的基础——也就是对别人的权利的尊重——已经土崩瓦解、荡然无存了。…… ……在他[修昔底德]的书中,伯里克利明确地否定平等相待和相互理解对国家和对个人一样重要。他指出,一个只谋求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将这条道路强加给其他国家的国家可以遵循这种观念,但对一个希望一统天下的国家来说则必须抛弃这种观念。他说:“一个统治帝国的城邦不承认任何与其本身的利益相违背的东西是正义而理智的。”…… ……被活捉的人全部被发配为奴。其中大部分人被发往叙拉古附近的采石场去做苦力,在那里,大自然就给了他们足够艰苦的磨难,根本无需人的参与了。在白天的酷暑和夜晚的严寒折磨下,没有多少人活下来。修昔底德为他们撰写了墓志铭:“做了人能做的事,受了人该受的苦。”…… ……他们将岛上的男人屠杀净尽,把妇女和孩子发配为奴。雅典已经不再费心去用美丽的辞藻来粉饰丑恶的事实,因为这些丑恶的事实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丑恶了。修昔底德说,邪恶这个时候已经被人当作了美德。词的意义都发生了变化:欺骗被奉为精明,鲁莽被当作勇敢,而忠诚、谦虚、大度却被认为是软弱的代名词。“善良本是高贵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却遭到了嘲笑,销声匿迹了。每一个人都不相信任何其他的人。”这就是追逐权力给雅典带了的最终后果。…… ……所有者一切的罪恶都源于贪婪和野心引起的权欲。——修昔底德 III,83……

  第十章 色诺芬:普通的雅典绅士 ……他说:“以武力征服别人的人会以为人们会长期屈从于他们的威力,但真正长期的征服靠的是人们自愿服从比他们自己强的人。征服一个国家的惟一方式是宽大仁厚。”这个世界还没有达到色诺芬的思想高度。…… ……希腊人都执着于不受其他人干涉的独立的生活方式。…… ……万人大军经历了最艰险的长途跋涉之后安全地回到了雅典,正是因为他们不是典型的纪律严明的军队,而是一群能发挥个人积极性的人组成的军队。…… ……他们的纪律完全是出于自觉的,可这居然很奏效。…… ……柏拉图说,一个人只有在为城邦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道德真正完善起来。雅典人因为不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个人的事情而获得了拯救。我们的“idiot(白痴)”这个词源于希腊人对对公共事务不负责任的人的称呼。……

  第十一章 悲剧的概念 ……悲剧是希腊人首创的,因为在希腊,思想是自由的。人们对人生的问题思考得越来越深入,而且开始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生活中充满了邪恶,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公平的。于是有一天,有这样一个诗人,他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是无可救药的邪恶,但他仍旧能用他诗人的力量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于是第一部悲剧就诞生了。…… ……探索的精神遇到了诗歌的精神,悲剧就诞生了。…… ……悲剧是通过痛苦给人们带来快乐,……悲剧的快感自成一类。…… ……但是悲剧为什么使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情感,悲剧的最本质的成分是什么,这些问题只有黑格尔一个人做过探索。他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说,悲剧惟一的主题是精神的斗争,而且斗争中的两种精神都引起我们的同情。……按他的这种说法,他就把无辜受难者的悲剧排除在外了,…… ……但是生活在浪尖上的人们要么感觉到悲哀,要么感觉到欢乐;他们感觉到的不可能是平淡沉闷。与能在生活中看到悲剧的那种心性相对的不是看到欢乐的那种心性。与认为生活是一场悲剧看法相对的是认为生活是肮脏的看法。当人们看到人性之中缺乏尊严和意义。人性是琐碎的、卑贱的、而且陷入了凄凉无助的境地的时候,悲剧的精神就已经不存在了。“有时候,请允许美妙的悲剧披着帝王的华服浩浩荡荡地走过。”与悲剧完全相反的则是写作《底层》的高尔基。…… ……生活的表层是喜剧关心的范围;悲剧对此不予一顾。……叔本华从悲剧中发现的那种“奇妙的将人向上提升的力量”从来不从外界的事物中寻求任何推动力。…… ……人类生命的尊严和意义——这些,也只有这些,是悲剧绝不会弃而不顾的。…… ……首先,正是因为我们能够忍受苦难,我们才比麻雀更有价值。……当我们深究我们为什么坚信每个人的非凡价值的时候,我们知道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忍受极大的苦难。……悲剧关注的中心是忍受苦难。…… ……悲剧被推上了王位,惟一可以进入悲剧王国的人必须是真正的贵族,那些感情丰富的人。悲剧的要素之一就是感受力强的灵魂。有了这样的灵魂,任何灾难都可能变成一部悲剧。…… ……这个故事令人心碎,可它不是悲剧,这只是一个凄惨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让我们的灵魂去攀登的高峰,只有无尽的黑暗,只有令我们伤心落泪的故事。无辜的人遭受苦难本身不是悲剧。死亡本身也不是悲剧,甚至那些年轻的、那些美丽的、那些可爱的和那些被爱的人,他们的死亡也不是悲剧。……能忍受巨大的苦难的灵魂在忍受苦难——这个,只有这个,才成其为悲剧。…… ……我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就感觉到怜悯和畏惧,直到这个人向人们展示了他所能忍受的苦难而获得了尊严。……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或是不同程度的现实主义与此都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渺小的心灵与伟大的心灵的问题,是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作家和诗人的天赋之间的问题。…… ……特洛伊女王在最危难的时候,欧里庇得斯通过她对我们说:“加入上帝没有玩弄我们的命运于股掌之间,并将我们降为凡俗,那么我们死去的时候不会给后人留下任何东西。后人在我们身上将找不到可以歌颂的主题,也不会将我们的悲哀写成伟大的诗篇。”…… ……司各特爵士说:“永远不要对我说勇敢者的鲜血白流了,他们向未来所有的人提出了庄严的挑战。”……

  第十二章 埃斯库罗斯 ……悲剧在展现苦难和死亡的时候有着神奇的力量,它不是让我们感到压抑,而是让我们情绪激昂…… ……危险、恐惧和苦闷激励了人们的精神,也提高了人们的洞察力。…… ……悲剧是痛苦和欢乐的神秘的混合体,它展现了人们在面临不可避免的灾难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可战胜的精神。…… ……生活对他[埃斯库罗斯]来说就是一场冒险,其中确实充满了危险,但人生来就不是为了享受天堂般的安宁。生活的充实正在于生活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即使人生再不济,在我们身上至少还有某种东西,可能反败为胜。…… ……埃斯库罗斯就是以这种方式看待人类,坦然地面对灾难,永不屈服。“鼓起勇气。痛苦,当它到达了巅峰的时候,就不会再持续很长时间了。”…… ……埃斯库罗斯从来不用费推敲之力,这一点和莎士比亚是一样的。他们的灵感如喷涌的泉水,从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在夜晚苦闷地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为求一字之力而绞尽脑汁。…… ……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奇迹、生命之美、恐惧和痛苦,以及人们去行动、去倾听的能力有最丰富的感觉,任何其他作家都无法和他们相比。…… ……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之间另外一个明显的相似之处是:他们能笑。其他的悲剧作家则不能。…… ……希腊人有这样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繁荣会遭到上天的嫉妒,而且最终会以灾难告终,这可能也是希腊人最基本的信念,埃斯库罗斯用一句非常简短的话否定了这种信念:“我的看法与其他人不同,可我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将会带来灾难的是罪恶而不是繁荣。”…… ……无辜的人遭受苦难——如果上帝是公正的,那么怎么会如此?…… ……犹太人总是满足于“神这样说”,这种态度根本就没有给悲剧留下立足之地。他们可以接受完全非理性的行为,而且他们也心安理得地承认这种行为;他们并不像希腊人那样认为他们所面对的现实是无可逃避。…… ……埃斯库罗斯的探索比常人所接受的那种解释深入了许多,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是孤独的。他说:“只有我自己不相信事情本该如此。”…… ……痛苦和错误也有其自身的目的和用途——它们是知识的阶梯: 是宙斯引导凡人走上智慧的道路。因为他立下了这条有效的法则:智慧自苦难中得来。回想起从前的灾难,痛苦会在梦寐中,一滴滴滴在心上,甚至一个顽固的人也会从此小心谨慎。这就是坐在那庄严的艄公凳上的神强行赠送的恩惠。……

  第十三章 索福克勒斯:典型的希腊人 ……叔本华说,分析到最后,悲剧的快感是一个接受的问题。……他用这个字完美地表达了索福克勒斯戏剧的精神。接受不是默认,不是屈从。因为别无他途可循而被动接受和悲剧完全是两回事。……接受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但这种精神和斗士的精神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其实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它接受生活,因为它清楚地看到生活必然如此,而不会是其他的样子。“我们必须要像来到这里一样,忍受从这里开始的旅途。”努力去理解那些不可抗拒的事件的发展变化会令人感到迷惑;特别是当我们发现我们对事物的发展几乎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就像我们不能对轨道上运行的星球产生多少影响那样的时候,就更如此。但即使如此,我们却也不仅仅是旁观者。这个世界上有高贵、善良、温文尔雅的品质。面对命运,人是无能为力的,但是人们可以求善,可以高贵地忍受痛苦,接受死亡。“成熟就是一切。”…… ……索福克勒斯确实对他所热爱的这个城邦绝望了,对他来说,恶,而不是善,已经来临;但是,按照他对生活的看法,归根到底,外界环境是没有什么力量的;在内心中,他坚信没有人是无助的。在我们的内心之中有一个堡垒,在这个堡垒之中我们可以控制我们自己的精神;活着做一个自由人;死则无背于人性。埃阿斯说,人总可以高贵地生、高贵地死。安提戈涅在奏响丧钟的时候是坦然的,死是她自己的选择,当她死去的时候,歌队唱道,她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人。”索福克勒斯眼中的生活是严酷的,但是他能承受这一现实。……这可以称为俄狄浦斯第二的女人[阿涅拉]的临终话语敲响了索福克勒斯所有剧作的最强音:“停止悲伤,因为这些事情无可改变。”除了以不可动摇的力量去忍受痛苦和平静地接受死亡之外,他没有提供任何逃避现实的方法。…… ……当克伦威尔将英格兰置于欧洲的版图之上的时候,米尔顿也经历了一段充满希望的时代,但他也一样地看到他所热衷的一切都流于失败,最后云烟散尽,他看到他的国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蒙受了耻辱,遭到了玷污。”他也一样学会了用“冷静的头脑和激情散尽”的态度来接受生活,并把它看成是和自己相疏离的东西。…… ……索福克勒斯和米尔顿同样出类拔萃。……伟大的思想可以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而不会损失什么,但伟大的风格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

  第十四章 欧里庇得斯:现代的思想者 ……他们首先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就是不公正,心中由此激发起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他们不会接受常规旧例,因为那经常是非正义的幌子;他们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不惜一切地撕下所有可憎的事物的面纱;他们对一切冠冕堂皇和让人心安理得的事情都提出疑问。…… ……他注视着战争的发展,而他能从光荣的假象看到它背后隐藏的罪恶,…… ……“无所畏惧的人不可能是奴隶”…… ……他坚信人类能够创造辉煌,而勇敢地面对灾难是正当的。……英雄的死唤起的不是怜悯和愤怒。…… ……“如果神明作恶,那么他们就不是神明,”…… ……相传欧里庇得斯是个郁郁寡欢的人。他离开了这个喧嚣的世界,在他的书斋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古书上有人描述他“阴郁、面无笑容、不喜与人为伍。”他们说他是个厌恶与别人交往的人,与人比起来,他更喜欢与书打交道。没有比这种说法更不真实的了。他之所以息交绝游,是因为他太关心人类了。他不能忍受他心中那种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感情带来的压力。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悲哀的时代。雅典最后的失败已不可避免,雅典人开始变得恐惧、凶狠、残忍。而欧里庇得斯必须要肩负两副重担,一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的那种敏感,还有就是一个现代的思想者所有的那种揪心的怜悯之情。…… ……现代的思想者从来不会受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广泛赞赏。人们不喜欢被人逼着去思考,至少不喜欢被人逼着去思考那些最基本的问题。……

  第十五章 希腊人的宗教 ……神明规定人们在到达“卓越”的门之前必定要流尽血汗。…… ……在其他地方,当寻求解放的欲望产生之后,这种欲望经常会带领人们走向禁欲主义,甚至会走向极端,去摧残将灵魂引向邪恶的肉体。在希腊没有发生这种事情。对一个清楚地知道自由是建立在自我节制之上、只有在得到控制和约束的时候才成其为自由的民族来说,他们不可能做出那样的事情。…… ……高尚的自我节制必有须加节制的东西。阿波罗需要狄奥尼索斯,希腊人肯定意识到了这一点。柏拉图说:“一个没有灵感,而且头脑中没有一丝疯狂的人来到神殿的门前,他会以为他可以在艺术的帮助下进入神殿——我敢说,他还有他的诗歌都不会被接受。”……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通过怜悯和敬畏来达到净化人的目的,……当人们意识到大家都在忍受着同样的痛苦的煎熬的时候,他们就从自我中解脱出来了。在一瞬间,他们被提升到他们的悲哀和忧虑之上。他们不再是封闭的、孤独的个人,因为他们被一种使人团结的而不是使人孤立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他[苏格拉底]相信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亲自寻求善。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过谁的向导。“虽然我自己还谈不上智慧,”他说,“但一些来找我的人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他们是为自己,而不是为我去发现——但我是神手中的工具。” 他是一个永远的探索者,他只是提出问题,从不进行灌输;但是他提出的问题动摇了人们的自信以及所有使他们感到舒服的生活常规。他的做法最初只造成迷乱,甚至是极端的压抑。…… ……他[苏格拉底]相信,那些没有认真去思索生活、对自己没有任何了解、也不知道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的人,他们的生活毫无价值。所以他就紧紧盯住人们的心灵活动,来检验他们的生活,他坚信,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的话,那么他们就应该去追求能令自己满意的生活。 他的生活也像他的话语那样在人们心中激起了神圣的不满足感。……

  第十六章 希腊人的方式 ……希腊人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他与所有其他人都共同具备的那些品质。…… ……对他[埃斯库罗斯]来说,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他要使所有的人都清晰地看到,一个杰出的、简朴的、伟大的、有力的生命行将毁灭,因为她的胸中燃烧着一股强烈的憎恨,她无法抑制这股憎恨之情,因为那是命运的力量。当她的亲生儿子要杀死她的时候,她也丝毫没有畏缩,就像那也是她自己的安排。麦克白夫人最后成了一个可怜的疯子,总是在洗着她那双用阿拉伯所有的香水也洗不干净的双手,这是一个和希腊戏剧风格截然不同的形象。她是她自己亲手谋划的谋杀事件的最后的牺牲品。她的悲剧在她自己的内心之中。莎士比亚想要表现的是她身上最深层的、最孤独的东西。 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悲剧表现在内心之外;她的对手是命运。…… ……虽然她[赫卡柏]作为凡人不得不忍受深重的痛苦,但她却已经超越了凡人的软弱。……赫卡柏是命运的牺牲品,李尔王是他自己的牺牲品。…… ……这三个厄勒克特拉中的任何一个都和另外两个截然不同,但是她们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都一样地鲜明。她们都没有什么复杂的、值得怀疑分析的地方。她们就站在那里,刻画清晰,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都忍受着无尽的苦难,并通过她们痛苦的激情给我们带来快感,但是她们都很简单、直接、容易理解,是“微言大义”的绝好的例子。我们注意的焦点被吸引到了另外的地方,去思考一个范围更为广阔的东西,而不是拘泥于复杂的内心冲突。…… ……痛苦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的确,痛苦是人们之间互相联系的一个纽带,但只有当痛苦结束之后人们才会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只能独自忍受痛苦;眼睁睁地看着另外一个人忍受痛苦,你就知道有多厚的一道屏障将你和他隔绝开来。只有单个的人才能够感觉到痛苦,也只有单个的人才能够成为悲剧人物。……悲剧是属于诗歌领域的,而诗歌和典型人物毫无关系。…… ……“我是人,因此和人有关的任何事情都不会让我觉得奇怪。”…… ……他们充满激情地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因此他们的生命也是充满激情的伟大的生命。…… ……只有当理智和精神相互平衡的时候,人类才有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理智把事物简单化,因为它把所有的事物都看成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就像《福音书》故事中的基督是人神之间的居间人。精神个性化了。人子的形象是如此鲜明,世世代代以来不计其数的人都同他一起忍受着苦难,并通过他理解人生,他的形象也是精神的创造物。 所以希腊戏剧中的人物也是希腊的理智和精神平衡的结果,某个个人表现了整个人类共有的人性,而这种共有的人性也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

  第十七章 现代世界的方式 ……但是中世纪时代的美好的上层建筑背后的那种苦难像任何苦难造成的后果一样,它使人们全力去应付生活的苦难,而全然不知道思想自由为何物,就像他们从来不知道希腊曾存在过一样。…… ……人们开始快乐地生活,并且开始运用他们的理智来进行思考。他们需要自由去思考、去热爱生活和人世之美,但是到了后来,他们同样也认为不可见的事物是可以忽视的,他们的成就也是以道德和伦理为代价换来的。……

  以上是书摘。我很喜欢这本书,希望你也会喜欢!

  《希腊精神》读后感(四):光荣属于希腊——读《希腊精神》有感

  看到别人读这本书,那个人博学多闻,所以我也想买来读一下。

  读完发现,这本书真的是很好!

  希腊是个卓越的地方。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心怦怦然而向往之”。希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似乎能够想象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穿着白色的大褂(?)徜徉在街道上、花园里、广场上和人们侃侃而谈。他们的言语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在朴实中发现真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知识面前变的是那么渺小。

  希腊,一个不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不是天赐的神地。在希波战争之后,希腊精神像火花一样迸发!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小国寡民的地方,人们可以发自内心的热爱国家、向往真理。我们泱泱大中华,似乎注定是要被统治,人们需要一个首领,一个为我们发声的领头羊。可是希腊人就可以自己为自己发声。真的是匪夷所思。

  当然他们是有奴隶的。当然他们也根本不认为奴隶是人的。这点还没有希伯来人做的好。

  希腊人追求的真理,不是比他们晚很多的康德、黑格尔、尼采等人说的那种形而上的真理。他们的著作,我是看不懂的。上次翻看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请恕我直言我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完全看得懂!希腊人能把不可见的真理用可见世界里的种种表达出来。知识并不是他们区别阶级的武器,而是人类大同的利器。

  在德尔菲神殿上有两句铭文,“认识你自己”,“凡事无过度”。很难想象,拥有超高头脑和自由人格的希腊知识分子能够如此节制。我们都知道,知识渊博的人难免有掉书袋的毛病。但苏格拉底却是个谦虚的人。真是难得!他们并不把追求知识当做痛苦,思考、读书对于他们是一种习惯。

  希腊是个追求理智的地方。众所周知,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都是数学家,柏拉图的什么学园也是“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希腊追求数学,但这不是现代科学那种纯粹的科研。他们追求的,似乎更应该叫做“自然哲学”。是对自然的探索,而这种抽象的思维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思考复杂的人类。也就是说,希腊式的理科和文科是互相帮助的。自然哲学和社会科学是齐头并进的。他们崇尚理智,所以几何是验证你是否是个理智的人的手段。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追求卓越。

  希腊不是个发明文明的地方,比他们稍早的还有波斯、埃及、印度、巴比伦。但这些地方并没有像希腊那样让人们永远铭记。埃及和古代中国一样,被专制、神权搞昏了头脑。亲爱的法老们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更好地折磨民众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心思去“卓越”,祭司们掌握了卓越的定义,一切为了他们亲爱的王服务。印度人倒是一点没变,直到今天也这样。他们是有钱、有地方、有矿产、有头脑的。但一不小心就过了头,思考着的人们沉到思考之中就很难再出来了。他们只追求自己的内心,对于万物,都视而不见。

  希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内心和世界之间游刃有余的行走着。

  人,是希腊人喜欢的。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神,不像希伯来人的亚卫。这可能是因为后者一直处于逃亡的状态,他们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人物告诉他们怎么做。希腊安于本土,只需要保持内心就好。希腊的天神们没一个长翅膀,每个都有七情六欲。这些天神是按照人的形象来创造的。

  希腊的雕塑和艺术也是如此。他们不喜欢浓墨重彩,只要用事实说话就好。不爱渲染和夸张。他们认为只要诚实地表达出内心就足够。

  希腊悲剧是很牛逼的。世上就四个伟大而悲剧家,希腊一下子占了三个。最后一个莎士比亚,很难说没有受希腊的影响。希腊的悲剧总是代表了一种命运,这个命运是人们不能反抗的,我想在穷愁潦倒时对于不能解释的事情,人们肯定会找到什么超自热的东西去解释一下,所以命运也不难理解。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引起了人们的怜悯和恐惧。我想这是一种“睁着眼睛走向悬崖并没有退路”的感觉。当人们去欣赏悲剧的时候,在情绪达到巅峰时,一瞬间人们各自的痛苦升华成了统一的、高贵的情感。

  希腊喜欢整体。

  帕特农神庙是一座都是柱子的建筑,它完美的和周围的建筑混在一起,单看一个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当它和周围浑然天成时,他们有了一种共同的美感。中世纪的教堂是伟大的,个个都是。科隆的那座大教堂,鬼斧神工。难以想象古人有那样伟岸的创造力,经历了几百年,给我们留下这样宝贵的财富。但一一两百米的教堂,不管怎样,都不可能和周围的建筑们融在一起,当然人家也没想融合。也就是说,希腊之后的建筑考虑的不是整体的美了,而是个体的美。

  希腊是个神奇的地方。他在爱琴海悠然的呆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希望能一直让他存活,但历史是不会这么宽容大度的。太过美好就会毁灭,从自身、从外面。罗马来结束了一切。

  但,光荣属于希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希腊精神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